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转》访欧易生物总经理张志明:持续逆势快速增长!破解科研服务"不可能三角"的硬核逻辑
《转》访菲鹏数辉马步勇教授|AI与分子模拟引领生物医药创新,“构象选择机制”开辟药物动态设计新纪元
《转》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赵刚
《转》访Olink亚太副总裁Andrea Ballagi博士:新一代蛋白组学如何加速精准医疗新进程
【我的2022】瑞普基因首席技术官王涛:发挥BT+AI双引擎特色优势,推进AI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临床落地
【我的2022】佰诺全景创始人焦磊:降低使用成本和难度,推动全景病理技术在中国的临床转化落地
【我的2022】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把一个好的单细胞中国解决方案带给客户
【我的2022】迈杰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飞:数智化赋能商业模式转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深圳绘云生物总经理林景超:专注慢病早筛类临床质谱检测产品,从临床痛点出发,为临床医学检验解决更多难题
【我的2022】艾吉泰康联合创始人屈武斌:对技术精雕细琢,以客户应用场景为核心,用特色服务提供基因捕获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李志:开放与合作,深耕外泌体技术开发与临床转化,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肩膀!
【我的2022】迈迪安生命科学部门市场总监Liyan Pang:持续拓展颠覆性分子诊断原料,为体外诊断行业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在日益注重健康饮食的当今社会,几乎每隔几年就会出现一种新的时尚饮食。几乎所有新的饮食方法都拥有足够的科学证据,但人们仍然很难确定究竟怎样的饮食习惯对于自己来说是健康的。但是不论如何:饱和脂肪始终是不利于健康的食物。
鉴于医务界部分医生对浙江莎普爱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苄达赖氨酸滴眼液(商品名:莎普爱思)疗效提出质疑
多种多样的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都有可能是导致患者感染的致病菌。“钓鱼式“的传统方法因其偏向性和耗时性难以满足对疑难危重感染患者的溯因觅源,临床迫切需求”撒网式“的病原高通量基因检测技术 (mNGS) 将可疑致病菌“一网打尽“。
早鉴定,早治疗一直是临床在面对感染疾病的期许,但疑难危重感染难鉴难查,迫使临床经验性使用抗生素。而mNGS技术的发展,将叩开精准医学的大门,助力临床疑难感染诊断
2017年12月4日,由HC3i中国数字医疗网、中关村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移动医疗专委会主办的“2017最IN数字医疗解决方案排行榜”在京发布,来自智能医疗大数据、医院信息化、医疗云、互联网+医疗健康以及医院卫生网络安全五大领域的近百项解决方案通过审核并参与网络投票,经过激烈角逐后最终评选出各领域十强
在2017年诺贝尔奖颁布以前,可能生物钟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不吃早餐引起发胖的原因,竟然是生物钟搞的鬼!
一天的辛苦工作后回到家,你是不是打开手机app,对着推荐的健康食谱去超市疯狂采购,然后饱餐一顿来犒劳自己?事实是,它推荐的健康食谱可能并不适合你哦。最近发表在《GENETICS》上的一篇文章告诉我们,我们有适合自己的特定健康食谱。
近日,纽约大学Perlmutter癌症中心科学家研究发现,美国人群口腔内至少存在三种细菌可能会引起人们食管癌发病风险的上升或降低。
近日,美国伊利诺斯大学Carl R. Woese基因组生物学研究所(IGB)科学家开发了一种全新的CRISPR基因编辑技术,该技术可以同时实现基因的激活,干扰以及删除。研究人员将该技术命名为CRISPR-AID(Activation. Interference. Deletion)。
肥胖和2性糖尿病患者与日俱增。近些年来,关于肥胖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人们发现肥胖带来的危害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想象。在11月28日,《Lancent》上面刊登了全球肥胖和2型糖尿病对于癌症负担的风险分析。
FDA今天正式批准了首个NGS体外诊断(IVD)测试FoundationOne CDx(F1CDx)的上市申请。F1CDx可对324个基因的遗传变异进行准确检测,覆盖所有类型实体瘤基因组中的两个遗传标志。
肥胖与2型糖尿病(T2DM)发展之间的密切联系早已被人们所发现,但是支持这种关系的细胞和分子机制却尚未被科学家所阐明。近日,《Nature》子刊上面为人们报道了这一领域的最新进展。
恶性肿瘤相比较于良性肿瘤,最大的区别便是——恶性肿瘤的可转移性。癌症转移是癌症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那么癌症到底是怎样转移的呢?发表在《Cell》子刊上的这篇文章为我们揭示了癌细胞怎样完成转移的过程。
生物医药行业作为一个技术密集型的特殊行业,研发、生产、销售人才都属于知识型人才,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人才具有专业性、动态性、层次高等特征,而人才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如何通过合适的途径找到企业需要的人才,已经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为满足生物医药企业对于人才的渴求,也为投身生物医药行业的人才求职提供平台,促进用人单位与人才双向选择,特举办“2017生物医药(上海)专场招聘会”。诚邀各生物医药相关企业、事业单位及有志于在生物医药行业发展的求职人士报名参加!
当今社会,随着现代人工作压力的增大、生活节奏的加快、生存环境的变化,不孕不育症和出生缺陷的患者群体也在逐年增加, 许多饱受不孕和先天性遗传疾病困扰的家庭都会选择通过做第三代试管婴儿的医学手段代替正常受孕的方法,生育健康的宝宝。
聪明的癌细胞的自保方式一直是科学家研究的热点,每一次发现都让我们惊叹癌细胞的聪明行为,它们总能释放迷惑信号,避免被人体识别。近日,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发现了人类医学史上的第二个帮助癌细胞“自保”的信号通路,该信号通路可以帮助癌细胞免受免疫细胞的吞噬和杀伤。
肠道菌群已经成为炙手可热的研究领域。这个领域里有着大量的未开拓领域,这也成了研究学者们重要的成果发现地。除了前面1天之内3连发,昨日刊登在《Nature》子刊上面的一篇文章,揭示了母亲接触抗生素导致后代肠炎的机制,发现在其中,肠道菌群又起了大作用。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是成年人最常见的急性白血病,其发病率随着人的年龄而增加,在美国约占因癌症而死亡的人数的1.2%。韩剧里面精彩出现的白血病情节使得这种疾病广为流传。而在昨日,《Nature》上刊登的一篇文章,为这种恐怖的疾病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途径!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发现某些细菌会和癌症具有共存关系,并且同步转移,研究人员经常怀疑细菌是否会在癌症的发生发展中起到某些作用,并尝试揭秘这一神秘关系。近日,一篇刊登在《Science》上面的文章向人们讲述了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揭示了细菌与癌症的关系:细菌,真的会促进癌症的转移!
中国工程院2017年院士增选工作于年初正式启动,通过中国科协组织学术团体提名和院士提名两条途径,共提名了533名有效候选人。
随着肠道菌群研究的不断深入,极大的革新了人们对于肠道菌的看法。而在今日,又一篇《Nature》长文讲述了肠道菌群到底是如何影响肠道免疫系统的健康。
热门活动
分享至:
-
第二届中国类器官转化医学大会
3天前
时间:2025年11月14日-15日
地点:上海
[详情]
-
第六届单细胞技术应用研讨会暨空间组学前沿研讨会
2025-09-19
时间:2025年09月19日-20日
地点:北京京仪大酒店(北京海淀区大钟寺东路9号)
[详情]
-
第七届上海国际癌症大会
2025-06-12
时间:2025年06月12-15日
地点:上海
[详情]
-
中国转化医学产业大会 大咖论坛
2025-02-27
时间:2025年02月27日
地点:上海中油阳光大酒店(上海浦东东方路969号)
[详情]
-
最新原创
快捷导航
热门标签
订阅Newsletter
提交您的邮箱地址,我们会定期将电子期刊发送到您的邮箱
微信号:zhuanhuayixue,转化医学领域核心门户,提供优质原创内容,深度行业分析,最新资讯报道。
转化医学网视频号,更多有趣好玩儿、有观点、长知识的生物医药视频,欢迎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