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引领技术变革,共建合作生态:博奥晶典第八届单细胞时空组学技术高端研讨会在京盛大召开!

首页 » 产业 » 快讯 1天前 转化医学网 赞(2)
分享: 
导读
大会以“探索·突破·转化”为核心,汇聚单细胞领域顶尖专家与创新先锋,聚焦技术前沿趋势,以前瞻视野解析技术脉络,共促科研成果转化落地。

2025年10月18日,由北京博奥晶典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主办的“第八届单细胞时空组学技术高端研讨会”在京盛大开幕。大会以“探索·突破·转化”为核心,汇聚单细胞领域顶尖专家与创新先锋,聚焦技术前沿趋势,以前瞻视野解析技术脉络,共促科研成果转化落地。

参会嘉宾合影
本届大会汇聚强大嘉宾阵容,亮点纷呈。10位单细胞时空领域专家领衔,围绕免疫治疗、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多个领域进行专题报告。吸引了来自全国20余家医院、超20家科研院所近400位嘉宾出席。

大会盛况


嘉宾致辞
博奥晶典董事长邢婉丽教授致辞
作为大会主办方,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研究员、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暨博奥生物集团常务副主任、北京博奥晶典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邢婉丽教授向各位到场领导和嘉宾表示了热烈的欢迎!邢婉丽教授表示,博奥晶典作为博奥生物集团暨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核心产业化平台,同时也是四川省能源发展集团产业布局中生命健康板块的关键力量。一直以来,博奥晶典以“致力技术创新”为宗旨,长期专注于单细胞技术的自主研发与国产化推进,积极推动单细胞技术从科研向临床转化。目前,博奥晶典已成功推出包括高通量单细胞转录组解决方案sCelluFlu-A在内的多项国产核心技术产品,与此同时,通过持续与全国科研机构开放协作,在干细胞、生殖发育、重大疾病诊疗等方向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成果。博奥晶典将持续恪守“开放共享、协同创新”的初心,全力搭建高水准、有温度的交流平台,期待各位专家畅所欲言、激荡思想,携手推动单细胞时空组学从技术突破迈向更广阔的应用天地。最后,她预祝本次大会圆满成功!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王福生院士致辞
中国科学院院士、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感染病医学部主任、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传染病学系主任王福生作特邀嘉宾致辞。王福生院士首先感谢了大会主办方邢婉丽教授的邀请,并祝贺第八届单细胞时空组学技术高端研讨会的胜利召开。王院士提到,从2018年博奥晶典首届单细胞测序研讨会到今年第八届研讨会,会议以其前瞻的视角和专业深度已发展为单细胞时空多组学领域备受瞩目的品牌,更是搭建了一个连接前沿技术、聚集顶尖专家智慧、创新开放的平台。单细胞时空多组学技术与临床医学的融合与发展,为临床医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技术平台,为全面分析细胞的异质性、解析细胞功能单元、动态追踪生命过程具有重要意义。王院士期待通过本次研讨会上各位专家学者分享的最新技术突破、新理论、新成果、新进展,为解决生命科学技术难题和临床难题提供方案,并通过大会交流激发思想的碰撞,通过跨学科的合作让科研工作者能够聚焦前沿难题,将技术创新切实转化为推动科技进步,服务人类健康的平台,为健康中国作贡献。最后,他预祝本届大会圆满成功,同时愿与会者能够通过大会启迪智慧,共谋发展!
大会报告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王福生院士团队张超副研究员作报告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王福生院士团队张超副研究员作了题为“组学技术驱动的感染性疾病机制解析与免疫治疗创新研究”的精彩报告。报告从艾滋病免疫重建不全、功能性治愈的免疫学状态和新冠研究三个方面对感染性疾病的研究方法做了介绍。首先针对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重建不全(INR),团队前期通过Olink蛋白组学和非靶代谢组学,发现INR患者存在独特的炎症特征,且存在代谢失衡和免疫紊乱的情况,进一步通过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发现,患者外周免疫系统中GNLY+ CD4 T细胞与INR患者中病毒库维持相关,而GNLY+ CD8 T细胞则与INR患者的肠道损伤和炎症早衰相关。在感染性疾病功能性治愈的免疫学状态研究方面,团队利用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深度剖析了HBV感染不同阶段的肝脏和外周免疫微环境特点,揭示了HBV慢性感染和急性感染中耗竭T细胞的动态变化特点和免疫细胞互作网络。值得一提的是,在对儿童乙肝抗病毒治疗的研究中,他们发现儿童慢乙肝患者免疫呈现低耗竭特征,但对于治疗效果不佳的儿童而言,其免疫特征与成人乙肝患者更为相近。在报告的最后,张超副研究员还介绍了团队如何利用单细胞转录组结合免疫组库测序对新冠进行的研究,绘制新冠肺炎轻中型、重型和康复患者的免疫反应图谱。这些数据对新冠肺炎临床的研究、治疗和疫苗研发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妇产疾病研究所所长王建六教授作报告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妇产疾病研究所所长王建六教授作了题为“从子宫内膜癌诊疗到肿瘤生殖学”的专题报告。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道三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有越来越多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出现,并且越来越年轻化,这直接影响到年轻女性的身体健康,也直接影响到家庭的和谐。王教授团队建立子宫内膜癌三级筛查“首都方案”并进行全国应用,实现子宫内膜癌早诊早治;团队通过探索中国子宫内膜癌患者基因特征谱,提出精准治疗新策略,实现子宫内膜癌患者精准分层,指导个体化手术、免疫和靶向治疗。团队还揭示了子宫内膜癌发病雌、孕激素失衡和糖脂代谢紊乱分子机制,并且开创子宫内膜癌患者抗雌激素、降钙、降糖、降脂“一抗三降”治疗新模式。团队率先在国际上建立子宫内膜癌患者保留生育功能的诊疗体系,创新性提出子宫内膜癌保育治疗,攻克年轻内膜癌患者不能生育的难关,实现“患了子宫内膜癌,仍能生孩子”的目标,为我国肿瘤生殖学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临床干细胞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中心副主任于洋教授作报告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临床干细胞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中心副主任于洋教授作了题为“精准模拟人类胚胎发育的研究模型构建与应用”。于洋教授系统地阐述了类胚胎技术——从发展必要性,到当前诱导过程中的关键难题与局限(含谱系分化调控、植入潜能优化、基因表达差异)。其团队通过优化诱导体系,结合单细胞测序等技术解析诱导过程中的过渡性细胞类型,改进了类胚胎构建,为其作为疾病模型奠定了应用基础。
中国医学科学院神经科学中心常务副主任许琪教授作报告
中国医学科学院神经科学中心常务副主任许琪教授作了题为“单细胞空间转录组图解析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病理机制与干预研究”的精彩报告。许琪教授团队利用单细胞组学和空间转录组学技术,发现并证实AD患者大脑中存在促进Aβ沉积的AβC神经元亚类,该神经元亚类 在AD疾病早期阶段即发生富集,其过表达Aβ产生基因,囊泡释放功能上升,线粒体功能亢进且突触通讯功能下降。AβC神经元在早期板块周围聚集并促进Aβ沉积,而其自身却能高度耐受Aβ压力。对AβC神经元中特异性高表达的靶基因进行功能研究发现,该基因敲低后可改善AD小鼠认知表型,降低脑内Aβ沉积,提示其作为潜在治疗靶点的可能性。
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C)、北大-清华联合生命科学中心白凡教授
脑转移是癌症晚期进展的重要标志事件,临床治疗面临严峻挑战。来自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C)、北大-清华联合生命科学中心白凡教授作了题为“脑转移标志特征的多维解析与精准预测”的报告。他分享了团队在泛癌脑转移特征解析方面的研究成果。研究对来自肺癌、乳腺癌、黑色素瘤、结直肠癌、食管癌、肝癌和肉瘤等的108例脑转移肿瘤样本进行单细胞分析,构建了迄今为止最大规模泛癌脑转移高质量单细胞精度图谱PBMA,鉴定了脑转移跨癌种保守的特征,刻画了肿瘤从原发灶到脑转移进程的演化规律,并首次在脑转移领域鉴定出五种生态型,分别对应特定病理模式和临床特征。研究开启了脑转移领域从分子病因学向细胞生态型研究的新篇章,并有望推动肿瘤转移领域精准治疗策略的开发。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统计科学中心、生物信息中心李程研究员作报告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统计科学中心、生物信息中心李程研究员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程研究员以“3D genomics in development”为题作报告,系统梳理了三维基因组领域的发展脉络与前沿研究成果。报告中,他重点介绍团队核心突破:成功构建血液细胞谱系的三维基因组图谱,该图谱可在基因组结构层面,为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与新基因建立直接关联,为解析疾病遗传机制提供关键工具;同时深入阐释CTCF结构的功能及分子调控机制,证实其可作为细胞谱系特征的核心关联因子。此外,他还围绕唐氏综合征,详解疾病发生相关的三维基因组结构变化,为疾病机制研究提供新视角。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血管病全国重点实验室PI汪一波研究员作报告
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血管病全国重点实验室PI汪一波研究员作了题为“心血管病体细胞遗传致病机制”的报告。他指出,基因组学是研究疾病的基础,心血管疾病是一类危害重大的疾病,并且发病的机制复杂,通过多年的研究发现,体细胞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病表型中扮演重要角色,汪教授团队利用多组学技术,对三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做了单细胞测序,全面构建了首个人类中枢海绵状心血管畸形单细胞图谱,对动脉型心血管疾病、海绵状心血管疾病和脑心血管疾病发病表型做了解析,揭示了三类心血管疾病与体细胞的密切联系,并发现了心血管疾病发病信号通路中的重要因子,为心血管疾病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也为未来的心血管疾病治疗和新药开发提供关键信息。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鼻咽科科副主任唐林泉教授作报告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鼻咽科科副主任唐林泉教授带来了题为“基于EB病毒的鼻咽癌精准诊疗”的报告。鼻咽癌高发于中国,中国人群发病率占全球发病率的48%。EB病毒是鼻咽癌发生的重要致病因素,约90%的鼻咽癌患者肿瘤细胞中可检测到EB病毒基因。鼻咽癌临床诊治存在三大瓶颈问题:早期诊断难、放化综合治疗缺乏个体化、治疗后转移率高。唐教授分享了其团队围绕鼻咽癌临床诊治开展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在临床预测方面,其提出了基于EBV相关指标实现鼻咽癌的早期诊断;在临床干预方面,基于EBV-DNA提出了鼻咽癌的增效减毒治疗新策略;在分子机制方面,阐明了EBV感染通过上调GPX4促进鼻咽癌侵袭转移新机制并提出了PD1单抗的治疗新模式。
北京大学-云南白药国际医学研究中心、国际癌症研究院及分子肿瘤学全国重点实验室薛瑞栋研究员作报告
北京大学-云南白药国际医学研究中心、国际癌症研究院及分子肿瘤学全国重点实验室薛瑞栋研究员做了题为“空间单细胞解析肿瘤异质性”的精彩报告,展示了其团队在解析肿瘤微环境方面的突破性进展。薛教授团队从病人、病灶、细胞三个层面对肝癌及肢端型黑色素瘤进行深度探索。病人层面:成功绘制中国人群乙肝相关肝癌全基因组图谱,发现染色体外环状DNA是驱动肿瘤内异质性和克隆进化的新关键因素。病灶层面:针对中国高发且免疫治疗响应不佳的肢端型黑色素瘤,利用单细胞多组学技术揭示其从原位到侵袭的两种独特进化模式,并首次通过空间转录组及蛋白组证实肿瘤相关巨噬细胞通过IGF1-IGF1R信号通路直接促进肿瘤上皮间质转化和侵袭。细胞层面:在肝癌研究中,率先在单细胞分辨率下鉴定出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TANs),PD-L1+ TANs亚群可以抑制CD8+T细胞功能进而促进肿瘤发展;Siglecfhi TANs亚群在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肝癌中富集,并通过TGFβ直接抑制肿瘤抗原性、下调MHC-I表达,为靶向中性粒细胞的免疫治疗新策略提供了关键靶点。
清华大学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元龙作报告
清华大学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元龙作了题为“Mesoscale Intravital Microscope”的报告。张教授从神经科学研究领域出发,立足对介观显微镜的研究,旨在揭示神经科学的免疫过程。常规显微镜观测活体组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张教授团队通过各种数据的训练,实现了从简单活体影像中,更直观的展示出三维过程,打破了常规显微镜的监测局限。通过三维建模后,将三维数据复制到二维平面上进行训练,解决了显微镜散射和图片扫描速度问题,实现了在活体中对各类免疫因子的动态追踪以及长时间的跨端追踪。同时应用在高通量检测药物的细胞级反应,便于进行药物验证。另外,张教授团队也介绍了无线显微技术,通过大视场头戴式微型显微镜实现了对活体动物更长周期的监测。未来,这些技术将应用于细胞生物学、药物临床及更广泛的科学研究。
重磅发布
国芯智领科研
18日上午,“国芯智领科研”——2025科研多组学平台发布会同期举办。发布会上,博奥晶典助理总裁李彦泽博士发布了“SMART‘芯智’科研解决方案”。
博奥晶典发布的SMART“芯智”科研解决方案,聚焦科研领域“先进技术与高性价比如何兼得”、“组学覆盖与深度挖掘如何平衡”的核心痛点,以国产化平台搭建为核心,整合单细胞、空间、测序等多组学平台与AI分析软件Cellscope,构建起横纵延伸、覆盖多组学与影像技术的完善体系。
李彦泽博士重点推介了针对科研的SMART Plan单细胞方案、空间方案、机制研究方案,立足北京、上海、东莞、成都四大交付中心,网络辐射全国,以高性价比与全链条服务打破科研壁垒,既立足系统生物医学实现科研与转化一体化,更助力数智化疾病数据库建设、本地化科研平台搭建、多中心科研协作支持等场景落地,为科研创新提供高效、深入的全方位支撑。
SMART “芯智” 科研解决方案,是博奥晶典此前创新推出的SMART Plan(Systemic bio-Medicine Assisted Research & Translation plan)在科研服务板块的深度延伸。它延续了SMART Plan“产学研共建、三位一体” 的整体框架,依托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技术根基,在原计划 “系统科研服务” 布局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突破 —— 以sCelluFlu-A单细胞测序、自主空间测序、赛陆高通量测序三大核心平台为支撑,整合活体介观显微成像、蛋白组学、类器官等前沿技术,形成覆盖单细胞、空间、机制研究的全链条科研模块,立足四大交付中心辐射全国,为广大医学团队提供更具深度、更高性价比的专业化科研支撑,推动SMART Plan在具体科研场景中高效落地。
赛陆医疗产品总监孙冬梅博士带来“赛陆EVO助力科研突破与创新”专题报告。她在报告中介绍,赛陆EVO不仅在性能上实现突破,更在应用层面为多场景研究提供了可靠支撑,从而带来交付能力质的提升。博奥晶典与赛陆医疗强强联手,有望为生命科学和临床研究领域注入新的动力,助力科研工作者在更短时间内取得更高质量的成果。
签约仪式

共建联合实验室
发布会上,行业领军企业博奥晶典与赛陆医疗就共建智慧化超高通量测序联合实验室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博奥晶典总裁孙义民博士带队与赛陆医疗首席商务官徐晓玲女士团队共同出席了本次签约仪式。双方将携手推动国产仪器设备与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共同应答关乎国家生物安全与科研产业未来的“时代之问”。

展台盛况

精彩花絮

八载同行,八届耕耘。作为中国单细胞时空组学领域的标杆盛会,博奥晶典“单细胞时空组学技术高端研讨会”行经北京、上海、广州,一路生花,始终以构建高水平交流桥梁为己任,汇聚领域智慧,引领创新思潮。本届大会再度成功搭建了高水准交流平台,有效地促进了前沿技术的深度融合与应用转化,为领域发展擘画了新蓝图。
探索无止境,让我们共同期待明年再相聚,共创更多超乎想象的科研突破!
评论:
评 论
共有 0 条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