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转》访欧易生物总经理张志明:持续逆势快速增长!破解科研服务"不可能三角"的硬核逻辑
《转》访菲鹏数辉马步勇教授|AI与分子模拟引领生物医药创新,“构象选择机制”开辟药物动态设计新纪元
《转》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赵刚
《转》访Olink亚太副总裁Andrea Ballagi博士:新一代蛋白组学如何加速精准医疗新进程
【我的2022】瑞普基因首席技术官王涛:发挥BT+AI双引擎特色优势,推进AI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临床落地
【我的2022】佰诺全景创始人焦磊:降低使用成本和难度,推动全景病理技术在中国的临床转化落地
【我的2022】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把一个好的单细胞中国解决方案带给客户
【我的2022】迈杰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飞:数智化赋能商业模式转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深圳绘云生物总经理林景超:专注慢病早筛类临床质谱检测产品,从临床痛点出发,为临床医学检验解决更多难题
【我的2022】艾吉泰康联合创始人屈武斌:对技术精雕细琢,以客户应用场景为核心,用特色服务提供基因捕获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李志:开放与合作,深耕外泌体技术开发与临床转化,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肩膀!
【我的2022】迈迪安生命科学部门市场总监Liyan Pang:持续拓展颠覆性分子诊断原料,为体外诊断行业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可发生复发和转移。近年来其发病率明显上升,41~65岁的人群发病率较高。结直肠癌在初期的时候并没有非常明显的症状,发展的进程也相对较慢。一旦发展到了中晚期,就会对生命造成严重威胁。
由上海市浦东新区生物产业行业协会、上海张江生物医药基地开发有限公司、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基因检测技术分会、中国遗传学会遗传诊断分会、上海市遗传学会、长三角一体化基因检测联盟、转化医学网共同主办的《转》享:单细胞测序技术临床应用沙龙,时间:2020 年 7 月 9 日下午 13:30-17:30
地点:张江 · 中国药谷生物医药创新交流中心(上海市浦东新区蔡伦路 781 号一楼)
【训练营倒计时1天】Gene-π数字PCR训练营 - 数字PCR量化医学先进治疗的质控体系(成都站)时间:2020年7月7日
地点:成都高新区科园南路88号,天府生命科技园管理楼二楼银杏报告厅
研究人员早就知道,在B细胞发育过程中,获得性免疫系统可以通过基因重组产生大量抗体(免疫球蛋白)。然而,他们还不了解不同的免疫球蛋白基因区段如何在B细胞核的三维空间中相遇并进行重组,从而产生功能性抗体基因。
DNA甲基化(DNA methylation)为DNA化学修饰的一种形式,能够在不改变DNA序列的前提下,改变遗传表现。近日,美国的研究人员通过DNA修饰测序,发现了引发癌症和其他疾病的关键: DNA甲基化不平衡的特定位点。
阿尔茨海默症是痴呆症最常见的一种形式,会导致大脑中神经细胞死亡、组织缺损、记忆力衰退、性格改变和日常活动障碍的问题。这种疾病至今仍无法治愈。最近发表在《生理学杂志》上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肠道中的蛋白质异常也会引发阿尔茨海默症。这为阿尔茨海默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和靶点。
同种异体干细胞移植可导致结肠内壁失去保护性杯状细胞,这可能是致命的。但是事先增强这些细胞可以改善结果。
脑卒中(Stroke)俗称中风,包括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和出血性脑卒中(脑实质出血、脑室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具有发病率、致残率、复发率和死亡率高的特点。脑卒中是中国居民排名第一位的死亡原因。缺血性卒中占所有卒中的75%-90%,出血性卒中只占10-25%。且中风患者的后遗症很难治疗。
如今,结直肠癌成为常见的癌症类型,目前其在全球的发病率与致死率都高居前列,仅2018年新发病人数达到近200万,而致死人数将近90万人。在我国,结直肠癌患者人数也呈现显著上升趋势。近日,来自加拿大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技术,能够更精确地将抗癌药物输送到结直肠癌肿瘤部位。
“清除边缘”是癌症切除手术的目标。哪怕是一小块癌组织被遗留下来,也会增加局部复发和疾病扩散的可能性,这将可能缩短患者的生存时间。近日,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使用了一种在近红外光下发光并优先积聚在癌细胞中的染料,这将有助于医生彻底切除肿瘤组织。
时间:2020 年 7 月 9 日下午 13:30-17:30
地点:张江 · 中国药谷生物医药创新交流中心(上海市浦东新区蔡伦路 781 号一楼)
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道癌症之一,我国每年约11万人死于肝癌,占全世界肝癌死亡人数的45%。胆管癌是发生于胆管系统的恶性肿瘤,是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这两种疾病发病率高,较难治疗。近日,西班牙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蛋白质,能够抑制肝癌和胆管癌的发展。
肥胖带来的危害有多大?就乳腺癌来说,确诊前,对于亚洲人群,BMI值越高,患乳腺癌的风险却越高;确诊后,体重每增加5千克,全因死亡率增加12%,特异性死亡率增加13%。治疗期间,肥胖也是个捣蛋鬼,就见不得患者好。现有研究表明,乳腺癌患者肥胖或超重,化疗效果会大大减少。
安捷伦 2020 测序质控云享会
· 质控开启时间:7 月 16 日 下午 13:30
· 开启人认证:核酸检测及测序相关用户
营养过剩会导致肥胖症、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症状,主要是由于饮食过多,活动量过少引起的。营养过剩对身体的危害是相当大的,会在身体中形成大量的炎症反应。最近,《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表明,一种分子在人体对暴饮暴食的炎症反应中起关键作用。
“红魔”阿霉素虽然抗癌效果大大的有,但是它的毒副作用也不容小觑。别的药是“三分毒”,在它这得变成“七分毒”。最典型的就是损害心肌功能。如果能大大减少它的副作用,不同种类的癌症患者都会因此受益。这个想法已经在文献中流传了很多年,但还没得到实验证明。现有荷兰、英国和美国的科学家对其进行了改造,并在小鼠实验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实现了一大突破。
黑树莓由于其营养丰富又多汁,可作为天然食药品,起到独特的保健和疾病预防功能,在欧美国家深受人们喜爱。近日,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黑树莓在小鼠实验中显示出减轻皮肤炎症的希望。
时间:2020年7月7日
地点:成都高新区科园南路88号,天府生命科技园管理楼二楼银杏报告厅
活动免费!先到先得! 欢迎报名关注!
本次上市的四台不同型号的QIAcuity数字PCR系统拥有目前最高的5色荧光检测通道及1通道的参比荧光通道,可有效监测纳米芯片小孔中的上样情况,获得更精准的结果。不仅如此,QIAcuity Eight更可容纳8块芯片上样的通量,内部加载的双热循环模块实现了8小时高达1,248样本的处理通量。
以前多是对肿瘤细胞进行批量测序,能够让研究人员对肿瘤组织的基因组成形成一个大概的认识。但是,这样存在一个局限性:无法了解单个细胞的遗传多样性。于是,一项新的单细胞技术应运而生,解决了这个问题。
热门活动
分享至:
-
第二届中国类器官转化医学大会
刚刚
时间:2025年11月14日-15日
地点:上海
[详情]
-
第六届单细胞技术应用研讨会暨空间组学前沿研讨会
2025-09-19
时间:2025年09月19日-20日
地点:北京京仪大酒店(北京海淀区大钟寺东路9号)
[详情]
-
第七届上海国际癌症大会
2025-06-12
时间:2025年06月12-15日
地点:上海
[详情]
-
中国转化医学产业大会 大咖论坛
2025-02-27
时间:2025年02月27日
地点:上海中油阳光大酒店(上海浦东东方路969号)
[详情]
-
最新原创
快捷导航
热门标签
订阅Newsletter
提交您的邮箱地址,我们会定期将电子期刊发送到您的邮箱
微信号:zhuanhuayixue,转化医学领域核心门户,提供优质原创内容,深度行业分析,最新资讯报道。
转化医学网视频号,更多有趣好玩儿、有观点、长知识的生物医药视频,欢迎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