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转》访欧易生物总经理张志明:持续逆势快速增长!破解科研服务"不可能三角"的硬核逻辑
《转》访菲鹏数辉马步勇教授|AI与分子模拟引领生物医药创新,“构象选择机制”开辟药物动态设计新纪元
《转》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赵刚
《转》访Olink亚太副总裁Andrea Ballagi博士:新一代蛋白组学如何加速精准医疗新进程
【我的2022】瑞普基因首席技术官王涛:发挥BT+AI双引擎特色优势,推进AI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临床落地
【我的2022】佰诺全景创始人焦磊:降低使用成本和难度,推动全景病理技术在中国的临床转化落地
【我的2022】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把一个好的单细胞中国解决方案带给客户
【我的2022】迈杰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飞:数智化赋能商业模式转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深圳绘云生物总经理林景超:专注慢病早筛类临床质谱检测产品,从临床痛点出发,为临床医学检验解决更多难题
【我的2022】艾吉泰康联合创始人屈武斌:对技术精雕细琢,以客户应用场景为核心,用特色服务提供基因捕获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李志:开放与合作,深耕外泌体技术开发与临床转化,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肩膀!
【我的2022】迈迪安生命科学部门市场总监Liyan Pang:持续拓展颠覆性分子诊断原料,为体外诊断行业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被称为“癌症之王”的胰腺癌是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据柳叶刀杂志记载,胰腺癌确诊后的五年生存率约10%,是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胰腺癌临床症状隐匿且不典型,是诊断和治疗都很困难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约90%为起源于腺管上皮的导管腺癌。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明显上升。胰腺癌早期的确诊率不高,手术死亡率较高,而治愈率很低。胰腺癌诊治困难主要在于其起病隐匿、转移迅速。
直到16世纪首次从科学角度对大脑结构进行描述,脑科学发展进入新的时代。
ICG-17成都会场(医学与中西部生命科学发展专场)将于2022年10月27日-30日在“天府之国”举办!
灵长类动物学家和动物权利活动家谴责哈佛大学神经学家Margaret Livingstone实验室对猴子的研究。他们说,这项工作既残忍又不道德,其中包括将新生幼猴从母亲身边取出;在2016年的两个案例中,将幼猴的眼睑缝合起来,以了解灵长类动物的大脑是如何处理面孔的。但一些神经科学家认为这些研究对理解人类视觉至关重要。
众所周知,水果不但富含各种维生素营养,而且能够促进消化、减缓衰老、减肥瘦身、保养皮肤、明目清神、美容养颜、抵抗癌症和降低胆固醇等。今天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四种水果在不同领域的作用机制。
据交易所公告,康为世纪今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公司证券代码为688426,发行价格48.98元/股,发行市盈率为40.8倍。
近十余位业内专家进行了主题分享,话题围绕药物研发、精准诊断、脑机接口、单细胞测序技术和质谱技术等在脑部神经系统中的应用,分别从不同的专业角度分享了有关脑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及药物治疗的相关内容,为本次沙龙带来了多元化和前瞻性的精彩分享。
P2-solo真机,技术更新,癌症研究,单细胞多组学,临床研究,病原检测,快来报名!
最近,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团队在Molecular Cancer上提出了在临床中使用的所有治疗靶点或显示出有潜力的靶点,并对CAR-T疗法在实体瘤和血液系统癌症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方法提出了见解。
https://molecular-cancer.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2943-022-01669-8#Sec27
CAR-T细胞治疗的发展
...
人类微生物组在维持我们的身体稳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口腔微生物群,包含近 800 个物种, 2000 万个非冗余基因,是人体第二大微生物菌群。作为连接外部环境与人体消化道和呼吸道的第一道枢纽,口腔微生物群失调会导致系统性疾病,包括肺癌,这是全球所有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
目前,大多数微生物组的研究是通过测序方法进行的,这些方法提供了有关微生物组的分类组成和功能潜力的有价值信息。然而,基于物种分类变化的分析往往不能准确反映其功能上的改变。对微生物组的功能特性进行表征是理解其在疾病中发挥作用的关键因素。功能分析依赖于蛋白质检测,这是基于质谱的宏蛋白质组学的优势。
衰老是一种增龄伴随的器官生理性衰退的过程,是一系列慢性疾病最大的危险因素。
抑制γ分泌酶活性是阿尔茨海默病(AD)的潜在治疗策略。MRK-560是一种选择性抑制剂,对PS1的效力高于PS2,PS2是γ分泌酶催化亚基的两种亚型,尽管如此,其潜在机制仍然难以捉摸。
众所周知,许多疾病的发病率存在着性别特异性差异。同样为人熟知的是,某些与代谢疾病或其他疾病相关的基因会在进化过程中被选择留存下来——因为这些基因能够适应其他状况。最近一项研究将上述两个概念联系在了一起:研究团队利用小鼠模型表明,肝转录因子BCL6在确定雄性与雌性小鼠遗传程序活性、以及由此小鼠在不同条件下的存活率发挥着关键作用(see the Perspective by Waxman and Kineman) ;雄性小鼠具有BCL6高表达,因而受到保护免于被感染,但容易患代谢性疾病——在磁性小鼠中,研究者观察到了相反的情况。
2022年10月22日,首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PD-L1-directed PlGF/VEGF blockade synergizes with chemotherapy by targeting CD141+ 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s in pancreatic cancer”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阐明了化疗诱导...
结直肠癌是全世界最常见的癌症之一。据CA Cancer J Clin发布的GLOBOCAN 2020全球癌症负担报告数据,结直肠癌(10.0%)新发病例位列全球第三,仅次于乳腺癌(11.7%)和肺癌(11.4%);同时,结直肠癌(9.4%)也是世界第二大癌症死亡原因,仅次于肺癌(18%)。
结直肠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干预窗口期长、早期干预生存获益良好,是最适合人群筛查的癌种之一,为癌症早筛领域所重点关注。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结直肠癌是由良性息肉经过一系列遗传和表观遗传学变化发展而来,此过程大约需要10-15年。结直肠息肉极为常见(50岁以上人群中约一半有息肉),但仅有一小部分息肉发展为癌症。
2022年10月18日,伦敦大学的研究团队在PLOS MEDICINE上发表了题为“Association of sleep duration at age 50, 60, and 70 years with risk of multimorbidity in the UK: 25-year follow-up of the Whitehall II cohort stud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使...
本轮融资所得资金将用于公司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试剂盒项目的临床注册;新一代数字PCR一体机的研发、注册以及共建实验室的建设。
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分析了肠道中的疼痛纤维和排在肠壁上的杯状细胞之间的分子串扰。这项工作显示,来自疼痛神经元的化学信号诱导杯状细胞释放保护性黏液,以覆盖肠道并保护其免受损害。该研究结果表明,肠道疼痛不是一个单纯的检测和信号系统,而是在肠道中发挥直接的保护作用。
热门活动
分享至:
-
第二届中国类器官转化医学大会
刚刚
时间:2025年11月14日-15日
地点:上海
[详情]
-
第六届单细胞技术应用研讨会暨空间组学前沿研讨会
2025-09-19
时间:2025年09月19日-20日
地点:北京京仪大酒店(北京海淀区大钟寺东路9号)
[详情]
-
第七届上海国际癌症大会
2025-06-12
时间:2025年06月12-15日
地点:上海
[详情]
-
中国转化医学产业大会 大咖论坛
2025-02-27
时间:2025年02月27日
地点:上海中油阳光大酒店(上海浦东东方路969号)
[详情]
-
最新原创
快捷导航
热门标签
订阅Newsletter
提交您的邮箱地址,我们会定期将电子期刊发送到您的邮箱
微信号:zhuanhuayixue,转化医学领域核心门户,提供优质原创内容,深度行业分析,最新资讯报道。
转化医学网视频号,更多有趣好玩儿、有观点、长知识的生物医药视频,欢迎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