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顾晓松院士/江春平教授/吴俊华教授团队首创溶瘤病毒水凝胶递送系统,术中即时免疫激活新策略可高效抑制肿瘤复发
| 导读 |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研究团队首次发现手术创面即时处理比延迟7天给药效果提升近3倍。这确立了术后黄金1小时内免疫干预的重要性。 |
肿瘤切除手术后复发一直是癌症治疗领域的重大挑战。近日,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论文署名单位)顾晓松院士/江春平教授/吴俊华教授团队等在《Cell Reports Medicine》发表突破性研究成果,首次证实通过新型超分子水凝胶载体在肿瘤切除后立即局部释放溶瘤病毒,可即时激活全身性I型干扰素免疫通路,在小鼠模型中实现术后肿瘤复发率降低90%以上,并显著延长生存期。这项创新疗法为破解癌症术后复发这一世界性难题提供了全新范式。

图形摘要
术后复发:癌症治疗的隐形杀手

溶瘤腺病毒治疗在原位乳腺癌模型中的抗肿瘤免疫调节作用
据统计,即使接受根治性手术的患者,仍有相当比例面临术后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的威胁。手术创伤引发的炎症反应和免疫抑制微环境,往往为残留肿瘤细胞创造免疫逃逸的温床,传统放化疗虽用于术后辅助治疗,但存在毒副作用强、靶向性差等局限。如何在手术创伤后即刻建立有效的免疫防线,是阻止肿瘤复发的关键窗口。研究团队的策略利用了免疫治疗的黄金时间窗——在肿瘤被切除的瞬间启动原位免疫激活。
创新方案:水凝胶搭载溶瘤病毒的智能弹药库

溶瘤腺病毒(adv)从水凝胶中释放是一个稳定且缓慢的过程(体外与体内实验)

术中即时植入水凝胶adv@Nap gel可控制肿瘤复发与转移,并激活抗肿瘤免疫应答
研究团队设计了一种名为adv@Nap gel的新型递送系统:
-
核心成分:第五型溶瘤腺病毒(adv)负载于超分子水凝胶基质;
-
关键技术:采用2-萘基甘氨酸-苯丙氨酸-苯丙氨酸(NapGFFYK)短肽自组装形成稳定纤维网络;
-
释放特性:可在体内维持14天以上缓释,保持病毒活性同时逐步降解。
这种水凝胶就像一个智能弹药库,手术中直接放置于创面后,能随着材料降解持续释放溶瘤病毒,既避免全身给药毒性,又实现局部高效免疫激活。

术中即时植入adv@Nap gel可诱导I型干扰素通路激活及免疫细胞趋化
动物实验三重机制破解复发难题

术中即时原位给予adv@Nap gel对诱导免疫激活以控制术后肿瘤复发至关重要

肿瘤切除后立即实施HSV@Nap gel或VV@Nap gel的原位治疗,可控制肿瘤复发与转移
为突破"临床前-临床"转化瓶颈,团队构建了人源化免疫系统小鼠模型(移植人类PBMCs和三阴性乳腺癌细胞),通过小鼠模型实验证实,该系统展现出多重治疗优势:
1.即时免疫唤醒
手术后立即应用adv@Nap gel组肿瘤复发率最低,能快速激活I型干扰素通路(血清IFN-α/β水平显著升高),募集NK细胞、树突状细胞等先天免疫细胞。
2.长效免疫记忆
促进中央记忆CD8+ T细胞扩增(生存期延长关键指标),诱导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对4T1肿瘤产生排斥反应),免疫保护持续至少4周。
3.广谱抗病毒平台
同样适用于溶瘤疱疹病毒和痘苗病毒,在人源化小鼠模型中验证有效性。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研究团队首次发现手术创面即时处理比延迟7天给药效果提升近3倍。这确立了术后黄金1小时内免疫干预的重要性。

在人源化免疫系统小鼠模型中,肿瘤切除后立即实施adv@Nap gel的原位治疗,可控制肿瘤复发
临床转化潜力与未来展望
研究团队通过多项实验验证了该技术的安全性与转化价值:
-
生物相容性:未观察到肝肾功能异常及主要脏器毒性;
-
制剂稳定性:4℃保存一周不影响病毒释放动力学;
-
跨模型验证:在黑色素瘤模型及人源化免疫系统小鼠中均获成功。
这项工作巧妙地将材料科学与肿瘤免疫学结合,提出的术中即时免疫编概念可能重塑术后辅助治疗标准。其揭示的I型干扰素通路核心作用,为后续药物开发提供了关键靶点。
原文链接:
https://www.cell.com/cell-reports-medicine/fulltext/S2666-3791(25)00472-0(转化医学网360zhyx.com)
【关于投稿】
转化医学网(360zhyx.com)是转化医学核心门户,旨在推动基础研究、临床诊疗和产业的发展,核心内容涵盖组学、检验、免疫、肿瘤、心血管、糖尿病等。如您有最新的研究内容发表,欢迎联系我们进行免费报道(公众号菜单栏-在线客服联系),我们的理念:内容创造价值,转化铸就未来!
转化医学网(360zhyx.com)发布的文章旨在介绍前沿医学研究进展,不能作为治疗方案使用;如需获得健康指导,请至正规医院就诊。
责任声明:本稿件如有错误之处,敬请联系转化医学网客服进行修改事宜!
微信号:zhuanhuayixue
腾讯登录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