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转化医学网企业会员
《药精准》- 聚焦药靶 精准伴随系列直播栏目
转化医学网直播间
专家访谈
《转》访四川省人民医院杨季云教授:无创单基因病检测是完善产前筛查体系的重要一环
《转》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黄光明教授:单细胞组学的未来发展,需从不完美中寻找机会!
《转》访复旦大学唐惠儒教授:单细胞代谢组学提高对肿瘤细胞代谢的认知,对疾病防治还待学习!
《转》访复旦大学李晋研究员:单细胞技术发展迅速,但仍需“摸着石头过河
《转》访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所长苏冰教授:单细胞组学技术如何助力肿瘤免疫研究?
《转》访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曹立主任:深度剖析WES的临床应用
【专访】深度剖析无创监测肿瘤进展国际发明专利技术
《转》访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徐晨明教授:无创产前筛查进入单基因病的临床应用时代
《转》访万乘基因创始人施威扬:解决单细胞测序价格、技术等限制因素,将迎来临床应用全面开花!
《转》访迪赢生物CTO张满仓:合成生物学是一个革新性的行业,未来仍需核心技术突破
《转》访迪谱诊断CEO张郁:聚焦临床,让更多人受惠于核酸质谱技术的优势和魅力
《转》访丹纳赫诊断平台首席医学官汤一苇:胸怀开放的心态,拥抱分子诊断新技术!
相较于血液肿瘤,实体肿瘤有着更为复杂的肿瘤微环境(TME),因而减弱了包括免疫治疗在内的肿瘤治疗效果。对于大多数常见的实体瘤(例如乳腺癌、肺癌、头颈部癌症),仅有20%的患者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产生反应。虽然这是个坏消息,但也蕴含着积极的信号——我们可以锁定额外的免疫抑制机制并加以研究,以优化肿瘤治疗效果。近日,一项新研究制造了一种活性氧触发的纳米颗粒,该纳米颗粒可以搭载外核苷酸酶抑制ARL67156进入实体瘤工作,实现持久的抗肿瘤免疫反应。
最新研究发现,如果疫情期间美国也有全民医疗保障体系,足以挽救数十万人的生命,节约数千亿美元!
从发现至今,研究大肠杆菌的时代已经过去136年了,虽然作为人类最了解的中性菌,但是也没有办法完全清楚大肠杆菌的全部,但也正因如此人们对未知的探索也不会停下脚步。
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赵方庆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高效整合大规模菌群数据和生物标志物鉴定的新算法(NetMoss)。
最近,一项研究发现了一类胚外内胚层细胞可以用来在胚胎中制造肠道器官。使用这种替代途径可能有助于实验室培养的细胞形成功能细胞,供治疗和疾病研究。
2020转化医学技术创新论坛将于11月17-18日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E7馆现场论坛区)举办。
非编码区突变是否也会导致癌症,始终是个未解之谜。本文将揭开一层神秘面纱——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突变数据库,现在可以通过已知的生物学机制将其与癌症风险挂钩。
许多不同类型的细菌和病毒都可以引起肺炎,但没有简单的方法来确定哪种微生物引起特定患者的疾病。这种不确定性使得医生更难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法,因为通常用于治疗细菌性肺炎的抗生素不会帮助病毒性肺炎患者。此外,限制抗生素的使用也是遏制抗生素耐药性的重要一步。近期,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现在设计出一种传感器,可以区分病毒性和细菌性肺炎感染,他们希望这将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最近,有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新的反卷积方法,用于从大量测序数据中量化肿瘤特异性mRNA水平,为单细胞分析提供了补充。研究人员建议肿瘤特异性的总mRNA水平可以被调整为一种预后生物标志物,以分层高危患者并指导治疗选择。
2022年6月14日,世界献血者日。关于献血的那些事,你知道多少?
你知道吗?微生物组群不仅仅存在于肠道中,它们还分布于人体的各个部位——乳房就是其中之一。近日,一项新研究发现,随着乳房组织中乳酸菌含量的增加,乳房癌细胞的生长受到了明显抑制。此研究结果或将激励研究者进一步探索益生菌对乳腺癌治疗的积极影响。
一项新的研究分析了来自14种癌症类型的2002个原发性肿瘤中的蛋白质水平,确定了11种截然不同的分子亚型,提供了系统的知识,大大扩展了在线数据库。之前研究团队进行了RNA转录本分析,通过最近的这项研究,研究小组进行并纳入了大规模的蛋白质组学分析。数据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和可能的治疗干预提供了新思路。
最近一项研究发现,大约每500名男性中就有一人可能携带额外的X或Y染色体。XXY或XYY的男性患某些常见疾病的风险比正常人更高。研究人员表示,基因检测可以相当容易地检测出染色体异常,如果在有相关健康问题的男性中更广泛地检测XXY和XYY,将对疾病的早期干预带来帮助。
在生命初期,婴儿主要依靠母体给予的免疫成分来对抗病原体侵害;最终,随着自然暴露于病毒和细菌及接种儿童疫苗,婴儿将逐步建立起自身免疫系统。可以说,我们从一出生就收到了一份来自母亲的珍贵礼物——抗体。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母体在孕期产生“超级抗体”?这对治疗细胞内病原体感染(例如HIV、呼吸道合胞病毒)有何启示?近日,一项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研究为我们揭晓了答案。
世卫组织总干事2022年5月22日在第七十五届世界卫生大会高级别欢迎会上的致辞。
最近,汉诺威医学院(MHH)运用了一种新的干细胞疗法——HUCMSC(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这是首次运用的能够治疗患有明显肺动脉高压的方法,目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证实和探索这种新的干细胞疗法的好处。
近期,全球多个国家相继报告猴痘病例,6月8日(当地时间),已有29个非猴痘流行国家和地区向世卫组织上报了1000多例猴痘确诊病例。为防止疫情叠加,海关总署对全国海关口岸卫生检疫相关工作作出部署,要求持续做好“多病共防”。
人体自然产生的蛋白质可能成为肿瘤学家抗癌工具中的重要新免疫治疗药物。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研究伴侣狗和人类癌症的科学家与其他机构的科学家一起研究了一种新方法,该方法触发了身体的防御机制,其产生的T细胞和自然杀伤(NK)细胞,可以应对和破坏癌症。
7×24小时快讯
分享至:
-
【快讯】艾迪康再次递交招股书,拟香港IPO上市,2021年收入近34亿,摩根士丹利及Jefferies为联席保荐人!
2022-03-06
艾迪康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营收分别为15.3亿、17.29亿、27.42亿、33.8亿,盈利分别为227万元、7044万元、2.89亿元、3.22亿元。
[详情]
-
《SciTalk生命组学质谱云讲堂》系列重磅推出!首期聚焦呼吸系统疾病研究,欢迎观看!
2022-03-05
《云讲堂》首期直播将聚焦呼吸系统疾病研究进展及代谢组学质谱新技术和新方法,邀请领域内重磅大咖分享。3月10日19:00正式开播!
[详情]
-
【直播预告】实时活细胞成像分析在3D细胞模型中的应用
2022-03-04
3月10日(周四)下午三点,来自赛多利斯生物分析部门的产品应用科学家陆叶舟将为大家介绍实时活细胞成像分析在3D细胞模型中的应用。
[详情]
-
领星数据智能转化研究院与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院(深圳)强强联手,助力肿瘤新药开发
2022-03-04
上海,2022年2月28日——领星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领星生物”)旗下的数据智能转化研究院与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院(深圳)共同宣布建立战略合作,双方将以领星的成果转化为目标,建立集产、学、研于一体的“数据智能+医药”联合实验室,携手开展肿瘤创新药物的数据智能研究。
[详情]
-
男性不育诊疗专家共识即将发表,桐树基因作为唯一一家企业参与编写2份专家共识
2022-03-02
2021年12月20日桐树基因作为唯一一家企业参与编写的《无头精子症诊疗专家共识》发表在《中华男科学杂志》。目前《大头精子症诊疗专家共识》已完成专家编写即将发刊,是继《无头精子症诊疗专家共识》后桐树基因参与编写并发表的第二篇男性不育领域诊疗专家共识。作为唯一一家参与编写的企业,桐树基因于2022年正式进军优生优育领域。
[详情]
-
【快讯】PacBio公司8亿美元收购Omniome,整合短读长读测序技术
2021-07-22
早在今年2月,软银旗下私募基金投资PacBio公司时,市场推测PacBio未来将在测序领域有所动作。就在20日,PacBio宣布与Omniome达成并购协议,开启了整合长短读测序技术的新征程。
[详情]
-
【进展】癌症基因反复突变怎么办?这一招有利于识别高度相似的基因!
2021-07-22
在人类演化过程中,基因组的某些部分经历了重新复制和重新排列,从而导致不同的部分彼此相似。然而,如何识别非独特区域基因突变反复的盲点?研究人员训练了一套机器学习方法,利用他们的遗传词库来注释在短读测序技术集中发现的突变。
[详情]
-
【进展】“杀手”T 细胞“训练场”!腺病毒疫苗背后强大的免疫系统
2021-07-19
牛津大学学者近期在《Nature Immunology》期刊上详细介绍了对腺病毒疫苗调查的一个关键特征,它能够形成强大的持续的由“杀手”T细胞群构成免疫系统。
[详情]
-
最新原创
快捷导航
热门标签
订阅Newsletter
提交您的邮箱地址,我们会定期将电子期刊发送到您的邮箱
微信号:zhuanhuayixue,转化医学领域核心门户,提供优质原创内容,深度行业分析,最新资讯报道。
转化医学网视频号,更多有趣好玩儿、有观点、长知识的生物医药视频,欢迎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