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转》访欧易生物总经理张志明:持续逆势快速增长!破解科研服务"不可能三角"的硬核逻辑
《转》访菲鹏数辉马步勇教授|AI与分子模拟引领生物医药创新,“构象选择机制”开辟药物动态设计新纪元
《转》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赵刚
《转》访Olink亚太副总裁Andrea Ballagi博士:新一代蛋白组学如何加速精准医疗新进程
【我的2022】瑞普基因首席技术官王涛:发挥BT+AI双引擎特色优势,推进AI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临床落地
【我的2022】佰诺全景创始人焦磊:降低使用成本和难度,推动全景病理技术在中国的临床转化落地
【我的2022】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把一个好的单细胞中国解决方案带给客户
【我的2022】迈杰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飞:数智化赋能商业模式转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深圳绘云生物总经理林景超:专注慢病早筛类临床质谱检测产品,从临床痛点出发,为临床医学检验解决更多难题
【我的2022】艾吉泰康联合创始人屈武斌:对技术精雕细琢,以客户应用场景为核心,用特色服务提供基因捕获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李志:开放与合作,深耕外泌体技术开发与临床转化,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肩膀!
【我的2022】迈迪安生命科学部门市场总监Liyan Pang:持续拓展颠覆性分子诊断原料,为体外诊断行业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多能干细胞衍生的人类肠道类器官(HIOs)能够模拟肠道发育和疾病的某些方面,但目前的培养方法并不能完全囊括人类肠道的多种细胞类型和复杂组织,并且依赖于3D细胞外基质或水凝胶系统,这限制了再生医学的实验控制和转化潜力。而悬浮培养是一种简单,维护要求低的方法,并能够促进浆膜间皮层的体外分化。总的来说,悬浮培养的HIOs代表了研究人类浆膜间皮的三维模型。
时光飞逝,迈维讲堂春季培训班一晃已经第三届了!犹记得2020年第一届开播时,正值新冠肺炎疫情横行。春季培训班经过整个团队的悉心打磨重磅首发,我们和各位听众老师隔空交流,学海泛舟。
几周前,美国知名摇滚歌手Neil Young强烈要求Spotify(音乐播放器)将他的所有歌曲下架,以此抗议Joe Rogan散布的有关新冠病毒和疫苗的谣言。Joe Rogan是Spotify一档最受欢迎的广播节目的主持人,而上个月,他竟公然在节目里鼓励年轻人不要接种新冠疫苗。而Neil也在私人博客中否认了他与辉瑞有关系的说法,以此揭穿最近一系列关于该公司的阴谋论。
为了继续推进Moderna的全球战略进程,该公司宣布在香港,新加坡,台湾和马来西亚设立分公司,以服务亚洲市场。
癌症免疫疗法经常失败,因为大多数癌症的T细胞很少,这表明癌症可以抑制T细胞浸润。近期研究发现一种免疫失活途径为胰腺癌、乳腺癌和结直肠癌提供了一种有前景的新治疗方法。
如今,人们越来越爱喝咖啡,随之而来的“咖啡文化”充满生活的每个时刻。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办公室、或是各种社交场合,人们都在喝着咖啡,它逐渐与时尚、现代生活、工作和休闲娱乐联系在一起。与此同时,与咖啡有关的科学研究也越来越多。本文就是围绕一项关于咖啡因对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的研究而展开的。
直播预告 : 2022年2月21日 周一 北京时间16:00-17:00
细菌作为活性成分的来源显示出巨大的前景。利用基于计算机的基因组分析,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现在发现了一类新的天然产物,有一天可能被用作抗生素。
《药精准》是由泛生子联合转化医学网共同推出的“聚焦药靶,精准伴随系列直播栏目”,精准医疗,诊断先行,助力创新药高质量研发。
血液是临床诊断中最常见的样本之一,有助于评估重要器官(肾脏、肝脏、甲状腺和心脏)的功能,并有助于诊断疾病,如细菌和病毒感染、癌症、心血管疾病和代谢紊乱(如糖尿病)。
虽然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是大脑中数量最多的细胞,但许多其他类型的细胞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包括脑血管细胞,它们是向大脑输送氧气和其他营养物质的血管。这些细胞仅占大脑细胞的0.3%,但也构成了血脑屏障,血脑屏障是阻止病原体和毒素进入大脑的关键屏障,但同时却又不会拦截关键的营养物质和信号进入大脑。麻省理工的研究人员现已对这些细胞进行了广泛的分析,创建了一个全面的脑血管细胞类型及其功能的图谱。
2月15日上午,第二届“率先杯”未来技术创新大赛上海赛区启动会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成功举办。中科院上海分院院长胡金波(线下)、中科院南京分院副院长华伟(线上)出席会议并致辞,包括中科院上海分院、多家中科院上海分所、中科院南京分院及来自江苏、江西、浙江、福建等地的科研院所、创新企业的600多名科研工作者、创新创业人才共同参与本次启动会。
现阶段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仍在全球范围内持续扩散,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根据Worldometer实时统计数据,截止到2022年2月14日,全球单日新增确诊病例高达1531001例,新增死亡病例6383例。有效应对疫情不仅需要提高患者生存率的预防和治疗手段,还需要应对患者后遗症的早期干预策略,目前新冠患者后遗症发生的分子机制尚未明确。
“突变”很少让人联想到积极的事,但不是没有。近期研究发现大脑免疫细胞的突变在保护人们抵抗阿尔茨海默病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小胶质细胞与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发展密切相关。这项研究集中于PLCG2基因的一个变体,它使得产生一种对小胶质细胞(大脑免疫细胞)很重要的酶的指令。
1873年,俄罗斯医生J.von Rusitzky在一名患者身上发现了八种不同类型的骨髓瘤后,创造了“多发性骨髓瘤”一词。近150年后,利用先进的细胞测序技术和最先进的成像技术,罗斯威尔帕克综合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为这一发现提供了分子和生物学解释,发现单个患者中可能存在不同的骨髓瘤克隆,并将骨髓瘤细胞中不同的基因变化与骨髓瘤骨病的发展联系起来。
为了彻底消除肿瘤,中国研究人员研发出一种纳米平台,只需5分钟的剂量,就可以无创地消除小鼠体内的实体肝癌肿瘤。并且这些小鼠没有明显的副作用,在治疗后都存活了至少30天,这在动物癌症研究模型中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发展。
虽然众所周知,抗生素会破坏和改变肠道内微生物的多样性,但尚不清楚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是如何发展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有时可能严重到导致抗生素过早停药,它也被证明会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其他感染的风险,从而导致医疗成本的增加。因此,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需要更好地了解其潜在的机制和驱动因素,以便制定治疗策略最大限度地减少其发生。
合成生物学以工程化设计理念,对生物体进行有目标的设计、改造乃至重新合成,是生命科学研究的新兴、前沿领域。合成生命体往往具有高度复杂性,这决定了其需要海量的工程化试错性实验,即需要快速、低成本、多循环地完成“设计—构建—测试—学习”这一闭环。
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技术,能够在空间水平和全基因组水平上同时观察组织发育背后的表观遗传机制,这是多重科学和医学应用的突破。这项技术能够使研究人员逐个像素地获得极其精确的信息,在组织切片中的每个细胞上放置一个标识符,就像GPS坐标一样。
赛诺菲以为,在针对化疗药物泰素帝(Taxotere)的数千次诉讼中,他们终于取得了首胜。但是近日,据联邦官员披露,法院推翻了陪审团的裁决,下令重审并向该制药公司施压。
热门活动
分享至:
-
第二届中国类器官转化医学大会
刚刚
时间:2025年11月14日-15日
地点:上海
[详情]
-
第六届单细胞技术应用研讨会暨空间组学前沿研讨会
2025-09-19
时间:2025年09月19日-20日
地点:北京京仪大酒店(北京海淀区大钟寺东路9号)
[详情]
-
第七届上海国际癌症大会
2025-06-12
时间:2025年06月12-15日
地点:上海
[详情]
-
中国转化医学产业大会 大咖论坛
2025-02-27
时间:2025年02月27日
地点:上海中油阳光大酒店(上海浦东东方路969号)
[详情]
-
最新原创
快捷导航
热门标签
订阅Newsletter
提交您的邮箱地址,我们会定期将电子期刊发送到您的邮箱
微信号:zhuanhuayixue,转化医学领域核心门户,提供优质原创内容,深度行业分析,最新资讯报道。
转化医学网视频号,更多有趣好玩儿、有观点、长知识的生物医药视频,欢迎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