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重大突破!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功能可恢复,转录组锁定靶点,抗炎药巴瑞替尼验证有效

首页 » 《转》译 3小时前 转化医学网 赞(2)
分享: 
导读
更令人振奋的是,研究通过转录组分析锁定了治疗靶点,其中抗炎药巴瑞替尼(baricitinib)已在细胞、人类胰岛及动物模型中验证能改善β细胞功能。

对于全球超5亿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一个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是:因代谢压力受损的胰岛β细胞,能否重启功能?近日,发表于《Science Advances》的一项重磅研究给出了关键答案——通过模拟正常生理环境,近60%的人类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可在3天内恢复葡萄糖响应能力;更令人振奋的是,研究通过转录组分析锁定了治疗靶点,其中抗炎药巴瑞替尼(baricitinib)已在细胞、人类胰岛及动物模型中验证能改善β细胞功能。


实验设计

研究背景与方案设计



非糖尿病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对葡萄糖的反应性胰岛素分泌

2型糖尿病的核心病理是胰岛β细胞功能逐渐衰退,无法分泌足够胰岛素应对血糖升高。长期以来,学界认为这一过程是不可逆的——遗传与环境共同导致的β细胞损伤难以逆转。但临床观察发现,部分患者经低热量饮食、减重手术或药物治疗后,糖尿病会出现缓解,伴随胰岛素分泌的恢复。然而,这些干预的效果多短暂,且β细胞功能是否真正“恢复”而非“代偿”,始终未被清晰解答。

该研究首次用人类原代胰岛样本系统解析2型糖尿病β细胞的功能可塑性。研究团队获取了15名非糖尿病供体与21名2型糖尿病供体的胰岛,先将所有胰岛在含5.5mM正常葡萄糖的培养基中恢复2天,再分为两组:一组继续培养3天(基础组),另一组则用正常葡萄糖培养(干预组),最终通过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GSIS)检测β细胞功能,并对干预前后的2型糖尿病胰岛进行转录组测序。

核心发现:2型糖尿病β细胞可恢复功能


功能恢复与未恢复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转录组特征


01

近60%的2型糖尿病β细胞可恢复功能

结果显示,在正常葡萄糖环境中培养3天后,13/21例2型糖尿病胰岛的GSIS显著改善,胰岛素刺激指数(ISI,衡量β细胞对葡萄糖敏感性的关键指标)较基础状态提升约60%;而剩余8例功能无明显变化,甚至略有下降。值得注意的是,恢复者的β细胞功能仍弱于非糖尿病供体,但已接近非糖尿病组的水平——这与减重手术或低热量饮食后患者β细胞功能的部分恢复高度相似。这说明2型糖尿病β细胞并非彻底死亡,而是处于休眠状态,只要移除体内异常代谢环境,就能重新激活。


培养条件下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的富集通路及基因表达变化


02

转录组揭示恢复密码

为解析β细胞恢复的分子机制,研究团队对比了恢复者与非恢复者干预前后的转录组。结果发现:

  • 恢复者的基因表达发生显著调整:共438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其中233个上调、205个下调。上调基因多与β细胞功能维持(如PPARGC1A调控能量代谢、PDX1维持β细胞身份)相关;下调基因则集中在炎症通路(如IL13RA2、SOCS3)。

  • 炎症是关键阻碍:2型糖尿病β细胞的休眠与轻度干扰素(IFN)信号激活有关——恢复者的IFN刺激基因评分较非恢复者低30%,而抑制IFN信号的药物可能逆转这一状态。

靶点挖掘与验证:巴瑞替尼靶向炎症,改善β细胞功能



通过挖掘差异表达特征识别潜在治疗靶点

基于转录组差异,研究团队利用连通图数据库(Connectivity Map)挖掘能模拟恢复者基因表达的药物。结果发现,JAK抑制剂巴瑞替尼(靶向IFN信号通路)是强候选——其在细胞实验中能抑制炎症,保护β细胞。

  • 细胞实验:巴瑞替尼增强β细胞抗压能力

在克隆大鼠INS-1Eβ细胞模型中,巴瑞替尼不仅能预防高糖、棕榈酸或炎症因子诱导的β细胞功能下降,还能促进胰岛素分泌,并保护细胞免受凋亡。超分辨率显微镜显示,巴瑞替尼能修复棕榈酸破坏的线粒体形态,恢复正常结构。

  • 人类胰岛实验:巴瑞替尼精准改善2型糖尿病β细胞功能

在6例2型糖尿病供体的胰岛中,巴瑞替尼处理72小时后,ISI提升约30%,且不影响非糖尿病胰岛的功能。转录组分析进一步验证,巴瑞替尼改变了与GSIS相关的关键基因表达——如上调TNNI2(促进胰岛素分泌)、下调IL24(减轻氧化应激)。

  • 动物实验:延缓db/db小鼠β细胞衰竭

在重度2型糖尿病模型db/db小鼠中,4周巴瑞替尼治疗虽未降低血糖(小鼠已处于严重高糖状态),但显著保留了胰岛素分泌能力——治疗组胰岛素AUC较对照组仅下降10%,而对照组下降了30%。此外,巴瑞替尼组小鼠体重维持更好,提示其对代谢的综合益处。


巴瑞替尼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但对非糖尿病患者胰岛无作用


巴瑞替尼部分保留db/db小鼠的胰岛素分泌能力

意义与展望:为2型糖尿病缓解提供新路径


该研究的突破在于首次证明人类2型糖尿病β细胞具有功能可塑性,且这种恢复与特定转录组变化相关——这意味着,通过靶向炎症等通路,有望重启β细胞功能,而非仅依赖血糖控制。巴瑞替尼的验证更具临床价值:作为一种已获批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特应性皮炎的药物,其针对IFN信号的抗炎作用已被证实能保护1型糖尿病患者的β细胞;此次研究扩展了其在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潜力该研究为2型糖尿病缓解提供了新的机制框架,未来需更大规模的临床试验验证巴瑞替尼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β细胞功能影响,但这一发现无疑为药物开发指明了方向——靶向β细胞的内在可塑性,而非单纯抑制血糖。(转化医学网360zhyx.com)

原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ds2905

评论:
评 论
共有 0 条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