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海外学者新发现!新生物标志物成肿瘤治疗领域新焦点

首页 » 《转》译 2025-09-24 转化医学网 赞(2)
分享: 
导读
PD - 1阻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对含有大量细胞毒性 T 淋巴细胞(CTL)的高免疫原性“热”肿瘤有效,但对免疫原性差的“冷”肿瘤无效。

近日,美国罗斯威尔公园综合癌症中心研究人员在期刊《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上发表了研究论文,题为“Synergy between TLR3-ligand and IFN-α in the transient sensitization of “Cold” tumors to PD-1 blockade and the induction of systemic immunity”,本研究中,研究人员报告称,局部或全身应用 CKM,但不是单独使用其中任何一种药物,均能诱导肿瘤内 CTL 吸引剂的产生,并使对 PD-1 阻断具有抗性的 MC38 和 CT26 肿瘤对 PD-1 阻断敏感。CKM/αPD-1 组合促进肿瘤内 BATF3 阳性 cDC1 和 CTL 的流入,抑制肿瘤生长并延长生存期,在 20%至 100%的动物中诱导治愈,具体取决于肿瘤模型和阶段以及给药途径(局部或全身)。接受 CKM/αPD-1 治疗的小鼠会形成局部和全身肿瘤特异性 CTL 反应,并对肿瘤再挑战产生抗性。CKM 的有效性需要在 PD-1 阻断时或直接在 PD-1 阻断前应用,αPD-1 给药延迟 24 小时就会显著降低其效果。综上,本研究表明肿瘤内细胞毒性 T 淋巴细胞的积累,而非肿瘤的免疫原性,是限制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这些数据表明肿瘤微环境重编程策略具有广泛的治疗潜力。


https://jitc.bmj.com/content/13/9/e012307#sec-26

研究背景

 01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通过阻断肿瘤组织内 T 细胞表达的检查点分子(如程序性死亡受体 1(PD-1))与其配体程序性死亡配体 1(PD-L1)和程序性死亡配体 2(PD-L2)的相互作用,已成为许多晚期癌症的标准治疗方法,并显著延长了包括转移性、微卫星不稳定性高/错配修复缺陷型结直肠癌(CRC)在内的先前难以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期。由于 ICIs 能够重新激活免疫系统,特异性地摧毁癌细胞并促进长期免疫记忆,应答者往往能实现持久的肿瘤控制。然而,目前 ICIs 的治疗效益受限于应答率不足 25%。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人工增加 TMB 并不足以增强小鼠肿瘤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的反应性,这表明 TIL 含量和 PD-1 敏感性可能至少部分独立于 TMB 而受到调节。然而,最近一项关于个性化信使 RNA(mRNA)疫苗的研究表明,多表位疫苗接种具有显著增强新辅助 PD-1 阻断预防癌症复发的临床效果的能力,这为联合治疗策略带来了希望。

CKM+αPD-1 诱导持久的全身性肿瘤特异性细胞毒性 T 淋巴细胞反应

 02 

为了探究 CKM+αPD-1 疗法的长期持久免疫效应,研究人员接下来对接受 CKM+αPD-1 治疗后肿瘤完全消退的治愈小鼠进行了再次挑战。接受 CKM/αPD-1 治疗的小鼠在接种两倍于初始数量的 MC38 细胞时完全对肿瘤再次挑战产生了抗性,这表明除了局部吸引细胞毒性 T 淋巴细胞(CTLs)外,CKM 可能还有助于诱导肿瘤特异性全身免疫。

对接受 CKM/αPD-1 治疗的小鼠的脾细胞和淋巴结进行分析表明,其脾脏和淋巴结中特异性识别 MC38 细胞的肿瘤特异性 CD8+T 细胞数量显著增加,而对无关的(4T1)癌细胞则无反应或仅有微弱反应。有趣的是,约 67%的应答小鼠比例与观察到的早期 MC38 肿瘤序贯使用 CKM+αPD-1 治疗后长期应答的情况相符。肿瘤消退幅度最大的小鼠 IFN-γ 的产生量也最高。此外,接受 CKM+αPD-1 治疗后长期存活(超过 90 天)且肿瘤消退的小鼠的 CD8+脾细胞表现出对 MC38 抗原特异性的 IFN-γ 产生。综上所述,这些发现表明 CKM+αPD-1 疗法能够诱导治疗后迅速发生且持久的有利免疫变化。


用 CKM+αPD-1 治疗的小鼠产生了肿瘤特异性全身免疫反应

结论

 03

总之,目前的研究表明,同时或连续应用 CKM/αPD-1 可以从其最佳的治疗协同作用中获益,并指出细胞毒性 T 淋巴细胞(CTLs)及其两种趋化因子受体 CXCR3 和CCR5 在这种组合的治疗作用机制中起关键作用。同时,数据表明这种组合对 BATF3+ cDC1s 存在意外的依赖性,这为未来的临床试验提供了一个新的生物标志物,并为增强基于 CKM 的治疗的疗效提供了额外的靶点。(转化医学网360zhyx.com)

参考资料:

https://jitc.bmj.com/content/13/9/e012307#sec-26

【关于投稿】

转化医学网(360zhyx.com)是转化医学核心门户,旨在推动基础研究、临床诊疗和产业的发展,核心内容涵盖组学、检验、免疫、肿瘤、心血管、糖尿病等。如您有最新的研究内容发表,欢迎联系我们进行免费报道(公众号菜单栏-在线客服联系),我们的理念:内容创造价值,转化铸就未来!

转化医学网(360zhyx.com)发布的文章旨在介绍前沿医学研究进展,不能作为治疗方案使用;如需获得健康指导,请至正规医院就诊。

责任声明:本稿件如有错误之处,敬请联系转化医学网客服进行修改事宜!

微信号:zhuanhuayixue

评论:
评 论
共有 0 条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