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转化医学网企业会员
《药精准》- 聚焦药靶 精准伴随系列直播栏目
伯采众长,序自安 | 创新生物标志物研究系列第一期
转化医学网直播间
专家访谈
《转》访四川省人民医院杨季云教授:无创单基因病检测是完善产前筛查体系的重要一环
《转》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黄光明教授:单细胞组学的未来发展,需从不完美中寻找机会!
《转》访复旦大学唐惠儒教授:单细胞代谢组学提高对肿瘤细胞代谢的认知,对疾病防治还待学习!
《转》访复旦大学李晋研究员:单细胞技术发展迅速,但仍需“摸着石头过河
《转》访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所长苏冰教授:单细胞组学技术如何助力肿瘤免疫研究?
《转》访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曹立主任:深度剖析WES的临床应用
【专访】深度剖析无创监测肿瘤进展国际发明专利技术
《转》访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徐晨明教授:无创产前筛查进入单基因病的临床应用时代
《转》访万乘基因创始人施威扬:解决单细胞测序价格、技术等限制因素,将迎来临床应用全面开花!
《转》访迪赢生物CTO张满仓:合成生物学是一个革新性的行业,未来仍需核心技术突破
《转》访迪谱诊断CEO张郁:聚焦临床,让更多人受惠于核酸质谱技术的优势和魅力
《转》访丹纳赫诊断平台首席医学官汤一苇:胸怀开放的心态,拥抱分子诊断新技术!
基于cfNano和Illumina的WGS和WGBS方法在检测DNA甲基化、片段化和CNA的癌症特异性特征方面性能基本一致。
乳腺癌脑转移的发生率与日俱增。目前脑转移的治疗方法有手术、放疗以及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化疗和分子靶向治疗,但患者的预后通常仍然较差。现需要更多能突破血脑屏障的疗法,延长这类患者的生存期。最近,科学家们研究了一种新型化学偶联药物,使乳腺癌患者活跃的脑转移部分甚至完全消退,为肿瘤研究和靶向治疗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秦始皇苦寻不老药谋求长生;汉武帝尝尽神丹妙药渴求长生;明嘉靖苦练丹药祈求长生。这些故事想必大家耳熟能详,但是你知道吗?延年益寿非常简单,只需要你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那么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之后,可以延寿多少年呢?
之前的研究揭示了使用位于巨噬细胞表面的两种分子来唤醒免疫系统破坏癌症的本能。在此基础上,研究者通过实验分析得出:免疫系统的细胞,需要相互通信,以激活身体对各种攻击的反应。细胞表面称为“受体”的一类分子能够识别相邻细胞表面称为“配体”的其他分子。两个细胞交换必要的信息来响应其环境的变化,从而产生免疫系统的防御反应。
Ana有效地增加了食物摄入量,但只有药物组合才能增加瘦体重,恢复自发活动,并提高总生存率。
8 月 10 日19:00《创新生物标志物研究》系列网络公开课第一期开播
生物钟,可以将代谢活动与日常休息和唤醒周期协调起来。生物钟基因缺陷会影响失调免疫、肌肉、皮肤和脂肪细胞中的细胞分化过程。已知生物钟可以调节细胞分化,但内部时钟每日的持续振荡如何控制更长的多日分化过程尚不清楚。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简称ASCVD,是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中风等疾病的心脏和血管疾病的总称。最近,有研究团队首次研究了动物源性食物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提出了肠道菌群产生的代谢物以及传统途径(如血胆固醇,血压和血糖)对ASCVD风险的介导作用。
研究者通过使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模型和数据库,发现了可以调节PD-1 / PD-L1相互作用的新型小分子。与传统单克隆抗体相比,它所需生产时间更短,成本也更低。而且可以增加口服生物利用度,生物效率和短半衰期活性以及患者治疗的便捷性。
这将有助于为当前这种恶性肿瘤的免疫疗法开发新的治疗靶点和/或生物标志物。
从急性COVID-19中恢复后,很大一部分患者继续出现身体、心理或认知性质的症状。COVID-19的这些长期后遗症被描述为正在酝酿中的下一场公共卫生灾难,迫切需要经验数据来告知问题的规模和范围,以支持制定适当的卫生保健应对措施。
2022年8月10日(周三)下午13:00-16:40,期待与您的线上交流!
魏茨曼科学研究所的教授和他的研究团队直接用小鼠的原始态胚胎干细胞(ESCs)构建了胚胎模型,将其在体外的“机器子宫”中培养8天。研究观察到胚胎完成了一些重要器官的特异性祖细胞分化,即完成了原肠胚的形成以及大脑、神经管、心脏等重要器官的特异性祖细胞分化。与自然生长发育的胚胎在形态和基因表达上都极其相似。
运动可以防止心血管老化,但其相关机制却鲜为人知。近日,一项由海军军医大学和同济大学的联合研究探索了一种运动相关激素(鸢尾素)在血管保护中的非凡作用。
肌肉损伤后,干细胞必须与免疫细胞一起工作以完成有效修复。那么损伤微环境中存在的不同信号的整合则是肌肉修复和重建静态干细胞库的关键,然而这些细胞是如何协调以确保在制造新的肌肉纤维之前有效去除死亡组织目前仍然是未知的。日前,科学家们发现一种叫做透明质酸(即玻尿酸)的天然物质,用于化妆品和骨关节炎注射剂,是管理这种基本相互作用的关键分子。
黑色素瘤通常由MAP激酶BRAF中的激活突变驱动,然而,单独使用致癌BRAF不足以促进黑色素发生。相反,它的表达诱导短暂的增殖性爆发,最终随着由生长停滞的黑素细胞组成的良性痣的发展而停止。对抑制痣黑素细胞增殖的肿瘤抑制机制仍然知之甚少。在这里,研究人员利用细胞和小鼠模型来证明致癌BRAF导致Hippo通路的激活,无论是在体外黑素细胞中还是在体内的痣黑素细胞中。
首届西南单细胞组学技术应用论坛将于9月16日在重庆举办,伯豪生物作为大会重要合作单位,邀您共赴盛会!
长久以来,狗的出色嗅觉能力一直为人类所用。在狗的鼻子中,汇集了3亿个气味受体,这使得某些犬类可被训练探测炸弹、毒品、枪支和人。最近,狗的又一项新潜力被发现——“嗅”出人类是否患有某些疾病。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兽医工作犬中心(Penn Vet Working Dog Center)的辛西娅·奥托向《自然》杂志讲述了嗅探犬将如何帮助人类改善医学诊断。
目前,实体瘤对免疫治疗的反应率仍然很低,部分原因是终末期疲惫的T细胞患病率升高,这是一种通过持续抗原和应激信号传导诱导的低功能分化状态。然而,促进肿瘤进展至终末期疲惫的机制仍未定义。众多科学家们致力于研究此机制,以寻找到靶向终末期耗尽的T细胞进行免疫治疗的可能新方法。
7×24小时快讯
分享至:
-
【快讯】艾迪康再次递交招股书,拟香港IPO上市,2021年收入近34亿,摩根士丹利及Jefferies为联席保荐人!
2022-03-06
艾迪康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营收分别为15.3亿、17.29亿、27.42亿、33.8亿,盈利分别为227万元、7044万元、2.89亿元、3.22亿元。
[详情]
-
《SciTalk生命组学质谱云讲堂》系列重磅推出!首期聚焦呼吸系统疾病研究,欢迎观看!
2022-03-05
《云讲堂》首期直播将聚焦呼吸系统疾病研究进展及代谢组学质谱新技术和新方法,邀请领域内重磅大咖分享。3月10日19:00正式开播!
[详情]
-
【直播预告】实时活细胞成像分析在3D细胞模型中的应用
2022-03-04
3月10日(周四)下午三点,来自赛多利斯生物分析部门的产品应用科学家陆叶舟将为大家介绍实时活细胞成像分析在3D细胞模型中的应用。
[详情]
-
领星数据智能转化研究院与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院(深圳)强强联手,助力肿瘤新药开发
2022-03-04
上海,2022年2月28日——领星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领星生物”)旗下的数据智能转化研究院与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院(深圳)共同宣布建立战略合作,双方将以领星的成果转化为目标,建立集产、学、研于一体的“数据智能+医药”联合实验室,携手开展肿瘤创新药物的数据智能研究。
[详情]
-
男性不育诊疗专家共识即将发表,桐树基因作为唯一一家企业参与编写2份专家共识
2022-03-02
2021年12月20日桐树基因作为唯一一家企业参与编写的《无头精子症诊疗专家共识》发表在《中华男科学杂志》。目前《大头精子症诊疗专家共识》已完成专家编写即将发刊,是继《无头精子症诊疗专家共识》后桐树基因参与编写并发表的第二篇男性不育领域诊疗专家共识。作为唯一一家参与编写的企业,桐树基因于2022年正式进军优生优育领域。
[详情]
-
【快讯】PacBio公司8亿美元收购Omniome,整合短读长读测序技术
2021-07-22
早在今年2月,软银旗下私募基金投资PacBio公司时,市场推测PacBio未来将在测序领域有所动作。就在20日,PacBio宣布与Omniome达成并购协议,开启了整合长短读测序技术的新征程。
[详情]
-
【进展】癌症基因反复突变怎么办?这一招有利于识别高度相似的基因!
2021-07-22
在人类演化过程中,基因组的某些部分经历了重新复制和重新排列,从而导致不同的部分彼此相似。然而,如何识别非独特区域基因突变反复的盲点?研究人员训练了一套机器学习方法,利用他们的遗传词库来注释在短读测序技术集中发现的突变。
[详情]
-
【进展】“杀手”T 细胞“训练场”!腺病毒疫苗背后强大的免疫系统
2021-07-19
牛津大学学者近期在《Nature Immunology》期刊上详细介绍了对腺病毒疫苗调查的一个关键特征,它能够形成强大的持续的由“杀手”T细胞群构成免疫系统。
[详情]
-
最新原创
快捷导航
热门标签
订阅Newsletter
提交您的邮箱地址,我们会定期将电子期刊发送到您的邮箱
微信号:zhuanhuayixue,转化医学领域核心门户,提供优质原创内容,深度行业分析,最新资讯报道。
转化医学网视频号,更多有趣好玩儿、有观点、长知识的生物医药视频,欢迎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