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第六届单细胞技术应用研讨会暨空间组学前沿研讨会
【系列直播】多组学解码,全链条破译生命密码--构建单细胞-时空多组学-精准代谢-高深度蛋白全链条深度挖掘
【直播】解析单细胞时空组学,破译生命空间微密码 —— 从时空组学技术前沿到实战案例

专家访谈

《转》访欧易生物总经理张志明:持续逆势快速增长!破解科研服务"不可能三角"的硬核逻辑
《转》访菲鹏数辉马步勇教授|AI与分子模拟引领生物医药创新,“构象选择机制”开辟药物动态设计新纪元
《转》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赵刚
《转》访Olink亚太副总裁Andrea Ballagi博士:新一代蛋白组学如何加速精准医疗新进程
【我的2022】瑞普基因首席技术官王涛:发挥BT+AI双引擎特色优势,推进AI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临床落地
【我的2022】佰诺全景创始人焦磊:降低使用成本和难度,推动全景病理技术在中国的临床转化落地
【我的2022】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把一个好的单细胞中国解决方案带给客户
【我的2022】迈杰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飞:数智化赋能商业模式转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深圳绘云生物总经理林景超:专注慢病早筛类临床质谱检测产品,从临床痛点出发,为临床医学检验解决更多难题
【我的2022】艾吉泰康联合创始人屈武斌:对技术精雕细琢,以客户应用场景为核心,用特色服务提供基因捕获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李志:开放与合作,深耕外泌体技术开发与临床转化,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肩膀!
【我的2022】迈迪安生命科学部门市场总监Liyan Pang:持续拓展颠覆性分子诊断原料,为体外诊断行业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找到约10095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华裔女科学家开发DNA产品 宫颈癌高危群有望识别

2013-05-16

      5月15日电 据美国《星岛日报》报道,全美女性死亡人数最多的疾病是宫颈癌,人类乳突病毒(HPV)是致病主要元凶。但是,感染HPV病毒并不意味着未来必罹患癌症,全美75%的女性和五成男性在一生中会感染HPV,两位女性华裔生命科学家温可仪、郑淑玲共同创办的公司,以HPV DNA技术明确地界定病例是否为...

与糖尿病用药基因检测相关的SNP

2013-05-14

或许对大家有用: CYP2C9*3 I359L rs1057910 CYP2C19*2a I331V rs3758581CYP2C19*2b E92D rs17878459 CYP2C19*3 W212X rs4986893SLCO1B1 V174A rs4149056SLCO22A1 P283L  rs4646277SLCO22A1 P341L rs2282143SLC...

南方周末:H7N9疫苗研发,中国为何迟到?

2013-05-13

为什么率先研发 H7N9 疫苗的是一家小企业而不是大型的科研机构?为何疫情发生在中国,基因测序也是中国科学家率先完成的,疫苗研发却被美国人拔了头筹? 这场发生在中国的流感疫情正演变为在世界范围内关于研发实力和技术创新的全方位角逐。 国人欢度五一小长假,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劳动者却没有休息。2013年5月1日,美国生物技术公司 Greffe...

NEJM:癌症特征决定于基因图谱而非发病器官

2013-05-12

科学家发现,最危险的子宫内膜癌表现出与最糟糕的卵巢癌和乳腺癌的高度相似性,这提供了迄今为止最有说服力的证据,证明癌症越来越被视为一种主要是由其基因图谱而不是由其发病器官决定的疾病。在《自然》杂志周三发表子宫内膜癌研究的同一天,《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也发表了一项关于急性髓系白血病研究。...

NEJM:全基因组测序揭示脑面血管瘤病血管痣的突变基因

2013-05-12

脑面血管瘤病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神经皮肤发育障碍,其临床表现包括:三叉神经眼支支配区域的红葡萄酒色状血管斑、大脑软脑膜和脉络膜静脉毛细血管异常、青光眼、癫痫发作、卒中和智力障碍。曾有假说认为体细胞嵌合突变破坏血管发育是导致脑面血管瘤病和葡萄酒色素痣的原因,其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取决于发育过程中发生突变的时间点。迄今为止,此类突变尚未被证实。该研究将...

DNA海量存储问世 基因芯片迎机遇

2013-05-08

          当前,生物科技潮正在美国市场上蔓延,这其中生命科技公司(LIFE)年内涨幅达到49.95%,塞尔基因(CELG)、生化基因(BIIB)及美国安进公司(AMGN)年内涨幅分别为55.05%、45.21%及21.18%。近期欧洲生物信息研究所宣布其日前开发出了一项利用DNA存储 ...

Science:让癌基因停止代谢

2013-05-06

许多人体所患上的癌症,尤其是神经胶质瘤和急性髓细胞性靶细胞AML都会出现IDH1 或IDH2基因的突变,这是两种能编码代谢酶:异柠檬酸脱氢酶的重要基因。近期的研究发现通过设计能抑制这两种酶基因的变异的小分子,可分别减缓白血病和脑肿瘤细胞的生长。相关研究成果公布在Science杂志上。 异柠檬酸脱氢酶IDH是一种与细胞代谢相关的酶,其在细胞中的...

中科院《柳叶刀》文章揭示H7N9谱系

2013-05-06

根据发表在5月1日《柳叶刀》(The Lancet)杂志上的一篇研究论文,自二月以来一直在感染中国人群的新型H7N9病毒至少从四种不同的鸟类病毒处获取了基因。在这篇文章中,由中科院高福(George F Gao)研究员领导的一个中国科学家小组,通过检测从感染患者处分离的四种不同病毒株的序列,确定了病毒的起源和多样性。 这种H7N9病毒于一...

世界首个H7N9疫苗出炉背后的“猫腻”

2013-05-06

5月2日,美国商业通讯(BUSINESS WIRE)企业新闻稿中发布了这一消息。美国Greffex公司率先成功研发出了首个完整的H7N9禽流感疫苗,Greffex一家专注于疫苗和基因治疗的生物技术公司。5月4日,美国另外一家生物公司ProteinSciences采用类似于Greffex公司的技术也宣称研发成功H7N9禽流感疫苗。 一般来说,新...

恐怖吗?:H5N1病毒与甲流病毒结合或具人际传播能力

2013-05-05

   中国研究人员2日在美国《科学》杂志网络版上报告说,他们将H5N1型禽流感病毒和2009年引发流感大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结合,发现重组后的某些病毒具备在哺乳动物间传播的能力。这项研究对遏制H5N1病毒的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家此前已经知道,当两个病毒共同感染一个宿主时,容易发生基因片...

Myriad Genetics公司:曲折之后 基因诊断终于迎来了盈利时代

2013-05-05

抢先一步并不一定就意味着先取得成功。麦利亚德基因公司(Myriad Genetics)专门从事旨在发现易感癌症体质的诊断检测业务,它在花了17 年时间、烧掉5 亿美元之后才开始迎来盈利。 麦利亚德基因公司成立于1991 年,创业之初的路相当顺利。创立仅3 年之后,公司就分离出了乳腺癌易...

PathGen Dx:芯片检测寻求FDA批准,可检测7万种病原体

2013-05-05

开始运营后,仅仅过了一年,PathGen Dx公司就推出了商品化基因芯片用于传染病检测。 这款芯片具有约170,000探针只要一个PCR反应就可以鉴别70,000病毒和细菌病原体,其中包括许多用其他商业化多重病原体检测方法无法检测到的病原体,该公司表示。                &...

JAMA Internal Medicine:仿瓷餐具盛高温食物可引发肾结石

2013-05-03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1月21日报道,纽约北岸大学职业和医学环境中心与中国台湾高雄医学大学的研究人员共同提出,用仿瓷餐具盛较高温(如热汤)或酸性较强的食物会促使其内所含的三聚氰胺污染食物,可能引发肾结石。该研究结果发表于最新一期《美国医学会杂志》在线版上。     三聚氰胺是一种...

Ann Oncol:HER-2靶向治疗方案对胃癌有效

2013-05-03

胃癌是世界上致死率第二高的癌症,并且其治疗管理,特别是对于晚期患者的管理近年来进展甚微。尤其是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种靶向治疗的用药模型整合入治疗方案备选选项。HER2过表达越来越被认为是一种频繁发生的分子异常现象,在乳腺癌中受基因扩增的驱动。越来越多的证据证实HER2过表达在胃癌发生发展中起作用,它还与预后差和浸润性强等特征紧密相关。此外,体外和体内胃...

PLOS ONE:握拳或可提高记忆力

2013-05-02

据一个新的研究指出,握紧右手能帮助更好地记忆事情或动作,而握紧左右能帮助稍后回忆。这个研究由Ruth Propper带领的来自蒙特卡洛州立大学的众专家们所进行,并且在PLOS ONE杂志发表了。UCLA既往的研究已经正式刺激大脑的关键区域能改善记忆。该研究的研究人员表示,紧握单边手掌能增加额叶的神经元活动,这个动作也与增加大脑半球“处理模式”有所关...

Clin Infect Dis:三种社交活动或增加大学生患脑膜炎风险

2013-05-02

住在宿舍楼增加了大学生罹患脑膜炎球菌病的风险。在引进四价脑膜炎球菌疫苗之前,美国大学校园里爆发的脑膜炎球菌病主要是由C群脑膜炎球菌引起的。随着四价疫苗的接种,C群脑膜炎球菌病得到有效控制,而这一人群中由B群脑膜炎球菌所致疾病的比例却逐渐上升。由于美国缺少获得许可的B群脑膜炎球菌疫苗,因此公共卫生对B群脑膜炎球菌爆发的应对受限。基于上述情况,来自美国...

Lung Cancer:rs2269577加重晚期NSCLC患者铂类药胃肠毒性

2013-05-01

X-box结合蛋白1(XBP1)是内质网应激反应过程中的一个关键转录因子,也是维持细胞稳态的基本要素。为了调查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在接受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治疗时,XBP1基因的调控变量rs2269577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来自上海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学研究所、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彭军及其同事进行了一项研究,研究结果发表在20...

著名投资机构SV Angel:重点押注健康信息领域

2013-04-30

“我认为21世纪最具价值的创新,将是生命科学和科技的交融。一个全新的世界正在我们眼前,缓缓拉开帷幕。” ——Steve Jobs,2010 硅谷知名的天使投资机构 SV Angel 的管理总监 David Lee 在其博客中表示,SV Angel 未来将重点关注以软件方式(software-first approach)切入人体生物学、医学研...

Circulation:长链单不饱和脂肪酸可增加心衰发生风险

2013-04-30

数十年的动物实验表明食物中长链单不饱和脂肪酸(LCMUFAs)具有心脏毒性作用。虽然没有关于对人类影响的研究,但有机制研究告诉我们其可能存在潜在心脏毒性作用。包括LCMUFAs在内的长链脂肪酸主要在过氧化酶体而非线粒体内氧化。过氧化物酶体脂肪酸氧化产生活性氧和各种细胞内脂质代谢产物会激活信号传导通路,进而抑制线粒体内脂肪酸氧化,合成心脏脂滴,抑制糖...

NEJM:Sofosbuvir可有效治疗基因2型或3型HCV感染

2013-04-30

对于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无效,或既往对干扰素治疗无应答的基因2或3型丙肝病毒(HCV)慢性感染者,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选择。在2期临床试验中,包含口服核苷酸聚合酶抑制剂sofosbuvir的治疗方案表现出对2或3型HCV感染者的有效性。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 Nelson博士及其同事日前发表于国际权威杂志NEJM的研究显示,对于聚乙二醇干扰素和利巴韦林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