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10095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GEN: 2013生物技术公司25强
去年由国外著名GEN网站公布了2012生物技术公司前25强排行榜,那么今年谁将上榜呢?2013最新生物技术公司前25强更新列表已推出,该表的依据是这些公司的最新一季市值排名(根据公司提供的流通股股数得来)。 过去一年总体而言,对大多数生物技术公司来说,随着A股市场的激增,榜单上大部分企业不但股价均上升到两位数, 而且最终实现了中快速启动市场以...
Complete Genomics与Illumina专利诉讼达成和解协议
美国加州山景城,2013年7月19日–国际领先基因科技机构深圳华大基因(华大基因)旗下全资子公司Complete Genomics(前纳斯达克代码:GNOM)今日宣布,已经与Illumina公司达成和解协议。Illumina无条件撤回其对Complete的两宗诉讼:Illumina和Solexa公司...
2013年10大突破性技术盘点:产前DNA测序&3D打印
自香港科学家卢煜明(音译)在1997年发现孕妇血液中存在胎儿DNA这一现象至今,无创产前DNA测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从实验室迈向市场。胎儿全基因组测序已经成为基因组革命的下一个前沿领域,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胎儿全基因组测序也不再只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重要性:未来,儿童出生时,医生就能完...
专访:谷歌眼镜手术第一人Rafael J. Grossmann博士
Rafael J. Grossmann博士是美国东缅因医疗中心的主治医生,同时还是医疗移动技术创新者、Google Glass首批体验者、TEDx讲者以及Singularity U-FutureMed学者。在专访中,Grossmann博士和大家分享了Google Glass应用于外科手术的一手体验。兼具极客身份的他还介绍了自己将新技术应用于医疗实践的案例。 [attach]6667[/a...
Science:真的存在学霸基因吗?
真的存在学霸基因吗?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发现了一些与学业成就有关的遗传变异(genetic variants),不过这些突变每一个单独发挥的影响力都非常有限。 一项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发现了可能对每个人的学业成就(educational attainment)这类复杂行为(comple...
PLOS ONE:科学家找到预测自闭症新法
新研究测量儿童波纹脑电波可预测自闭症。 图片来源:Institute for Learning & Brain Sciences/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一项新研究表明,在蹒跚学步的孩子聆听词语的时候对其进行测量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波纹脑电波,能够可靠地预测幼儿6岁以下的这段时期——这是迄今能够实现的最远期预测...
Illumina:囊性纤维化诊断方案获得CE-IVD认证
Illumina公司近日宣布,其台式新一代测序诊断平台MiSeqDx与Cystic Fibrosis(囊性纤维化)诊断方案于6月26日在欧洲通过CE-IVD认证,并于7月在欧洲数个国家上市。 这一诊断方案名为MiSeqDx Cystic Fibrosis System,包含MiSeqDx新一代测序仪、两种分析(MiSeqDx Cysti...
Angewandte:广州生物院克服非小细胞肺癌耐药研究取得新进展
肺癌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非小细胞肺癌(NSCLC)则占所有类型肺癌的85%以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易瑞沙(Gefinitib)和特罗凯(Erlotinib)等已在临床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病人中获得巨大成功,但其耐药问题也日益突出,耐药的主要原因是EGFR T790M突变,约占耐药病人总数的50%。目前虽有第二代EGFR 非可逆...
PLoS ONE:首次发现白细胞和癌细胞融合可使癌症扩散
近日,来自耶鲁大学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者同科罗拉多大学的研究者共同研究发现,当白细胞和癌细胞共同融合形成一种遗传杂交体时就会导致人类机体转移性肿瘤的发生,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杂志PLoS ONE上,该项研究成果或许可以回答癌细胞为何会从最初的肿瘤发生位点转移到其它远距离的机体组织中去的。 在一个多世纪以前这样的理论首次被提出来用以解释癌症...
Science:一幅脑内的甲基化图谱
表观基因组学的变化,包括DNA的化学修饰,可以作为基因组的一层额外信息。表观基因组学在学习和记忆及年龄相关的认知度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新的研究发现DNA甲基化,一种特殊的表观基因组学修饰的形式。从出生到成年,DNA甲基化形式在大脑细胞中是动态变化的。从而帮助理解大脑细胞中基因组学的信息是如何控制胎儿的发育的。大脑比其它器官复杂,这项发现使科学家们...
Science:测序新法解析人体“第二基因组”
人体内有两个基因组,一个是从父母那里遗传来的人基因组;另一个则是出生以后才进入人体、特别是肠道内的多达1000多种的共生微生物,其遗传信息的总和叫“微生物组”,也可称为“元基因组”、“第二基因组”,相当于人的第二个基因组,它们所编码的基因有100万个以上。两个基因组相互协调、和谐一致,保证了人体的健康。 现在,来自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等机构...
Nature:首次实现人类肝脏再生
今日《自然》杂志亮点新闻,文章题目就是Miniature humanliver grown in mice。这是再生和干细胞医学领域的重要突破,这一技术成果意味着人类向解决自体器官整体修复前进了一大步。 严格意义上说,目前这一成果仍属于初步成功,新生“肝脏”(因为实在小,只能称为肝芽)只有4毫米大小,但是这一小小人类肝脏具有产生人类蛋白和...
Nature:新技术让匿名基因组成为黑客挖掘对象
就职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的 Whitehead 生物医药研究院的计算生物学家 Erlich 正在探索人类基因组数据的新用途,之前他在一家安保公司工作负责利用各种技术手段突破银行的安保系统,而这一次他要突破各个数据库以挖掘其内的个人遗传信息。 Erlich 参与发表的一篇论文揭示,在公共资源基础上利用交叉比对方法可从遗传学角度确定参与者的个...
Ion Torrent创始人将离开Life Tech
据《福布斯》报道,Ion Torrent公司的创始人Jonathan Rothberg将离开Life Technologies公司。Life Tech在2010年收购了Ion Torrent,目前正与赛默飞世尔科技合并。 Ion Torrent公司创始人Jonathan Rothberg Jonathan Rothberg绝对是生物界的传奇...
Plos one:精神分裂症易感基因欧亚人群有差异
记者日前从中科院昆明动物所获悉,该所研究人员发现,在欧洲人群中与精神分裂症显着相关的易感位点rs1344706,在中国人群中并不是一个精神分裂症易感位点。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科学公共图书馆·综合》。 精神分裂症是困扰人类的重大精神疾病之一,并有非常高的遗传力。近年来,随着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的逐步开展,全球已报道了一系列的精神分裂症易感基...
诺奖得主:第三次药物(DNA药物)革命或让人类永葆青春
近日,在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上,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以色列理工学院教授 阿龙·切哈诺沃(Aaron Ciechanover) 出语惊人:“通过研究人类的DNA,预知可能发生的疾病,研制出新型的DNA药物,就有可能让人类永葆青春!” 前不久,好莱坞女星安吉丽娜·朱莉决定割除双乳乳腺 的事件引发舆论聚焦:她之所以要做切除手术,是因...
PNAS:研究显示吸烟如何导致骨质疏松
正常情况下,人类的骨骼一直在进行着降解和再生,两者完美的平衡使得骨骼肌强度保持稳定。 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骼降解过程变快,导致骨质疏松和其他类型疾病。而吸烟会加快骨骼退化过程。 宾夕法尼亚大学科学家和西奈山医学中心科学家首次揭示了香烟中的哪些物质导致了骨骼退化。相关报道发表在近期PNAS上。 Narayan Avadhani博士表示,很...
Nature:高分子量透明质酸保护裸鼹鼠从不患癌症
发表在Nature杂志上的文章称,罗切斯特大学科学家发现了保护裸鼹鼠从不患癌症的化学物质。该发现为治疗癌症提供了新的思路。 裸鼹鼠是一种小型,无毛,生活在地下的一种啮齿类动物,该鼠寿命为30年,并且在其一生中从未换癌症。由Seluanov博士和Gorbunova博士带领的研究团队发现保护该裸鼹鼠免患癌症的原因,由于其组织中富含高分子量的透明质...
JAMA Neurol:饮食和载脂蛋白基因型影响患阿尔兹海默病风险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JAMA Neurology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华盛顿大学等处的研究者通过研究表明,和阿尔兹海默氏症发病相关的个体大脑特定蛋白的脂化状态可能会因基因型疾病和认知疾病而不同,而且这些特定蛋白以及肽类的水平会受到饮食的影响。 单一发生的阿尔兹海默氏症(AD)部分是因为个体大脑中β淀粉样蛋白质(Aβ)肽类的积累所致,这些...
Science:科学家构建出首个超精度3D脑图
在一项称作“大脑”的国际科研项目中,研究人员将一名65岁已故女性捐赠的大脑切成数千薄片,然后染色、成像,通过数字技术构建出史上第一个超高精度的3D脑图。研究人员说,这一成果有助了解人脑感知、思考和语言等过程的秘密。 来自德国和加拿大的研究人员20日在《科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利用一种称为超薄切片机的特殊工具,将由石蜡包裹的脑组织小心翼翼地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