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研究表明一种革命性的“仿生”起搏器可以重新恢复心脏自然的不规则跳动,并且即将在心脏病患者身上进行试验。心率变异性(HRV)是心血管健康的重要指标,低 HRV 与心力衰竭的疾病严重程度和死亡率相关。所有心血管疾病患者都会失去HRV,这是出了问题的早期迹象,而新起搏器带来了这种变异性。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虽然白血病可以通过骨髓移植进行治疗,但癌细胞不能完全被清除。病情一旦复发,不仅治疗困难系数会增加,还会增加病人治疗的痛苦。近期,CAR-T之父Carl June博士和他的团队,经过十多年的临床研究证明CAR-T疗法能够完全治愈这种癌症,并且CAR-T细胞能在体内停留多年,抑制疾病复发。
最近,生物制药行业涌现出许多公司,他们希望他们生产的抗癌药物仅靠中国数据就可以获得FDA批准,其中就包括礼来和EQRx。但是上周五,FDA的肿瘤学专家Richard Pazdur却一改往日言论,给他们泼了一盆冷水。
会议时间:2022年2月16日(周三)19:00-21:30
近期研究中,被誉为“抗癌之王”的硒元素被发现有助于逆转记忆衰退。根据昆士兰大学的研究,硒可以逆转中风对认知的影响,并提高衰老大脑的学习和记忆能力。该研究结果为那些由于健康状况不佳或年老而无法运动的人开辟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来增强认知功能。
在过去一年半的时间里,SARS-CoV-2病毒已经感染了2.61亿人,导致500多万人死亡(WHO.org)。尽管已迅速研制出对抗SARS-CoV-2的疫苗,但仍缺乏抗病毒疗法。对治疗方法的迫切需求由于可能逃避疫苗的变种的新出现的威胁而被放大。目前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努力来确定抗病毒药物,利用人类呼吸细胞中的活病毒感染筛选了约18000种具有抗病毒活性的药物,并验证了122种对SARS-CoV-2具有抗病毒活性和选择性的药物。在这些候选药物中有16种核苷类似物,包括已被批准用于COVID-19的remdesivir和molnupiravir。RNA病毒依靠宿主大量的核苷三磷酸来高效复制,研究人员确定了宿主核苷生物合成抑制剂作为抗病毒药物。此外,发现将嘧啶生物合成抑制剂与抗病毒核苷类似物联合使用,可在体外和体内协同抑制SARS-CoV-2感染,对抗新出现的SARS-CoV-2毒株,这提示了一条临床前进道路。
饮食与肠道菌群唇齿相依,近期研究表明其实我们的基因也会影响肠道健康。人类与定居在身上的微生物群落共同进化,导致成千上万的微生物物种复杂地组合在一起,共生地生活在胃肠道中。微生物和人类生理之间的微调相互作用可以影响发育和健康的多个方面,以至于生态失调通常引发疾病。因此,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人类遗传变异对其肠道菌群的组成和调节的影响。
KRAS突变型胰腺导管腺癌(PDAC)具有高度免疫抑制性,对靶向和免疫治疗具有耐药性。在不同的PDAC亚型中,基底样间充质PDAC表现出最具侵袭性的表型和最强的治疗抗性,这是由等位基因失衡、基因剂量增加和随后高表达的致瘤性KRAS驱动的。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员进行了系统的高通量联合药物筛选,并确定了MEK抑制剂Trametinib和多激酶抑制剂Nintedanib之间的协同相互作用,其靶向间充质PDAC中KRAS指导的致癌信号传导。这种组合治疗诱导细胞周期停滞和细胞死亡,并启动一种上下文相关的免疫抑制癌细胞分泌体重塑。使用单细胞RNA测序,CRISPR筛选和免疫表型的结合,研究人员显示这种联合治疗促进肿瘤内细胞毒性T细胞和效应T细胞的浸润,从而使间充质PDAC对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敏感。总体而言,这项新的研究结果为这种侵袭性和治疗难治性间充质PDAC亚型开辟了新的途径。
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MSK)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私立癌症中心。百年来,它一直致力于病人护理、研究创新,以及更好的理解、诊断和治疗癌症。近期,MSK的一个研究小组分析了数万名癌症患者的基因组和肿瘤临床表现,发现了有助于预测肿瘤转移的潜在特征,从而预估可能受到影响的器官。
《临床转化医学》(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 CTM) 于2012年创刊,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特聘教授王向东教授任主编,是一份国际发行、同行评审的开放获取期刊,旨在促进和加速临床前研究向临床应用的转化,加强基础和临床科学家之间的交流。
自2019年底到现在,新冠已经席卷全球。直到今天,人类已经进入应对疫情的第三个年头。世界各国不断推进疫苗接种工作,以及对病毒的研究和药物的研发,在这里,盘点了一些2021年度有关COVID-19的精华研究内容。
单细胞测序技术是在单个细胞水平上,对基因组、转录组、表观组进行高通量测序的新技术,能够揭示单个细胞的基因结构和基因表达状态,是研究细胞异质性的有力工具。目前广泛应用于新物种鉴定、病原筛查、病原进化、肿瘤异质性研究,循环肿瘤细胞等,在这里,盘点了一些2021年单细胞测序领域的精华研究内容。
如何延长寿命一直是被热烈讨论的话题,近期研究发现了一组影响人类寿命的基因。研究使用孟德尔随机化评估编码转录核糖体和转运RNA的两种RNA聚合酶(Pols)特异性亚基的基因表达的自然发生的变异,即Pol I和III,以及核糖体蛋白(RP)基因表达的变异,发现每一种都与人类寿命有因果关系。
在眼镜店或眼科诊所看眼睛时就能识别心脏病?近期研究表明,视网膜图像上的生物标志物与心脏功能相关,深度学习技术被用来训练AI系统自动读取视网膜扫描,结果表明,可以从每个眼镜店和眼科诊所可用的视网膜成像中识别未来可能的心脏问题。
基因编辑,又称基因组编辑或基因组工程,是一种新兴的比较精确的能对生物体基因组特定目标基因进行修饰的一种基因工程技术。目前,基因编辑应用到了各个研究领域,在这里,盘点了一些2021年基因编辑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
类器官属于三维(3D)细胞培养物,包含其代表器官的一些关键特性。此类体外培养系统包括一个自我更新干细胞群,可分化为多个器官器官特异性的细胞类型,与对应的器官拥有类似的空间组织并能够重现对应器官的部分功能,从而提供一个高度生理相关系统。目前,类器官应用到了各大研究领域,在这里,盘点了一些2021年类器官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
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Discovery 杂志和 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 杂志共同发表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王向东教授团队的重要社论 “Can single-cell RNA sequencing reshape the clinical biochemistry of haematology? New clusters of circulating blood cells”
多能干细胞是当前干细胞研究的热点和焦点。它可以分化成体内所有的细胞,进而形成身体的所有组织和器官。近期研究利用优化的CRISPRa基因编辑技术,加速了细胞重编程过程,使得将成体皮肤细胞转化为多能干细胞更加可靠准确。
Gentogene公司今日宣布,该公司与Insilico Medicine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研发C型尼曼-皮克病(NPC)的新型治疗靶点。
1月20日,由泛生子和转化医学网共同策划的“聚焦药靶 精准伴随”系列直播栏目《药精准》首期直播圆满结束,本次直播邀请了血液肿瘤领域临床权威专家、诊断技术大咖及新药研发团队负责人,从技术角度出发,结合实际临床实践,详细介绍了MRD在血液肿瘤领域的临床应用和药物研发进展。
热门活动
分享至:
-
第二届中国类器官转化医学大会
刚刚
时间:2025年11月14日-15日
地点:上海
[详情]
-
第六届单细胞技术应用研讨会暨空间组学前沿研讨会
刚刚
时间:2025年09月19日-20日
地点:北京京仪大酒店(北京海淀区大钟寺东路9号)
[详情]
-
第七届上海国际癌症大会
2025-06-12
时间:2025年06月12-15日
地点:上海
[详情]
-
中国转化医学产业大会 大咖论坛
2025-02-27
时间:2025年02月27日
地点:上海中油阳光大酒店(上海浦东东方路969号)
[详情]
-
最新原创
快捷导航
热门标签
订阅Newsletter
提交您的邮箱地址,我们会定期将电子期刊发送到您的邮箱
微信号:zhuanhuayixue,转化医学领域核心门户,提供优质原创内容,深度行业分析,最新资讯报道。
转化医学网视频号,更多有趣好玩儿、有观点、长知识的生物医药视频,欢迎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