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转》访欧易生物总经理张志明:持续逆势快速增长!破解科研服务"不可能三角"的硬核逻辑
《转》访菲鹏数辉马步勇教授|AI与分子模拟引领生物医药创新,“构象选择机制”开辟药物动态设计新纪元
《转》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赵刚
《转》访Olink亚太副总裁Andrea Ballagi博士:新一代蛋白组学如何加速精准医疗新进程
【我的2022】瑞普基因首席技术官王涛:发挥BT+AI双引擎特色优势,推进AI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临床落地
【我的2022】佰诺全景创始人焦磊:降低使用成本和难度,推动全景病理技术在中国的临床转化落地
【我的2022】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把一个好的单细胞中国解决方案带给客户
【我的2022】迈杰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飞:数智化赋能商业模式转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深圳绘云生物总经理林景超:专注慢病早筛类临床质谱检测产品,从临床痛点出发,为临床医学检验解决更多难题
【我的2022】艾吉泰康联合创始人屈武斌:对技术精雕细琢,以客户应用场景为核心,用特色服务提供基因捕获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李志:开放与合作,深耕外泌体技术开发与临床转化,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肩膀!
【我的2022】迈迪安生命科学部门市场总监Liyan Pang:持续拓展颠覆性分子诊断原料,为体外诊断行业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目前,一组来自贝勒医学院、国立卫生研究院和弗吉尼亚理工大学carilion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小鼠大脑内似乎存在一个调节肥胖的新机制。这项新的研究发现最近发表在Cell Reports上,文章题为《神经元的Rap1基因调节能量平衡、血糖平衡及瘦素活动》,文章认为这一新机制可能会成为治疗肥胖的新方向。
清华大学罗永章团队所研发的肿瘤检测试剂盒已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在临床中使用,这项成果对肿瘤诊断开创了新的局面,而其检测的肿瘤标志物即为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热休克蛋白是机体在应激(病毒感染、缺氧、紫外线照射等)状态下,合成的一组高度保守的蛋白质分子,故又称为应激蛋白。
免疫学研究美国全球领先,吴玉章觉得医学上不能完全跟着美国走,“许多美国有的病咱们中国没有,中国人要有自己的免疫学。我们的免疫学要made in China。”
作为瑞士双雄,诺华与罗氏的爱恨情仇已经上演多年。而关于两家公司合并的传闻也不曾消退。今年5月,诺华CEO江慕忠在瑞士巴塞尔的一次会议上表示,诺华有可能在没有溢价的情况下卖掉所持有的约33%罗氏股票,价值约为137亿瑞士法郎(138.1亿美元),并暗示由此获得的资金将用于并购计划。
《转》访是转化医学网的品牌专访栏目,是业内专家、大佬、知名企业智慧交流碰撞的平台,也是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转》访致力于打造转化医学领域最知名的专家访谈栏目。
为规范我国干细胞制剂制备,加强质量管理,促进行业自律,我会自2015年4月组织业内骨干企业及专家参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干细胞制剂质量控制及临床前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和《干细胞临床研究管理办法(试行)》等,经过一年多的研讨,制订了《干细胞制剂制备质量管理自律规范》。经广泛征求意见并进一步修改完善,现将《干细胞制剂制备质量管理自律规范》予以发布,并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华盛顿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能够校正线粒体功能障碍的小分子,这些小分子有望治疗腓骨肌萎缩症和其它线粒体相关疾病。这项研究于十月二十四日发表在Nature杂志上。
使用哪种来源的细胞能更好地修复心脏,人们一直有争论。迈阿密大学的研究人员近日发现,使用两种不同类型的干细胞来治疗心脏病,可更好地改善心脏功能。他们在《Circulation Research》上发表了这一成果。
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组小RNA分子家族会影响进入胎盘的细胞发育,胎盘是氧气和营养物质给到胎儿的重要器官,研究人员指出 miRNA-515-5p 未来也许能作为血液检测,筛选先兆子痫患病风险。
山东大学医学院,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E3 ubiquitin ligase RNF128 promotes innate antiviral immunity through K63-linked ubiquitination of TBK1”的文章,发现了TBK1激活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正调控因子:E3泛素连接酶 RNF128,这对于进一步了解泛素调控在机体固有免疫调节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最近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PNAS上发表的一项研究中,诺奖得主、首次制备了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Cs)的山中伸弥(Shinya Yamanaka)博士,和他Gladstone研究所的同事,通过对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进行研究,找到了一种方法来提高干细胞重编程的效率。
高等生物的基因组DNA围绕着由四种组蛋白组成的八聚体,形成碟状的核小体结构。基因组DNA以这样的形式包装成为染色质,使DNA受到良好的保护。通过“读取”模块识别组蛋白共价修饰是表观遗传学调控的一个主要机制。
最近,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和Gladstone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使用一种新开发的基因编辑系统,发现了使人体免疫细胞抵抗HIV感染的基因突变。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10月25日的《Cell Reports》杂志。
华盛顿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能够校正线粒体功能障碍的小分子,这些小分子有望治疗腓骨肌萎缩症和其它线粒体相关疾病。这项研究于十月二十四日发表在Nature杂志上。
BRCA1和BRCA2基因正常表达产生的蛋白质可以预防肿瘤。但当这些基因改变或发生变异,他们会失去修复损伤的DNA的能力。
清华大学本月19日举行发布会介绍称,该校罗永章团队在世界上首次证明,肿瘤标志物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可用于肝癌患者的检测,试剂盒已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在临床中使用。这项成果对肿瘤诊断开创了新的局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2016年度共接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申请2433项,经初步审查受理2413项。
胰腺癌的早期症状相对不明显,经常导致癌细胞扩散到其他器官之后才被发现。为了改善胰腺癌病人的预后,开发早期胰腺癌检测方法变得非常重要。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来自日本的科学家们在血液中发现了一些蛋白能够加强对胰腺癌的检测。结合传统的生物标记物,能够实现对早期阶段胰腺癌的诊断,这在之前是非常困难的。
我们人类总是会认为,相比地球上其它活的物种而言我们处于最顶端,生命从单细胞生物开始进化了超过30亿年,直到如今地球上具有多种形态尺寸以及不同能力的植物和动物,此外,随着生态复杂性的增加,在生命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看到了智力、复杂的社会能力以及科技创新的不断发展。
CRISPR/Cas9技术已经成为基因编辑领域的一颗超新星。这一技术背后是攻克一些遗传疾病乃至癌症的巨大市场潜力。一大批以CRISPR/Cas9技术为基础的生物医药公司也纷纷竞赛,准备抢滩这片巨大市场。最近,继Editas和Intellia之后,第三家基于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的生物医药公司CRISPR Therapeutics宣布进行IPO,登陆纳斯达克市场。公司已经以每股14美元的价格发行了400万股票,募集总金额达到了5600万美元。不过,CRISPR/Cas9技术的专利之争始终像一把达摩克里斯之剑一样,高悬在众多类似公司头上。究竟谁才是这一技术真正的主人尚不得而知,因此,CRISPR/Cas9市场的最大赢家仍然悬而未决。
热门活动
分享至:
-
第二届中国类器官转化医学大会
5天前
时间:2025年11月14日-15日
地点:上海
[详情]
-
第六届单细胞技术应用研讨会暨空间组学前沿研讨会
2025-09-19
时间:2025年09月19日-20日
地点:北京京仪大酒店(北京海淀区大钟寺东路9号)
[详情]
-
第七届上海国际癌症大会
2025-06-12
时间:2025年06月12-15日
地点:上海
[详情]
-
中国转化医学产业大会 大咖论坛
2025-02-27
时间:2025年02月27日
地点:上海中油阳光大酒店(上海浦东东方路969号)
[详情]
-
最新原创
快捷导航
热门标签
订阅Newsletter
提交您的邮箱地址,我们会定期将电子期刊发送到您的邮箱
微信号:zhuanhuayixue,转化医学领域核心门户,提供优质原创内容,深度行业分析,最新资讯报道。
转化医学网视频号,更多有趣好玩儿、有观点、长知识的生物医药视频,欢迎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