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转》访欧易生物总经理张志明:持续逆势快速增长!破解科研服务"不可能三角"的硬核逻辑
《转》访菲鹏数辉马步勇教授|AI与分子模拟引领生物医药创新,“构象选择机制”开辟药物动态设计新纪元
《转》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赵刚
《转》访Olink亚太副总裁Andrea Ballagi博士:新一代蛋白组学如何加速精准医疗新进程
【我的2022】瑞普基因首席技术官王涛:发挥BT+AI双引擎特色优势,推进AI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临床落地
【我的2022】佰诺全景创始人焦磊:降低使用成本和难度,推动全景病理技术在中国的临床转化落地
【我的2022】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把一个好的单细胞中国解决方案带给客户
【我的2022】迈杰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飞:数智化赋能商业模式转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深圳绘云生物总经理林景超:专注慢病早筛类临床质谱检测产品,从临床痛点出发,为临床医学检验解决更多难题
【我的2022】艾吉泰康联合创始人屈武斌:对技术精雕细琢,以客户应用场景为核心,用特色服务提供基因捕获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李志:开放与合作,深耕外泌体技术开发与临床转化,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肩膀!
【我的2022】迈迪安生命科学部门市场总监Liyan Pang:持续拓展颠覆性分子诊断原料,为体外诊断行业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医生创业少不了影像科医生的核心诊断,
PACS与云计算的融合,降低影像数据存储成本、实现快速调用传输、支持数据共享与应用开发等。影像辅助诊断功能可节省影像科医生时间和提高诊断准确率!
情绪是人脑的高级功能,保证着有机体的生存和适应,对个体的学习、记忆、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情绪也是个体差异的来源,是许多个性特征和心理病理的关键成分。一直以来,情绪的研究都离不开大脑神经系统。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能够影响宿主的大脑和行为,甚至诱发精神疾患。
01肠道微生物绑架了神经系统
根据既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迈...
第一部分:基因检测简介
Q:什么是基因检测?
A:基因检测的样品包括血液、体液、口腔脱落细胞、组织等,根据检测项目的需要选择相应的样品类型。
Q:基因检测有什么用?
A:简单点,基因加测的结果简单点,结果不过是诊断,亦或者是预险,也就是这两点~~
基因检测可以用来做疾病的诊断,主要是用来检测可能引起遗...
近日,美国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陈志坚课题组研究表明cGAS在弥合身体先天与适应性免疫方面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介于大部分人体不能自我合成的特性,维生素的益处和补充的重要性被广泛强调和提及,然而最近的一项研究却对维生素的补充提出了质疑。
相关研究在线刊登在肿瘤专业学术刊物《临床肿瘤学》(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是来自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综合癌症中心流行病学专家的研究。该研究表明,相比于对照人群,长期高剂量补充被维生素行业所吹捧的能量补充和代谢...
目前神经系统病原感染诊断困难重重,尤其免疫缺陷病人抗感染能力低下,更容易发生感染,需要临床医生给出专业、精准、及时的诊断。本研究报导了一例原发性免疫缺陷患者遭受3年的脑膜脑炎折磨,疾病进程中一系列的传统方法检测均未检出致病病原,最终使用基于NGS的宏基因组测序技术 (mNGS) 检出致病真凶——卡奇谷病毒 (CVV) 。
患有阿尔茨海默病 (AD) 的患者被证明神经组织存在着真菌蛋白和DNA,脑部出现真菌感染。本研究中使用二代测序技术 (NGS) 鉴定AD患者中央神经系统 (CNS) 的真菌种类。
“名家芯思维”之2017年生物传感器产业化国际研讨会&第50期国际名家讲堂。
早在八年前,生物学家Rita Fior就了解到,当时患有癌症需要接受治疗的母亲仅会根据所选择医院的建议接受不同癌症药物的治疗。 Rita Fior被吓倒了 她对母亲说道:“你不知道服用A或B药物中的哪个会更好,这是一个大问题。”目前她正在解决这个问题,利用模式生物斑马鱼。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联合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以及上海吴孟超联合诺贝尔奖获得者医疗科技创新中心,共同发起主办“2017国际精准医疗学术及产业论坛”,暨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精准医疗分会第三次年度学术会议。会议将于11月11日—12日于上海举办, 由学术讲课及产业论坛两部分组成。
尊敬的专家、同仁: 近年来,肿瘤标志物领域的新技术及新产品不断涌现,基于肿瘤标志物的个体化诊疗发展迅速。为了进一步推进技术创新及临床转化应用,促进基础、临床及产业合作,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拟于2017年10月12日-14日在陕西省西安市举办“2017年中国肿瘤标志物学术大会暨第十一届中国肿瘤标志物青年专家论坛”。大会主题:创新、转化、合作、共享。大会将邀请肿瘤标志物领域国内外久负盛名的专家学者及产业领军人物介绍最新国际动态,分享最新科研和技术突破,发布新产品及临床研究成果,解读产业政策及临床规范,以期全面、准确的反映当前肿瘤标志物研究及转化应用的新成就和新进展。大会设名家讲坛、大会特邀报告,以及由医研企专家联合主办的七个专题论坛,预计参会规模800-1000人。会议期间还将举行专业学组及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并设立“TBM青年优秀论文奖”,举办肿瘤标志物相关技术、产品和仪器的大型展览。大会授予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学分10分(2017-11-00-135国)。 欢迎大家相聚古城西安,感受人文历史,共享学术盛会。
近日,美国西南医学中心的Peter O'Donnell Jr.脑研究所和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科学家通过小鼠试验表明,异常时间进食会破坏皮肤的生物钟,导致白天皮肤对紫外线的防御能力大幅下降。该研究对应文章则发表于最新上线的Cell Reports杂志。
日前,英国Francis Crick研究所和日本京都大学的科学家们从基因不育雄性小鼠身上培育出了健康的后代,为解决人类不育症的常见遗传因素提供了一种潜在的新方法。
惊人:维生素C模拟TET2酶的恢复,抑制白血病的发展,联合PARP抑制剂效果更佳。
在Leonid Pobezinsky(分子生物学家)和他的妻子以及研究合作者Elena Pobezinskaya在马萨诸塞州阿默斯特大学发表的文章中,首次揭示了一种被称为“致命七号”(let-7)的微小RNA分子作为分子控制中心是如何通过将制动器放在细胞杀伤活动上来指导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功能。
深度测序来发力,美科学家基于肿瘤来源的DNA开发出早期癌症血液活检新方法!!!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IU)医学院科学家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表示,他们创建了一种基于生物标志物评估个体自杀倾向的新方法。
利用来自近13万个家庭的48多万人的健康保险数据,芝加哥大学的研究人员根据疾病在遗传相关个体中发生的频率,建立了一种新的常见疾病分类方法。
当地时间8月15日,全球知名的阿尔伯尼生物医学奖(Albany Medical Center Prize in Medicine and Biomedical Research)宣布将2017年奖项授予5名在基因编辑领域做出先驱性贡献的杰出科学家。80后科学家张锋也成为继谢晓亮教授之后,历史上第二名获得此奖项的华人学者。
尽管对简化癌症临床试验准入标准的呼吁已经持续了十年,但每年因为未达标准而被排除于肺癌临床试验的癌症病人数目仍在逐年上升。
热门活动
分享至:
-
第二届中国类器官转化医学大会
3天前
时间:2025年11月14日-15日
地点:上海
[详情]
-
第六届单细胞技术应用研讨会暨空间组学前沿研讨会
2025-09-19
时间:2025年09月19日-20日
地点:北京京仪大酒店(北京海淀区大钟寺东路9号)
[详情]
-
第七届上海国际癌症大会
2025-06-12
时间:2025年06月12-15日
地点:上海
[详情]
-
中国转化医学产业大会 大咖论坛
2025-02-27
时间:2025年02月27日
地点:上海中油阳光大酒店(上海浦东东方路969号)
[详情]
-
最新原创
快捷导航
热门标签
订阅Newsletter
提交您的邮箱地址,我们会定期将电子期刊发送到您的邮箱
微信号:zhuanhuayixue,转化医学领域核心门户,提供优质原创内容,深度行业分析,最新资讯报道。
转化医学网视频号,更多有趣好玩儿、有观点、长知识的生物医药视频,欢迎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