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10093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致敬Genentech:一代生物技术巨擘的诞生和胰岛素合成的旷世大战
Genentech(基因泰克)前年上线了一档评价很高的电台节目,叫做Two Scientists Walk into a Bar(两个科学家走进一家酒吧),该电台的节目内容涉及基础生物学、化学、肿瘤免疫药物开发、临床实验设计等多个领域,是一档少见的高品质科普节目。 电台的主播是基因泰克肿瘤免疫产品开发部的首席科学家Jane Grogan,而节目的录制地点是在一家酒吧...
《Nature》首例:HOXA4可能作为肺癌抑癌基因!
点击上方“转化医学网”订阅我们! 干货 | 靠谱 | 实用 肺癌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 最常见的肺癌类型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肺癌病例的85%。大多数肺癌的总生存率相对较低,主要原因是缺乏明显的初始症状和有效的治疗手段。 已有研究确定了几种肺癌发生的相关通路,其中包括表皮生长...
《Science》!30年研究解开衰老和癌症的惊天谜团!
近日,研究者有了一项重大突破,他们首次通过低温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端粒酶的结构,从而为人类抗衰老和抗癌的药物研发铺平了道路。 早在1985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Blackburn,Greider和Jack Szosak就发现了端粒酶,这种酶是将DNA加到染色体的末端,继而延长细胞的寿命。当时在业内掀起了一阵热潮。...
轰动性成果,1天连发4篇Science,阐述CRISPR技术在临床上诊断的应用,张锋居然贡献了2篇(详细解读,值得收藏)
iNature:2018年4月27日,4篇CRISPR技术在临床诊断相关应用的文章同时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这也是CRISPR技术在临床上应用的前奏,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这4篇Science文章分别是:Doudna等研究组发表了题为“CRISPR-Cas12a target binding unleashes indiscriminate single-stranded DNase a...
Cell丨曹雪涛组阐明新型长非编码RNA介导固有免疫的反馈调节机制——徐平龙、侯法建点评
宿主的固有免疫系统通过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s)感应入侵病原体激活免疫应答从而达到清除病原体的目的。针对于RNA病毒的入侵,RIG-I(retinoic acid-inducible gene-I)受体识别胞质病毒RNA并产生I型干扰素(type I interferons ,IFNs)及细胞因子【1,2】...
PNAS|重磅,全球首次利用CRISPR技术,在珊瑚里面进行基因操作
iPlants:2018年4月25日,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Matz研究组在PNAS杂志发表了题为“CRISPR/Cas9-mediated genome editing in a reef-building coral”的研究论文,该论文首次使用CRISPR技术, 靶向GFP和RFP等基因,取得了预期的研究结果,这同时也显示CRISPR / Cas9在珊瑚中允许反向...
Foundation Medicine新型液体活检测试获突破性设备认定
今日,Foundation Medicine宣布美国FDA为其新型液体活检测试颁发了突破性设备认定(以前为Expedited Access Pathway计划)。该测试是FoundationACT®的扩展版本,将包括超过70个基因和基因组生物标志物,用于检测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和血液肿瘤突变负荷(bTMB)。如果获得批准,该测试将成为首个FDA批准的结...
Cell|重大进展,清华-北大联合中心王宏伟首次揭示人类Dicer及其与Pre-miRNA底物复合物的冷冻电镜结构
iNature:2018年4月26日,清华北大联合生命科学研究中心王宏伟课题组等人在Cell 上在线发表了题为“Cryo-EM Structure of Human Dicer and Its Complexes with a Pre-miRNA Substrate”的研究论文,在这项工作中,研究人员解决了与其辅因子蛋白TRBP复合的hDicer的冷冻电镜(cryo-EM)结构,并揭示了hD...
Nature长文:构建人源化的小鼠模型
本文转载自“生命奥秘”。 Yamagiwa的兔子模型被认为是第一个用于癌症研究的动物模型。自此,科学家使用了包括细胞系、基因工程小鼠在内的多个模型来模拟人类癌症。但为解答特定实验问题而选择模型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对于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US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NCI)的部门负责人Nancy Boud...
Cell丨曹雪涛组阐明新型长非编码RNA介导固有免疫的反馈调节机制——徐平龙、侯法建点评
宿主的固有免疫系统通过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s)感应入侵病原体激活免疫应答从而达到清除病原体的目的。针对于RNA病毒的入侵,RIG-I(retinoic acid-inducible gene-I)受体识别胞质病毒RNA并产生I型干扰素(type I interferons ,IFNs)及细胞因子【1,2】...
厉害了,曹雪涛连发2篇Cell及1篇Nature,在免疫学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iNature:2018年4月26日,曹雪涛研究组在Cell发表题为“Self-Recognition of an Inducible Host lncRNA by RIG-I Feedback Restricts Innate Immune Response”的研究论文,该论文揭示了免疫应答调节中的非规范自我识别模式,并展示了诱导性“自我”lncRNA作为有效分子诱饵的重要作...
Y-2舌下片通过美国FDA IND申请,正开展临床I期试验
2018年3月14日,烟台益诺依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下简称“益诺依”)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共同研发的新药Y-2舌下片(Y-2 sublingual tablet)顺利通过美国FDA IND申请(IND 138332)。该项目美国申报代理公司为Data Revive LLC。 Y-2 舌下片拟用于脑卒中的治疗,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
ctDNA-NGS试剂盒性能验证研究斩获AACR口头演讲,专家解读研究意义
4月15日,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Cancer Research,AACR)2018年年会液态活检分论坛(mini symposium: liquid biopsy1) 现场,聚集了诸多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Guardant Health、Inivata、Dana-Farber Cancer Institute等知名企业...
《Nature》重磅宣布:超级CAR-T细胞让肿瘤完全消失
最新一期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生物技术》在线发表了一篇关于免疫治疗肿瘤的重磅文章,一组来自日本的科学家团队通过将IL-17以及CCL-19基因转入CAR-T细胞制备出能够有效杀伤肿瘤的“超级CAR-T细胞”,这种细胞在体内存活时间更长并且能够有效地帮助DC细胞以及T细胞浸润到肿瘤组织内部一起杀伤肿瘤。 人类肿瘤治疗史上的里程碑无疑一定有一座是肿瘤免疫疗法的。而肿瘤免疫疗法的...
Nat Genet:测序发现新前列腺癌基因和药物靶标
至今为止,前列腺癌仍然是一个重大的临床挑战,很难预测前列腺癌的结果,并且,晚期前列腺癌往往是致命的。最近,来自英国的研究人员对112个原发性和转移性前列腺癌样本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 通过对这些癌症和以前的研究的联合分析(共930例癌症),研究人员发现了22个以前未被识别的携带编码突变的潜在驱动基因,以及NEAT1和FOXA1通过非编码突变充当前列腺癌驱动因子的证据...
《Cell》!麻省理工张锋教授遭遇最强竞争对手!革命性突破!基因编辑超强新成员横空出世取代RNA干扰技术
纵观如今已经取得爆发式增长的基因编辑领域,最火热的除了Nature十大人物、著名华裔科学家哈佛大学David Liu团队开发的单碱基编辑技术(Base Editing)以外,另一CRISPR-Cas家族的明星分子-Cas13a绝对榜上有名。 Cas13a尽管吸引了众人的目光,然而,却不想突然蹦出一个它的孪生兄弟:Cas13d,来和它一争高下。 ...
Nature子刊:科学大发现 DNA不只双螺旋
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证实了我们的遗传密码是以更复杂的对称性制造的,这些分子变体的形式影响我们的生物学功能。 该团队确定的新DNA成分被称为嵌入基序(i-motif)结构,该结构最早在20世纪90年代由研究人员发现,但到目前为止只有在体外见过,而不是在活细胞中。 而这回的研究终于实打实地发现:i-motif天然存在于人类细胞中,这意味着这个结构对细胞生物学的重要性,需要研究者们重新重视...
认识“精准医疗”时代之下的ctDNA检测
在之前的文章中通通小编已经给大家介绍过液体活检细胞层面的CTC检测技术,接下来通通小将在分子水平上为您阐述液体活检的ctDNA检测技术。 1 什么是ctDNA ctDNA即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指的是由肿瘤细胞释放到血液循环系统中的DNA,是一种特征性的肿瘤生物标记,其来源有坏死的肿瘤细胞、凋亡的肿瘤细胞、肿瘤细胞分泌的外泌体。...
《JCI Insight》:重磅!肥胖相关性肠道菌群才是骨关节炎的真正原因!
有调查显示,肥胖者易得骨关节炎,生活中有接近一半以上的骨关节炎患者都是因为肥胖患上的。过往我们普遍认为肥胖患者为保持重心,很容易发生膝部内翻畸形,使膝关节两侧间隙负重不平衡,导致退行性病变,而最新的临床和动物研究结果表明,骨关节炎与肥胖的深层关联或是与肥胖患者全身和局部炎症增加有关。另一方面,研究已证实,肥胖症炎症反应的激活多是由肠道菌群的移位引起。...
复旦大学贺福初院士Nature子刊发文,通过对蛋白质组学的分析,揭示肝脏生物钟的奥秘
iNature:2018年4月19日,复旦大学丁琛课题组与贺福初课题组等人合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在线发表了题为“A proteomics landscape of circadian clock in mouse liver”的研究论文,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个转录因子(TF)DNA结合活性为中心的多维蛋白质组学的小鼠肝脏景观,其中包括不同TFs的DNA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