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第六届单细胞技术应用研讨会暨空间组学前沿研讨会
【系列直播】多组学解码,全链条破译生命密码--构建单细胞-时空多组学-精准代谢-高深度蛋白全链条深度挖掘
【直播】解析单细胞时空组学,破译生命空间微密码 —— 从时空组学技术前沿到实战案例

专家访谈

《转》访欧易生物总经理张志明:持续逆势快速增长!破解科研服务"不可能三角"的硬核逻辑
《转》访菲鹏数辉马步勇教授|AI与分子模拟引领生物医药创新,“构象选择机制”开辟药物动态设计新纪元
《转》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赵刚
《转》访Olink亚太副总裁Andrea Ballagi博士:新一代蛋白组学如何加速精准医疗新进程
【我的2022】瑞普基因首席技术官王涛:发挥BT+AI双引擎特色优势,推进AI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临床落地
【我的2022】佰诺全景创始人焦磊:降低使用成本和难度,推动全景病理技术在中国的临床转化落地
【我的2022】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把一个好的单细胞中国解决方案带给客户
【我的2022】迈杰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飞:数智化赋能商业模式转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深圳绘云生物总经理林景超:专注慢病早筛类临床质谱检测产品,从临床痛点出发,为临床医学检验解决更多难题
【我的2022】艾吉泰康联合创始人屈武斌:对技术精雕细琢,以客户应用场景为核心,用特色服务提供基因捕获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李志:开放与合作,深耕外泌体技术开发与临床转化,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肩膀!
【我的2022】迈迪安生命科学部门市场总监Liyan Pang:持续拓展颠覆性分子诊断原料,为体外诊断行业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找到约10093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Science长文丨David Sabatini组关于核糖体自噬的关键发现——林圣彩教授短评

2018-05-08

自噬(Autophagy)领域虽然已经发了诺奖,但是很多人觉得这个奖发早了,其实该领域还有很多重要问题需要解决,可能正因为奖发早了从而使得很多研究人员赶紧开始换研究方向了,事实上这未必是正确的选择。 根据底物运送的方式区别,自噬一般可以分为大自噬(macroautophagy)、小自噬(microautophagy)和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chape...

曹雪涛团队发现调控免疫功能的全新RNA分子,在遗传物质“认知黑洞“中领航

2018-05-08

在人类基因组中95%的基因并不编码蛋白质,其他物种也有大量的非编码基因。这些DNA不会被编码成蛋白质,却又会转录出非编码RNA,它们对生命活动起什么作用?是进化的冗余还是神秘的缓存? 《细胞》杂志近日刊登中国工程院院士曹雪涛团队的研究论文,他们发现一种全新非编码RNA分子。该分子能够调控免疫系统的“进”与“退”,这是此前学术界从未认识和证明的。 ...

亚洲棉科研成果Nature Genetics在线发表

2018-05-08

棉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在2018年5月8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所长李付广研究员、武汉大学朱玉贤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杜雄明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所长黄三文研究员、林涛博士与北京百迈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关于亚洲棉的合作成果发表在Nature Genetics上,论文题目为“Sequencing of 243 diploid cotton ac...

中国学者再创辉煌,34篇CNS(生命科学领域)大盘点

2018-05-08

四月份才将将过去,小编我已经迫不及待的总结了中国学者在过去的这四个月中所发表的有关生命科学的文章,总共34篇,是又一次大爆发,截止到目前所发表的文章数量,已经是2017年全年所发表的CNS总数的一半还多(2017年64篇),中国学者再一次创造了辉煌。其中中国科学院10篇(含合作一篇),浙江大学5篇,清华大学4篇等,共计34篇。 ...

NSFC一审在即,西湖三杰施一公、饶毅、许田:谁是科研经费之王?

2018-05-07

wkqsfm艾普蕾全球论文基金库 NIH R01项目简介 R01是NI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主要项目类型,比较类似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面上项目,没有金额限制,通常支持期限为3-5年。 1 NIH总经费排...

CFDA发布《药物临床试验的生物统计学指导原则》及Clindata重磅解读

2018-05-07

自2016年6月3日,CFDA发布93号公告《药物临床试验的生物统计学指导原则》以来,临床试验统计分析工作内容和方法发生了很多变化,为了更好地指导我们临床试验工作,Clindata特对《药物临床试验的生物统计学指导原则》进行了解读并列出了原文,希望对从事临床试验的专业人员有所指导,以下是详细内容,如果有解读不妥之处,也请一起留言讨论。 ...

阿尔茨海默病治疗迎来新曙光,华中科技大学等Nature子刊发文,揭示其发病新机制

2018-05-07

iNature:2018年5月3日,华中科技大学王建枝课题组与同济大学叶克强课题组等人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在线发表了题为“C/EBPβ regulates delta-secretase expression and mediates pathogenesis in mouse models of Alzheimer’s disease”的研究论文,研究人员...

对话Illumina:NovaSeq并非终极武器,而是测序新时代的开始

2018-05-07

4月24日,上海刚刚结束了一场大雨。也许是雨过后的天气让人神清气爽,也许是上一次会议讨论的结果令人满意,尽管正是下午1点容易打盹的时候。Illumina总部一行人依旧神采奕奕。 图片由Illumina公司提供 或许是这种生活节奏已经习以为常,尽管此次行程匆忙,这次见面会依然有条不紊。负责公共关系的高级经理Melinda Hut...

两篇《Science》首发:麻省理工张锋和加州伯克利美女教授杜德拉再度陷入火拼!基因检测灵敏度前所未有

2018-05-07

引言 国际著名期刊《科学》杂志在2月15日同时在线发表两篇重磅文章,一篇为麻省理工著名学者张锋实验室的关于升级版基因突变检测技术“Sherlock V2”;另一篇为竞争如果对手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杜德拉教授团队开发的基于Cas12a(又叫Cpf1)的新的基因突变检测技术。二者互相借鉴使用了对方的研究成果。 转化医学讨论 要说当今科学和工业...

Nature子刊:最强抗癌!斯坦福大学:新型癌症免疫疗法一次注射消灭几乎所有肿瘤!

2018-05-07

近日,一组来自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科学》杂志旗下著名学术期刊《科学-转化医学》发表一篇重磅研究文章,研究者们将微量两种免疫刺激剂直接注射到90只小鼠的实体瘤中,有效的消除了87只小鼠体内所有的癌症痕迹,为肿瘤免疫治疗带来了新的动力。 许多肿瘤免疫治疗方法从实验已经进入临床,而且,如今免疫治疗明星方案抗PD1/PDL1抗体、CART细胞疗法早已成为肿瘤治疗的药物。 ...

CRISPR专利之争重现science,张锋能否再次获胜?

2018-05-06

4月27号,science杂志上同一期刊登四篇有关CRISPR的文章,可见CRISPR技术在当今科研界是如此火爆。因此,作为CRISPR技术的先驱人物,麻省理工学院的华人科学家张锋教授,维也纳的伊曼纽尔·夏庞蒂埃教授 (Emmanuelle Charpentier)以及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的珍妮佛·唐纳教授(Jennifer...

Lancet子刊最新全基因组分析!额颞叶变性与这些遗传变异有关!

2018-05-05

FTLD患者皆存在TAR-DNA结合蛋白43(TDP-43,一种调节转录的核蛋白)的异常磷酸化,GRN基因突变是FTLD的常见遗传因素,但不同患者发病年龄和临床表现存在差异,因此,近日有研究人员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对FTLD患者GRN突变外的的遗传因子进行了考察。 研究人员发现TMEM106B(rs199062...

重大突破|表观遗传大牛张元豪连发Cell及Nature Medicine(总影响因子达60多),在表观遗传领域取得颠覆性进展

2018-05-05

2018年4月23日,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表观遗传学大牛张元豪在Nature Medicine上在线发表了题为“Transcript-indexed ATAC-seq for precision immune profiling”的研究论文。研究人员利用T-ATAC-seq这种新型的工具,可用于分析克隆T细胞中的表观遗传学景观,并且应该对T细胞恶性肿瘤,免疫和免疫治疗的研究有价值。...

高山仰止:曹雪涛院士2018年3篇CNS文章系统解析,放走曹雪涛,二医大的损失~

2018-05-04

2018年,刚刚过去四个月,曹雪涛院士已作为通讯作者发表2篇Cell、1篇Nature,继续在开挂般的路上高歌猛进,BioWorld汇总了近几年曹雪涛课题组的CNS文章,并系统介绍2018年3篇CNS文章。 据BioWorld不完全统计,近五年以来,曹雪涛院士发表了8篇CNS文章(4篇Cell、2篇Nature、2篇Science),此外还包括5篇 Nature Immunolo...

《Nature》最新:耶鲁大学发现肠道细菌竟然会迁移到肝脏,成为自身免疫疾病的罪魁祸首

2018-05-04

引言 近日,最新一期《科学》杂志发表了一篇来自耶鲁大学的重磅文章,研究者们发现一种肠道细菌-鹑鸡肠球菌(Enterococcus gallinarum)竟然会迁移到肝脏、肠系膜等组织器官,造成自身免疫性疾病;采用抗生素或者疫苗来消灭鹑鸡肠球菌之后,能够有效地控制自身免疫性疾病。 近几年,科学界开始重视微生物,尤其是肠道细菌对人类的各个方面的影响。 ...

NSFC一审在即,西湖三杰施一公、饶毅、许田:谁是科研经费之王?

2018-05-04

NSFC一审一般在5月1日前后开始,申请者的心情又开始焦虑和企盼起来了。施一公、饶毅、许田均是热衷于推动中国科技教育发展的海归名士,也分别是结构、神经、遗传(肿瘤)领域的大咖。施、饶早已名满天下,许田最近随着出任西湖大学副校长而被更多人知晓。本文首次通过公开数据透视比较这三位大牛的“经费实力”和“学术实力”。 (图片来源:wkqsfm) ...

FDA首次批准质谱方法鉴定新型致病菌耳念珠菌 Candida auris

2018-05-04

2018年4月20日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发布重要新闻,批准首个鉴定新型致病菌耳念珠菌 (C. auris) 新方法—— Bruker MALDI Biotyper CA系统。 耳念珠菌 (C. auris) 是一种近年来新出现的致病性真菌,可引起侵袭性感染,往往导致严重的院内感染,如血流感染、心包炎、泌尿道感染和肺炎等。...

3篇《Science》顶尖期刊聚焦肠道微生物对肿瘤免疫治疗的关键影响!

2018-05-03

最新一期国际顶级期刊《Science》杂志连发三篇重磅文章,而且以封面的形式呈现,聚焦肠道微生物对肿瘤免疫治疗的关键影响,再一次揭示了肠道微生物对于人体疾病治疗的重要作用。 如今,搞科研的话,要是不和肠道微生物扯上点关系貌似就感觉跟不上国际研究前沿了。 ▲最新一期《Science》以封面形式呈现肠道菌群与癌症...

高山仰止:曹雪涛院士2018年3篇CNS文章系统解析

2018-05-03

2018年,刚刚过去四个月,曹雪涛院士已作为通讯作者发表2篇Cell、1篇Nature,继续在开挂般的路上高歌猛进,BioWorld汇总了近几年曹雪涛课题组的CNS文章,并系统介绍2018年3篇CNS文章。 据BioWorld不完全统计,近五年以来,曹雪涛院士发表了8篇CNS文章(4篇Cell、2篇Nature、2篇Science),此外还包括5篇 Nature Immunolo...

两篇《Cell》,五篇《Science》从癌症到发育,从衰老到免疫,单细胞研究显神威

2018-05-03

理解任何多细胞生命系统的前提是理解“细胞”,今天单细胞研究已经不再只是纸上谈兵了,全球已经有许多实验室展开了单细胞研究,近期Science,Cell就接连公布了这方面的成果。 免疫细胞是如何衰老的? 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衰老的新奥秘:相比于年轻人,老年人的免疫细胞携带更多的染色质修饰。而且这些修饰差异主要来源于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