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10093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参会提醒 | 液体活检研究最新前沿 从定性到定量:cfDNA assay在转移性乳腺癌中的应用
相对于传统组织活检,液体活检具有无创、取材容易、实时监测、易重复性、均化异质性的优势,用于早期筛查、辅助诊断、治疗决策、用药指导和术后监测。 液体活检的出现为肿瘤精准医疗带来了新的机遇。液体活检的研究也面临了种种挑战——样本浓度低,需要高灵敏度的检测平台,是否能涵盖所有和靶向治疗研究相关的所有突变类型,成本是否可控,是否有检测标准等等。 C...
想要小麦色皮肤又怕得皮肤癌?《Nature》子刊教你如何日光浴
在这个人人都注重防晒的时代,皮肤晒黑、晒伤成为人们日益关心的话题,而皮肤癌的发生与二者之间的关联性也慢慢被发现,在以欧洲人为实验对象的一组大型全基因组的研究中发现皮肤易晒黑程度与皮肤癌的发生的相关性。 皮肤晒黑过程 皮肤癌的高危因素更倾向于皮肤是否易晒黑,而不在于皮肤是否晒黑。 研究员报导了以17...
《Science》 :啪啪打脸!癌症免疫疗法遭遇重创!如何应对?
上个月,生物技术公司Incyte的新型癌症免疫治疗药物IDO抑制剂epacadostatIII期临床宣告失败,很遗憾,它并没有通过大规模临床试验的考验。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结果引发了整个制药行业的反思,也为药物治疗领域敲响了警钟!近日,知名期刊《Science》大篇幅报道了这一事件! IDO抑制剂又称吲哚胺(2,3) - 二...
关节炎治疗新曙光——三价TNF受体面世!
目前的TNF-α阻滞剂,包括可溶性受体-Fc融合蛋白和治疗性抗体,都是二聚体结构,但它们的靶标TNF-α本身在性质上是同三聚体,而三价可溶性TNF受体的发展攻克了这一难题,它在体内外对TNF-α信号传导的抑制,都比二聚体TNF受体更有效,这提高了对关节炎的治疗效果,同时也为下一代药物设计提供了更好的生物平台。 肿瘤坏死因子的...
重磅|1090位专家团及1193位读者共同遴选出2018年1月到4月最具突破性的8篇CNS文章(共从34篇遴选出来,值得收藏)
iNature:经过读者及专家团的共同投票,iNature遴选出了最具突破性的8篇文章。经过对投票的统计,我们获得了1193票读者的投票,以及1090票的专家团投票(对于专家团,我们仅仅是内部邀请,主要由近500位PI及近600位博士组成)。最后我们通过汇总俩者的情况(其中专家团的权重为80%,读者的权重为20%),我们得到了以下的8篇文章:中科院刘江等研究组首次报道人类早期胚...
Immunity:清华医学院董晨又双叒叕同期两篇论文,分别揭示肿瘤免疫治疗新靶点和银屑病发病新机制
2018年4月19日,最新一期的国际免疫学顶尖杂志Immunity同时刊发了清华大学医学院董晨课题组的两篇研究论文。有意思的是,这是董晨实验室过去15年中继2003、2008、2010 和2015年之后, 第五次在同期Immunity发表两篇无关联论文,这在国际免疫学界绝无仅有, 成为佳话。 2018中国微循环学会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中国转化医学大会邀请函(欢迎点击...
一盆“冷水”引发深思!Science:新型癌症免疫疗法遭遇“重大挫折”
5月9日,Science杂志发文讨论了最近遭遇重大挫折的一类抗癌药物——IDO抑制剂。文章称,Incyte公司关键临床试验的失败让业界开始质疑,针对这类免疫疗法的开发是否过于激进。同时,这盆“冷水”还使得多家制药巨头紧急缩减了对这类药物的研发投入。 A class of drugs meant to help unleash T cells (bl...
《Nature》:33%的肿瘤完全消失!只需抗癌病毒与这种药联用!
几十年来,研究人员一直致力于抗癌病毒的研究,但众多试验都屡屡受挫。近日,为了更安全或更有效地对抗癌症,研究团队首度尝试将抗癌病毒和检查点抑制剂一起使用 ,且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一家制药公司巨头更是斥资数十亿美元,投入到抗癌病毒这项有着广阔前景的领域当中。 抗癌病毒是癌症治疗领域的一种新兴疗法。这些病毒能够根据肿瘤细胞与健康细胞...
重磅|1090位专家团及1193位读者共同遴选出2018年1月到4月最具突破性的8篇CNS文章(共从34篇遴选出来,值得收藏)
iNature:经过读者及专家团的共同投票,iNature遴选出了最具突破性的8篇文章。经过对投票的统计,我们获得了1193票读者的投票,以及1090票的专家团投票(对于专家团,我们仅仅是内部邀请,主要由近500位PI及近600位博士组成)。最后我们通过汇总俩者的情况(其中专家团的权重为80%,读者的权重为20%),我们得到了以下的8篇文章:中科院刘江等研究组首次报道人类早期胚...
Nature Biotechnology连发4篇CRISPR技术的文章,推动该领域跨越式的发展
CRISPR已经应用于包含人类,小鼠,酵母,水稻等各个物种中,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就在近期,Nature Biotechnology 杂志连续推出了4篇CRISPR技术的进一步升级应用,同时也进一步拓宽了CRISPR技术应用范围,尤其是为临床的应用做了非常好的铺垫。 这4篇文章分别是: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赵惠民研究组的'Genome-scale engineering of Sacch...
Cell:长期被误解 非编码RNA存在“认知黑洞”
在人类基因组中95%的基因并不编码蛋白质,其他物种也有大量的非编码基因。这些DNA不会被编码成蛋白质,却又会转录出非编码RNA,它们对生命活动起什么作用?是进化的冗余还是神秘的缓存? 《细胞》杂志近日刊登中国工程院院士曹雪涛团队的研究论文,他们发现一种全新非编码RNA分子。该分子能够调控免...
肿瘤液体活检又添助力,泛生子生物芯片阅读仪GENETRON 3D获批上市
2017年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批准重庆泛生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物芯片阅读仪GENETRON 3D上市(注册号:渝械注准20172400136)。 该仪器目前已被国内多家医院、科研机构采购,配套应用于肿瘤基因检测试剂的开发和科学研究。 泛生子生物芯片阅读仪GENETRON 3D 数字PCR技术平台优势显著...
【1728】管中窥豹--从keynote-189和IMpower-150研究看PD-1/PD-L1 抗体治疗晚期实体瘤的未来
从2014年9月PD-1抗体帕博利珠单抗(Pembrolizumab)首次在美国上市以来,共有2种PD-1抗体和3种PD-L1抗体被FDA批准,获得的适应证包括皮肤黑色素瘤、头颈部鳞癌、无驱动基因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胃癌、肝癌、dMMR的实体瘤、肾癌、尿路上皮癌、典型霍奇金淋巴瘤、Merkel细胞癌等。长期随访结果证明PD-1抗体使晚期肿瘤患者长期生存。寻找机会接受PD-1/PD-L1抗体,...
Nature子刊:华人团队带来CRISPR新突破,1个月就能完成多年工作
日前,《自然》子刊《Nature Biotechnology》上刊发了一项来自华人学者的重要研究。来自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UIUC)的华人学者赵惠民教授团队开发出了一项全新的CRISPR技术,它有望极大加速基础研究的进程。 ▲赵惠民教授课题组。从左到右:赵惠民教授,Mohammad Hamedi Rad,Zehua Bao,Pa...
重磅|Nature Biotec(IF=42)连发4篇CRISPR技术的文章,推动该领域跨越式的发展(中国贡献一篇,值得收藏)
iNature:CRISPR已经应用于包含人类,小鼠,酵母,水稻等各个物种中,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就在近期,Nature Biotechnology杂志连续推出了4篇CRISPR技术的进一步升级应用,同时也进一步拓宽了CRISPR技术应用范围,尤其是为临床的应用做了非常好的铺垫。这4篇文章分别是: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赵惠民研究组的'Genome-scale engineering o...
Science重磅!开扒肠道菌群与免疫系统不得不说的那些事!
近年来,随着不断深入的研究,越来越多的证据将机体的免疫系统与肠道菌群联系了起来,早有研究表明二者的影响是相互的,那么,专门“诛杀”微生物的免疫系统是如何同肠道有益菌和谐共处的呢? 近期,一项来自加州理工学院的新研究表明,某些特定种类的肠道有益菌可利用免疫系统的作用,在肠道中顺利安家落户,并且免疫应答还可以帮助这些有益菌繁殖,促进宿...
Nature Medicine|突破性进展,同济大学发现肿瘤抑制新通路,提供靶向治疗新位点
来源:inature iNature:2018年5月7日,华中科技、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彭广课题组等人在Nature Medicine上在线发表了题为"ARID1A deficiency promotes mutability and potentiates therapeutic antitumor immunity unleashed by immu...
生物学将是下一代计算平台:DNA是代码,CRISPR是编程语言
每一个行业都在向Crispr投入大量的资金——制药、农业、能源、材料制造。甚至连那些大麻贩子都想砸钱进去。日前,《连线》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详细地报道了在这样的趋势下诞生的创业公司。生物技术公司的高管们宣称,生物学将是下一个伟大的计算平台,DNA是代码,Crispr是编程语言。 某些方面,Synthego 看起来和硅谷的其他创业公司没什么两样。在其距F...
Nature:“再回首”帕金森病模型
传统意义上的帕金森病模型已经众所周知,但真正如何解决模型中运动功能性发生的障碍仍然是个谜题,在本期的nature期刊中,“再回首”帕金森病模型有助于我们对帕金森病的进一步认识,也为治疗帕金森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再回首”帕金森病模型的研究发展 众所周知,基底神经节有重要的运动调节功能,而帕金森病的主...
Science:非编码DNA变异也会增加自闭症风险
近年来,科学家们已明确指出首次出现的基因突变(即新生突变)导致大约三分之一的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病例。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类新的罪魁祸首:非编码DNA区域中发生的罕见的遗传性变异,它们可能解释着余下风险因素(即除新生突变之外的风险因素)中的一些。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8年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