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第六届单细胞技术应用研讨会暨空间组学前沿研讨会
【系列直播】多组学解码,全链条破译生命密码--构建单细胞-时空多组学-精准代谢-高深度蛋白全链条深度挖掘
【直播】解析单细胞时空组学,破译生命空间微密码 —— 从时空组学技术前沿到实战案例

专家访谈

《转》访欧易生物总经理张志明:持续逆势快速增长!破解科研服务"不可能三角"的硬核逻辑
《转》访菲鹏数辉马步勇教授|AI与分子模拟引领生物医药创新,“构象选择机制”开辟药物动态设计新纪元
《转》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赵刚
《转》访Olink亚太副总裁Andrea Ballagi博士:新一代蛋白组学如何加速精准医疗新进程
【我的2022】瑞普基因首席技术官王涛:发挥BT+AI双引擎特色优势,推进AI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临床落地
【我的2022】佰诺全景创始人焦磊:降低使用成本和难度,推动全景病理技术在中国的临床转化落地
【我的2022】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把一个好的单细胞中国解决方案带给客户
【我的2022】迈杰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飞:数智化赋能商业模式转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深圳绘云生物总经理林景超:专注慢病早筛类临床质谱检测产品,从临床痛点出发,为临床医学检验解决更多难题
【我的2022】艾吉泰康联合创始人屈武斌:对技术精雕细琢,以客户应用场景为核心,用特色服务提供基因捕获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李志:开放与合作,深耕外泌体技术开发与临床转化,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肩膀!
【我的2022】迈迪安生命科学部门市场总监Liyan Pang:持续拓展颠覆性分子诊断原料,为体外诊断行业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找到约10093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Science》:父母未遗传给你的那一半基因,也可以影响你?

2018-02-01

在基因研究中,亲本基因组中未传递的基因常常被忽略。1月26日发表在《Science》上的一项研究“The nature of nurture: Effects of parental genotypes”表明:父母未遗传给孩子的基因,可以通过影响父母所提供的培养环境来影响孩子的各种特质。研究人员称这种现象为“遗传培育(Genetic Nurture)”。 这项研究利...

《Lancet》最新发布:全球癌症5年生存率趋势分析!

2018-02-01

所有癌症治疗的手段和方法都是为了尽可能多的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期。而随着新的治疗手段和治疗手法的推进,在近些年来,癌症的生存趋势有没有改变呢? 在2014年11月25日,《Lancet》上面公布了CONCORD-2 的结果,分析了1995年到2009年来自67个国家共计 25 676 887名癌症患者的数据,分析其生存趋势分析。 但是在这一次的CONCORD-...

PANS颠覆认知:流感可能仅通过呼吸传播,并不需要咳嗽和打喷嚏

2018-01-31

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出版的杂志《PNAS》上发表的一篇名为“大学社区有症状的季节性流感病例呼气中的感染性病毒(Infectious virus in exhaled breath of symptomatic seasonal influenza cases from a college community)”的文章提供了经空气传播的新证据,因为研究者在流感患者呼出的气体中发...

首次!《Nature》子刊揭示被忽略的基因变异如何影响免疫细胞

2018-01-31

真核生物转录调控过程是大量的顺式调控元件与反式作用因子相互作用的结果,具有调控功能的顺反元件通过结合染色质开放区域参与到真核生物转录调控的过程中以控制转录活性。目前,关于调控元件的遗传变异对免疫反应影响的相关研究有限,想要确定免疫应答中的调控元件遗传效应,或许要将所有基因检测一遍,这无异于大海捞针。 近日,Wellcome Sanger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利用人类诱导多能干细胞(iP...

JAMA怒怼NEJM,避孕药到底防癌还是致癌?

2018-01-29

来源:医学界肿瘤频道 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自古以来后宫佳丽三千、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大戏,最叫人津津乐道了,一群中年少女一面嫌弃吐槽冷嘲热讽,一面捧着手机视频爱不释手,果然大家都是口嫌体正直的虚伪的人啊。 不过宫斗玩得最溜的还属武则天武奶奶,内斗得了小三,外打得了天下,最后一不做二不休,干死老公和儿子,自立为王,改朝换代。《甄嬛传》肯定也是绕不开的话题,当年独揽了各...

《Science》子刊揭示HIV新疗法!

2018-01-29

近日,南非德班艾滋病研究中心(CAPRISA)的研究人员Aida Sivro博士和加拿大温尼伯马尼托巴大学雷迪医学院的助理教授、肯尼亚内罗毕大学的荣誉讲师和CAPRISA 研究人员Lyle McKinnon博士共同领导的研究小组在研究HIV患者的健康状况时发现含有高水平肠道归巢蛋白(α-4β-7)的CD4+T细胞的比例与患者预后有关。该成果以”Integrin α-4β-7 expressi...

又两篇!《Nature》、《JCEM》揭示肠道菌群同免疫、代谢联系!

2018-01-29

人体肠道内寄生着10万亿个细菌,它们能影响体重和消化能力、抵御感染和自体免疫疾病的患病风险,还能控制人体对癌症治疗药物的反应。随着我们的不断深入和探索,肠道菌群的秘密逐渐浮出水面。 就在本周,《Nature》又有新研究揭示了免疫系统如何以不同的形式参与人体肠道菌群和脂质代谢。于此同时,《JCEM》(The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am...

《Nature》封面文章:确认染色体不稳定性推动癌症转移!

2018-01-26

染色体不稳定性(CIN)与肿瘤转移有着很大的相关性。染色体不稳定的细胞显示细胞分裂后期染色体错误分离,而这则为靶向CIN并探测其对癌症转移的选择性贡献提供了思路。通过过度表达非运动微管解聚驱动蛋白家族蛋白KIF2B或KIF2C(也称为MCAK,一种参与染色体分离的蛋白)直接抑制染色体不稳定细胞中的CIN。 过度表达KIF2B或MCAK的细胞继续增值。 因此,这种方法允许直接实验性检测CIN。...

中国科学家取得重大突破,世界首例SCNT克隆短尾猴诞生!

2018-01-25

自1996年克隆羊多莉诞生以来,克隆技术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重点。尤其是灵长类的克隆技术,这对于人类的自我研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这项技术也异常的难实现。《Science》在2003年更是发表了一篇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的论文,称用现有技术克隆灵长类动物是行不通的。 7年后,也就是2010年,美国俄勒冈灵长类研究中心的著名科学家米塔利波夫率领团队成功移植了克隆猴胚胎,但胚胎发育...

重磅!2018版中国NSCLC血液EGFR检测专家共识发表!

2018-01-25

2018年1月21日,《非小细胞肺癌血液EGFR基因突变检测中国专家共识2018版》发表会暨艾德生物Super-ARMS EGFR产品上市会在深圳隆重举行。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北京协和医院梁智勇教授、上海市肺科医院周彩存教授、上海市胸科医院陆舜教授等众多肺癌权威专家出席了发表会。大会主席吴一龙教授对会议召开表示祝贺,并对CFDA迈出伴随诊断审批的重要一步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指出《共识》的...

《Lancet》子刊建议:青少年年龄应该定义为10岁到24岁!

2018-01-24

目前青少年一般指的是13~19周岁的人。然而近日《Lancet》子刊指出青少年的界限应该予以修改,以帮助孩童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完成角色转变。 1月17日发表在《 The Lancet Child & Adolescent Health》上面发表的一篇名为《The age of adolescence》的文章提出了对于青少年年龄界限的质疑,认为目前的青少年的年龄...

重磅!《Nature》揭示癌症转移关键机制!

2018-01-22

癌症转移如何发生一直是癌症生物学的中心奥秘之一。《Nature》杂志1月17日发表的研究结果似乎部分解决了这个谜团。作者追踪了由染色体不稳定性导致的复杂事件链 (这是一种广泛的癌细胞特征,其中每当这些细胞分裂时DNA被错误地复制,从而形成DNA细胞不相等的子细胞)。研究人员利用乳腺癌和肺癌模型发现,染色体不稳定性导致驱动转移的细胞发生变化。 “研究显示,染色体不稳定...

《Science》重磅!液体活检重大突破!游离DNA加异常蛋白质,准确率超70%!

2018-01-22

我们知道,基因突变是多数肿瘤发生的元凶,突变的基因可驱动癌细胞的生长。当癌细胞死亡时,突变基因会随着细胞裂解进入血液循环,而新兴的液体活检技术就是通过检测这些血液中癌症的“残骸”来诊断癌症。但是由于检验的精确性而始终为人诟病。而在近日,液体活检迎来了新突破! 日前,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悉尼金梅尔综合癌症中心的肿瘤学家Nickolas Papadopoulos与他的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液...

Nature:蓬勃发展的中国生物技术与医药行业

2018-01-19

每个人都会面临职业道路上的选择。是继续待在舒适区,从事一份熟悉的工作?还是看准时代的潮流,勇敢接受新的挑战?时机是成败的关键。对于中国生物技术与医药行业来说,最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最美好的时代正在到来。 《自然》杂志近日推出长文,介绍了蓬勃发展的中国生物技术与医药行业(图片来源:《自然》) 仅仅是在10多年前,当第一批海归科学家刚刚踏上中国的土地,就敏锐...

JNCI:惊呆!重度牙周炎竟然会增加癌症风险!

2018-01-19

塔夫茨大学医学院的流行病学家Dominique Michaud、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布隆伯格公共卫生学院、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悉尼金梅尔综合癌症中心的Elizabeth Platz共同领导的研究小组分析了7466名来自马里兰州、明尼苏达州、密西西比州和北卡罗来纳州的参与者(此为社区中的动脉粥样硬化风险(ARIC)的研究队列)20世纪90年代后期到2012年的全面牙科检查数据,并且在随访诊断的过程中又...

Aspyrian头颈癌全球首创新药RM-1929获快速通道认定

2018-01-17

基于光免疫疗法(PIT)平台、专注于癌症靶向精准治疗的Aspyrian Therapeutics生物技术公司1月16日公布,美国FDA已授予公司全球首创(first-in-class)精准治疗候选药物RM-1929用于2线疗法失败的头颈部复发性鳞状细胞癌(HNSCC)患者治疗的快速通道认定。 RM-1929是一款使用IRDye 700DX作为光敏剂的cetuxima...

《Lancet》重磅!BRCA突变并不影响乳腺癌患者生存率!双乳切除未必真的获益!

2018-01-17

肿瘤基因检测领域近些年来成了红花,无数资本逐利。朱莉在13年检查出BRCA1基因缺陷,这意味着她在80岁前有87%和50%的几率罹患乳癌和卵巢癌,同时其母亲就曾被查出患有乳癌,并最终死于卵巢癌,因此朱莉大胆的采取了乳腺切除手术。 而在最近发表的《The Lancet Oncology》上面,一篇名为“Germline BRCA mutation and outcome in yo...

Science盘点2018可能被聚焦的研究领域 医学占近一半

2018-01-16

动荡的政治变革将在新的一年塑造科学的进程。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领导的政府预计将继续致力于废除基于科学的环境法规。英国离开欧盟的决定已在研究资助和科学家迁移方面引发了难以解决的问题。中国立志成为科学和经济领导者的决心肯定会影响研究将以何种方式以及在何处开展。随着这些大趋势展现出来,《科学》杂志预测了2018年可能被聚焦的关于研究和政策的特定领域。 公共卫生 流行病卷土重来 ...

《Nat Genet》超70万人研究!揭秘最全肥胖基因谱!

2018-01-16

我们在现实中往往会遇到胡吃海喝体重也不会明显增加的人,也会遇到“喝口水”体重都蹭蹭往上涨的人。肥胖已经成为了现代人的一块心病。很多人坚持跑步、控制饮食,但是体重依旧不见得会得到很好的控制。 事实确实如此。因为和肥胖息息相关的,不仅是我们的饮食和运动习惯,还和我们的基因密切相关。 最新发表在《Nature Genetics》上面的一篇题为“Protein-alterin...

mRNA新疗法!助力治疗全身代谢性疾病!

2018-01-15

甲基丙二酸血症/酸尿(MMA)是一种破坏性的代谢性疾病,人群中每5万到10万个个体中便会有一名患者。MMA最常见的发病机制是由甲基丙酰辅酶A变位酶(MUT)完全(mut0)或部分(mut)缺乏所导致。MUT是一种维生素B12依赖性的线粒体酶,用于介导缬氨酸,异亮氨酸和奇数链式脂肪酸氧化的最终步骤。 目前针对MMA并没有任何有效的治疗方案,常见的疗法仍是膳食蛋白质的限制,辅因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