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成语,叫做“民以食为天”。中国古人认为天是最大的,所以用“天”来比喻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东西。民以食为天,意思就是民众把粮食看成是自己生活当中最重要的赖以生存的必需品,以此强调饮食吃喝对于民众生计的重要性。毫无疑问,饮食是人体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人的生命活动,需要不断补充和吸收各种营养物质。然而,在疾病面前,到底是饮食的作用更大还是药物的作用更大呢?之前科学界在这个领域也有一些研究,但他们的研究都是有局限的,近日,一组科学家的实验打破了这个局限,有了新的发现!
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在研全新靶点的补体抑制剂临床I期试验,其他管线药物的推进,以及进一步夯实基于补体系统的创新药研发平台的应用。
临床实践中,驱动基因阳性的肿瘤患者使用相应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之后,通常不可避免的在一年后出现耐药,已然成为肿瘤临床治疗的严峻挑战。而详细了解耐药的分子机制,准确识别耐药相关的基因改变,寻找克服耐药的新靶点,则有助于临床医生及时更换相应的治疗方案,实现患者更大的临床获益。
在新冠肺炎大流行的背景下,同样致命且长期存在的传染病危机持续有增无减。虽然2020年的新冠肺炎死亡率数据仍在评估中,但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每年造成40多万人死亡的疟疾,其威胁似乎远远超过了新冠肺炎。全球卫生负担加倍,新冠肺炎严重影响了疟疾的预防工作,我们需要有效的工具来阻止疟疾的持续蔓延。
一个由英国和德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开发了一种有望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新方法,以及一种预防这种疾病的疫苗。
近日,在《Nature》上发表的研究表明找到了一种分子证据——为饮食、肠道微生物群和免疫功能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提供了统一的解释。确定了由小鼠肠道中膳食氨基酸代谢分解引发了免疫信号级联反应,其中支链氨基酸被肠道微生物脆弱类杆菌吸收,并由特定酶转化为同样具有支链的糖脂分子。最后哈佛团队试验证明,实验室合成的支链脂质分子诱导NK T细胞释放免疫信号化学物质IL-2。用支链糖脂分子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显示出良好效果。这一发现为这些NK T细胞介导的炎症性疾病提供了希望,NK T细胞是这种微生物制造的分子最终激活以控制小鼠结肠炎症的免疫细胞,这项研究如果在人类身上也得到证实,将有助于设计小分子治疗方法,从而增强肠道和整体免疫力。
近期研究使用一种新的大脑活动模型以探索人类大脑中从未被检查过的惊人的活动爆发。这个新模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好的透镜,通过它来观察大脑,更清楚地看到正常和异常情况下发生了什么。研究已经确定了大脑范围内信号共波动的短暂间歇性爆发,称为事件,并表明事件驱动了功能连接。
2021年11月27日-28日,地点:上海市嘉定区喜来登酒店(嘉唐公路66号)
时间:2021年11月18日13:30-17:30;地点:上海市长宁区通协路258号(IBP国际会议中心)
最近,发表在柳叶刀子刊《EBioMedicine》上的一项研究表明,杀菌剂是控制感染的重要工具,但也可能是一种双重剂,阻止抗生素发挥作用,甚至促进抗生素耐药性。对抗ESKAPE病原体的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但现在它也受到了“威胁”,研究人员首次系统地研究了杀菌剂苯扎氯铵BAC和氨基糖苷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发现,BAC不仅能阻止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发挥作用,还能促进耐药细菌的进化,显著增加了新的潜在抗性突变体出现的频率。广泛使用含有BAC的产品,比如在家里的浴室水槽上使用医院级的消毒剂,可能没那么必要。个人护理产品如眼药水,最好改用一次性、预消毒的产品,而不是使用化学防腐剂,因为BAC不仅会降低抗生素的效力,而且长期使用还会引起刺激甚至眼睛损伤。
11月15日,研究人员在《Clinical Cancer Research》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科学家首次利用小鼠实验模型成功试验了一种新抗原特异性转基因免疫细胞治疗恶性脑肿瘤的方法。研究人员将转基因细胞注射到携带胶质瘤的小鼠的脑室中,结合放射治疗,T细胞治疗在一些动物中显示胶质瘤排斥反应。而且这些新表位特异性TCR转基因T细胞,未来可用于不能使用CAR T细胞治疗的癌症患者。研究人员未来将转移到人类身上研究,并进行更多的临床试验。
长链非编码 RNA (lncRNAs) 越来越多地被认为是癌症的功能单元和强大的生物标志物;然而,大多数仍然没有特征。近期研究使用机器学习分析了30种类型的9446种癌症中的5592个预后lncRNA,确定了166个lncRNA,其表达与生存相关,并提高了常见临床变量、分子特征和癌症亚型的准确性。预后 lncRNA 通常以开关样表达模式为特征。研究强调了非编码转录组在识别生物标志物和癌症进展调节剂方面的泛癌潜力。
近日,发表在《Cell》上的研究表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Ludwig癌症研究所——任兵(音译)博士等研究人员绘制了人类基因组的单细胞染色质可及性图谱。他们使用单细胞ATAC-seq测序技术对来自30种成人组织类型的60多万个人类细胞进行了剖析,然后将这些信息与15种胎儿组织类型的类似数据相结合,以揭示130万个细胞核组成的222种不同细胞类型中约120万候选顺式调节元件处的染色质状态。在不同人类组织类型的细胞中精确描绘这些可访问的染色质区域将是了解——基因调控元件(非编码DNA)在人类健康或疾病中的作用的重要一步。新发现为240种多基因性状和疾病确定了与疾病性状相关的细胞类型,有助于发现复杂疾病的治疗靶点。
细菌不是会导致疾病吗?细菌也有益于健康吗?近期,相关研究表明基因工程细菌可以监控人体肠道内的化学物质生产,并修复任何失衡。生活在肠道中的细菌会合成一些神经递质,保持神经递质平衡是一项困难的工作。为此,一种“细菌传感器”被开发以检测人体肠道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在这一概念下,一种致动器可以被开发使用。
截至2021年11月15日,全国接受博奥晶典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芯片筛查的新生儿人数突破 500 万。这是我国在基因检测领域所取得的领先世界的突破性成果,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基因筛查出生缺陷第一大国!
炎症可分为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急性炎症是身体对受损细胞、病毒和其他有害刺激的自然防御,它快速启动并帮助身体自愈,急性炎症的过程短暂,通常会在短时间内消退。慢性炎症是一种持续数月或数年的系统性炎症,它与几乎所有的健康问题和疾病都有关联。近几年的新冠,还有其他致命疾病,如:败血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多种高危疾病,都伴随着炎症。近日,科学在他们的最新研究中有了一个关于有效缓解这些致命疾病中炎症的惊人的发现,他们发现的这个新策略不仅好用,而且十分的有效。让我们来跟随科学家一探究竟......
肠道微生物在调节胃肠道生理学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部分通过与肠道神经系统的相互作用。近期研究发现了有助于调节肠道神经系统功能和结构完整性的微生物因子,此研究是一个起点,但随着我们对胃肠疾病越来越重视,在未来终将有新的方法在个人层面上诊断和治疗胃肠疾病。
成体干细胞对我们身体的许多组织的维持至关重要。例如,造血干细胞在整个生命中构建血液系统。干细胞非常小,近期研究发现小鼠和人造血干细胞在衰老过程中会扩增,小细胞的大小对体内干细胞的功能是重要的,并提出干细胞的扩大会使其在衰老过程中的功能下降。
一项新研究正在评估药用菌(广义的药用菌指一切可以用于制药的菌物,狭义指用于医药的大型真菌)和中草药是否对治疗急性COVID-19感染有效果。
热门活动
分享至:
-
第二届中国类器官转化医学大会
刚刚
时间:2025年11月14日-15日
地点:上海
[详情]
-
第六届单细胞技术应用研讨会暨空间组学前沿研讨会
刚刚
时间:2025年09月19日-20日
地点:北京京仪大酒店(北京海淀区大钟寺东路9号)
[详情]
-
第七届上海国际癌症大会
2025-06-12
时间:2025年06月12-15日
地点:上海
[详情]
-
中国转化医学产业大会 大咖论坛
2025-02-27
时间:2025年02月27日
地点:上海中油阳光大酒店(上海浦东东方路969号)
[详情]
-
最新原创
快捷导航
热门标签
订阅Newsletter
提交您的邮箱地址,我们会定期将电子期刊发送到您的邮箱
微信号:zhuanhuayixue,转化医学领域核心门户,提供优质原创内容,深度行业分析,最新资讯报道。
转化医学网视频号,更多有趣好玩儿、有观点、长知识的生物医药视频,欢迎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