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转》访欧易生物总经理张志明:持续逆势快速增长!破解科研服务"不可能三角"的硬核逻辑
《转》访菲鹏数辉马步勇教授|AI与分子模拟引领生物医药创新,“构象选择机制”开辟药物动态设计新纪元
《转》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赵刚
《转》访Olink亚太副总裁Andrea Ballagi博士:新一代蛋白组学如何加速精准医疗新进程
【我的2022】瑞普基因首席技术官王涛:发挥BT+AI双引擎特色优势,推进AI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临床落地
【我的2022】佰诺全景创始人焦磊:降低使用成本和难度,推动全景病理技术在中国的临床转化落地
【我的2022】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把一个好的单细胞中国解决方案带给客户
【我的2022】迈杰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飞:数智化赋能商业模式转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深圳绘云生物总经理林景超:专注慢病早筛类临床质谱检测产品,从临床痛点出发,为临床医学检验解决更多难题
【我的2022】艾吉泰康联合创始人屈武斌:对技术精雕细琢,以客户应用场景为核心,用特色服务提供基因捕获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李志:开放与合作,深耕外泌体技术开发与临床转化,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肩膀!
【我的2022】迈迪安生命科学部门市场总监Liyan Pang:持续拓展颠覆性分子诊断原料,为体外诊断行业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近日,哈佛医学院(HMS)与Broad研究所科学家研究发现:乳腺肿瘤细胞能够循环生成作为正常细胞代谢副产物的氨,同时,乳腺肿瘤细胞也能够将有毒废物用作氮源来促进其生长。
我们常常认为减肥或者脂肪降低需要在卡路里的摄入中采取很大的努力。然而对于很多肥胖或者“吃货”们,面对这种艰难的选择,往往很难管住自己的嘴。然而最近在《Cell Research》上发表的一篇文章却给我们指出了另一个减肥的方法:那就是间歇性禁食。
10月16日,IARC宣布《五大洲癌症发病(第11卷)》(CI5 Ⅺ)电子版已在其官方网站(http://ci5.iarc.fr/Default.aspx)正式上线。全球65个国家343个肿瘤登记点2008-2012年的癌症发病资料,免费与大家共享!
随着中国在国际科研领域的影响力和地位不断提高,表彰引领学术进步的杰出学者显得尤为重要。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的研究数据来自爱思唯尔旗下的 Scopus 数据库。Scopus 是全球最大的同行评议学术论文索引摘要数据库,提供了海量的与科研活动有关的文献、作者和研究机构数据,使得对中国学者的世界影响力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评价成为可能。
糖作为甜食以及相关制品的不可缺少的物质,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饮食。过多的摄入糖分会导致人们肥胖,而在此前,人们对于糖和癌症之间的关系模棱两可。然而近日,一项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文章阐明了Warburg效应影响癌细胞迅速分解糖类并刺激肿瘤生长的具体方式。
近日,MIT科学家开发了一种新型的CRISPR / Cas9基因编辑系统,应用这种最新的CRISPR / Cas9基因编辑系统,研究人员有对细胞以防止不同疾病的相关基因进行了有效筛选。
该研究对应文章则发表于最新上线的Molecular Cell杂志,名为“Randomized CRISPR-Cas Transcriptional Perturbation Screening Reveals...
近日,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科学家发现了一种肿瘤对西妥昔单抗产生抗性的非遗传因素,西妥昔单抗常用于治疗晚期结肠直肠癌。
该研究对应文章则发表于最新上线的Nature Medicine杂志,名为“lncRNA MIR100HG-Derived miR-100 and miR-125b Mediate Cetuximab Resistance via Wnt/β-Catenin Signaling。...
弹指一瞬,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精准医疗分会已进入其成立的第三个年头。 为总结学习过去一年精准医疗领域的最新学术成果,准确把握国内外精准医疗研究方向,以加强精准医疗分会的学术建设;同时为呼应国家对精准医疗领域转化医学的助推,加快实现精准医疗技术的产业化,现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联合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以及上海吴孟超联合诺贝尔奖获得者医疗科技创新中心,共同发起主办“2017国际精准医疗学术及产业论坛”,暨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精准医疗分会第三次年度学术会议。
第六届胎儿发育异常、产前诊断与宫内治疗学术会议暨基因组学技术在生育领域的临床应用研讨会
二轮通知
第六届胎儿发育异常、产前诊断与宫内治疗学术会议暨基因组学技术在生育领域的临床应用研讨会将于2017年11月3日-5日在美丽的山城重庆召开。
本次大会的主题...
基于全外显子组测序与转录组分析,研究人员发现长非编码RNA MIR100HG与两个嵌入microRNAs:miR-100和miR-125b的过表达同样可以引起癌细胞产生针对西妥昔单抗的耐药性。
研究人员发现,miR-100和miR-125b协调抑制着5个Wnt/β-catenin通路的负调节因子,导致Wnt信号传导增加,而西妥昔单抗耐药细胞中的Wnt抑制则得到恢复。同时,研究表明MIR100HG和转录因子GATA6之间存在双负反馈回路,转录因子GATA6对MIR100HG具有抑制作用,但受到GATA6调控的miR-125b却能够靶向减弱这种阻遏。这些发现确定了西妥昔单抗临床可行的表观遗传因素。
白藜芦醇是多酚类化合物,主要来源于葡萄(红葡萄酒)、虎杖、花生、桑椹等植物。国外的大量研究证明,白藜芦醇是葡萄酒(尤其是红葡萄酒)中最重要的功效成分。白藜芦醇——有一种说法叫“法兰西奇迹”,法国人胆固醇含量高但死亡率极低,原因是法国人葡萄酒人均饮用量最高。其更被评为21世纪抗衰老百佳物品之一。而在前天,科学头条发布了白藜芦醇的另一个功能:低剂量的情况下可以促进CD4+T细胞功能,帮助我们抵御癌症!
汤钊猷签名赠书仪式在上海白玉兰剧场举行。活动现场,中国工程院院士、医学泰斗汤钊猷教授向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的会员,签名赠送最新力作《控癌战,而非抗癌战——〈论持久战〉与癌症防控方略》。此书系汤钊猷抗癌三部曲系列著作之一,将于2018年初正式出版。
2017年10月14日,由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主办的“2017年中国肿瘤标志物学术大会暨第十一届肿瘤标志物青年科学家论坛”圆满闭幕,到会参加学术交流的代表共计1200余人。筹备这场“学术盛宴”的同时,我们本着“回馈患者,关爱生命,办一次有温度的学术大会”的初衷,特别于10月14日下午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论坛—“对话康复者”论坛暨“生命的奥运”启动仪式。这一论坛由陕西省抗癌协会康复专业委员会、西安市癌症康复协会、陕西省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承办。
今天党的十九大召开,习近平大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想想都觉得高中政治课本过时了,而考研又多了一道大题。然而这些年,医疗领域进展可不止一点!就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些年,分子病理领域的发展!
其实相对于其他技术而言,中国的分子病理技术发展基本和国外同步。
今日,美国FDA宣布批准了Kite Pharma的CAR-T疗法Yescarta(axicabtagene ciloleucel)上市,治疗罹患特定类型的大B细胞淋巴瘤成人患者。这些患者曾接受了至少两次其他治疗,但没有出现缓解,或是疾病出现复发。值得一提的是,这是美国FDA批准的首款针对特定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AR-T疗法,也是第二款获批的CAR-T疗法。
近年来,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人们的认知得以进一步拓展。而在我们不断开拓世界的过程中,一些我们原本认为合理且必然的认知正在不断地被推翻。而在10月16日发表的一篇长期研究中,调查人员发现:在超过25岁的白人群体中,运动量超过指南要求的3倍以上时,在中年时冠心病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概率会大大增加。 而研究人员正在发掘这个研究在不同人群中是否存在普适性。
《2017健康城市论坛》将本着“高瞻、勤思、创新、务实”的宗旨,积极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十九大制定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从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角度设置命题,使论坛既具有研讨课题的前瞻性和广泛性,又富有更好的推动健康城市建设产业和谐发展的感召力和创造力!
近日,PNAS发表了题为《Mapping Allele with Resolved Carrier State of Robertsonian and Reciprocal translocation in human pre-implantation embryos》的论著,该论文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徐家伟博士为第一作者、孙莹璞教授为第一通讯作者单位,哈佛大学谢晓亮教授、亿康基因陆思嘉博士为共同通讯作者完成。该论文的发表表明由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牵头、哈佛大学和亿康基因联合团队共同研发的世界首例等位基因映射识别技术(MaReCs)技术精准阻断染色体易位向子代传递已经在全球范围得到认可,为该技术后期临床推广应用、改写全球数千万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生育结局奠定了基础。
犹他大学亨斯迈癌症研究所(HCI)与犹他大学卫生院(U of U Health)的科学家在一项最新的研究中揭示了人类精子干细胞发育过程中发生的复杂过程。
这是迄今为止首个描述人类精子干细胞成熟后所经历变化的研究。
研究结果对于理解男性不育症和癌症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详细内容发表在Cell Stem Cell期刊上,题为“Transcription, Signaling and Metabolic Transitions During Human Spermatogonial Stem Cell Differentiation”。
我们都知道不良的饮食习惯会对健康产生危害,但一项最新发现,压力也可以以不良饮食的方式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这项由上海交通大学赵立平团队与美国杨百翰大学(BYU)Laura Bridgewater课题组完成的研究发现当雌性小鼠暴露于各种压力时,小鼠肠道微生物群就会发生对消化和代谢健康至关重要的改变,逐渐变为与高脂饮食小鼠类似的肠道菌群结构。
热门活动
分享至:
-
第二届中国类器官转化医学大会
3天前
时间:2025年11月14日-15日
地点:上海
[详情]
-
第六届单细胞技术应用研讨会暨空间组学前沿研讨会
2025-09-19
时间:2025年09月19日-20日
地点:北京京仪大酒店(北京海淀区大钟寺东路9号)
[详情]
-
第七届上海国际癌症大会
2025-06-12
时间:2025年06月12-15日
地点:上海
[详情]
-
中国转化医学产业大会 大咖论坛
2025-02-27
时间:2025年02月27日
地点:上海中油阳光大酒店(上海浦东东方路969号)
[详情]
-
最新原创
快捷导航
热门标签
订阅Newsletter
提交您的邮箱地址,我们会定期将电子期刊发送到您的邮箱
微信号:zhuanhuayixue,转化医学领域核心门户,提供优质原创内容,深度行业分析,最新资讯报道。
转化医学网视频号,更多有趣好玩儿、有观点、长知识的生物医药视频,欢迎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