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3210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综述】2020年类器官的最新研究进展
随着类器官培养系统以及其实验开发技术的不断发展,类器官应用到了各大研究领域。到目前为止,类器官培养已用于各种组织,其中包括肠道、心脏、肝脏、胰腺、肾脏、前列腺、肺、视网膜以及大脑。类器官能更好地模拟体内环境,无疑在动物和细胞水平之间,为肿瘤研究、药物筛选、再生医学等领域提供了一个更好方案。 本文中,小编整理了2020年科学家们在类器官领域的重要研究进展,分享给大家! ...
【研究】暨南大学周庆华研究员参与的队列研究,揭示全外显子组测序在妊娠流产中的临床实用性
众所周知,基因异常会导致妊娠丢失。最近的WES研究在84例有超声异常的胎儿死亡病例中分别检测到阳性、可能和候选变异的20%、45%和9%,在19例错失流产的POC病例中,有15例存在序列变异。在一个由70个与心脏通道病变和心肌病相关的基因组成的小组中,有12%的死产患者检测到致病性变体。尽管病例选择标准不同,且变异分类不一致,但是这些研究,积累的研究数据表明,外显子组...
【Nature】南加州大学研究表明,模拟禁食可以促进乳腺癌治疗
目前,国内外对轻断食的研究较多,临床研究发现,科学界公认的最佳的轻断食方法——FMD禁食方案(fasting-mimicking diet),对于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肥胖等诸多代谢类疾病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同时有研究证明轻断食可以延迟衰老,减少癌症风险和防止皮肤老化,恢复免疫系统活力,减少骨矿物质损耗且优化健康。 根据最近发表的...
【新发现】警惕!日本研究发现,清肺排毒汤会导致促炎细胞因子水平上调!虽有益处,不可贪多!
目前还没有一种特定的疫苗或药物被证明对COVID-19有效。在中国,中草药已被纳入针对COVID-19的官方治疗方案。清肺排毒汤(QFPDT)是一种新开发的治疗COVID-19的中草药复方制剂。QFPDT的治疗性给药提高了轻危患者的治愈率。然而,QFPDT疗效的免疫学机制尚不清楚。此外,对未感染者进行预防性使用的可行性尚未得到证实。 日本研究人员发现QFPDT升高了血浆促...
【PNAS】耶鲁大学最新研究:两种药物的结合可治疗罕见退行性疾病!
耶鲁大学药理学教授芭芭拉·埃尔利希(Barbara Ehrlich)和她的团队发现了一种罕见的致命疾病——沃尔夫勒姆综合征(Wolfram Syndrome)的致病机制,以及一种潜在的治疗方法。他们的研究成果在7月6日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沃尔夫勒姆综合征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世界上每50万人中就有一人...
《转》访复旦大学 施奇惠研究员:单细胞测序技术助力液体活检,可无创获得肿瘤分子信息
单细胞测序技术自2009年问世,2013年被Nature Methods评为年度技术以来,在肿瘤、发育生物学、临床诊断、免疫学、微生物学、神经科学等领域有重要应用,是目前研究的焦点。近期,我们有幸邀请到了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施奇惠研究员,并与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采访中,施老师为大家介绍了微流控芯片技术应用及单细胞测序视野下的肿瘤液体活检前景。小编了解到施老师改变研究方向的初衷,感叹其突...
【新发现】中国台湾研究表明,多吃牛肉和含谷类食物可缓解重度抑郁症
在过去的十年里,许多营养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饮食习惯可能会增加或降低重度抑郁症(MDD)的风险。据推测,营养物质可以激活肠道内的激素、神经递质和信号通路,进而调节与抑郁症相关的生物标志物。然而,对于饮食对MDD的影响,研究结果并不一致,且具有不确定性。比如说,最近有一项关于素食和抑郁之间关系的综述,显示了好坏参半的结果;但大多数研究表明,那些不吃肉的人患抑郁症的风险更高...
【新进展】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研究:科学家用脐带血成功治疗罕见遗传病
健康捐献者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治愈或改善各种非恶性疾病的病理,包括原发性免疫缺陷疾病、血红蛋白病、骨髓衰竭综合征和先天性代谢紊乱等。然而,未经化疗的患者干细胞移植失败的发生率较高,限制了其广泛应用。近日,匹兹堡大学的研究人员用脐带血成功治疗了儿童罕见遗传病,而且失败率大大降低。 这项研究由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匹兹堡儿童医院的Paul Szabolcs博士领导,并发表在《B...
【JAMA子刊】印第安纳大学新研究:ctDNA与CTC联合可更精确预测乳腺癌的复发
根据一项新的研究,一种测量循环肿瘤DNA(cfDNA)和循环肿瘤细胞(CTC)的联合方法可以检测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在新辅助化疗后残留的疾病,并预测乳腺癌的复发。 印第安纳大学(Indiana University)领导的研究小组在7月9日在《美国医学会肿瘤学》(JAMA Oncology)杂志上的一篇报告中写道,由于这种分...
【Cell子刊】美国最新研究:癌症患者有救了!一种脂肪酸可杀死人类癌细胞!
近期,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已经证实,一种称为二高γ-亚麻酸(DGLA)的脂肪酸能够杀死人类癌细胞。 这项研究发表在《发育细胞》(Developmental Cell)杂志上,研究人员发现,DGLA可以在动物模型和实际的人类癌细胞中诱导铁死亡。铁死亡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铁...
【新发现】前瞻性队列研究:痴呆症的诊断有了新生物标志物
老年痴呆症的进展有标志性三重特征——淀粉样斑块病变、进行性神经元死亡和神经元内tau蛋白的异常积聚。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老年痴呆症发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有关。一氧化氮(NO)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理中具有确定的介体作用,而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是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内源性抑制剂。在流行病学研究中,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可作为与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相关的血液标志...
【Nature子刊】布朗大学研究:药物治疗可提高癌症免疫疗法有效性
肿瘤的免疫治疗旨在激活人体免疫系统,依靠自身免疫机能杀灭癌细胞和肿瘤组织。这彻底改变了传统的癌症治疗方法,对多种先前难治的肿瘤产生了显著反应。然而,接受免疫治疗的患者产生的耐药性仍然是主要挑战。除了原发性耐药之外,另一个挑战是疾病过度进展(HPD)的现象,即接受免疫治疗的患者肿瘤生长加速。而近日,来自美国布朗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阻断肿瘤促进蛋白MDM2的药物可以增加免...
【JAMA】美国大型回顾性队列研究:他汀类药物的使用会降低老年人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的风险
一项又一项的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能够预防中年人的心脏病发作、中风和死亡。但是在28项他汀类药物的主要临床测试中,仅有2%的参与者年龄在75岁或75岁以上。这意味着尽管是老年人患心脏病和死亡的风险更大,但关于是否应该为他们开他汀类药物仍然缺乏数据。 布里格姆妇女医院(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和弗吉尼亚...
【新发现】冷泉港实验室研究:阻止胆固醇的储存,可阻止胰腺癌细胞的生长
胆固醇又称胆甾醇,是细胞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它不仅参与形成细胞膜,而且是合成胆汁酸,维生素D以及甾体激素的原料。近日,美国冷泉港实验室(CSHL)的科学家发现,通过干扰胰腺癌细胞储存胆固醇的方式,可以阻止胰腺癌细胞的生长。他们在小鼠和实验室培育的胰腺模型上进行的这项研究,为治疗这种致命疾病指明了新的策略。 该研究由冷泉港实验室(C...
【Cell子刊】德国前瞻性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的运动可预测2型糖尿病的风险
德国慕尼黑技术大学的科学家,研究了2型糖尿病与肠道微生物组运动的相关性。该研究涉及4000多人,这是该领域第一个基于大量前瞻性人类队列的研究。研究小组已经确定了一天内肠道微生物的振荡,这种振荡似乎在患有2型糖尿病(T2D)和其他代谢疾病的个体中被破坏。研究结果突出了需要考虑肠道微生物组的昼夜变化,以进行诊断和预后研究。该研究发表在《细胞宿主与微生物》杂志上。 ...
【综述】英美最新研究警示:人类胚胎中的CRISPR基因编辑会造成染色体混乱
基因编辑(gene editing)是一种能比较精确地对生物体基因组特定目标基因进行修饰的一种新兴基因工程技术。CRISPR技术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发现的,并迅速成为人类生物学、农业和微生物学等领域最流行的基因编辑工具。 最近这些研究在本月发表在预印本bioRxiv。研究发现,人类胚胎中的CRISPR基因编辑会造成染色体混乱,标准...
【BMJ子刊】十六年回顾性研究表明,益生菌可缓解抑郁症
益生菌(Probiotics)是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是定植于人体肠道、生殖系统内,能产生确切健康功效从而改善宿主微生态平衡、发挥对肠道有益作用的活性有益微生物的总称。 大脑和消化道之间存在一种双向关系,称为肠-脑轴。近年来,肠道内细菌的范围和数量可能有助于治疗精神疾病,这已成为人们近年来关注的焦点。 ...
【新发现】回顾性队列研究:普通的高血压药物可降低结直肠癌的风险
美国心脏协会期刊《高血压》(Hypertension)7月5日发表的一项新研究表明,通常用于治疗高血压的药物也会降低患者患结直肠癌的风险。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的药物被用于治疗如心力衰竭,高血压或心脏病等疾病。这些药物可以抑制或阻断血管紧张素,一种导致动脉狭窄的化学...
【PLoS ONE】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表明,发光染料可助医生彻除癌细胞
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科学家研究了一种技术,能帮助外科医生清楚地看到他们是否留下了任何病变组织。他们使用一种在近红外光下发光并优先积聚在癌细胞中的染料,对在兽医院接受治疗的狗进行了乳腺肿瘤切除手术。 这项研究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兽医学院临床科学与高级医学系的David Holt领导并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上。题目为“Intraopera...
【PNAS】耶鲁大学研究揭秘!控制暴饮暴食导致炎症的开关找到了!
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分子,它在人体对暴饮暴食的炎症反应中起关键作用。暴饮暴食会导致肥胖、糖尿病和其他代谢疾病。这一研究表明,这种分子可能是控制这一炎症和控制代谢疾病的一个很有前途的治疗靶点。 这项研究在6月29日发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题为“OGT suppresses S6K1-mediated m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