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4737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奥明基因首席科学家应邀于上海药物研究所讲学
2017年9月13日上午,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邀请前美国加州大学(UCLA)教授、奥明(杭州)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童云广博士莅临该所讲学。讲学主题为《肿瘤进化监测和抗癌新药研发》,由该所蒙凌华研究员主持。 童云广博士首先向大家介绍了ctDNA/RNA液体活检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其在监测肿瘤进化中的重要价值,指出肿瘤进化是肿瘤获得各种突变来适应环境的过...
eLife:科学家发现调控人类生命不同时期脑功能的关键基因
近日,英国爱丁堡大学脑科学家确定了一个对于人类来说至关重要的特殊基因,该基因在极大程度上控制着我们大脑在整个生命过程中的各种变化。 该研究对应文章发表于最新上线的eLife杂志,题为“A genomic lifespan program that reorganises the young a...
PLOS:36万人研究!喝酒频率影响肥胖基因表达!
近期发表在PLOS上的一篇文章,分析了来自英国Biobank资源的362,496名参与者的基因数据,展现了基因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揭示了一些生活方式对基因表达的具体影响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文章题目为Gene-environment interaction study for BMI reveals interactions between genetic factors and physic...
Nature:20万人基因数据揭露长寿大秘密!
人类正在以意想不到的基因选择来适应新的社会变迁! 一项巨大的基因研究正在试图弄清楚人类的基因突变如何演变,以此来如何摆脱那些会缩减人类寿命的有害基因突变。 在PLoS Biology发表的这项研究分析了215,000人的DNA,这是人类首次从宏观层面上来分析基因在人类一代二代之间怎样更迭的大型研究之一。 为了确定人类的基因组哪些会发生变化,...
新锐企业|走进瑞乐基因,消费级基因检测扬帆起航
如今,基因,一个逐渐走下神坛走进生活的高科技,从十几年前的耗资30亿美元测出第一个完整的人类基因组,到今天的几千元甚至几百元就能做基因检测。基因带动了科研和医学的飞速发展,也带来无限商机。在马云的一句:“下一个比我富的人一定来自健康领域”和比尔盖茨的一句:“下一个世界首富将来自基因行业”的预测话语下,国内外的基因检测市场是风生水起。 Helix发布DTC基因检测的“APP Store”,23...
失眠终结者:神奇的瞌睡基因!
Lhx6基因的发现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报告称:在一次偶然的实验中,在小鼠的大脑中发现了一种奇特的神经元,这种神经元(Lhx6基因表达的神经元)作为中枢通过关闭唤醒神经元来促进睡眠。 研究人员称:位于下丘脑部分新鉴定的脑细胞可以提供新的药物靶点来治疗由睡眠调节神经元的功能障碍引起的睡眠障碍,如失眠和发作性睡病。 此篇研究刊登于...
【重要】第四届全国功能基因组学高峰论坛会议日程公布!
2017年10月23-24日,百迈客研究院携手顺义区政府在北京顺义为您带来一场年度盛宴---“第四届全国功能基因组学高峰论坛”。较以往,今年的大会以更多的精彩演讲、更丰富的内容与参会者一起探索最前沿的学术理念与科研技术。 峰会上演讲嘉宾都是科研领域内顶尖专家与学者,其中包括《Cell》文章通讯作者—四川农业大学陈学伟特聘教授与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创始人之一于军等诸多重量级嘉...
热点背后——细胞和基因疗法或面临“第二个死亡之谷”!
近日,新疗法CAR-T可谓是吸足了眼球。 先是,吉利德Gilead吉利德将以119亿美元收购Kite,巨资出手拿下了CAR-T三巨头之一;接着诺华(Novartis)CAR-T疗法上市,用于治疗B细胞前体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LL)。 这些无疑为细胞和基因疗法的研究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然而似乎问题才刚刚开始,面向临床,业内人士表示细胞和基因疗法的商业化进程仍...
Nature:厉害了!科学家发现肠道菌「奇特语言」:有望用基因编辑技术解决代谢疾病大难题!
人体微生物与人体细胞之间通过信号分子实现密切交流:如配体与膜结合型G蛋白耦联受体(GPCR)的相互作用。 为了了解这些“神秘”的配体,Rockefeller大学小分子基因编码研究室主任Sean Brady领导了Rockefeller大学和西奈山Icahn医学院的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研究,具体内容于8月30日发表在Nature期刊,题为“Commensal Bacteria Make...
行业领袖共贺贝瑞基因主板上市,期待基因翘楚再创辉煌!
8月25日,是我国第一个“残疾预防日”。“贝瑞基因成功登陆A股主板上市庆典仪式”选择在这一天于北京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则寓意深远。人类医学与遗传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夏家辉,NIPT之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卢煜明,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郎景和三大医学遗传学领域开拓者、奠基人齐聚雁栖湖,与中国科学院院士程和平,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邬玲仟教授、梁德...
【最强科普】基因检测,你想知道的都在这!
第一部分:基因检测简介 Q:什么是基因检测? A:基因检测的样品包括血液、体液、口腔脱落细胞、组织等,根据检测项目的需要选择相应的样品类型。 Q:基因检测有什么用? A:简单点,基因加测的结果简单点,结果不过是诊断,亦或者是预险,也就是这两点~~ 基因检测可以用来做疾病的诊断,主要是用来检测可能引起遗...
第四届全国功能基因组学高峰论坛即将在北京召开
国内基因组学领域年度峰会——第四届全国功能组学高峰论坛将于2017年10月23-24日在北京·顺义召开。届时,国内外动植物、微生物、医学等领域的数十位专家将汇聚于此,对基因与大数据、基因组与功能基因组学、基因科技与精准医疗等领域进行全方位剖析,展示我国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从而增进业界科研人员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国内基因组学学术的进步与发展。 据悉,第四届...
张锋斩获阿尔伯尼奖!基因编辑最牛五人组!
当地时间8月15日,全球知名的阿尔伯尼生物医学奖(Albany Medical Center Prize in Medicine and Biomedical Research)宣布将2017年奖项授予5名在基因编辑领域做出先驱性贡献的杰出科学家。80后科学家张锋也成为继谢晓亮教授之后,历史上第二名获得此奖项的华人学者。 阿尔伯尼生物医学奖为全球生物医学领域最知名、最具影响力的...
9个涨停、市值380亿,华大基因市值高还是低?
8月11日,华大基因开盘便大幅低开,收盘报95.77元/股,跌幅9.99%。这是华大基因连续两个交易日以跌势收盘。7月14日登陆创业板的华大基因,上市后创下连续19个涨停,股价也由16.37元/股,最高涨至114.88元/股,市值最高时接近460亿元。 华大基因涨停板未能延续,也让围绕在其身上的估值争议再起。在IPO上市前,华大基因并“不差钱”,其负债率不足两成,更拥...
美国用基因编辑技术修正人类胚胎,韩国:我主导的
8月2日,英国《自然》杂志将一篇论文公之于众:美国科学家利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修正了未被植入子宫前的人类胚胎中的、与遗传性心脏疾病“肥厚型心肌病(HCM)”有关的基因变异。 尽管已过去一周,但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这篇论文引发的余波在韩国仍未平复,韩国各界的讨论依然活跃。 韩国是“主角”之一 上述最新研究是被称为“基因剪刀”的CRISPR基因编辑技术,首次实现对人类早期胚...
【刚刚发布】台湾出台《细胞和基因治疗产品管理法(草案)》(附全文)
台湾食药署发布「细胞及基因治疗产品管理法」草案,明定细胞及基因治疗产品的定义,并规范捐赠者合适性,另也在确保安全状况下核淮暂时性许可证,给癌症末期、无药可医的患者治疗希望,预计草案将于年底前送行政院。 另,细胞与基因治疗要上市必须通过三期临床试验,并通过审核,但有些患者情况紧急,因此设定出暂时性许可证机制,只要确认捐赠者合适性,并使细胞或基因治疗产品无传染性疾病的风险...
Nature重磅:CRISPR揭示对癌症免疫治疗最为重要的上百基因
近日,美国纽约大学,纽约基因组中心研究人员使用2CT CRISPR基因编辑技术鉴定了几十种赋予T细胞癌症抗性的新基因。 除了纽约大学与纽约基因组中心之外,Broad研究所与NCI的科学家也一起参与了这一项目并做出巨大贡献。该项目对应文章则发表于最新上线的Nature杂志。(doi:10.1038/nature23477) 科学家...
张锋教授Nature子刊发文:编辑人类基因组需谨慎!
过去的几天里,CRISPR领域又带来了一波吸引眼球的新闻。上周,MIT科技评论发布了一项重磅消息,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的Shoukhrat Mitalipov使用了CRISPR基因编辑技术首次在美国进行胚胎基因编辑(附:原文链接)。而紧接着,CRISPR技术先驱张锋便在Nature Medicine上刊文,从人类遗传多样性的角度,呼吁谨慎将基因编辑技术应用到人体。 ...
美国Fluidigm与广东腾飞基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2017.07.27,美国Fluidigm公司和广东腾飞基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腾飞基因)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共同开发基于微流控技术的分子诊断产品,抓住中国精准医疗的市场机遇,共同推进分子诊断在临床以及大众健康管理领域的应用。根据双方合作协议,腾飞基因将通过利用Fluidigm公司Juno和Biomark HD系统的微流控技术,在中国开发和生产分子诊断体系并提供相关检测...
基因检测助力癌症分型,结肠癌精准医疗实现生存率飞跃
近日,来自德国,瑞士,美国和澳大利亚的科学家研究发现早期结肠癌患者可能会从预测性基因检测中受益更多,针对早期结肠癌患者的预测性基因检测能够帮助他们作出关于化疗的正确决策。 该研究对应文章发表于最新上线的Annals of Oncology杂志,名为"Prognostic value of MACC1 and proficient mismatch repair...
腾讯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