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4731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助力江苏医改,“高血压精准防治十万人基因队列项目”落地南通试点
去年十月,国务院发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坚持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建立完善的分级诊疗制度。目前,“健康中国”已成为国家优先发展战略,2017年更是成为分级诊疗慢病下基层医改政策落地的关键年。精准医学作为我国“十三五”计划中的重大科技专项,对推进医疗创新技术在以高血压为典型代表的慢病防治领域中的转化应用,必将发挥出深远而重要的作用。 ...
伟大革命开始!基因治疗踏足骨科:重建受伤骨骼!
近日,美国希德斯-西奈(Cedars-Sinai)医疗中心的研究人员通过创新技术成功地修复了实验动物的严重肢体骨折,帮助这些骨骼组织无法自愈的动物重新长出了自己的骨骼组织。目前,研究人员已经证实了这种方法对于人类患者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结合超声疗法,干细胞技术与基因治疗技术,这种开创性的治疗方法最终可以取代骨组织移植作为修复严重破骨的有效方法。 “我们在骨科引起...
NEJM:利用基因测序谱写“肿瘤进化树”
近几年来,肿瘤产生耐药突变以逃逸靶向治疗的假说已被业内科学家所默认。最近一段时间,几项重要的研究对这一假说进行了充分的证实,肿瘤学家Charles Swanton领导的肺癌癌症进化阻断计划(TRACERx)让耐药逃逸的假说逐渐为更多人所认可。 为了使TRACERx计划能够充分证实部分肿瘤细胞耐药机制的产生使,进而基于肿瘤间的异质性来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更好的预测...
“精准医学中国行”论坛 暨药物基因组学临床应用系列培训班启动大会
2017年5月26日 北京·丰台·西国贸大酒店 大会简介 “精准医学中国行”论坛 暨药物基因组学临床应用系列培训班启动大会 2017年5月26日,由测序中国携手中国康复技术转化及发展促进会精准医学与肿瘤康复专业委员会共同打造的“精准医学中国行”系列活动的启动仪式在北京西国贸大酒店举行。 目前,世界上的处方药物已超万种,我国临...
负负得正!两种不管用的抑癌基因居然能治癌症!
人类细胞内肿瘤抑制基因PTEN的丧失与几乎与致命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的肿瘤生长和化疗耐药直接相关。最近,美国Ludwig癌症研究所研究人员研究发现了一种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抑PTEN基因缺失细胞复制的有效方法,抑制另一种特殊的肿瘤抑制基因。 “这个研究结果确实令人意想不到,因为这是两个已经得到验证的肿瘤抑制基因。”研究对应文章的作者Frank Furn...
一文回顾 | 4月基因行业大事件
人类基因组计划可以说是生命科学的"登月计划",而那时起人类就开启了探索自身奥秘的征程,这其中有争议、有进步,有创新也有对错误认知的推翻。那么四月,基因行业又发生了哪些值得我们关注的事情呢?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一、政策 1、CFDA 发布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试剂盒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旨在指导注册申请人对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T21、T18、T13)检测试剂盒(高通量测序法...
消费级基因检测如何盈利 用户量和数据量是关键
随着精准医疗概念的普及,很多企业已开始面向消费者提供基因检测服务,也就是所谓的DTC(Direct-to-Consumer Testing)产品,典型的国内企业有23魔方、WeGene等;国外企业则有23andMe等。 但多位基因检测公司高管表示,这些早期市场的DTC基因检测产品想要实现大规模盈利,仅靠售卖检测产品这一条路是走不通的。 为什么这么说?首先,对于处在早期...
祝贺!复旦基因编辑清除艾滋病病毒技术获首个中国专利授权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朱焕章课题组在2013年国际上首次利用基因编辑有效清除整合在宿主细胞染色体上的HIV前病毒,为彻底根除HIV开辟了一条新的途经。日前,该技术已获得中国专利局发明专利授权通知书(ZL201210091063.3),这也是国内首个基因编辑技术在疾病上应用的授权专利。该发明专利的授权将为该技术在艾滋病临床上的应用提供...
Nat Biotechnol:新型基因编辑策略或有望攻克癌症
最近,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Biotechnology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匹兹堡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利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基因疗法,这种基因疗法能够有效靶向作用促癌“融合基因”,并且改善恶性肝癌和前列腺癌小鼠模型的生存率。 研究者Jian-Hua Luo表示,这项研究中我们首次利用基因编辑技术特异性地靶向作用癌症融合基因,这也为后期我们开发治疗癌症的...
6500个基因竟存在“性别歧视”!男女基因健康大不同!
男人和女人存在明显的不同,比如在某些疾病的流行或药物反应方面。但这些疾病和医疗之间存在的差异究竟又与人们的性别存在哪些具体的联系? 近日,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Weizmann Institute of Science)的研究人员发现了数千个在两性中表达水平不同的蛋白编码基因。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特定基因中有害突变的积累频率在特定性别群体中存在一定差异,男...
连全基因组测序也不能找出原因,天知道我到底得了什么病
根据Global Genes统计,全球大约有3.5亿人患有罕见病,其中一半是儿童,约有80%的罕见病属于遗传性疾病。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科学家们就开始对一些异常疾病进行DNA筛查;2003年,人类基因组测序完成之后,通过阅读个体测序所得的DNA序列,将其与健康个体的DNA序列进行比较,科学家们可以找到之前未知的DNA变异,而不是像之前那样通过疾病症状推测可能的疾病,这些变异或...
明码生物科技完成7500万美元B轮融资 加速基因组大数据平台发展
作为致力于打造基因组大数据标准化管理平台的全球基因组学研发服务商(CGO),药明康德集团企业明码生物科技(WuXi NextCODE)今天宣布,公司已经从现有的投资者及合作伙伴等机构获得了7500万美元的B轮融资。 本次融资由淡马锡和云锋基金共同领投,其他投资者包括安进公司(Amgen)的风险投资基金Amgen Ventures,以及聚焦大中国区跨境投资的私募股权公...
【深度】从“基因测序仪”观“测序行业”!
基因测序仪:基因测序“皇冠上的明珠” 基因测序仪是测序产业链的起点也是关键环节,它为整个中下游测序服务提供最基本的测序支撑,同时也是壁垒最高的部分,处于基因测序产业价值链顶端。基因测序仪对于基因产业的重要性,如同发动机之于汽车行业,芯片之于电子通信行业,可谓是基因测序“皇冠上的明珠”。 到目前为止,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一共涌现了4代测序技术。目前,二代测序技术为市场主...
想靠“意志”控制饮食?要先打败“基因控制”!
你更喜欢吃高脂高盐食物还是水果和蔬菜?大量食用巧克力又真的会驱散你的沮丧吗?无论你的食物偏好如何,你都可能意识到自己内心想吃什么并不是意志力能够完全决定的。无论好坏与否,你的饮食习惯都是由生活环境,文化背景,社会因素以及你的遗传因素塑造的。 虽然科学家已经对如厌食症和贪食症等饮食失调症患者进行了相关的遗传分析,但科学家却忽视了健康人群饮食偏好的遗传内涵。因此,...
全基因组扩增实现97%覆盖率,遗传病基因变异检测更灵敏
最新一期《科学》杂志刊登了哈佛大学华人科学家陈崇毅课题组的突破性研究成果:一种名叫“转座子插入线性扩增”(LIANTI)的技术,首次实现了全基因组的线性扩增。 陈崇毅博士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邮件采访时表示,这一全新技术能实现高达97%的单细胞基因组覆盖率,准确度超越了目前在用的所有扩增技术。 多次退火环状循环扩增技术(MALBAC)是目前最先进的全基因组扩增技术,能检测单细胞中较小...
非洲基因组学研究有助制定精准公共卫生政策
过去5年,国际基金组织已经投资了超过1亿美元的项目来推动非洲基因遗传学研究,有望借此改善对非洲人以及在欧洲和美洲的非洲人后裔的治疗手段。现在,第一轮7000万美元资助发放完毕后,英美两国共同发起的“非洲人类遗传与健康计划项目”第二轮6400万美元项目资金正在接受申请。 虽然有人认为,这笔钱应该用于改善基本医疗保健,但对非洲哈马雷生物医学科技研究所创始人、遗传学家克雷恩·马斯米润波瓦而言,这却是一...
基因产业并购“第一案”新进展 *ST天仪调整43亿重组方案
贝瑞和康借壳天兴仪表,曾被业界喻为2016年基因产业并购“第一案”,而在经历了披露重组草案,连续不断地涨停,被深交所问询等风波之后,这份价值43亿元的重组计划的进展也渐渐有了眉目。 4月16日晚间,*ST天仪发布最新公告称,因重组交易方中,部分有限合伙企业追溯至法人、自然人或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的合计数量较多,因此转让了贝瑞和康股权,不再参与交易,公司也相应调整了重组方案。 ...
基因研究为智力障碍精准治疗提供可能
就目前而言,大多数智力障碍患者仍然缺乏有效的分子诊断手段,这对他们的生命健康而言是严重不利的。令人感到惊喜的是,近日成瘾与心理健康中心(CAMH)和皇后大学的科学家们已经最新确定了26个与智力障碍有关的新基因。 这项发表于Molecular Psychiatry的研究或许为疾病的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并且丰富了大脑发育和功能表达的相关知识,并且最终为个体化治疗提供帮助。研...
基因缺失为药物研发开路
基因缺失可以为基因如何产生作用提供有价值的线索,也可以为药物研发提供新的思路。在巴基斯坦的一项研究中,研究者对10503名成年人开展了关于心脏方面试验,其中1843名参与者至少有一种基因,两份拷贝都存在缺失,近日研究者将报告结果在线发表在Nature上。 在此期间,研究者通过抽取参与者的血液实时记录200多种参数数据,其中包括血压、心率、血糖水平、胆固醇、激素含量等。通过研究突变...
基因突变让端粒失控!促发癌症!
近日,来自威斯达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揭示了保护端粒(我们染色体末端结构)的部分蛋白复合物的结构,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该研究解释了与这个蛋白复合物相关的一组基因突变如何促进一系列癌症。 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保护性结构,对人体基因组的复制和保护至关重要。端粒功能缺陷会导致癌症中的一系列基因不稳定性,同时端粒会随着细胞衰老而不断缩短。端粒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