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第六届单细胞技术应用研讨会暨空间组学前沿研讨会
【系列直播】多组学解码,全链条破译生命密码--构建单细胞-时空多组学-精准代谢-高深度蛋白全链条深度挖掘
【直播】解析单细胞时空组学,破译生命空间微密码 —— 从时空组学技术前沿到实战案例

专家访谈

《转》访欧易生物总经理张志明:持续逆势快速增长!破解科研服务"不可能三角"的硬核逻辑
《转》访菲鹏数辉马步勇教授|AI与分子模拟引领生物医药创新,“构象选择机制”开辟药物动态设计新纪元
《转》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赵刚
《转》访Olink亚太副总裁Andrea Ballagi博士:新一代蛋白组学如何加速精准医疗新进程
【我的2022】瑞普基因首席技术官王涛:发挥BT+AI双引擎特色优势,推进AI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临床落地
【我的2022】佰诺全景创始人焦磊:降低使用成本和难度,推动全景病理技术在中国的临床转化落地
【我的2022】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把一个好的单细胞中国解决方案带给客户
【我的2022】迈杰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飞:数智化赋能商业模式转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深圳绘云生物总经理林景超:专注慢病早筛类临床质谱检测产品,从临床痛点出发,为临床医学检验解决更多难题
【我的2022】艾吉泰康联合创始人屈武斌:对技术精雕细琢,以客户应用场景为核心,用特色服务提供基因捕获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李志:开放与合作,深耕外泌体技术开发与临床转化,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肩膀!
【我的2022】迈迪安生命科学部门市场总监Liyan Pang:持续拓展颠覆性分子诊断原料,为体外诊断行业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找到约54793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日程公布】第七届上海院士专家峰会转化医学创新展,邀您参与!

2019-11-29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把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医药产业作为创新主导型产业,高新技术竞争的焦点而备受全球关注,突出以科技创新引领全面创新,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和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共同发起的“上海院士专家峰会”已成为学界泰斗、行业精英交流的重要平台,本届...

《Nature》子刊:揭秘癌症免疫治疗患者反应巨大差异关键原因,有望覆盖所有患者!

2019-11-29

作者:Paris 导 语:癌症免疫治疗的问世曾一度扭转了之前癌症治疗的僵局,获得了众多科学家的认可。然而,随着癌症免疫治疗的推广,越来越多的弊端日渐显露出来,就拿CAR-T疗法来说,肿瘤细胞靶点并未完全突破。目前还未完全掌握所有癌细胞的表面特异性抗原蛋白,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靶点。如果想要未来使用CAR-T治疗更多种类的癌症,我们必须不断地发现新靶点...

抗精神病药物用于胰腺癌治疗

2019-11-29

作者:法国健康医学研究院 黄灿 胰腺导管腺癌是最恶性的癌症之一,只有18%左右的病人适用于手术切除,因此化疗药物仍然是主要的治疗手段。目前有一些抗癌药物可以有效用于治疗癌症,但是由于癌细胞异质性、耐药性等原因,治愈率还是很低,五年存活率不到7%。NUPR1是一种内源性无序蛋白,表达量与癌症恶性程度正相关,被认为是赋予癌细胞耐药性的重要蛋白;由于其没有稳定的三维结构...

中科院发布《2019 研究前沿》,新型 CRISPR 和环状 RNA 入选

2019-11-28

近日,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与科睿唯安在北京联合向全球发布了《2019 研究前沿》报告和《2019 研究前沿热度指数》报告。 《2019 研究前沿》报告的遴选目标是要找到那些较为活跃或发展迅速的研究前沿。报告以科睿唯安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 (ESI) 数据库中的 10587 个研究前沿为起点,科睿唯安主要负责...

肠道微生物领域近期研究盘点!

2019-11-28

肠道微生物越来越火了,肥胖、衰老、癌症、药物副作用等等相关研究层出不穷。现在我们盘点了近期肠道微生物研究领域的重要文章,与大家一起学习! 肠道菌群助力告别化疗中枢神经毒性 化疗是恶性肿瘤常用的治疗手段,由其引起的中枢神经毒性是临床常见的药物剂量限制性不良反应。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深入分析了化疗的中枢神经毒性机制,经过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的确是化疗产...

《自然》子刊:癌症患者血液中大部分突变不是来自于癌细胞!MSKCC团队发现,癌症患者血液中一半以上的突变来自于白细胞丨科学大发现

2019-11-27

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MSKCC)和GRAIL联合研究团队,今天带来一项重要研究成果。 这项由MSKCC实验病理学主任Jorge Reis-Filho和临床医学科学家Pedram Razavi共同领导的研究,对124例癌症患者的cfDNA、肿瘤组织样本和白细胞DNA,以及47名无癌志愿者的cfDNA和白细胞DNA,进行了超高深度测序(60000×)。 ...

日本“一滴血测癌”技术可发现13种癌 准确度99%,明年将启动试验

2019-11-27

据日媒报道,日本东芝公司25日宣布,将于2020年对其开发的早期诊断癌症新技术启动实证试验,此项新技术有望能从1滴血中检出13种癌症,且精度达到99%,力争数年内投入实用。 据介绍,此项技术基于东京医科大学及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的共同研究,通过检查分泌在血液中的名为“微核糖核酸”的分子种类及浓度,能在极早阶段发现乳腺癌、胰腺癌、食道癌、胃癌、大肠癌等13种癌症。该技术投入实用后有望...

《Cell》子刊:抗生素使用后如何快速恢复肠道菌群?

2019-11-27

肠道菌群对宿主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调节免疫系统的发育和调节炎症。抗生素使用会扰乱肠道菌群的结构和功能,并且常常导致对病原体的长期易感性。此外,抗生素使用也与一些生理变化相关,如肥胖、胰岛素抵抗以及认知功能变化。因此,准确预测某一抗生素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有助于揭示这些变化背后的机制。 近日,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通过对小鼠模型的研究,系统的分析了肠道菌群对抗生...

【专访】不忘初心精进冲击波技术,牢记使命追求心血管康复

2019-11-26

上海的初冬,空气中弥漫着丝丝冷意。而位于宝安公路的上海安亭国际医疗产业园,却迎来了它的又一个春天。11月19日,在上海安亭国际医疗产业园召开的“2019上海国际医疗产业创新论坛暨健康安亭创新产业项目发布会”上,多家企业集体签约入驻安亭国际医疗产业园,其中就包括专注于冲击波技术的上海精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论坛间隙,转化医学网现场采访了上海精诚总经理张俊卿先生,就创业初心、产品理念、企业未来规划...

横跨16年研究表明:抗生素会增加帕金森患者发病风险!

2019-11-26

2017年,一篇关于强力霉素通过调节α-synuclein的聚集治疗帕金森病的文章引起了科研圈的热议,要知道,在此之前,帕金森病依然没有有效的药物能够阻止疾病发展。一石激起千层浪,该研究曾一度让医学界对抗生素改观。 然而,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医院研究人员最近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口服抗生素应用过多与帕金森病风险增加有关,且这种影响极大可能源自肠道菌群。...

肠道微生物研究里程碑 | “给我点丁酸盐,我就能活120岁”

2019-11-25

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命有机体,都与生活在其中的各种微生物共存。过去20年进行的研究已经确定了它们在营养、生理、代谢和行为中的重要作用。研究表明,我们的肠道菌群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改变,但是其对宿主生理的具体影响机制还不明确。近日,由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领导的国际研究小组发现,肠道微生物可能会改变衰老过程,这有望帮助相关人员开发以食物为基础的治疗方法以减慢衰老速度。 ...

Science 子刊:双药夹击力敌儿童脑癌!

2019-11-25

弥漫性中线胶质瘤(DMG)是一种致命的儿童实体瘤,每年都有数百名儿童深受其害。但是,近50年来相关研究进展寥寥,患者多只能依赖于放疗缓解症状,然而绝大多数儿童皆在诊断后一年内死亡,治疗效果差强人意,早日寻得有效的靶向药已成为当务之急。 近日,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将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panobinostat和蛋白酶体抑制剂marizomib组合...

《BMJ》:超25万名临床样本分析,肌钙蛋白精准预估不同年龄层死亡风险!

2019-11-25

肌钙蛋白是心肌损伤坏死的标志物,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和危险分层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肌钙蛋白测定已被美国和欧洲指南列为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首选生物标志物。现有研究表明,肌钙蛋白增加的幅度是影响一定范围内的肌钙蛋白水平相关死亡的直接原因。然而,关于不同年龄层肌钙蛋白水平的变化对死亡率的影响却鲜有研究,且对于小幅度升高的肌钙蛋白水平,目前临床并没有达成共识的相应处理措施,这极大影响了该类...

质谱技术直接检测肿瘤新生抗原,癌细胞无所遁形!

2019-11-25

导 读:肿瘤细胞表面独特的生物标志物将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区分开来,免疫系统可根据这些标志物特异性识别肿瘤细胞,这也是很多免疫疗法的基础。 近日,伦敦癌症研究所和瑞士洛桑路德维希癌症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质谱技术,直接测量了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衍生的类器官(Patient derived organoids,PDOs)的新生抗原数量,...

【官宣】2019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当选院士名单公布

2019-11-22

  关于公布2019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当选院士名单的公告   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的规定,2019年中国科学院选举产生了64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20名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现予公布。   中国科学院   2019年11月22日   2019年新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名单  ...

【快讯】志诺维思完成6000万元B轮融资,华盖资本领投,旨在推动下一代肿瘤病理诊断革新

2019-11-22

  近日,动脉网获悉,精准医学大数据公司志诺维思完成六千万人民币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华盖资本领投、梧桐树与清控金信蓝色微生物基金跟投,上一轮领投方君联资本、复容投资和公司高管团队均在本轮均追加了投资。   志诺维思CEO凌少平博士表示志诺维思致力于推动下一代肿瘤病理诊断(Next-Gen Pathological Diagnosis:NGPD)革新,面向医...

【重磅】未来已来,全流程自动化开启NGS新征程!

2019-11-21

病理学中发展最快的是分子病理学,目前分子病理已经进入NGS的时代,病理科开展NGS检测刻不容缓,而临床送检标本量的增多和病理科人员的紧缺,对医院实验室NGS检测的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病理科使用NGS的操作流程大概如下(具体可见下图):以一周为时间轴,周一上班,病理科医生开始对临床送来的标本进行病理评估和样品准备,接下来的预文库制备和杂交捕获需要花费24小时甚至更久,而...

《Nature》子刊:化疗引发基因突变?癌症治疗毒副作用关键机制首次揭秘!

2019-11-21

一直以来,诸多关于癌症的研究都是围绕基因突变如何导致癌症而展开,却鲜有关于癌症治疗导致基因突变的研究报道,近期,由ICREA研究员、生物医学研究所生物医学基因组学实验室主任、庞培法布拉大学助理教授Núa López-Bigas领导的研究小组首次描述了用于治疗癌症的6种疗法引起的基因改变(5种基于化学疗法的药物和放疗),该研究结果已同步在《自然遗传学》杂志上发表...

“饿死”胰腺癌——双管齐下,“癌王”能否束手就擒?

2019-11-21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消化道胰腺癌,诊断和治疗均极为困难,5年生存率<1%,是预后最差的恶性胰腺癌之一。快速增殖的胰腺癌细胞需要生物大分子提供能量和生物合成基础,因此细胞营养限制成为了治疗胰腺癌的潜在策略,其中利用L-天冬酰胺酶抑制天冬酰胺的疗法受到广泛关注。但是该方法在胰腺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与预期相去甚远,而解决方案尚未有定论。 近日,美...

【快讯】国际医疗产业创新项目发布,续写健康安亭新篇章

2019-11-19

为加快推进健康医疗产业建设,进一步构建行业交流、成果展示、创新转化、产业投资的产融转化平台,2019年11月19日,由上海市嘉定区经济委员会、嘉定区安亭镇人民政府主办的“2019上海国际医疗产业创新论坛——暨健康安亭创新产业项目发布会”在上海安亭国际医疗产业园隆重召开。 本次论坛吸引了行业领军人物、学术及企业代表等二百多人参与,十余家优质创新企业集体签约入驻安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