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54935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柳叶刀子刊】警惕睡眠不足!不仅会让大脑缩小,且影响持续存在
近日,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院、国立卫生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在《柳叶刀》子刊" The Lancet Child & Adolescent Health "上发表了一篇题为" Effects of sleep duration on neurocognitive development in early adolescents in the USA:a propensity score ma...
2023EBC丨华大智造DNBSEQ-G99新增6家合作伙伴签约
3月18日,在2023EBC第八届易贸生物产业大会上, 华大智造举行了“DNBSEQ-G99签约仪式”,与6家企业伙伴达成合作,携手开发基于G99的应用拓展。 (从左至右)华大智造总部营销体系助理总裁马涛、翌圣生物营销副总裁周其好、燃石医学首席技术官张之宏、迪飞医学采购总监郭宗亮、海伯基因总经理丁庆宇、探因医学CTO徐卓菲、承葛医检总裁梁银龙、华大智造中国营销中心全...
【Nature】填补空白!加州大学科学家揭秘癌细胞中线粒体的功能之谜,生成肺部肿瘤中线粒体网络的3D超分辨率图
3月15日,发表在《Nature》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中,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琼森综合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使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与电子显微镜相结合,生成基因工程小鼠肺部肿瘤中线粒体网络的三维超分辨率图。他们使用一种称为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技术,根据线粒体活性和其他因素对肿瘤进行分类,量化整个肿瘤中数百个细胞和数千个线粒体的线粒体结构。 https://www.na...
【邀请函】转化医学系列私享会(珠海站):生物医药创新技术分享和成果转化策略研讨,欢迎参与!
关于转化医学系列私享会 转化医学系列私享会是转化医学网推出的面向专业资深人士的深度交流活动,每期二十人左右,参与人群主要为:前沿科学家、产业高管、医疗临床专家、产业资深投资者、医疗成果转化专家,目的在于推动基础研究、临床应用、产业及资本之间的融合,加速创新技术走向成熟产品,提升产业协同发展的能力,私享会以“创新引领发展,转化铸就未来”为宗旨,目前已在...
专访复旦大学徐书华教授:中国大人群基因组学研究大有可为
近年来,大人群基因组以及多组学研究在慢性病、肿瘤和遗传病的预防、诊断和新药研发领域的价值日益凸显,也推动了个体化精准健康管理和疾病诊疗的变革,为全人类的医疗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我国也已在精准医学规划中启动部分项目。 近日,由华大智造主办的“第二届大人群基因组研究鼎峰论坛”圆满收官。在此期间,测序中国邀请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徐书华进行了采访。 徐书华...
【新增】POC检测的加速器-迈迪安定制冻干微球技术
分子诊断冻干技术 过去三年里,冻干形式的分子诊断检测在全球都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相比起传统液体检测来说,冻干技术的优势包括常温稳定性更高,可免除冷链储运成本,降低由于温度控制不当导致试剂活性降低的风险,冻干后活性不受影响,加样体积更灵活检测灵敏度更高,可快速复溶容易使用。正因为这些优点,很多出口型检测更倾向使用冻干技术,除此以外,它也是即时检测(POCT)的理想选择。 ...
最新!清华大学陈立功课题组合作揭示线粒体载体转运蛋白在肝脏脂质代谢中的作用与机制
近日,清华大学药学院陈立功课题组及其合作者共同研究并发现肝脏特异性线粒体载体蛋白SLC25A47通过激活AMPKα介导脂质代谢稳态,其表达缺陷参与了非酒精性脂肪肝和肝细胞癌等疾病的发生与发展。研究论文“Hepatic mitochondrial NAD+ transporter SLC25A47 activates AMPKα mediating lipid metabolism and t...
【推荐】从血液检测到液体活检:迈迪安在推动肿瘤精准医疗方面的最新进展
几年前的哈佛医学院附属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Dana-Farber cancer Institute)和梅奥诊所(Mayo Clinic)的研究团队曾显示通过一管血液可以筛查50多种癌症,以及它们在体内的位置,准确度相当到高(1)。 通过液体活检的早期癌症筛查增加了癌种患者成功治疗的可能性,例如仅需采集患者5-10mL血液,通过检测血液中循环肿瘤细胞(CTC)、循环...
【Science Advances】世界首个!可100%抵御致死性细菌感染的mRNA疫苗问世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Science Advances》上题为“A single-dose F1-based mRNA-LNP vaccine provides protection against the lethal plague bacterium”的研究报告中,来自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出了首个基于mRNA的疫苗,其或能100%有效抵御一种对人类致死的细菌...
权威认证:上海欧易通过全国科研与临床实验室转录组测序检测室间质量评价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NCCL)公布了首次《全国科研与临床实验室转录组测序检测室间质量评价预研活动》的评价统计结果,上海欧易实验室顺利通过此次测评!此次测评结果肯定了上海欧易在转录组建库技术、生物信息分析和数据解读方面的能力。 图1 上海欧易通过转录组室间质评 转录组测序(transcriptome sequencing...
大咖云集|“质谱多组学研讨会”3.22日重磅开场
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高分辨质谱技术、多组学整合分析方法及数据库的发展,组学技术正从传统的单一组学迈入代谢组学、蛋白组学、微生物组学等多组整合分析的精准研究时代。以质谱为核心的多组学研究在疾病早期诊断、治疗评估、疾病筛查、疾病机制研究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3年3月22日中国生物物理学会肠道菌群分会房中则副秘书长牵头与百迈客生物联合举办“ 质谱技术与多组学前沿应用线上研讨会...
【Nature子刊】减少全球第一大癌的复发,伦敦癌症研究所最新研究指出关键一步!
尽管ER阳性乳腺癌最初的预后效果较好,但其晚期复发的风险非常大,并可能在几十年之后出现转移;而肺部则是乳腺癌常见的转移部位。为此,这项来自于伦敦癌症研究所的最新研究重点关注了老化过程中肺部发生的分子变化如何支持继发性肿瘤的生长。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3018-023-00525-y 研...
直播预告 | 单细胞多组学技术的前沿分享3月24日下午在线举办,欢迎免费观看
单细胞测序技术自2013年登顶Nature年度技术以来,排除异质性的干扰,从单细胞层面,解析复杂的内环境信息,大有成为行业内“金标准”的趋势。多组学技术通常包括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微生物组学等多个维度,单一组学的数据对于研究生物学问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细胞生物学的领域往往需要从多个角度共同阐述的方式才能指导人们更好的理解,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单细胞多组学技...
咖啡有益健康新证据!研究表明可降低糖尿病、肥胖患病风险
2023年3月14日,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乌普萨拉大学、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在《BMJ Medicine》期刊上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该研究显示,血浆中较高浓度的咖啡因,抑制体脂量,降低肥胖和II型糖尿病的风险,表明了咖啡在降低肥胖和II型糖尿病风险方面的潜在作用。 https://bmjmedicine.bmj.com/content/2/1/1 ...
破译病毒的“天敌”——免疫细胞!波恩大学最新研究出炉
TBK1酶是先天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抵御病毒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在突变诱导的TBK1功能丧失后,患者对病毒感染的易感性增加。引人注目的是,如果TBK1根本不表达,则达不到这种临床效果。这种所谓的差异背后的机制现在已经由波恩大学的研究人员阐明,研究论文于近日发表在《Frontiers in Immunology》杂志上。 https://www.frontie...
【Nature子刊】肝脏再生新见解!中科院周斌等团队合作发现胆道上皮细胞转分化的秘密
3月13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周斌团队与合作者在《自然》子刊Nature Genetics 发表了题为 “Bipotent transitional liver progenitor cells contribute to liver regeneration” 的研究论文;此研究发现了一种过渡性肝前体细胞(TLPC),它们起源于胆道...
新冠或加速癌症和人类衰老!德国科学家已证实会导致DNA损伤和细胞衰老
2023年3月9日,意大利AIRC分子肿瘤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Nature Cell Biology》上发表了研究论文。研究结果揭示了新冠病毒感染对细胞生物学的深远影响,它们威胁着最重要的细胞成分,即细胞核DNA。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6-023-01096-x 研究背景 01...
【倒计时1天】多因子检测助力临床生物标志物筛选与鉴定,3月16日下午两点开播,欢迎参加
会议背景 近年来,生物标志物已成为临床诊断和新药研发的重要主题,基于生物标志物检测的靶向疗法为肿瘤精准诊疗带来了希望,使得个性化医疗成为可能,药物研发机构为此也投入了巨额资金用于新型生物标志物的研发。如何在海量的数据中挖掘出有意义的信息并用于生物标志物的研发,如何更准确地推出有临床意义、经得起临床验证的生物标志物,成为了研究者们面临的一大挑战。 ...
攻克“肿瘤耐药性”?最新研究发现使用拮抗药物组合可选择性杀死耐药癌细胞
癌症治疗受到正常细胞毒性和癌细胞耐药性的限制。矛盾的是,对某些疗法的癌症耐药性可用于保护正常细胞,同时通过使用拮抗药物组合(包括细胞毒性和保护性药物)选择性地杀死耐药癌细胞。近日,国外研究团队在《Oncotarget》发表研究论文“Selective protection of normal cells from chemotherapy, while killing drug-resist...
腾讯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