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第七届上海国际癌症大会
第六届单细胞技术应用研讨会暨空间组学前沿研讨会

专家访谈

《转》访菲鹏数辉马步勇教授|AI与分子模拟引领生物医药创新,“构象选择机制”开辟药物动态设计新纪元
《转》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赵刚
《转》访Olink亚太副总裁Andrea Ballagi博士:新一代蛋白组学如何加速精准医疗新进程
【我的2022】瑞普基因首席技术官王涛:发挥BT+AI双引擎特色优势,推进AI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临床落地
【我的2022】佰诺全景创始人焦磊:降低使用成本和难度,推动全景病理技术在中国的临床转化落地
【我的2022】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把一个好的单细胞中国解决方案带给客户
【我的2022】迈杰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飞:数智化赋能商业模式转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深圳绘云生物总经理林景超:专注慢病早筛类临床质谱检测产品,从临床痛点出发,为临床医学检验解决更多难题
【我的2022】艾吉泰康联合创始人屈武斌:对技术精雕细琢,以客户应用场景为核心,用特色服务提供基因捕获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李志:开放与合作,深耕外泌体技术开发与临床转化,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肩膀!
【我的2022】迈迪安生命科学部门市场总监Liyan Pang:持续拓展颠覆性分子诊断原料,为体外诊断行业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我的2022】司羿智能科技创始人尹刚刚:以人为本,用科技传递温度,让老百姓用得起实用有效的创新康复产品!

找到约54482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Science】脂肪肝“重男轻女”?植根于免疫和新陈代谢之间的进化权衡

2022-12-28

10月20日,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研究者们于《科学》(Science)期刊发表了题为“An evolutionary trade-off between host immunity and metabolism drives fatty liver in male mice”的论文。该研究表明,肝转录因子BCL6在雄性小鼠更容易罹患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这一表型上起到促进作用;但在细菌感染...

“西式饮食”会导致结直肠癌!13万人研究表明竟与这类大肠杆菌有关

2022-12-28

近日,发表在胃肠疾病领域《Gastroenterology》期刊上的一篇新研究表明,富含红肉和加工肉类、糖和精制谷物/碳水化合物的西式饮食,能通过肠道微生物(如特定类型的大肠杆菌)增加结直肠癌的患病风险。 https://www.gastrojournal.org/article/S0016-5085(22)00672-2/fulltext?referrer=htt...

母子分离,眼睑缝合——哈佛大学幼猴试验遭受抨击

2022-12-28

缝合幼猴的眼睑  01  Livingstone表示,她和同事们使用的眼睑缝合程序与治疗患有眼部肿瘤和侵入性眼部感染的儿童的方法相似,而且他们没有再次使用这种方法的计划。但她的一些研究仍然涉及将幼猴与母猴分离。 这让圣安德鲁斯大学灵长类动物学家Catherine Hobaiter感到震惊,她研究野生灵长类动物已有17年。她说:“作为一名科...

【Nature子刊】“点击”化学的又一应用:精准识别癌细胞蛋白,助力疾病追踪

2022-12-28

10月25日,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和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研究者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了题为“Cell-specific bioorthogonal tagging of glycoproteins”的文章。此研究展示了称为“生物正交细胞系特异性标记糖蛋白(BOCTAG)”的新策略。运用该策略,研究者可以识别特定类型细胞释放的蛋白质(即使这些细胞处于具...

【Nature子刊】中国医学科学院詹启敏/刘芝华等:表征中国人群队列食管癌体细胞基因组结构变异

2022-12-28

10月22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詹启敏、刘芝华和山西医科大学崔永萍等研究者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题为“Characterization of somatic structural variations in 528 Chinese individuals with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的文章。该研究对52...

【Nature子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型多组学研究发现药物靶点及生物标志物

2022-12-28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  0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影响着全球约四分之一人口,已成为日益严重的健康问题。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NAFL)是NAFLD的第一阶段——此时,由不明原因(除了过度饮酒或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

【Nature】对自闭症大脑最全面的分子研究

2022-12-28

神经精神性疾病通常缺乏明确的脑部病理学;而自闭症尤为如此——相比于例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等神经系统疾病,自闭症一直缺乏明确的病理学解释,进而加大了开发有效治疗方法的难度。最近有研究表明,神经精神性疾病涉及分子水平的调节障碍,表现为转录组学和表观遗传的改变;对于孤独症谱系障(ASD)而言,这种分子病理学涉及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免疫相关的基因上调,突触基因的下调以及皮层中基因表达梯度...

【Nature子刊】精准定量和定位!DNA纳米转运蛋白解决癌症治疗最大挑战

2022-12-28

治愈疾病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始终维持药物最佳剂量  01  幸运的是,上述挑战有望从我们人体自身的生物学系统运作机理中找到解决方法。大自然已经发展出各种机制来实现分子的最佳自我调节剂量。例如,蛋白质转运蛋白在人体内扮演了分子缓冲剂的角色——通过类似于pH缓冲液的机制,这些蛋白质转运蛋白能够维持游离活性分子的精确浓度;此外,这些转运蛋白...

小心!备受欢迎的膳食补充剂也可能促发癌症风险和脑转移

2022-12-28

近日,《生物传感器与生物电子学》(IF:12.5,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发表了一项研究揭示了烟酰胺核糖(NR)与癌症转移之间的关联。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956566322008661?via%3Dihub 烟酰胺核糖(NR)...

【Nature子刊】南医大苏川课题组:发现严重感染导致宿主免疫抑制新机制

2022-12-28

研究背景  01  除了全身炎症反应和多器官组织损伤外,严重感染还可诱发免疫抑制,导致病原体清除受损和继发感染增加。例如,免疫抑制通常与严重脓毒症、2009 年H1N1 流感、COVID-19、血吸虫病等患者的严重继发感染密切相关。因此,更深入地了解免疫抑制的机制将有助于制定更好的严重传染病临床干预策略。 T细胞衰老在衰老过程中被广泛研究...

细胞生物学家陈晔光院士任母校南昌大学校长

2022-12-28

陈晔光院士为我国著名细胞生物学家,1964年8月出生于江西省抚顺,1983年毕业于江西大学(现南昌大学)生物系,1986年获该校硕士学位,1990年获美国福特汉姆大学硕士学位,1996年获美国爱因斯坦医学院博士学位,之后在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2000-2002年担任美国加州大学Riverside分校助理教授。 2002年,...

上海交大第一医院与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设施团队联合揭示骨肉瘤分子精准分型,破解预后“瓶颈”关键机制!

2022-12-28

骨癌和关节癌是儿童、青少年和年轻人癌症死亡的第三大原因。作为最常见的骨肿瘤,骨肉瘤 (OS) 约占原发性恶性骨肿瘤的35%,具有高侵袭性和高转移特性,严重威胁着儿童及青少年的生命健康。 近30年来,骨肉瘤药物治疗进展十分缓慢——虽然新辅助化疗和手术技术的进步使总生存率显著提高至近70%;然而,在过去的45年中,五年生存率长期以来维持于“平台期”。其主要原因是骨肿...

HLA-B*5801基因检测|关于“痛风性关节炎”——从检测到安全用药

2022-12-28

每年的10月12日,是世界关节炎日,提醒人们,对关节炎要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防止致残。 关节炎是指关节内以炎症损害为主要特点的一类风湿性疾病。关节炎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老化、免疫、感染等,而痛风是其常见病因之一。痛风性关节炎(gouty arthritis,GA)是由痛风引发的多因素关节病,患者由于血尿酸(uric acid,UA)长期处于高水平,最终形成尿酸盐结晶,沉积于关节滑膜囊、...

【Microbiome】只吃不胖?可能与你的肠道微生物类型相关

2022-12-27

此研究于12月12日发表于英国微生物权威期刊Microbiome,共纳入了85名丹麦受试者(53名女性、32名男性,年龄在22-66岁之间,中位数年龄为52岁)。这些受试者在试验前均已表现出增加的代谢风险,并已参加了由Gut, Grain and Greens (3G) 中心实施的两项人类干预研究。85名受试者表现为肥胖:体重指数(BMI)为25至35,腰围增加(男性≥94厘米,女性≥80厘...

新思路!上海药物研究所发现诱导肝细胞体外扩增方法!

2022-12-27

2022年11月29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谢欣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IL6 supports long-term expansion of hepatocytes in vitro”的研究报告。该研究发现了IL6与EGF和HGF结合,可诱导小鼠原代肝细胞在体外大量扩增。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

【Nature子刊】为何节食减肥会反弹?中科院新研究发现了内在机制并提出预防方法

2022-12-27

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全球肥胖患病率增加了两倍。肥胖是一项重大的健康挑战,它大大增加了患2型糖尿病、脂肪肝、心血管疾病、几种癌症甚至严重冠状病毒病2019 (COVID-19)等疾病的风险。 肥胖的根本原因是能量内稳态的不平衡,即吸收的卡路里太多,而消耗的卡路里太少。影响能量内稳态的环境和遗传因素都有助于肥胖的发展。就环境因素而言,导致肥胖的重要因素有:总热量摄入、身体活动、环境温度、...

牛奶摄入也与癌症风险相关!超50万人研究表明牛奶摄入与12种癌症的关联!

2022-12-27

乳制品作为现如今饮食的一部分,含有多种人体必需营养素,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作用。大量的研究检查了牛奶摄入与一系列健康结果之间的联系,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某些癌症,但仍没有确定的结果。 牛奶的消耗主要受乳糖酶基因(LCT)的影响,该基因编码乳糖酶,对乳糖消化至关重要。位于LCT基因上游的遗传变异与乳糖耐受能力和较高的牛奶摄入量有关。先前的孟德尔随机化研究发现,遗传预测的牛奶摄入量可能与肥胖和代...

华西医院杨胜勇团队发现靶向PHB2的小分子可抑制非经典铁死亡!

2022-12-27

近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杨胜勇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Non-classical ferroptosis inhibition by a small molecule targeting PHB2”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了一种非经典的铁死亡抑制剂,并揭示了一种新的铁死亡调控机制。这些发现可能为铁死亡相关疾病提供一种有前景的干预策略。 https://doi...

今年3篇!湖北大学李珊珊/余希岚团队揭示了SESAME调节自噬和端粒沉默的分子机制

2022-12-27

2022年12月6日,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省部共建生物催化与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李珊珊/余希岚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共同通讯发表了题为“SESAME-catalyzed H3T11 phosphorylation inhibits Dot1-catalyzed H3K79me3 to regulate autophagy and telomere silenci...

【Cell】指导疫苗设计,产生抗体的生发中心为何如此长寿?

2022-12-27

弄清楚生发中心如何工作对于了解免疫力和开发更有效的疫苗至关重要。现在,《细胞》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揭示了为什么一些生发中心会持续数月而不是数周,从而提供了可以为未来疫苗设计提供信息的见解。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免疫相关疾病的研究,并相继提出多种免疫治疗方法。 产生需要的抗体  01  如果B细胞是免疫系统的弹药工厂,制造抗体以中和有害病原体,那么被称为生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