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54493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乳腺界的第一位院士,主张以科研反哺临床,如今获“世界科学院奖”......
全球癌症治疗的新一轮革命 01 目前,乳腺癌已取代肺癌成为全球第一大肿瘤,中国每年大约新增乳腺癌患者42万人。乳腺癌诊疗曾经历三次革命:从局部根治手术、全身治疗到个性化精准治疗。 1999年,宋尔卫团队成功实施了第一台保乳手术。当时很多人认为手术切的面积越大、生存期越长,因而保乳手术所占比例不高。后来研究发现,乳腺癌并不是局部疾病,...
患癌风险降低61%!哈佛大学研究表明改变这三种生活方式就可做到
近日,瑞士苏黎世大学以及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在《Frontiers in Aging》上发表了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简单的三种生活方式改变,高剂量维生素D、omega-3和简单的家庭锻炼计划可以将70岁以上老年人患癌风险降低61%。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ragi.2022.852643/ful...
【Cell】西湖大学闫浈课题组首次解析叶绿体蛋白转运体的冷冻电子显微镜结构
2022年11月21日,西湖大学闫浈课题组在《Cell》在线发表了研究论文,揭开了叶绿体蛋白转运体之谜。蛋白进入叶绿体需要经过TOC-TIC复合物,同时,他们首次解析了TOC-TIC复合物的完整清晰结构。 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22)01376-9 研究背景 0...
液体活检再进一步!新型AI血液检测肝癌病例数量增加一倍
人工智能鉴定血液中微生物群 01 2020年,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发表在《Nature》上的研究显示:通过训练人工智能鉴定血液中微生物群的特征,不仅可以识别出癌症,甚至还能对癌症做出不同类型的区分。这项基于微生物群的肿瘤学诊断工具,有望改变人们筛查和诊断癌症的方式。 研究人员通过简单的抽血或微生物DNA检测,判断是否患癌以及分辨...
对抗失眠仅需一步!研究表明被子越厚,褪黑素分泌越多......
2022年10月3日,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研究团队在《Journal of Sleep Research》上在线发表题了研究论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调查与使用轻被子相比,使用厚被是否会导致褪黑激素和催产素的唾液浓度更高。这项研究首次表明使用加厚的被子可能会导致睡觉时释放更多的褪黑激素。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
【Science】颠覆以往认知!复旦王磊教授团队揭示人类卵母细胞独特的纺锤体组装机制
2022年11月18日,复旦大学王磊、桑庆、孙晓溪等人在《Science》发表了研究论文。该研究不仅为这个问题提供了答案,也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传统认知。研究首次发现了人类卵母细胞中前所未知且与众不同的微管组织中心,由此揭开了人类卵母细胞的纺锤体组装之谜。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bq7361 ...
【Cell子刊】上海交通大学研究团队揭示癌痛调控肿瘤进展新机制
2022年11月16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季彤/王旭/孙树洋等在《Cell Metabolism》上在线发表了研究论文。研究首次揭示了肿瘤细胞在面临肿瘤微环境中营养物质匮乏时可主动“劫持”一类感知、传导、调控癌痛的感觉神经即伤害性感觉神经,以维持自身旺盛的生长需求。该文不仅为理解癌痛调控肿瘤发展提供了生物学角度的新机制,也提出了使用一类临床偏头痛用药以增强肿瘤饥饿治疗的新策略...
开灯睡觉危害多!上海交大近10万人研究表明不仅会增加患癌风险,还会导致糖尿病......
2022年11月14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徐瑜等人在《Diabetologia》上发表了研究论文。研究发现,夜间暴露于人造光,会改变人体生物钟,影响血糖控制,从而导致糖尿病的患病风险增加28%。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00125-022-05819-x 多种癌症患病风险增加 ...
32岁即任复旦博导,发表SCI论文30余篇,他立志做临床科学家!
四分型系统—“复旦分型” 01 在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增速是全球第一。2021年中国共有约250万名乳腺癌患者,每年约12万人死于乳腺癌。乳腺癌中也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而三阴性乳腺癌被称为“最毒乳腺癌”,是临床上治疗效果最不理想的一类乳腺癌。 作为乳腺癌诊治领域的青年科学家和临床医生,江一舟团队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教授邵志...
【Nature】让瘫痪患者恢复行走能力,这类神经元做到了!
近日,瑞士联邦理工大学研究团队在《Nature》上发表了研究论文,该团队揭示这种治疗进展背后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人员描绘了脊髓损伤小鼠从瘫痪状态恢复过程中的详细分子图谱,然后利用该分子图谱确定对脊髓损伤运动恢复具有关键作用的一种细胞类型。最终确定了对脊髓损伤运动恢复具有关键作用的细胞。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
四篇Nature两篇Cell!高福,何大一等研究团队揭示奥密克戎抗体逃逸的潜在机理
2022年,科学家对于SARS-CoV-2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本文对以下六项研究进行系统综述。 01 2022年1月5日,南方科技大学王培毅,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及齐建勋共同通讯在《Cell》在线发表题为“Receptor binding and complex structures of human ACE2 to spike RB...
【Nature】为长期新冠提供信息:新冠病毒片段可在79个人体部位中持续存在
12月14日,来自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科研团队在《自然》(Nature)杂志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调查了人类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的细胞嗜性、复制能力、持久性和进化,以及被感染组织中相关的组织病理学变化。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2-05542-y 该研...
【PNAS】“复旦四分型”再完善!邵志敏教授团队绘制最毒乳腺癌“肿瘤特异性转录本”图谱
RNA是细胞传递基因信息的重要“信使”,一旦细胞发生癌变,便很有可能产生异于常态的RNA,即“肿瘤特异性转录本”。近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邵志敏教授、江一舟教授团队携手黄胜林教授团队,发现在三阴性乳腺癌的细胞中存在大量“肿瘤特异性转录本”,并据此成功绘制出目前世界首个三阴性乳腺癌“肿瘤特异性转录本”图谱。该项研究成果11月8日在线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Proceedings of the N...
【CANCER RES】为什么T细胞无法攻击肿瘤了?新研究发现靶向关键蛋白质可改善免疫疗法
近日,北卡罗来纳大学莱因伯格综合癌症中心免疫治疗组的 Jessica Thaxton博士团队在Cancer Research期刊上发表了一项题为“Stress-Mediated Attenuation of Translation Undermines T-cell Activity in Cancer”的研究,详细描述了T细胞的应激反应如何使它们无法阻断肿瘤生长。 Thaxton的研究小组...
【Nature子刊】浙江大学范骁辉教授团队报道首个可将传统转录组测序数据重构至单细胞空间分辨率的方法
2022年10月30日,浙江大学药学院范骁辉教授团队联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陈华钧教授团队和军事医学科学院高月教授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研究论文。研究提出了一种空间解卷积算法—Bulk2Space,首次实现将Bulk转录组重构至单细胞空间分辨率。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
【Nature子刊】100多种新遗传风险被发现与结直肠癌密切相关
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福瑞德·哈金森癌症研究中心公共卫生科学研究员和生物统计学家Li Hsu表示:“我们的研究结果为结直肠癌提供了新的见解,并大大扩展了我们对基因变异对遗传性结直肠癌的影响的认识。” 该研究结果于12月20日发表于《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Hsu及其同事汇集了先前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的数据,并利用这些数据进行了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Nature】PD-1免疫疗法不仅能抗癌,还能抗衰老!
PD-1抑制剂的作用并不止于癌症治疗。2022年11月2日,日本东京大学的研究团队在《Nature》上在线发表了研究论文。研究人员发现衰老细胞异质地表达免疫检查点PD-L1,PD-L1+衰老细胞在体内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积累。该研究表明,通过阻断PD-L1-PD-1消除PD-L1+衰老细胞是一种有前景的抗衰老治疗策略。 https://www.nature.com/ar...
【Science Bulletin】北京协和医院张抒扬/清华薛毅/上海药物所徐华强合作揭示头孢曲松钠的双重抑制作用
2022年10月27日,北京协和医院张抒扬课题组联合清华大学生命学院薛毅课题组以及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徐华强课题组,在《Science Bulletin》上发表了研究论文。研究团队分别解析了SARS-CoV-2 N蛋白的NTD和CTD的晶体结构,同时首次解析了NTD与RNA复合物的晶体结构。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
【Nature子刊】浙大吕志民/中国医学科学院赫捷研究确定克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耐药的联合疗法
2022年10月21日,浙江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吕志民团队与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赫捷团队,在《Nature Cancer》杂志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在线发表了研究论文,揭示联合使用CD55/CD59抗体与PD-1抗体可以克服EGFR突变的NSCLC患者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不响应的现象。 https://www.nature.co...
【Nature Medicine】研究揭示长期新冠的四种主要亚型
近日,一项发表于《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的研究分析了美国两个大型临床研究网络储存的近35,000名患者的电子健康记录,对超过137种症状和病症进行了机器学习分析,确定了四种PASC亚表型。这些亚表型与不同的患者人口统计学、SARS-CoV-2感染前的基础疾病和急性感染阶段的严重程度有关。此研究提供了对PASC异质性的见解,并可能为PASC病症管理的分层决策提供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