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54493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92岁陈可冀院士:高脂血症患者,这4种蔬菜不要吃!
医者仁心 01 从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医大师,到荣获中国中西医结合终身成就奖、“最美医生”称号……聚光灯下的陈可冀始终怀着一颗赤子之心,为患者不遗余力,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奔走呼吁。“这份荣誉不是属于我一人的,而是属于全体医务工作者的。医者仁心,一方一药都关乎患者生命健康,我不能停下脚步,未来还有很多事情要做。”面对新的荣誉,陈可冀仍然云淡风轻。...
小心“干饭株”!研究揭示新冠病毒感染诱发高血糖的分子机制
多项研究发现新冠对血糖的影响 01 2021年5月25日,Nature Metabolism期刊上发表了题为“Acute and long-term disruption of glycometabolic control after SARS-CoV-2 infection”的研究。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
【柳叶刀子刊】首次感染后抗体防线持续多久?鼻腔防御最先消失,奥密克戎抗体时间最短
近日,英国伦敦帝王理工学院联合利物浦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柳叶刀子刊EBioMedicine上发表了题为“SARS-CoV-2-specific nasal IgA wanes 9 months after hospitalisation with COVID-19 and is not induced by subsequent vaccination”的研究。该研究显示,感染新冠9个月后鼻IgA反应...
【Science子刊】科学家找到了新冠感染后长期嗅觉丧失的关键原因!
近日,杜克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期刊上发表了一项题为“Scientists find key reason why loss of smell occurs in long COVID-19”的研究报告,提出一些人在新冠肺炎后无法恢复嗅觉的原因与免疫系统对嗅觉神经细胞的持续攻击以及这些细胞数量的相关下降有关。此外,在关注嗅觉丧失的同时,...
【Science】关键蛋白异常高表达,曾启群等发现肿瘤免疫逃逸新机制
FMRP最广为人知的是一种RNA结合蛋白,可调节神经元RNA的稳定性和翻译。通过遗传灭活小鼠癌细胞中的FMRP基因,研究人员发现FMRP缺陷肿瘤生长减少,更容易受到T淋巴细胞的攻击。癌症生物学和治疗已经通过控制适应性免疫的免疫调节机制的知识而改变。虽然某些形式的治疗耐药性与适应性免疫系统的有意短暂操作有关,但其他形式的抵抗反映了在不同情况下调节免疫系统的更微妙的要求。 免疫逃逸机...
【JAMA】低碳水饮食或可防治糖尿病!哈佛/杜克大学研究告诉你答案
2022年10月26日,美国杜克大学、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在《JAMA Network Open》上发表了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与正常饮食组相比,低碳水化合物饮食降低的血糖幅度更大,体重减轻,空腹血糖水平也显著降低。结果表明,坚持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可能是预防和治疗II型糖尿病的有效饮食方法。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n...
【J HEPATOL】非酒精性脂肪肝危害大脑健康,新型治疗靶点被发现
在一项研究NAFLD与脑功能障碍之间联系的研究中,来自罗杰威廉姆斯肝病研究所(隶属于伦敦国王学院和洛桑大学)的科学家发现,肝脏中脂肪的积累将会导致大脑中氧气含量减少,并引发脑组织炎症——两者均已被证明会导致严重脑部疾病的发作。 https://www.journal-of-hepatology.eu/article/S0168-8278(22)03008-2/f...
【Cell Research】哈工大黄志伟团队首次解析CRISPR引导的caspase复合物分子结构
2022年10月24日,哈尔滨工业大学黄志伟团队在《Cell Research》杂志上发表了研究论文,该研究报告了CRISPR III-E型效应器与TPR-CHAT结合的结构,为阐明CRISPR- Cas系统与caspase肽酶之间的功能关系提供了重要线索。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22-022-00738-3 ...
【柳叶刀子刊】辅助诊断新模型!中国医学科学院检测胆汁中的基因突变和甲基化变化诊断胰胆道癌!
中国医学科学院赵宏/焦宇辰/蔡建强/王贵齐等团队基于胆汁DNA中突变和甲基化的平行分析建立胆胰系统恶性肿瘤辅助诊断模型,能够并行询问胆汁样本中的突变和甲基化变化,从而使其成为一种潜在的灵敏检测方法,有助于以安全,方便和侵入性较小的方式诊断胰胆道癌。 诊断具有挑战性 01 近年来,全球胆道癌(BTC)的发生率迅速增加。同时,胰腺癌是人...
【Science】西湖大学朱听课题组历经六年终实现“镜像”T7转录,或可用于诊断治疗等领域!
2022年10月27日,清华大学/西湖大学朱听团队在《Science》在线发表了研究论文,该研究用化学方法合成了一个100千尔顿的镜像T7 RNA聚合酶,使酶组装的长镜像基因的全长镜像5S、16S和23S核糖体RNA能够高效、忠实地转录。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bm0646 过往研究回顾...
晚期患者占比近60% !肝癌研究如何为中国患者“量体裁衣”?
我国癌症有着独特的流行病学特征,尤其在高发癌种与高致死癌种上,中西方差异显著。在肝癌治疗药物方面,以 PD-1单抗为代表的免疫疗法,正在改变中晚期肝癌诊疗格局,为延长肝癌患者生存期带来突破。 患者生存率低 01 肝细胞癌(HCC)是最常见的肝癌类型,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根据发生的来源不同,肝癌包括原发性肝癌和继发性肝癌两种...
樊代明院士:浩如烟海的研究知识如何用于肿瘤治疗?
人工智能医学大脑(智慧)MedBrain从人的整体出发,把医学先进理论知识和临床各专科有效实践经验加以整合,再根据社会、环境和心理,从而形成更加符合、更加适合人体健康和疾病防治的新的医学知识体系。目前已经覆盖上万种疾病诊疗和健康管理的医学智慧体系。 关键在于整合 01 在樊代明看来,中国癌症患者5年生存率如何在现有40%的基础上提升...
RNA+DNA测序,科学家“复活”48500年前的病毒!
渥太华大学的Stefan Aris-Brosu及其同事从极地哈森湖底部收集沉积物样本,并从季节性干燥的溪流中收集土壤,融水通过这些溪流从当地冰川进入水库。然后对这些样本中的RNA和DNA进行测序,以识别接近已知病毒的特征,以及潜在的携带者。 “复活”的最古老的病毒 01 在俄罗斯几个科学团队与遗存的动植物一起工作。他们设法让它们从永...
窦科峰院士领衔,全球首例异种多器官同期移植手术成功实施!
异种器官移植 01 近年来,同种器官移植已成为众多终末期疾病的常规治疗手段,但供体短缺严重制约器官移植发展。异种器官移植被认为是未来解决器官短缺问题最有效途径之一。西京医院肝胆外科主任陶开山教授表示:“此次研究以异种器官移植最佳供体——基因编辑猪为手术供体,以与人类基因组的同源性达94%、各项生理指标与人类接近的恒河猴为手术受体,进一步探索解决多器官衰竭难题,并最...
【Cell】不要乱吃止痛药!哈佛医学院发现疼痛的惊人保护特性
近日,美国哈佛医学院、芝加哥大学和瑞典哥德堡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小鼠肠道中的疼痛神经元即伤害感受神经元在正常情况下调节保护性粘液的存在,并在炎症状态下刺激肠道细胞释放更多粘液。该研究论文于2022年10月14日在线发表在《Cell》上,研究详细阐述了复杂的信号级联反应的步骤。 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
【重磅】新“基因魔剪”按需敲入长DNA序列,或可治疗多突变疾病
2020年,CRISPR技术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并且这项奖励颁发给了发现这项技术的两位伟大女性科学家——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教授Jennifer Doudna和德国马普感染生物学研究所教授Emmanuelle Charpentier。自此,CRISPR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治疗中。 治疗遗传疾病 01 2019年2月,研究人员首次使用...
【Cell】基于35种癌症类型的研究:揭示癌症—微生物的相互作用机制
9月29日,由外国科学家进行的研究,将肿瘤内真菌群落与匹配的细菌和免疫组进行比较,揭示了共同发生的双域生态学,通常具有宽松的而不是竞争性的微环境和不同的免疫反应。该论文题为“Pan-cancer analyses reveal cancer-type-specific fungal ecologies and bacteriome interactions”,发表在国际期刊《Cell》上。 ...
【NEJM】著名糖尿病药物培马贝特,走到了不温不火的结局!
近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在线发表PROMINENT试验结果,证实新药培马贝特(Pemafibrate)虽然能够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甘油三酯水平,但并未降低心梗、中风或心血管疾病死亡复合事件风险。本研究主要作者,来自布莱根妇女医院心血管内科的Aruna Pradhan博士表示:“结果令人感到费解,但同时又有很重要的临床价值”。 降脂药物培马贝特 ...
【Nature】神奇细菌竟能缓解吸烟危害!北大姜长涛团队带你了解真相
2022年10月19日,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姜长涛团队联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Frank J. Gonzalez、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虞朝辉、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李洋、温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明华等人,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Nature》上发表了研究论文。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2-0529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