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10110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Nature:北大张泽民组提出结直肠癌 T 细胞动态观察新方法!
T 淋巴细胞作为人体自身免疫系统的重要部分,在肿瘤的治疗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此针对淋巴细胞的研究一直是肿瘤领域的热点。但是目前对肿瘤浸润 T 淋巴细胞的研究还并不充分,这些 T 细胞的类型、基因表达与作用效果上都具有一些不同,而北京大学张泽民团队开发了一种新方法观察结直肠癌 T 细胞的动态变化,扫去了一些肿瘤的免疫治疗道路上的障碍。 1986 年,R...
USNews 2019世界大学排行榜出炉,161所中国高校上榜!
今天(10月30日),USNews发布2019世界大学排行榜,来自全球70多个国家的1250所知名大学入围,其中中国高校161所。 今年的USNews世界大学排名主要指标如下:全球研究声誉12.5%,地区性研究声誉 12.5%,发表论文10%,出版书籍2.5%,学术会议2.5%,标准化引用影响10%,总被引用次数7.5%,高频被引文献数量(在引用最多文...
Science:意外!肠道菌群竟可遗传!揭开肠道菌群的传播真相!
在微生物学诞生后不久,人们就发现结肠中存在丰富的微生物群。据推测,居住在我们肠道内的细菌数量,是人体细胞总数的10倍!如此庞大的细菌群体在肠道内构成了一个极为复杂的集体,即肠道菌群。一直以来,我们对不同细菌谱系在宿主之间的传播方式知之甚少。近日,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一项历经3年的实验将肠道菌群的传播真相公诸于世!他们指出大部分肠道菌群竟是来自母亲的垂直...
Science:突破!新法让癌细胞无处可逃!阻断肿瘤免疫抑制!
肿瘤细胞可通过许多途径逃脱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清除,其中最为出名的便是今年斩获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的PD-1与PD-L1的相互作用。虽然抗PD-1药物已经上市,但研究人员仍在探索不同的肿瘤免疫逃避机制。来自来自UCLouvain、WELBIO、VIB和根特大学的研究团队对抑制免疫细胞的关键蛋白进行了三维结构解析,阐明了这些蛋白质在细胞中如何被准确组装,同...
NEJM:重磅!治愈三阴性乳腺癌!免疫疗法再显神威!
三阴性乳腺癌一直困扰着世界各国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由于这种肿瘤一般发生于40到50岁的年轻女性患者,且其预后较差,给患者家庭乃至整个社会带来极大的影响。目前临床治疗三阴性乳腺癌主要依赖传统的化疗,但患者会很快对此疗法产生耐药性。来自英国伦敦玛丽皇后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将免疫疗法与传统化疗相结合的方法,将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期延长了10个月之久,其最新的研究成果...
PNAS:肝癌早诊率提高100%!基因筛查再发力!
人类基因组中大约有20000蛋白质编码基因,要精确定位出导致某种疾病的特定基因或途径,就好比大海捞针一样。肝细胞癌(HCC)的情况也是如此,研究发现HCC患者的癌症基因组中有超过10000个突变,因此开发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极其困难。日前,由大阪大学的Tetsuo Takehara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利用一种新技术,可以找到与肝癌发展相关的基因和传导途径...
最新2018影响因子(JCR2017)调整:NEJM等155本SCI的IF出现微调
6月底,科睿唯安公布了最新2018年影响因子(JCR2017):2018年SCI影响因子(JCR2017)公布,CA果超240,10分期刊227本。按照正常规则,科睿唯安会在9月份对部分期刊的IF进行调整。这里,我们分析了一下今年调整的期刊:其中NEJM等155本期刊IF发生变化,大多数是微增,也有极少数是微降。但,还是有特殊的几本出现断崖式增长或降低!需要大家注意! ...
重磅!消灭肿瘤细胞!新型基因疗法问世!|Nature子刊
目前随着基因测序技术以及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遗传疾病的治疗不再是“天方夜谭”。虽然各项技术的发展给与遗传病的临床治疗莫大帮助,但MIT的研究人员并不止步于基于DNA编辑技术的基因疗法。目前,来自MIT Tasuku Kitada教授的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基于RNA的新型基因治疗技术。其最新的研究成果发表于近期的《Nat...
干货满满 | DNA甲基化最新技术进展和临床应用!
各位业界同仁: 第二届分子诊断大会DNA甲基化分论坛将于10月27日在上海市枫林路179号中山医院报告厅举行,本次论坛的目的是希望通过交流,更好的促进DNA甲基化检测在临床的应用。本次演讲嘉宾都是甲基化检测各个方面的专家,有大量的经验和教训和大家分享。 演讲内容是实实在在的干货,不是文献,不是书本理论,通过交流切实推进DNA甲基化在临床...
PNAS:重磅!攻破三阴性乳腺癌!梅奥诊所发现新药物疗法!
根据最新2018全球肿瘤分析报告,女性死亡率最高的肿瘤仍是多年的“榜首”——乳腺癌,而在乳腺癌中对于化疗和放疗均不敏感的三阴性乳腺癌在所有乳腺癌类型中其致死率最高。虽然对于该类型乳腺癌的突破性研究频频出现,但最终应用于临床研究的却屈指可数。而来自明尼苏达州梅奥诊所的分子生物学家John Hawse教授率领的研究团队发现已经应用于临床的雌二醇药物可用...
当分子诊断遇上人工智能(百洋IBM Watson专场)日程公布!
人工智能技术是如何辅助医生提供个性化诊疗方案? 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最新临床研究应用进展有哪些? 人工智能技术会有代替临床医生的那一天吗? 2018年10月27日百洋智能科技将参与第二届现代临床分子诊断研讨会,届时将围绕人工智能在医疗健康领域...
点内科技联合华东医院及上海交大在 Cancer Research 发表论文: 3D深度学习在CT影像预测早期肿瘤浸润方面超过影像专家
CT影像预测早期肿瘤病理浸润,人工智能VS放射专家 点内科技、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张国桢肺微小结节诊治中心”和上海交通大学“SJTU-UCLA 机器感知与推理联合研究中心”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共同合作的科研成果“3D Deep Learning from CT Scans Predicts Tumor Invasiveness of Subce...
《转》访大连理工大学高端特聘教授、美国克瑞顿大学终身教授肖桂山 | 创办Science子刊,打造影响因子10分以上的科研期刊!
《转》访是转化医学网的品牌专访栏目,是业内专家、大佬、知名企业智慧交流碰撞的平台,也是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转》访致力于打造转化医学领域最知名的专家访谈栏目。 大连理工大学高端特聘教授、美国克瑞顿大学终身教授肖桂山是我国著名生物化学家邹承鲁院士的关门弟子,20多年来专注于从事癌症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质组学、医学大数据、生物信息学及药物信息...
新型抗肿瘤DNA疫苗问世,同时靶向7个位点!
目前世界各国研究人员均在进行肿瘤特异性抗原的筛选工作,这令免疫疗法成为众多肿瘤患者的救命药物。但随着各类研究的逐渐深入,研究者发现由于较低的CD8+T细胞免疫原性、载体毒性及有限的特异性靶抗原等因素使得 抗肿瘤疫苗的研发工作进展缓慢。 来自Wistar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全新设计的DNA抗肿瘤疫苗,其研究的最新进展发表...
JNCI:告别脑癌!嗅鞘细胞变身“木马”,绝杀胶质瘤!
胶质母细胞瘤(GBM)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之一,生长速度极快,常规的治疗后患者复发率几乎达到100%,因而被普遍认为是“不治之症”。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GBM的治疗迷雾逐渐消散,科学家们认识到GBM治疗的难点之一就是如何让药物通过血脑屏障(BBB)。近日,马萨诸塞州综合医院(MGH)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特殊的胶质细胞—嗅鞘细胞(OECs)竟可化身“特洛伊木马”,瞒过BBB,成功将...
30万研究表明:这3种基因可降低糖尿病风险!|Nature子刊
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普及,各国研究者都开始利用这一全新的基因分析技术分析各类基因突变对不同疾病的影响。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可以获得一个个个体所有的遗传数据,同时对特定疾病人群进行基因测序所获得的数据可揭示特定基因突变对该疾病的作用,进而使研究人员进一步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为治疗疾病提供更加全面的指导。目前来自斯坦福大学的Themistocles L. Assimes率领其研究团队对糖...
干了这杯酒!葡萄酒竟可防肺癌!|Nature子刊
每年有数以万计的人死于肺癌,而目前治疗的方法十分有限。大多数人都知道常喝葡萄酒对身体有益。但尚未有明确的研究表示饮用葡萄酒与抗癌的密切联系。目前来自瑞士日内瓦大学的Muriel Cuendet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发现葡萄酒中含有一种名为白藜芦醇的物质可以有效预防癌症,同时他们发现通过以鼻腔吸入的方式可以更为有效的预防癌症。 肺癌现在是...
Science:让癌细胞休眠,只需阻止这一信号!
总所周知,癌症复发是导致多数人抗癌失败的原因,这也是难以彻底治愈的一项医学难题。 医学家和研究人员不停的研究和努力,希望创造出治疗癌症的新疗法,使癌症达到临床治愈的标准。 但是我们发现很多癌症患者依然会死亡,为什么明明都做完了规范化的治疗,还是会出现转移复发,难道癌细胞一直存在体内?或者说癌细胞在体内为什么暂时治愈了? ...
PNAS:重磅!帕金森有望治愈!新分子彻底杜绝神经变性!
帕金森病(PD)是当今最为广泛发生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发病率和患病率均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据推算,目前我国PD患者已经超过220万。变老不可怕,可怕的是老去的同时还要面临“生命震颤”的威胁。目前对PD的药物治疗仅限于改善症状,尚缺乏能够延缓疾病进程并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的药物。近日,巴塞罗那自治大学(UAB)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可完美针对PD的小分子!该分子—S...
《自然医学》双重磅:科学家首次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在动物体内修复线粒体DNA突变,线粒体遗传病终于迎来治疗希望 | 科学大发现
今天,基因编辑技术再次迎来里程碑事件。 来自剑桥大学的研究团队和迈阿密大学米勒医学院的研究团队,背靠背在著名期刊《自然医学》上发表了两篇重要的研究论文。 他们分别使用老牌的基因编辑技术ZFN[1]和TALENs[2]成功在活体内消除了线粒体中导致疾病的突变DNA(CRISPR因为多种原因,没能拔得头筹)。 这是科学家首次...
腾讯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