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10110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驱狼赶虎!疟疾蛋白竟成肿瘤早诊关键!|Nature子刊
作者:Ruthy,Zoe 导 读 我们知道,肿瘤转移是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恶性肿瘤细胞可自原发癌组织脱落进入血液,形成循环肿瘤细胞(CTC),尽早发现血液CTC,对肿瘤早期诊断、患者预后判断、疗效评价和个体化治疗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然而,目前CTC的捕获是个难题,大部分技术受限于抗体,导致一些CTC逃脱。能否“无差别”地...
Vay Liang W. Go院士将受邀在“2018年ICC & CMT & NCCM”做主题演讲
导 读 2018首届国际癌症大会暨第三届国际癌症代谢与治疗大会暨第四届全国肿瘤代谢年会将于2018年10月12-14日在上海召开。Vay Liang W. Go 院士作为荣誉主席之一将做主题演讲。 Vay Liang W. Go 院士 ...
Nature子刊 | 最新研究,可改变肺癌患病风险的易感性通路被发现!
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我国的肺癌总体5年生存率只有14-15%,发病率、死亡率均居恶性肿瘤的首位。肺癌通常被认为是由吸烟、遗传、PM2.5、油烟、化学气体等因素引起的,其中吸烟行为和尼古丁成瘾被认为是主要致病因素。 吸烟者患肺癌的风险是不吸烟者的20倍,由此可见吸烟是与肺癌发病风险关系最为密切的因素。虽然80%以上的肺癌与烟草依赖或成瘾行...
NEJM:人类基因疗法监督的下个阶段是什么?NIH主任和FDA局长给你答案!
作者:Michael,Zoe 导 读 近几年,基因疗法领域发展迅猛,从最初的CIR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的发现再到前几天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成功修复哺乳动物遗传缺陷,这一先进的科研技术一直受到各界研究人员的高度关注。而基因编辑技术等应用于人体的基因疗法则一直受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和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的监...
什么?脑肿瘤减少生长50%!只需使用这种化学物质!|Science子刊
作者:Zoe 导 读 近日,胶质母细胞瘤取得了接二连三的突破进展,转网刚刚报道过恶性脑胶质瘤真相揭开!T细胞都被锁住了!|Nature子刊。这不,新药的喜讯再度传来,利兹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一种名为KHS101的合成化学物质能够从胶质母细胞瘤中切除肿瘤细胞的能量来源,继而导致肿瘤细胞走上无可奈何的死亡之途。 ...
人类胚胎基因编辑—Nature的质疑与回应!
2017年8月,俄勒冈国家灵长类动物研究中心Shoukhrat Mitalipov等利用CRISPR-Cas9 基因组编辑技术修正了未被植入子宫前的人类胚胎中一种和遗传性心脏疾病有关的变异,并进一步证实编辑人类生殖细胞系(卵子、精子或早期胚胎)的DNA是安全有效的。该文章发表后不久,六位科学家联名在预印本杂志bioRxiv上发表文章质疑Nature文中的一个关于“细胞主要利用自身序列进行修复...
解读|NGS第二弹,诺禾致源NGS-kit审评报告解读
2018年7月23日,CNDA批准了广州燃石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的高通量检测创新产品 “人EGFR/ALK/BRAF/KRAS基因突变联合检测试剂盒(可逆末端终止测序法)”的三类医疗器械产品的注册—— “肿瘤NGS第一证”。 很快的,2018年8月13日,CNDA又批准天津诺禾致源“人EGFR、KRAS、BRAF、PIK3CA、ALK、ROS1...
十年磨一剑,Exosome Diagnostics如何成为外泌体诊断行业的标杆?
2018年8月8号,又一篇关于外泌体的重磅报道“Exosomal PD-L1 contributes to immunosuppression and is associated with anti-PD-1 response”发表在顶级期刊《Nature》上,为“癌症如何在全身对抗免疫系统”这一难题带来了颠覆性认识。 文中证实了黑色素瘤细胞分泌的外泌体中带有PD-L1蛋白,并且...
恶性脑胶质瘤真相揭开!T细胞都被锁住了!|Nature子刊
作者:Ruthy,Zoe 导 读 对脑胶质瘤,我们始终谈之色变。脑胶质瘤是一种顽固的恶性肿瘤,除极少数低级别胶质瘤可以实现手术根治性全切除以外,绝大多数胶质瘤都是不可治愈的,而且,有数据显示,恶性胶质瘤已跃居34岁以下肿瘤死亡原因的第二位。脑胶质瘤恶性程度为何如此之高,为何总是一发不可收拾?当胶质瘤来临时,我们的免疫系统哪去了?近日,...
【干货】NGS多基因检测试剂盒获批上市,大步迈入精准医疗时代!
7月23日,广州燃石医学检验所宣布获得CFDA批准基于高通量测序(NGS)以及伴随诊断标准审批的多基因突变联合检测试剂盒(EGFR/ALK/BRAF/KRAS基因突变联合检测试剂盒可逆末端终止测序法),将用于帮助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精准选择靶向药物治疗。 8月13日,CFDA通过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通道,批准了诺禾致源人EGFR/...
高光坪教授《Nature》子刊提出CRISPR无疤基因编辑:再次证明可以纠正遗传病中的DNA突变!
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8月13日Nature Biotechnology杂志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麻省大学医学院的高光坪教授。高教授是当今全球基因治疗领域的领导者之一,他早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从事基因治疗研究20余年,特别是在腺相关病毒(AAV)基因治疗研究领域取得了杰出成就。文章的第一作者为王丹(Dan Wang,音译)博士。 高光坪教授 ...
Sartorius & Science Prize,再生医学独受青睐,赶快投稿吧!
赛多利斯联合 Science推出 Sartorius & Science Prize for Regenerative Medicine & Cell Therapy 面向致力于基础研究、转化研究的科学家, 旨在推动再生医学和细胞治疗领域的发展。 赛多利斯和Science正在为该活动...
Nature子刊:新研究有望使2500万人获益!科学家建立数百万人基因库!
公共卫生管理一大需求是能够及时及早的预测个体罹患疾病的风险,以此进行提早的筛查与疾病干预。由于大多数常见疾病均存在遗传的影响且大多数常见病由多基因影响,因此实现多基因预测风险评估体系至关重要。来自麻省总医院的Sekar Kathiresan教授率领其研究团队开发了5种常见疾病-冠心病、房颤、2型糖尿病、炎症性肠炎和乳腺癌的全基因组多基因组评分。其最新的研究成果...
我们会以什么样的价格治愈所有疾病?丨诺奖得主 Aaron Ciechanover 最新演讲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皮尔泽曾在《财富第五波》一书中指出,健康产业将引发全球“第五波”财富革命,可能取代 IT 业成为未来十年内领导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点。 但这个预言背后的一个隐忧是,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我们又将付出什么样的“价格”才能治愈疾病? 这个话题同样出现在诺奖得主 Aaron Ciechanover 近日的演讲中。8 月 1...
CFDA:诺禾致源首个NGS多基因肿瘤突变联合检测试剂盒获批!
2018年8月13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天津诺禾致源生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津诺禾致源)“人EGFR、KRAS、BRAF、PIK3CA、ALK、ROS1基因突变检测试剂盒(半导体测序法)”(下文简称“多基因检测试剂盒”)的III类医疗器械产品上市。该产品批准用于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与靶向治疗密切相关的6个基因的突变状态,筛选适合接受靶向药物治...
【快讯】诺禾致源肿瘤NGS多基因检测试剂盒获CFDA审批通过
2018年8月13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通过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通道,批准天津诺禾致源生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津诺禾致源)“人EGFR、KRAS、BRAF、PIK3CA、ALK、ROS1基因突变检测试剂盒(半导体测序法)”(下文简称“多基因检测试剂盒”)的III类医疗器械产品上市。该产品批准用于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与靶向治疗密切相关的六个基...
首款NGS试剂盒获CFDA批准,是行业引擎还是行业成熟标志?
NGS的报证只是NGS技术落地的第一步,我们所谈及的癌症早筛,大数据挖掘,慢病管理等方面,使得生命数字化的可能性在二代测序的引导下正在积极地发生与发展。 NGS报证获批,是二代测序的成功还是只是开始? 近日,燃石二代测序试剂盒通过CFDA的批准,整个测序行业为之振奋。虽然平时有竞争,但在这件事情上,同行们喜大普奔...
高脂饮食如何诱发肠癌?核心机制被发现!|Science子刊
作者:Michael,Zoe 导 读 了解一下饮食如何在细胞层面诱导早期肿瘤发生。 饮食是生活的重要一部分,同时它也是调控机体各个组织器官的重要一环。无论是在离体组织还是在人体实验上的观察都发现,饮食结构对于健康和疾病的影响很大。早在一个世纪以前,科学家就发现节食可以减缓衰老,减少突发心血管事件...
Nature:重磅!揭示癌细胞抑制抗肿瘤免疫反应新机制---从远处释放携带PD-L1的外泌体
癌细胞并不仅仅是一群生长失去控制的细胞;为了自身的生存,它们积极地参与与免疫系统之间的斗争。能够逃避免疫系统检测是癌症的一种特征。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癌细胞释放生物“无人机”---在血液中循环的被称作外泌体(exosome)的小囊泡,这些小囊泡携带着PD-L1蛋白,这种蛋白导致T细胞在到达肿瘤并进行战斗之前精疲力竭---来协助这种斗争。尽管这项研究主要针对转...
微生物检测:NGS和质谱为行业变革带来契机
微生物检测主要用于辅助诊断,百亿级市场市场空间,潜力很大 你可能知道,“抗生素滥用”在中国很普遍。改变这个现状就要靠微生物检测。2011年卫生部颁布了史上最苛刻的《抗菌药物临床管理办法》,把微生物检测的地位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微生物检测属于IVD的一个细分领域,是对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或代谢物进行检测分析,在临床上通常用于辅助诊断,判断感...
腾讯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