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10093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Nature》:揭秘CAR-T疗法T细胞耗揭的关键原因,有望进一步攻克实体瘤!
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T细胞疗法自问世以来在治疗血液癌症方面可谓是战功赫赫,然而,T细胞耗揭却使其在实体瘤领域的发展频频受限。但现在,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发现,c-Jun(一种增加与T细胞活化相关蛋白表达的基因)的功能缺陷是T细胞耗揭的关键原因,用修饰后的CAR-T细胞治疗的白血病小鼠的存活时间比...
专家详解:NGS强势助力病理诊断升级
当前,肿瘤个体化治疗已从美好的愿景落实到临床实践,基于分子分型的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精准治疗手段使肿瘤患者生存期及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在这一趋势下,以新一代测序(NGS)技术为代表的靶向精准检测方法逐渐从科研实验室走向临床病理科的实际应用中。 2019中国病理年会期间,罗氏诊断邀请到我国分子病理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参与“NGS助力分子病理临床研究专题研讨会”,共同探讨NGS在分子病...
Science子刊背靠背:阿尔茨海默症浮现新的诊断指标!
作者:Walter 导 语: 血脑屏障介导血管和大脑之间的信息交互,而衰老和神经系统疾病发生通常与血脑屏障损伤相关。动物实验表明血脑屏障损伤导致星型胶质细胞功能障碍、神经炎症、胞外基质组成变化、兴奋性突触增生,降低癫痫发作阈值,加速神经退行的产生。 近日,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的Daniela Kaufer以色列班固利恩大学的Alon Friedman课...
PNAS:痴呆?帕金森?说不定是大脑缺了这个蛋白!
神经退行性疾病是当今社会日趋严重的医学问题和社会问题,老年痴呆症(AD)、帕金森症(PD)已严重危害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万事知其然才能知其所以然,但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至今众说纷纭,有效的治疗方法扑朔迷离,研究长期桎梏于困境。近日,洛克菲勒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造成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大脑中异常蛋白斑块的罪魁祸首——缺失PI31蛋白。他们指出,这种蛋白的缺失可引发两大问题,不...
【 NamiRNA 全国研讨会】全世界miRNA研究者联合起来,让沉默的miRNA激活起来
倡议人: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NamiRNA 研究平台于文强 miRNA 是上世纪 90 年代生物医学领域最最重要的发现之一,该成果已经获得“科学突破奖(Breakthrough Prize)”,发现者 Victor Ambos 为诺贝奖的热门候选人。miRNA 从被发现那天起就被认定是通过 3’U...
生而不凡|HiDNA@豌豆sir捐赠仪式暖心开幕
2019年12月5日,多日阴冷的上海难得出现了暖阳,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一场爱心公益捐赠仪式正在举行。 缘 起 这场捐赠缘起HiDNA一位在海外的华人客户…… 2019年的某一天,这位爱心华人突然问“你知道豌豆Sir吗?”他希望通过HiDNA向豌豆Sir捐一笔钱。 豌豆sir是一个罕见病公益平台,...
Nature子刊:追踪癌细胞扩散,新技术让结肠癌细胞无所遁形!
作者:Paris 肿瘤的转移总是从少数几个癌细胞的扩散开始,而癌症干细胞因其自我更新和治疗抵抗等特性被认为是癌症发生、发展、耐药和复发的根本原因。近日,杜克癌症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针对癌症干细胞的扩散有了新发现:研究人员在老鼠身上使用一种新的技术,通过让干细胞发光来直观地标记结肠癌突变,从而让结肠癌癌细胞扩散过程直观地暴露出来。相关文章已发表于《Nature commu...
Scientific Reports:生男生女大不同,高龄孕妇男性后代心血管疾病风险明显增高!
前段时间,67岁高龄孕妇产子的消息席卷全国。在二胎开放的当今,高龄孕妇(我国将年龄大于35岁的孕妇定义为高龄孕妇)愈发普遍,但其实,35岁以上的高龄产妇妊娠风险值呈明显上升趋势,出现难产、胎儿发育迟缓、先天性畸形儿以及孕产妇、胎儿死亡的几率要远远大于年轻产妇。 近日,一项刊登于Nature子刊Scientific Reports的新研究关于高龄孕妇又有了新见解,...
Nature 子刊:同时检测基因型和表型,新方法稳准快检测抗生素敏感性!
抗生素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它就像一把“双刃剑”,昔日是对抗疾病延长生命的“万能神药”,随着高频率滥用,而今抗生素的耐药性问题已成为世界卫生领域的重大难题,并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由此,在临床治疗中,快速检测抗生素敏感性技术将为人类带来新福音。 近日,美国哈佛大学联合麻省理工综合医院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套能够同时检测基因型和表型的“稳准快”抗生素敏感性检测方...
《Science》子刊: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最佳时机定了!有望为这些孩子谋得一线生机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AIDS)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严重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了世界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尤其是在中低收入的国家。近年新生儿AIDS感染数日渐增多,却往往因临床表现不典型而被忽视,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的使用契机也因条件限制众说纷纭未有定论。 近日,美国多所大学的研究人员共同发现对出生即携带HIV病毒的...
《Nature》子刊:揭秘癌症免疫治疗患者反应巨大差异关键原因,有望覆盖所有患者!
作者:Paris 导 语:癌症免疫治疗的问世曾一度扭转了之前癌症治疗的僵局,获得了众多科学家的认可。然而,随着癌症免疫治疗的推广,越来越多的弊端日渐显露出来,就拿CAR-T疗法来说,肿瘤细胞靶点并未完全突破。目前还未完全掌握所有癌细胞的表面特异性抗原蛋白,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靶点。如果想要未来使用CAR-T治疗更多种类的癌症,我们必须不断地发现新靶点...
中科院发布《2019 研究前沿》,新型 CRISPR 和环状 RNA 入选
近日,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与科睿唯安在北京联合向全球发布了《2019 研究前沿》报告和《2019 研究前沿热度指数》报告。 《2019 研究前沿》报告的遴选目标是要找到那些较为活跃或发展迅速的研究前沿。报告以科睿唯安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 (ESI) 数据库中的 10587 个研究前沿为起点,科睿唯安主要负责...
Science 子刊:双药夹击力敌儿童脑癌!
弥漫性中线胶质瘤(DMG)是一种致命的儿童实体瘤,每年都有数百名儿童深受其害。但是,近50年来相关研究进展寥寥,患者多只能依赖于放疗缓解症状,然而绝大多数儿童皆在诊断后一年内死亡,治疗效果差强人意,早日寻得有效的靶向药已成为当务之急。 近日,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将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panobinostat和蛋白酶体抑制剂marizomib组合...
【重磅】未来已来,全流程自动化开启NGS新征程!
病理学中发展最快的是分子病理学,目前分子病理已经进入NGS的时代,病理科开展NGS检测刻不容缓,而临床送检标本量的增多和病理科人员的紧缺,对医院实验室NGS检测的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病理科使用NGS的操作流程大概如下(具体可见下图):以一周为时间轴,周一上班,病理科医生开始对临床送来的标本进行病理评估和样品准备,接下来的预文库制备和杂交捕获需要花费24小时甚至更久,而...
《Nature》子刊:化疗引发基因突变?癌症治疗毒副作用关键机制首次揭秘!
一直以来,诸多关于癌症的研究都是围绕基因突变如何导致癌症而展开,却鲜有关于癌症治疗导致基因突变的研究报道,近期,由ICREA研究员、生物医学研究所生物医学基因组学实验室主任、庞培法布拉大学助理教授Núa López-Bigas领导的研究小组首次描述了用于治疗癌症的6种疗法引起的基因改变(5种基于化学疗法的药物和放疗),该研究结果已同步在《自然遗传学》杂志上发表...
新视角! PD-L1+ CTEC及CTC在肺癌NSCLC中的不同重要临床意义
免疫治疗近年来已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 然而目前只有30% 的肺癌病人治疗效果显著(ASCO 2019)。因此,有效检测并揭示对免疫治疗耐药的相关细胞具有非常迫切的重要意义。当人们的目光还在聚焦于CTC的同时,“细胞型循环肿瘤标志物”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 — “异倍体循环肿瘤血管内皮细胞CTEC”已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 最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北京大...
《Nature》子刊:2型糖尿病关键机制被揭露,脂肪组织竟是功臣!
2型糖尿病以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细胞功能进行性减退为特征,其中胰岛细胞分泌功能减退和胰岛细胞数量减少对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起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T2DM发病的确切病理生理机制仍不清楚,尽管诸多研究围绕肥胖与胰岛素抵抗展开,愈来愈多的机制也逐渐被揭露,但仍然只是管中窥豹,未见全貌。 近日,威尔·康奈尔医学院和纽约长老会的研究人员的一项研究发现了一...
Science:谷氨酰胺拮抗剂——“代谢检查点”广谱抗癌药曙光初现
肿瘤代谢改变可作为肿瘤药物开发的靶点。近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可阻断谷氨酰胺代谢的化合物,该化合物可抑制肿瘤生长,改变肿瘤微环境,并可改变T细胞代谢,引起持续而强烈的抗肿瘤反应。 肿瘤细胞具有特殊的营养和代谢需求,其代谢通路也发生了改变。具有代表性的是Warburg效应,即对大量的葡萄糖进行糖酵解并产生乳酸,以提供足够的ATP和NAD...
Science子刊:肝脏芯片可准确预测多物种药物毒性,加速药物筛选!
药物毒理学实验是确保药物安全性的关键,然而,目前标准临床前模型无法准确预测药物性肝损伤。为了更加快速有效的进行药物的筛选,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型多物种肝脏芯片,该芯片由大鼠、犬或人的肝细胞、内皮细胞、枯否细胞和星形细胞组成,能够识别物种间药物代谢和毒性的差异,快速有效的进行药物肝毒性筛选,从而显著降低新药问世的时间和成本。 新药研发临床试验前,需要对药...
《PNAS》:联合基因疗法首获成功!同时治疗糖尿病、肾衰、心衰及肥胖等多种并发症!
随着对疾病研究的深入,我们越来越深入地了解到各种疾病并发症的危害,然而,传统上各类疾病都是单一研究和治疗的,忽略了与年龄相关的疾病的相互联系,增加了相关治疗的毒副作用。 而近日发表在《PNAS》的一份新研究报道了一种单一组合基因疗法,可同时治疗肥胖,II型糖尿病,肾衰竭和心力衰竭四种疾病,该研究打破了目前单药单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