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10093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Nature 子刊 | microRNA甲基化助力胰腺癌早期筛查,比CEA更敏感!
在“癌中之王”--胰腺癌面前,似乎所有的治疗最终都会化为泡沫,作为一种侵袭性极高的恶性肿瘤,胰腺癌的早期发现率仅为5%-7%,后期化疗耐药性显著,5年生存率只有5%。其诊治之路任重而道远,在经过多次对其治疗的探索失败之后,科研人员从“三早”入手,终于在该领域取得突破。 研究人员发现,microRNA甲基化水平可作为早期胰腺癌诊断的重要生物标记物,其敏感...
Science Advances | 器官芯片革新胰腺癌研究
目前,胰腺癌患者确诊后五年生存率还不到9%,因此胰腺癌也被称为“癌中之王”。胰腺癌难治一个原因是在胰腺癌早期,癌细胞便能够从其原发部位逃逸并转移到身体其它部位。然而,令人疑惑的,胰腺肿瘤组织缺乏血管,而癌细胞往往需要通过侵袭血管来进行扩散。 近日,来自哈佛大学、波士顿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一项新研究终于揭开了这个谜团。利用胰腺癌和血管系统的体外和...
同日两重磅!国产基因测序仪获NMPA批准上市、首个基于国产高通量测序仪的肿瘤基因检测试剂盒获批
2019年8月29日,吉因加的Gene+ Seq-200和Gene+ Seq-2000基因测序仪双双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的批准上市。 据悉,测序仪应用范围为:在临床上用于对来源于人体样本的脱氧核糖核酸(DNA)进行测序,以检测基因变化,这些基因变化可能导致存在疾病或易感性。该仪器在临床上仅限于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体外诊断试剂以及仪器...
《PNAS》:改良CRISPR再显神威!成功靶向三阴性乳腺癌,有效率高达77%!
乳腺癌的治疗已步入分类而治的时代,部分亚型已找到了有效的治疗靶点。例如,腔面型乳腺癌的抗雌激素内分泌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的抗HER2靶向治疗,而三阴性乳腺癌(TNBC)(ER-、PR-、HER2-)作为其中“高段位”选手,仍然缺乏明确的治疗靶点,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依旧是世界性的医学难题。 近年来,科研人员一直致力于三阴性乳腺癌的靶向治疗,满路荆棘却从未放...
《Nature》发表北大汤富酬、乔杰团队研究成果 阐述人类围着床期胚胎发育分子调控规律
2019年8月22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乔杰课题组和汤富酬课题组合作,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Nature,IF:43.07)在线发表研究成果“Reconstituting the transcriptome and DNA methylome landscapes of human implantation”(“利用单细胞转录组和DNA甲基化组图谱重构人类胚胎着床过程”)。 该研究...
《Nature》子刊:脑子不够用?这种物质有助于逆转衰老,还你“年轻脑”
作者:Paris 导 语:近几年,衰老一直是人们热议的话题,人们在追求健康的同时,也越来越注重对长寿及抗衰老的探索。现如今,衰老也不再是简简单单的生理现象,更多情况下它会引发某种身体疾病的发生,例如,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老年疾病的低龄化,恰恰是身体早衰老化的结果。 近日,来自英国剑桥大学(University of Cambridge)的科...
Datavant携手PCORnet构建跨越6000万患者的真实数据网络
Datavant昨天宣布,以患者为中心的研究基金会(PCRF)将通过Datavant帮助其在全国临床研究网络中协调数据共享,覆盖超过6000万患者。 真实世界数据显示了患者的健康状况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与患者接受的治疗和干预措施相关,对于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真实世界数据可以回答诸如“给予特定治疗的患者其长期死亡率是多少”、“哪里有足够的患者进行临床试验”等等此类...
Nature子刊 | 揭秘胰腺癌转移真相
作者:Ruthy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诊断和治疗都很困难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早期确诊率不高,手术死亡率较高,治愈率很低。而且,无论手术与否,80%的胰腺癌患者最终都死于肿瘤转移,导致胰腺癌诊治相关研究陷入了僵局。近日,澳大利亚Garvan医学研究所和Kinghorn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揭开了胰腺癌转移的真相!他们发现胰腺癌细胞可以对肿瘤微环境中的基质细胞进行“洗脑...
【Nature子刊 】研究发现两种子宫内膜癌基因突变!
编辑:Irene 子宫内膜癌( endometrial carcinoma) 是一组发生在子宫内膜的上皮性恶性肿瘤,腺癌为最多见的类型,在世界范围内其病发率呈升高趋势,且患病年龄逐渐趋于年轻化,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十分明确。人们普遍认为子宫内膜癌可分为两个亚型: I 型最常见的亚型,好发于围绝经期妇女,通常与雌激...
【关注】Nature三发—“马赛克”艾滋病疫苗将在全球开启大规模试验······
这两天,全球对艾滋病的防治似乎遇到了新挑战。三篇相关文章连发在Nature及其子刊上。 “马赛克”艾滋病疫苗将在全球数千人中进行试验 之前对于“马赛克”疫苗的小规模试验证明,此种疫苗引发了针对HIV的强烈免疫反应,可使人体产生抗HIV抗体。 “马赛克”疫苗的III期试验预计在9月份进行,研究将招募包括阿根廷,意大利,墨西哥,波兰和美国等8个国...
DNA甲基化 |“双面间谍”或将为癌症治疗带来新思路!
作者:Echo 在DNA“字母表”中,除了四个主要碱基A、T、C、G之外,还有“第五”碱基:5-甲基胞嘧啶(5-mC),其在决定基因和其他DNA元件打开或关闭上起着不同程度的作用。毫无疑问,胞嘧啶甲基化的缺陷与发育异常、遗传疾病以及癌症有关。 最新的一项研究中,La Jolla免疫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揭示了DNA的甲基化和去甲基化之间的平衡是如...
【Nature子刊 】粪菌移植竟可延长早衰小鼠寿命!
作者:Jacky 生而为人,过活一生,然则过客无数。可以伴随一生的,都有哪些?你有三个选择吗?三个我倒是没有,不过有一个倒是百分百确定的,那就是人和体内数万亿细菌的关系,尽管生命体征不再波动,他们依然会顽强斗争。 但是当你和你的微生物组一起变老时,事情会变得有点不对劲,这其中之一就是会有微生物组的菌群失调。大量研究表明,微生物组失调...
Nature头条 | 日本批准人类-动物胚胎实验
直到今年3月,日本明确禁止超过14天的含有人体细胞的动物胚胎的生长或将这些胚胎移植到替代子宫中。但是之后,日本的教育和科学部发布了新的指导方针,允许创造人类 - 动物胚胎,这些胚胎可以移植到替代动物体内。 Nakauchi的实验是第一个由日本新规则批准的研究,该研究预计将在下个月获得最终批准。 日本札幌北海道大学的科学政策研究员Tetsuya Ishii说:“谨慎行事是有益的,...
再遭安全质疑!辉瑞Xeljanz治疗结肠炎被限制,并要求加黑框警告
尽管辉瑞的JAK抑制剂Xeljanz此前获得了一线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的批准,然后近日该药却迎来了沉重打击——美国FDA强制要求该药在包装上增加黑框警告,警告相关患者服用10毫克剂量、每日两次的JAK抑制剂会增加血栓甚至导致死亡的风险。同时,Xeljanz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方面的批准也遭到了限制,该药物目前仅被批准用于那些对其他药物没有反应或不适合接受其他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 ...
Nature两连发:从头设计开关蛋白,为细胞治疗带来新思路!
作者:Blake 近日,华盛顿大学和旧金山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生物工程师开发了一种从头设计的开关蛋白,可以在细胞中通过明确的细胞信号打开和关闭,而不是模糊的匹配信号。这种开关可以用于对活细胞进行编程,为合成生物学和细胞重编程开辟了新的道路。 1 2 该开关蛋白呈现笼状结构,工作方...
【快讯】10X Genomics被判侵权伯乐,相关产品被永久禁售
美国特拉华州地方法院批准Bio-Rad针对10X Genomics的永久禁令动议:禁止10X Genomics公司向新客户销售任何侵权产品,并批准Bio-Rad提出的追加损害赔偿和判决前后的利益要求。 Bio-Rad Laboratories,Inc.(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BIO和BIOb)宣布,2019年7月24日,美国特拉华州地方法院批准...
《Nature》子刊:从基因层面找到“渐冻症”发病机理
还记得风靡全球的“冰桶挑战”吗?它将“渐冻症”带进了公众的视野,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这一罕见病,同时也让我们更多得了解到神经退行性疾病,譬如阿尔茨海默病,但同时,我们也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了人类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束手无策,据专家分析,在不久的将来,神经退行性疾病极有可能超越癌症成为人类一大致死率极高的疾病。 近日,科学家们终于拨开云雾,来自东京大学医学院的研究团队从基...
髓系特异性lncRNA调节乳腺癌细胞的有氧糖酵解
有氧糖酵解,也称为Warburg效应,是癌细胞葡萄糖代谢的一个普遍特征,因为葡萄糖主要被加工成乳酸。尽管有氧糖酵解在ATP生成中的效率较低,但有氧糖酵解能增加生物合成,抑制细胞凋亡,产生信号代谢物,从而提高癌细胞的存活率。有趣的是,在各种恶性肿瘤中,包括非小细胞肺癌和乳腺癌,固体肿瘤不同区域葡萄糖代谢的异质性已经被报道。在肿瘤中心,缺氧可使肿瘤细胞发生糖酵解,而有氧糖酵解也可在...
【盘点】长链非编码RNA的研究进展
非编码RNA在生命调控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常入选CNS年度十大科学突破。人类基因组转录区高达76%,但转录产物中只有不到2%是编码蛋白质的mRNA,其他均为非编码RNA,其中microRNA (miRNA)、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环状RNA(circRNA)等调控性非编码RNA。因其重要的调控功能而受到研究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本文简要介绍长链非编码R...
Science将性别差异研究推向新高度!
来源:中国生物技术网 北京时间7月20日发表在《Science》上的一篇研究,来自美国麻省理工大学(MIT)Whitehead研究所、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斯坦福大学和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布莱根妇女医院的科学家们,通过对基因表达中性别偏见的广泛研究,揭示了男性与女性中特定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从而将性别差异研究推向新的高度。 在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