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10093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Nature》重磅!饮酒引起的DNA损伤竟可以修复?新方法安全又高效!
导语:2018年,《Nature》曾发文指出,酒精(乙醇)代谢产物—乙醛会导致DNA双链断裂,导致染色体重排,并永久地改变DNA序列,从而提高罹患癌症的风险。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多酒精发烧友为此慢慢远离了各种酒局。 近日,《Nature》再次发文,酒精引起的DNA交联可以通过两种不同的机理修复,有望因此找到治疗FA(范可尼贫血)的策略,甚至降低...
《Nature》子刊:癌细胞的“达尔文进化论”!依靠基因组倍增来不断生长!
导语:癌症的发展可以被认为类似于无性进化,全基因组加倍(WGD)在癌症中普遍存在,涉及整个染色体补体的加倍,然而,关于WGD在癌症进化中的选择压力尚未得到充分研究。 近日,伦敦大学(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TRACERx团队的联合负责人尼基·麦克拉纳汉(Nicky McGranahan)博士领导的研究团队就全基因组...
【Science子刊】以毒攻癌!蝎毒修饰的CAR-T免疫疗法精准对抗胶质母细胞瘤
导读:CAR-T疗法,即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是目前有希望治愈癌症患者的手段之一:对患者体内分离出的T细胞进行基因改造和诱导增殖后,将其重新输入患者体内,大大提升抗癌效率和靶向性。然而,免疫疗法尚具有脱靶率高、副作用大、肿瘤类型特异性高等缺点,无法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近日,美国希望之城国家医疗中心的Micheal Barish 和Chris...
【Nature子刊】「巨胞饮」导致肿瘤耐药:「饿不死」的癌细胞还能吃自己!
导读:目前,化疗是癌症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许多药物通过阻断癌细胞的DNA合成和其他代谢过程,或减少肿瘤血管新生和营养供应,以达到“饿”死癌细胞的目的。但是,多数化疗均以失败告终。临床上已经采取了多药合用、靶向治疗等手段,多角度围攻癌细胞,但对于癌症的耐药性,至今尚无有效的解决办法。 近日,加州大学的生物学家Aimee Edinger和Vais...
Science :新冠病毒研究新突破,疫苗研究也可按图索骥
导语:新冠病毒攻坚战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对抗传染病开发对应的疫苗可以帮助没有感染病毒的健康人预防感染,而目前针对新冠病毒的疫苗开发也正在开展中,然而根据过去的经验,病毒在感染过程中的三维结构可能会发生改变,这给疫苗开发带来了重重阻碍,想要加速疫苗开发过程,就需要研究者们从根本入手,按图索骥,但是图从何来?近日德克萨斯大学的研究人员给出了答案。 19日,来自...
【新发现】怀孕时长会改变胎儿DNA,或将助力早产儿健康问题研究
导读:早产是常见的,但早产也跟呼吸系统、肺部疾病、眼睛问题和神经发育障碍有关。在胎儿时期,表观遗传过程,即DNA的化学修饰,对于控制发育和生长很重要。之前已有研究表明孕妇的健康情况或日常习惯等对胎儿造成一定的影响,那么,孕妇怀孕时长是否会改变胎儿的DNA呢? 瑞典的卡洛琳斯卡学院(Karolinska Institutet)的研究人员与一个国...
大反转!赛默飞斥巨资104亿欧元要约收购QIAGEN
2020年3月3日,生命科学巨头赛默飞世尔科技(纽约证券交易所:TMO)和全球领先分子诊断和样品制备技术提供商的QIAGEN NV(纽约证券交易所:QGEN) 宣布,其董事会以及QIAGEN NV的董事会已一致通过,赛默飞以104亿欧元(约115.9亿美元),即每股39欧元现金收购QIAGEN的提议。 要约价格比交易宣布前...
《Nature》子刊:液体活检再次开花:尿液分析助力前列腺癌诊断!
导语:液体活检(liquid biopsy)是当下炙手可热的研究方向,相比传统的病理活检,其最大的优势就是样本易得,比如最常见的血液,腹腔胸腔积液,再到无创诊断的尿液... 近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金梅尔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在开发一种简单的、非侵入性的液体活检试验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这种试验可以从尿中的核糖核酸和其他特定的代谢化学物质中检测出前列腺癌。相关文章以“Integrated ...
NEJM:钟南山团队发表新冠病毒最大样本量临床特征研究——男性患者占多数,就诊时发热者未及一半
导言:截至2020年2月28日,中国境外已有4351例病例,新冠肺炎已在全球多个国家蔓延,世界卫生组织(WHO)鉴于目前情形刚刚将新冠肺炎疫情全球风险级别上调为“非常高”。疫情全球升级,想要抑制新冠肺炎大流行趋势,对中国各地病例最新病例进行分析从而确定该病的临床特征和严重程度是十分有效的方式。 昨日,钟南山院士领衔中国科学家于新英格...
战“疫”利器问世!博奥生物呼吸道常见多病毒[含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检测芯片获国家药监局应急审批批准!
2月22日,由博奥生物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清华大学、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共同设计开发的包括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在内的“六项呼吸道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恒温扩增芯片法)”获国家药监局应急医疗器械审批批准(注册证证书号:国械注准20203400178),将迅速应用到疫情防控前线,为众多患者及一线医务人员提供快速、精准、有效的诊断。 六项呼吸道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恒温扩增芯...
聚焦“快又准”,派森诺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检测试剂盒研发成功
当前,全国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治已刻不容缓,WHO宣布新冠病毒疫情为“国际突发卫生事件”!每天确诊及疑似病例数量仍在快速增长!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快速而准确的检测和分诊,有针对性的疑似、确诊病例的隔离和治疗,是当前防治疫情,避免疫情进一步爆发的最有力措施。因此,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试剂盒是疫情防控、医疗救治的重要医用物资。 作为国内基因测序和生物信息分析行业的排头兵,全...
Gene-π数字PCR技术训练营2020开年第一站—上海张江
数字PCR技术的诞生和发展为核酸精准定量与基因检测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可实现单细胞/单分子层面的绝对定量。目前,该技术已经在肿瘤个体化诊疗、基因编辑、液体活检、病原微生物、标准品定值的检测等前沿生命科学研究、临床医学检验、药物研发等多个领域实现突破性应用和发展。 数字PCR通过泊松分布校正得到目标基因的绝对拷贝数,可以提供比qPCR更精准的核酸定量,...
【Nature】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脊液惊现免疫T细胞!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病因未明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是老年期痴呆最常见的原因。在AD患者和模型动物脑内,小胶质及星形胶质细胞过度活化可引起炎症反应,进而造成神经元损伤。已有研究证实神经炎症在AD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但导致该病的真正元凶仍众说纷纭。 近日,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在AD患者的脑脊液中发现了大量免疫T细胞!这些T细胞不仅徘徊于受...
《Nature》子刊:胖瘦体质大揭秘,这一酶类是关键!
近年来,肥胖正作为一种疾病而成为愈来愈多的科学家们关注的焦点,在中国,每三人中便有一人肥胖,七人中有三人超重,肥胖作为现代社会带来的新问题,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已成为全球性的流行病。 近日,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的新文章揭秘了胖瘦体质差异的关键原因,并找到了治疗病理性肥胖的新的药物靶点,为肥胖病...
《PLOS one》:大学生抑郁症风险高?这一因素在作祟!
众所周知,吸烟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烟是人类的第一杀手,烟草被国家确定为一级致癌物,一直以来,人们关注的始终是吸烟带来的生理改变,却忽视了它对心理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 近日,来自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哈达萨·布劳恩公共卫生和社区医学学院的哈盖·莱文教授对与吸烟相关的心理健康风险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吸烟增加大学生抑郁症风险,与不吸烟者相比,吸烟的大学生们患抑郁症风险...
【Immunity】全面唤醒潜在的肿瘤杀手,免疫治疗能否再下一城?
细胞免疫是机体抗肿瘤免疫的主要方式,癌症患者体内天然存在着能够对恶性肿瘤细胞进行识别、攻击和杀伤的癌相关CD8+记忆T细胞,它们具有对少量肿瘤细胞产生快速免疫应答和持续长期发挥抗癌作用的优点。因此人们将大部分关注点都放在了CD8+CTL细胞反应,对CD4+T细胞的作用多有忽视。但多种研究已显示CD4+T细胞是亦可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只是唤醒机制不明,作用...
【Nature子刊】大数据精细定位,确定191个乳腺癌的靶基因!
乳腺癌是危害女性健康的头号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高、病因不明、早期症状不清。2017年,多项研究通过已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寻找到150个乳腺癌相关的基因易感区段,但由于随机采样导致的抽样误差以及单核酸多态分子(SNP)之间复杂的连锁不平衡,GWAS定位到通常只是致病位点的相关区域,其结果具有一定复杂性和不准确性。 基于以上研究,...
【Nature】子刊:150秒内!人工智能术中快准狠诊断脑部肿瘤
术中快速冰冻的应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术中决策,提高了手术成功率,但与术后病理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异。准确的组织病理学诊断对于提供最佳的脑瘤手术治疗至关重要。术中决策和手术目标因肿瘤病理而异,而现有的术中组织学检查方法耗时、费力,且受人工因素影响,限制了病理分析。对于临床医生来说,寻找精准而快速的术中诊断方法是当务之急。 近日,纽约大学朗格尼医学中心刊登在Na...
【关注】卢煜明团队PNAS发表新成果,在母体血浆中发现环状DNA
香港中文大学卢煜明(Dennis Lo)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近日从孕妇血浆中鉴定出母亲和胎儿的环状游离DNA,为无创产前检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生物标志物。这项成果于1月3日发表在PNAS上。 早在十年前,卢煜明教授就发现,利用母体的血浆样本能够获得胎儿的全基因组图谱,这项重要的成果成为无创产前检测(NIPT)的里程碑。 不过,之前的研究主要是基于线性D...
【PNAS】高浓度二氧化碳为何引起焦虑?
北有暖气南有空调,即使窗外大雪纷飞,室内依旧温暖如春,但房间里逐渐蓄积的代谢物二氧化碳(CO2)是我们工作效率低下的元凶。拥挤的办公室中的CO2浓度易高于1%,人会感到烦躁和心悸;密闭卧室中一晚蓄积的CO2浓度常高于2%,人会感到气喘、焦虑、睡不醒。实际上,空气中CO2含量仅为0.03%,在我们所处的环境中却高出几百倍! 焦虑和气喘是血管对高浓度CO2作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