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12868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科技前瞻】Nature:研究人员揭示调控多能性干细胞发育的关键基因
为了让细胞和组织正常地发挥功能,某些基因需要在正确的时间开启和关闭,以响应来自细胞外的生长因子信号。已知SMAD2和SMAD3(SMAD2/3)蛋白是这个细胞信号转导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细胞内部被激活,是开启和关闭许多不同生物过程所需的基因,包括胚胎发育和生长、免疫系统的激活等。从控制某些细胞类型生长到控制其他细胞类型对应激作出反应,它们与某些被称为转录因子的DNA结合...
肿瘤个性化疫苗新抗原Neoantigen,抗癌新征程和新希望!
引言 近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Science》杂志封面聚焦了肿瘤免疫疗法,其中,由家肿瘤新抗原Neoantigen研究权威德国科学家Ugur Sahin教授撰写的“Personalized vaccines for cancer immunotherapy”综述文章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尽管新抗原仅做了很小规模的临床实验,然而取得的效果不得不说让人兴奋,中国生物医学研究者们也可以聚焦这一领域,相信未...
豪!迪拜将对300万居民进行DNA测序 全球基因检测经历爆发式生长
如果有一个地方能用昂贵的成本给全民都进行基因测序,那这个地方就是迪拜! 近日,迪拜宣布了一项医疗计划,准备对300万城市居民进行DNA测序,原因很简单:通过DNA测序筛除风险,让迪拜城市居民在得病前就能得到治疗。 总的来说,迪拜想要的是实施预防医学——在病人生病之前就治疗他们。不管怎样,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随着精准医学的不断发...
辟谣!omega-3补充剂对干眼症的疗效并不显著
每一份欧米茄3的每日剂量都含有2000毫克的eicosapent氨基酸(EPA)和1000毫克的二十二碳六酸(DHA) Omega-3(欧米伽-3)多元不饱和脂肪酸是人体无法自行合成的脂肪酸,同时也是人体合成各种荷尔蒙及内生性物质必要的营养素。根据由国家眼科研究所(NEI)资助的一项严格控制的试验的结果显示,口服的Omega...
NEJM三重磅齐发,PD-1抑制剂完胜肺癌标准疗法,首次证实中国患者可从PD-1抑制剂治疗获益 | Dr.Why看AACR年会
遥想当年,Dr.Why也是个特别喜欢看网文的少年,奇幻仙侠机战电竞,都能啃得滋滋有味。不过主角身上天生自带的那种“王霸之气”,Dr.Why还真是好一段儿都脑补不了,直到实习那年的一个早上,Dr.Why看到某位大名鼎鼎的主任等电梯上楼时,周围人自动退开半米的一幕……(抗、抗拒火环?似乎暴露年龄了……) 要是两股王霸之气撞到了一起……...
新加坡国立大学癌症研究所 Goh Boon Cher 教授在STTT上发表文章发现Pan-CDK抑制剂可与顺铂联合用药治疗鼻咽癌
新加坡国立大学癌症研究所Goh Boon Cher教授在自然出版社与川大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的《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STTT)上发表研究论文,发现Pan-CDK抑制剂roniciclib(BAY1000394)和顺铂的联合用药是高度协同的,比单独给予任何药物都更大程度地抑制肿瘤生长,值得在临床...
Science特刊:一文读懂CAR-T细胞疗法最新进展
2017年是CAR-T疗法的元年,我们见证了两款CAR-T疗法的上市。日前,《科学》杂志推出了新兴的癌症免疫疗法的特刊,回顾这些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在今天的文章中,我们一起了解风头正盛的CAR-T细胞疗法。 CAR-T细胞疗法属于过继性T细胞转移(adoptive T-cell transfer,ACT)的一种,这是输血医学的一个新领域,涉及淋巴细胞回输以实现抗肿瘤,...
Science特刊:一文读懂CAR-T细胞疗法最新进展
2017年是CAR-T疗法的元年,我们见证了两款CAR-T疗法的上市。日前,《科学》杂志推出了新兴的癌症免疫疗法的特刊,回顾这些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在今天的文章中,我们一起了解风头正盛的CAR-T细胞疗法。 本文转载自“药明康德”。 CAR-T细胞疗法属于过继性T细胞转移(adoptive T-cell transfer,ACT)的一种,这是...
Nature重磅:非抗生素类药物也对人类肠道细菌产生广泛影响
作者简介 传统,人们可能都会认为抗生素才主要影响细菌,非抗生素类药物对细菌应该没有影响或影响较小。最近的一项研究结果告诉我们,事实并非如此! 之前,已有研究发现摄入某些靶向人细胞的非抗生素类药物与肠道微生物组成的改变相关,譬如: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如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质子泵抑制剂、非甾体类抗炎药、第二代抗精神病药、阿片类药物和他汀类药物。但是,对于范围...
肿瘤个性化疫苗新抗原Neoantigen,抗癌新征程和新希望!
引言近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Science》杂志封面聚焦了肿瘤免疫疗法,其中,由家肿瘤新抗原Neoantigen研究权威德国科学家Ugur Sahin教授撰写的“Personalized vaccines for cancer immunotherapy”综述文章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尽管新抗原仅做了很小规模的临床实验,然而取得的效果不得不说让人兴奋,中国生物医学研究者们也可以聚焦这一领域,相信未来还...
伊沙佐米「二报二批」获CFDA批准上市,进口新药登陆中国再加速
4月17日,武田宣布「枸橼酸伊沙佐米胶囊」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现SDA)签发的进口药品注册证,获准联合来那度胺和地塞米松用于治疗既往至少接受过一线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成人患者。这是中国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首个全口服治疗方案。 根据CDE的审评概述,支持伊沙佐米在中国上市的主要依据是全球关键研究C16010,以及C16010中国延续性研究。其中,C16010中国延续性研究入组115...
《Nature》投稿9大误区!你都知道了吗?
长久以来,被《Nature》拒稿后的研究人员对投稿政策有着诸多误解。近日,《Nature》发布了一则声明,盘点了一下被拒稿者们的9大误区。 误区1 迄今为止最大的谣言是,投给《Nature》的论文不可以在预印本网站上上传,如果在网站上公布, 《Nature》将拒绝这篇稿件。 事实 诚如之前在专栏上所说的...
黑科技!世界上最小的“DNA纳米引擎”问世!
日前,Nature出版社旗下顶级子刊《Nature-nanotechnology》发表了一篇重磅文章,一组来自德国Bonn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科学家团队制备出了一种DNA纳米引擎(nanoengine),这项精妙的分子生物学及工程科学交叉前沿技术能够为生物医学领域治疗疾病带来新的启迪。 鬼斧神工的大自...
2018中国整合生物样本学大会暨BBCMBA十周年庆典 在沪圆满落幕
由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中国医学科学院共同主办,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组织生物样本库分会(BBCMBA)、全国生物样本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59)、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等承办,中国工程院、中国医学科学院上海生物样本资源合作研究中心、国家人类遗传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上海创新中心、中国生物样本库联盟等支持的“2018中国整合生物样...
安诺优达与PacBio达成战略合作,打造亚洲一流国际基因组中心
继2017年宣布引入10台PacBio Sequel测序仪后,近日,安诺优达再次宣布与Pacific Biosciences公司达成战略合作计划,双方将就SMRT单分子测序技术在动植物基因组学基础研究、医学基础研究和转化医学研究等领域的应用展开深度合作。 2017年,安诺优达宣布搭建专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基因组数据...
降压药时代或将终结,FDA批准肾脏去神经疗法治疗高血压
据该公司发布于《世卫组织》的一份新闻稿称,在美国、欧洲、澳大利亚和日本的50个网站上,SPYRAL HTN关键试验将评估其在433名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发现,在高血压患者中,以导管为基础的肾变性能够降低血压,可用来替代降压药治疗。 研究人员表示:“我们正在进入控制血压的新时代,来自严格的sham受控试验的数据表明肾脏...
数问生物获渤溢基金数千万A+轮投资 , 将与天士力和重庆医药战略合作!
2018年4月9日,浙江数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数问生物)宣布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投资方为天士力控股集团与重庆化医集团共同建设和管理的重庆渤溢新天股权投资基金(以下简称渤溢基金)。 数问生物专注于创新医学诊断产品和技术,是一家集医学诊断试剂开发与销售、第三方医学检验服务、新药伴随诊断服务于一身的综合型生物技术企业。通过国际合作和专利技术引进消化再创...
奇天基因获数千万元A轮融资,协立投资独投
本轮融资后,奇天基因将继续完善产品生产设施,扩大产能,加快市场准入工作的推动,持续进行团队建设引进优秀人才等,以支持业务的高速增长。 奇天基因专注于等温核酸扩增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主要开发应用于分子检测领域的检测试剂盒、检测仪器和提供技术服务,是集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科技型企业。产品主要面向公共卫生领域(检验...
人红是非多?液体活检陷入公关危机,ASCO和CAP联合发文质疑
带大家走进一篇曾经名噪一时的旧文,Science权威发布:癌症早诊特异度高达99%,液体活检强势来袭!有没有想起点什么?想不起来就对了,因为今天这个话题,说起来有点脸疼…… 没错,前段时间,一个名叫CancerSEEK的液体活检(liquid biopsy)技术在Science上大火了一把!这项由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肿瘤学家N...
肿瘤DNA甲基化 | Cell和Nature这么做
2018年2月《NATURE REVIEWS CLINICAL ONCOLOGY》发表了题为“Epigenome-based cancer risk prediction: rational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的综述,指出基于表观遗传,特别是DNA甲基化的检测,能够满足肿瘤风险预测的各项需求,为肿瘤风险筛查和预防提供了新的机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