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54516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快讯】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华大基因精准医学联合实验室建立
4月21日,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研究中心、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南方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1日与华大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建设“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华大基因精准医学联合实验室”,创新性构建基因时代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以系统地应对新发及重大传染性疾病的挑战。 据了解,“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华大基因精准医学联合实验室”将利用国...
SciTalk质谱创新云讲堂:质谱成像与肿瘤代谢及分子病理诊断研究
质谱及其上下游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服务于科学研究、产业转化、日常检测等诸多领域,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精准医学、新药研发、临床检验、食品及环境监测、法医毒理等多个应用场景。随着“创新驱动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质谱及相关技术也越来越聚焦技术创新、成果创新、应用创新。 秉承“创新技术技术服务客户创新”的理念,SCIEX中国筹划“SciTalk质谱创新云讲堂”平台,分享国内科研及产业领域最...
【新发现】血浆蛋白生物标志物或有助于筛查老年痴呆
研究人员早先就发现了与AD有关的血液样本标志物的变化。研究人员观察到标志的强度不仅受到疾病的影响,而且还受到年龄、性别和APOE基因型的影响(已知该基因型与患AD的风险有关)。 近日,弗洛里神经科学与心理健康研究所和墨尔本大学阿兹海默症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在预印本网站medRxiv上发表了一项新研究。这项研究旨在发现血...
【Nature子刊】干扰RNA可助RNA药物逃出子宫内膜进入胞质溶胶!
近日,为了帮助基于RNA的药物逃出内体并进入胞质溶胶,瑞典隆德大学的研究人员尝试了帮助其“越狱”的分子等效方法。他们使用氯喹和其他小分子破坏内体膜。然后,为了评估这些分子的作用,科学家们寻找了肿瘤球体中的内体损伤迹象。最终,科学家们使用活细胞显微镜确定了氯喹释放了一个小的干扰RNA,从而使siRNA能够击倒目标基因。该研究于4月14日发表在《自然通讯》期刊上。 ...
【新冠】空气污染极有可能影响COVID-19致死率
近日,来自丹麦奥胡斯大学和意大利锡耶纳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对空气污染与COVID-19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结果发现,意大利的空气污染与COVID-19死亡率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空气污染严重的地区COVID-19的死亡率也相对偏高。相关文章在线发表在《Environmental Pollution》杂志上。 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具有重大...
【直播】默克诊断专家分享——免疫组化技术及应用
众所周知,组织诊断一直是癌症及一些其它疾病诊断的金标准之一。曾有专家指出:病理诊断到目前为止,仍是绝大部分疾病,尤其是肿瘤类疾病的最后诊断。在当前精准医疗的时代,做为病理诊断中的关键技术,免疫组化在肿瘤诊断中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该方法能够利用不同组织特异性标记物来辅助肿瘤种类分类、评估肿瘤的生长行为、检测突变方法等,从而获取疾病的生物学线索,为治疗和预后提供关键指标。 ...
【热点】新冠痊愈者可能不会获得免疫,即使有也很短
即使病毒学家将注意力集中于导致COVID-19的病毒上,一个非常基础的问题仍然没有答案:那些从COVID-19中痊愈的病人对这种病毒有免疫力吗? 专家表示,对这个问题目前没有明确的答案,许多人设想感染了这种可能致命的疾病会获得免疫力,至少在短时间内是这样。 法国马赛市的公立医院系统的免疫学家埃里克·维维耶(Eric Vivier)教授解释说,“具有免疫力意...
【新发现】这种簇细胞可以标志“癌中之王”胰腺癌早期诊断
近日,来自美国加州索尔克生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利用胰腺炎小鼠模型发现了簇状细胞在胰腺炎进展和免疫中的重要作用,并于近期发表在杂志《Frontiers in Physiology》上,这一发现给胰腺癌早期诊断带来了一种新的生物标志物,有充足的研究前景。 慢性胰腺炎是怎么和胰腺癌扯上关系的? &ems...
【新冠】COVID-19比我们预想的更易感染儿童
南佛罗里达大学和妇女独立社会问题研究所(WiiSE)在《公共卫生管理与实践》杂志上发表的一项新研究估计,对于每个需要重症监护COVID-19的孩子, 2,381名儿童感染了该病毒。该计算是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其在中国2100多名COVID-19儿童中进行的临床研究报告得出的。 感染冠状病毒的儿童数量远远超过目前...
【柳叶刀子刊】中国香港为什么没有采取全封闭以应对第一波COVID-19?
研究表明,检测,追踪接触者和人群的行为改变等措施对社会和经济的破坏性影响远远小于全封闭。这些措施可以有效控制COVID-19。 香港直到2020年3月31日似乎避免了一个主要的COVID-19爆发,根据发表在《柳叶刀公共卫生》杂志上的一项新观察研究指出,相比其他国家和地区,中国香港采取了更宽松的控制措施,只是加大了边境的入境限制、隔离、隔离...
【快讯】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疫情期间新冠病毒检测有关工作的通知》及解读
关于进一步做好疫情期间新冠病毒检测有关工作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0〕15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迅速落实国家有关要求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工作,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复工复产逐步推进、疫情境外输入压力不断增大、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措施解除,以及无症状感染者存在一定传播风险等情况,对...
【直播】借力类器官,打通肿瘤精准医疗最后一公里
肿瘤类器官不仅可以作为最佳的“试药替身”应用于临床诊疗,还能够取代传统肿瘤研究模型打造全新的科研平台。4月21日 19:00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李刚教授、创芯国际生物科技(广州)有限公司陈泽新博士,为大家带来类器官在肿瘤精准治疗及前景应用方面的专题直播。干货满满,希望能对您的临床诊疗或基础科研,有所助力! 课程亮点 《类器官技术在肿瘤精准治疗中的应用》 1....
【快讯】求臻医学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持续扎根肿瘤精准医学领域
求臻医学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简称:求臻医学)近日宣布获数亿人民币的B轮融资,本次融资由上海联和领投,和亚化医跟投,弘晖资本、幂方资本、达泰资本等上轮投资方继续跟投。本轮融资主要用于肿瘤多基因检测产品注册及IVD产业化,继续推进肿瘤伴随诊断检测和数据分析智能化,持续打造肿瘤精准医疗闭环。 据悉,求臻医学此前曾于2018年完成了近亿元的天使轮和A轮融资。 求臻医学以生物...
【新发现】斯坦福大学研究报告:恶心和腹泻也是COVID-19症状!
近日,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于4月10日在《胃肠病学》上发表了一项研究。这项研究是美国最早发现冠状病毒患者的研究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新冠患者的胃肠道表现。 消化内科医学博士George Cholankeril和医学博士Alexander Podboy担任主要作者。医学博士,胃肠病学和肝脏病学教授Aijaz Ahmed是资深作者。 Podboy...
【重磅】呼出的“气溶胶”能将冠状病毒传播到4米远,而鞋子底部也能携带病毒
最近的研究表明,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人们在方圆4米远的范围内咳嗽、呼吸或说话会传播“雾化”病毒颗粒,而病毒颗粒也能在人们的鞋子附近扩散。 但研究也带来了好消息:标准防护装备似乎能够有效保护医护人员避免雾化飞沫和感染,甚至布口罩也能抑制呼出飞沫的传播。 急诊医学专家罗伯特·格拉特(Robert Glatter)博士仔细阅读了这些发现后表示,这些研究表明任何形式的社...
【新发现】准确检测乳腺癌的新方法出现了!
近日,来自西澳大利亚大学和哈里·珀金斯医学研究所的一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方法,可以更准确地检测正在接受保乳手术的患者中的乳腺癌。这项发表在《癌症研究》上的研究将极大地影响外科医生检出肿瘤微观痕迹的方式。 该团队结合了两种成像技术——一种成像技术,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利用光波生成组织的三维图像;另一种成像技术,微弹性成像技术,生成组织弹性三维图。癌细...
【科学进展】 高血糖人群患严重流感的几率更大
中国多家研究机构和德国一家研究机构的研究小组发现,有证据表明,高血糖水平可能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些流感患者的症状比其他人更严重。该项研究在4月15日发表在《科学进展》杂志上。研究团队研究了流感患者和小鼠模型,并得出重要结论。 随着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医务工作者和研究人员已经注意到,糖尿病患者的预后往往比没有潜在健康问题的人更差——同样的情况也被发现适用于流感感染...
【研究】新的通用埃博拉疫苗可能对抗感染人类的4种病毒
传染疾病科学家们早期报道了一种埃博拉病毒的潜在通用疫苗,对这种疫苗的早期临床测试表明,可能中和那些在最近爆发的感染人类的所有4种致命性病毒(主要集中在非洲)。 辛辛那提儿童医院医学中心(Clicinnati Children's Hospital Medical Center)的科学家们在美国微生物协会出版的《病毒学杂志》上报道了临床前期研究结果。 ...
【重磅】MIT开发出新蛋白,或可阻止COVID-19患者出现细胞因子风暴
近日,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小组在《生物学评论季刊》(QRB Discovery)杂志上报道了他们的初步发现。他们已经开发出了特殊的蛋白质,其结构类似于抗体,可以吸收过量的细胞因子。体内注射入这种特殊的蛋白质后,它会跟细胞因子风暴产生的过量细胞因子结合,消除过量的细胞因子并减轻感染症状。他们希望开始在人体细胞以及细胞因子释放和冠状病毒感染的动物模型中测试其蛋白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