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第七届上海国际癌症大会
第六届单细胞技术应用研讨会暨空间组学前沿研讨会
【直播】从头设计生物组件,开启DN/Ai的新时代

专家访谈

《转》访菲鹏数辉马步勇教授|AI与分子模拟引领生物医药创新,“构象选择机制”开辟药物动态设计新纪元
《转》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赵刚
《转》访Olink亚太副总裁Andrea Ballagi博士:新一代蛋白组学如何加速精准医疗新进程
【我的2022】瑞普基因首席技术官王涛:发挥BT+AI双引擎特色优势,推进AI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临床落地
【我的2022】佰诺全景创始人焦磊:降低使用成本和难度,推动全景病理技术在中国的临床转化落地
【我的2022】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把一个好的单细胞中国解决方案带给客户
【我的2022】迈杰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飞:数智化赋能商业模式转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深圳绘云生物总经理林景超:专注慢病早筛类临床质谱检测产品,从临床痛点出发,为临床医学检验解决更多难题
【我的2022】艾吉泰康联合创始人屈武斌:对技术精雕细琢,以客户应用场景为核心,用特色服务提供基因捕获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李志:开放与合作,深耕外泌体技术开发与临床转化,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肩膀!
【我的2022】迈迪安生命科学部门市场总监Liyan Pang:持续拓展颠覆性分子诊断原料,为体外诊断行业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我的2022】司羿智能科技创始人尹刚刚:以人为本,用科技传递温度,让老百姓用得起实用有效的创新康复产品!

找到约2343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Cell》:阻断这种蛋白质就可防止肿瘤复发?

2019-04-29

作者:Michael   编辑:Carrie 我们的身体配备了强大的免疫力来监测和清除可能出现的癌细胞。而肿瘤起始干细胞则是让癌症逃逸于这种强大查杀作用的主要原因。目前对肿瘤起始干细胞(tSCs)是如何形成和对现有治疗产生抗性的问题仍然知之甚少。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来自Elaine Fuc...

《Cancers》:两种抗癌药可改变肿瘤基因的表达!

2019-04-25

Michael   编辑:伊利诺伊大学Zeynep Madak-Erdogan教授及其研究团队在一项新的研究中发现,同时用两种抗癌药物治疗乳腺肿瘤可以通过两条不同的基因通阻止肿瘤细胞产生内分泌抵抗。 伊利诺伊大学Zeynep Madak-Erdogan教授及其研究团队在一项新的研究中发现,同时用两种抗癌药物治疗乳腺肿瘤可以通过两条不同的基...

肿瘤组织原来是这样“招兵买马”的!

2019-04-22

作者:Michael 编辑:Echo 来自北卡罗来纳大学Lineberger综合癌症中心研究人员使用整合的生物信息学方法,发现作为RNA结合蛋白(RBP)的QKI蛋白是miR-200b内皮靶标,其在肺癌肿瘤微环境中的研究尚未得到详尽的研究。 此次,由Chad V. Pecot博士领导的研究...

Nature | 对抗肿瘤生长,也有我的功劳!

2019-04-19

作者:Blake    编辑:Echo 近日,来自威斯塔研究所的科学家发现,一种中性粒细胞蛋白通道可影响癌症治疗效果。他们发现,关闭该通道可延缓肿瘤进展。据此,该中性粒细胞蛋白通道或可用于辅助多种癌症的治疗。该研究发表在2019年4月的Nature杂志上。 多形核粒细胞性髓样抑制细胞(P...

盘点|2019肿瘤免疫疗法最新进展

2019-04-15

免疫疗法之肿瘤细胞查杀 据研究,一种RNA编辑酶-ADAR1可为免疫检查点发挥其作用,它通过阻断内源性dsRNA来限制机体抗肿瘤免疫效应的产生。 ADAR1可改善对某些机体对PD-1受体阻断剂产生耐药性这一难题。其中,ADAR1相当于抗原提呈与抗原表达中的关键“催化剂”。来自波士顿Dana-Far...

《Nature》:将肿瘤细胞变为抗肿瘤的疫苗“加工厂”!

2019-04-11

很少有肿瘤对基于T细胞的免疫治疗有反应,但这是由于激活的抗肿瘤T细胞(TC)无法有效杀死肿瘤细胞还是无法有效激活抗肿瘤T细胞(TC)尚不明确。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iNHLs)对标准化疗敏感度较差,然而,淋巴瘤细胞可能对TC的查杀比较敏感。然而,引发TC启动抗淋巴瘤反应的能力受到很多影响。检查点阻断疗法对癌症治疗产生了巨大影响,但只有一部分患者对此有反应,而惰性非...

另辟蹊径!CD4+T细胞谱写肿瘤免疫新篇章!

2019-04-09

CD4+T细胞—肿瘤免疫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cDC2—— 说到CD4+T细胞的激活,就必须提及机体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树突状细胞(DC),其能高效地摄取、加工处理和递呈抗原,未成熟DC具有较强的迁移能力,成熟DC能有效激活初始T细胞,其处于启动、调控、并维持免疫应答的中心环节。对不同组织来源DC的深入研究指出经典DC(cDC)...

《Cell》:PD-1靶点的境外战场-肿瘤外泌体与免疫治疗

2019-04-08

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经成为一种革命性癌症免疫治疗方法,然而该疗法只对10-30%患者有效果。为了探索背后的机理,来自旧金山加州大学Robert Blelloch的研究团队发现了一个颠覆当前癌症免疫治疗理论的答案,并发表在2019年4月4日Cell上。 Robert Blelloch认为免疫细胞在淋巴系统已经受到来自肿瘤...

《Nature》子刊:肿瘤与免疫系统“相爱相杀”,免疫系统竟成其逃逸“帮凶”

2019-04-04

在我们的认识中,人体免疫系统是机体发现和消灭肿瘤细胞的可靠“人体警察”。但来自匹兹堡大学医学院和UPMC希尔曼癌症中心的新研究发现,肿瘤细胞竟然可以利用机体内的免疫调节剂促进其自身发生“免疫逃逸”,人们先前认为的可靠“人体警察”竟成了肿瘤逃逸的“帮凶”,这一发现或可用于开发下一代免疫抗癌疗法。 尽管阻断抑制性细胞表面分子如PD1的癌症...

成也萧何败萧何——肿瘤免疫疗法成败皆系于钾离子

2019-04-01

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的好消息不断,PD-1/PD-L1疗法和CAR-T疗法的出现为癌症的治疗模式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俨然成为当前肿瘤治疗领域的热点。但是,目前免疫治疗对晚期肿瘤的效果基本只有25%-30%左右,于其他患者而言不过是纸上谈兵,这是为什么呢? 近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和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的研究人员指出,肿瘤微环境(TME)中高浓度...

微环境“泛酸”——肿瘤转移的罪魁祸首

2019-03-22

酸性TME——糖酵解功不可没 TME具有显着的低氧、低PH以及高压的特点,使得大量生长因子、细胞趋化因子和各种蛋白水解酶所产生的免疫炎性反应在TME中高度活跃TME“泛酸” 即使人工提高肿瘤组织氧分压或供血量(维持低氧状态),TME依旧不改“泛酸”特质,也就是说,肿瘤细胞的无氧代谢并非TME“泛酸”的唯一机制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肿瘤治疗新动向:Sheba联合Lonza优化细胞疗法

2019-03-21

Cocoon平台被设计成一排排悬挂着的豆荚状生物反应器 位于以色列Tel Hashomer的Sheba医疗中心是中东地区最大的医疗中心,近几年,其一直致力于为世界各国肿瘤患者提供医疗救治服务,也在癌症治疗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仅今年,Sheba就研发出了治疗胶质母细胞瘤的新药SIXAC,如果顺利的话,不久将进入人类临床试验。 Lonza...

《柳叶刀》子刊:外显子测序发现儿童肾母细胞瘤新的Wilms肿瘤易感基因

2019-03-19

肾母细胞瘤是最常见的儿童肾癌,其具有遗传异质性。 虽然目前已经鉴定出了几种Wilms肿瘤易感基因,但有强有力的证据表明可能存在更多的易感基因。 来自伦敦肿瘤研究所的Nazneen Rahman教授及其研究团队通过对890位Wilms肿瘤患者进行了外显子测序,最终他们发现了3个全新的Wilms肿瘤的易感基因-TRIM28、FBXW7和NYNRIN。其中33个受试者中有21个患者存在TRIM28...

《PNAS》:肿瘤发生过程中p27“神奇”的双重作用

2019-03-18

肿瘤发生过程的明星分子p27又有新进展!先前的研究多集中于p27作为CDK分子的抑制剂,但此次最新的研究发现,当PI3K激酶磷酸化时,p27从CDK抑制剂可转变为诱导肿瘤发生的致癌基因。此次,来自迈阿密大学米勒医学院Joyce M. Slingerland教授率领的研究团队研究发现,p27分子是c-Jun分子的共调节因子,其组装和染色质结合由p27的磷酸化决定。这些作用凸显了p27分子在肿瘤...

贺福初团队发现乳腺癌细胞干性促进机制,开启肿瘤治疗新篇章!

2019-03-13

2018年全球癌症统计报告显示,乳腺癌是女性癌症发病和死亡的最大元凶,发病人数占癌症近1/4,死亡占比也达到了15.0%。随着对乳腺癌发生、发展机制的不断深入研究,乳腺癌干细胞(BCSC)日益受到重视。有研究指出,巨噬细胞是构建BCSC生态位的重要助力,然而具体机制却始终扑朔迷离。近日,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旁分泌的跨膜蛋白LSECtin能增强乳腺癌...

Nature子刊:全新液体活检技术将允许捕捉单个循环肿瘤细胞!

2019-03-07

分离具有活性且完整的循环肿瘤细胞(CTC)对于液体活检的使用至关重要,液体活检本身作为组织活检的替代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这些循环肿瘤细胞作为癌症生物标志物,可预测患者的治疗反应,对肿瘤组织进行药物筛选及为患者提供个性化医疗。循环肿瘤细胞可以很轻松地进入循环系统内,而这些细胞内携带肿瘤组织大量特定基因突变的信息,因此其分析结果将为靶向治疗提供大量可靠数据。然而,从血液中准确分离循环肿瘤...

权威期刊发表原创结果!桐树生物研发团队成功开发基于qPCR的多基因检测新方法,助力临床肿瘤高效检测

2019-03-06

与ARMS-PCR方法进行了一致性比较,证实了这种新的MASS-PCR方法在临床肺癌驱动基因检测中的有效性。驱动基因的检测对决定肺癌治疗方案十分重要。 Sanger测序被认为是检测癌症基因突变的“金标准”,具有高度的分析准确性,但其检测效率低、灵敏度低、检测突变类型有限,且成本较高,对于没有明确候选基因或候选基因数量较多的大样本病例筛查较难完成。 而基于qPCR的...

Nature子刊:全新液体活检技术将允许捕捉单个循环肿瘤细胞!

2019-03-05

液体活检随着循环血液筛选分析技术的发展逐步从实验室验证走向临床应用。其主要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识别分离血液中的循环肿瘤细胞(CTC)或直接对肿瘤代谢产物等生物标记物进行精细的分析处理,进而辅助临床医生进行针对早期癌症的早期诊断。最近,来自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UIC)和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的研究小组开发了一种新的液体活检装置,它可将从患者血液样本中分离出单个癌细胞,进而提供准确、快速且廉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