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梅毒可通过改变单个基因来躲避免疫攻击
尽管梅毒仍然很容易用青霉素治疗,但是在过去的二十年中,美国的感染率一直稳定增长。在2018年,美国新感染病例上升到超过115,000。全世界估计有600万新的成人梅毒病例。梅毒感染每年导致估计300,000例胎儿和新生儿死亡。然而,尽管其作为疾病的原因很重要,但对梅毒螺旋体的生物学知之甚少。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是,目前还未开发出可在实验室培养皿培养梅毒的方法。因此,许多用于研究其他细菌的实验室工具尚未专门针对梅毒开发。
【新发现】PDK4可作前列腺癌的独立预后标志物
前列腺癌(PCa)是全世界男性中第二常见的癌症,也是第五大死于癌症的主要原因。PCa具有广泛的临床表现,因此迫切需要生物标志物来进行风险分层。如今,研究人员通过利用转录组学数据的基因共表达网络,以及从人和鼠前列腺石蜡包埋组织(FFPE)样品中提取的激光显微切割的蛋白质组学,找到了潜在的风险分层生物标志物。
【Nature子刊】关键鼻细胞被确定为可能的C
迄今为止,新冠病毒已传播到184个以上的国家,并夺走了18万多人的生命。世界各地的科学家都在试图确切地了解病毒的传播方式,以帮助防止传播和开发疫苗。众所周知,SARS-CoV-2使用与引起2003年SARS流行的相关冠状病毒类似的机制感染人类细胞,但鼻子中涉及的确切细胞类型以前没有被查明。
【Nature】新突破:胰腺癌治疗新方法——羟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诊断和治疗都很困难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约90%为起源于胰管上皮的导管腺癌。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明显上升。胰腺癌有病程短、病情发展快和迅速恶化等特点,是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最近对胰腺癌的研究有了新突破。
【研究】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补充剂是对抗COV
急性呼吸道感染是导致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季节性流感和最近由SARS-CoV-2感染引起的冠状病毒疾病COVID-19的爆发都说明了这一点。近期大量的数据显示,良好的营养在支持免疫系统方面发挥着重要角色,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补充剂会帮助人体自身免疫系统对抗COVID-19和其他急性呼吸道疾病。
【Science子刊】 基因编辑患者的干细胞可
研究人员使用从罕见Wolfram综合症患者的皮肤中产生的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将人类干细胞转化为产生胰岛素的细胞,并使用基因编辑工具CRISPR-Cas9进行校正导致该综合征的遗传缺陷。然后,他们将细胞植入实验室小鼠,并治愈了这些小鼠的糖尿病。
【重磅】新冠肺炎有特效药了!国务院权威发布会振
据世卫组织最新实时统计数据,目前全球确诊新冠肺炎超224万!累计死亡超15万!美国更是惨不忍睹,确诊新冠肺炎累计超75万,是世界确诊和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面对这个突然来袭的新冠病毒,人类已经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且还没有结束。目前只有针对新冠肺炎的疫苗问世,才能彻底打败病毒,但你我都知道,疫苗还要很长的时间才能研发上市。在这样严峻的背景下,我国近日突然公布了一个重磅级好消息:新冠肺炎终于有特效药了!
【Cell】人体主要防御手段干扰素竟帮助新冠病
是什么使SAV-CoV-2(COVID-19背后的病毒)对大众构成如此大的威胁?SARS-COV-2在体内的作用是什么?某些特定人群为何更易感新冠病毒?那么又如何寻找最好的治疗方法呢?
【重磅】一种COVID-19候选疫苗在恒河猴体
COVID-19在全球的爆发愈演愈烈,全世界都加速了疫苗研制的步伐。现在疫苗可能是治愈新冠病毒的唯一方法,人们迫切希望疫苗能够研发成功,能够尽快投入使用。最近来自中国的一项研究带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一种COVID-19候选疫苗在恒河猴体内试验成功了!
【Cell子刊】表观基因组可作一种治疗策略来预
近日,国立卫生研究院的一部分,美国国立眼科研究所(NEI)的研究人员对光感小鼠感光细胞的表观基因组变化进行了分析,从而更加清晰地了解了与年龄相关的眼部疾病可能与年龄相关的基因表达调控的变化相关联。该发现于4月21日在线发表在《细胞报告》(Cell Reports)上,表明表观基因组可以作为一种治疗策略来预防视力丧失,如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
【Nature子刊】癌细胞是如何穿上隐形斗篷的
PD-L1抑制剂在肿瘤癌症治疗领域中是备受关注的明星药物。相比起传统的癌症治疗手段,免疫疗法是较为安全的新疗法。PD-L1属于免疫检查点阻断药物,可帮助受肿瘤细胞“捆绑”的T细胞重新恢复对抗肿瘤细胞的免疫功能。
【热点】人类自身应该为新型冠状病毒和“人畜共患
人畜共患传染病是指由同一种病原体引起的,在流行病学上相互关联,可以在人类和动物之间自然传播的一组疾病。由于环境污染、生态变迁,现在很多病原体都发生了变异,以往只在动物体内发病的疾病,现在都在向人类快速传播,这种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病情重,治疗上比较棘手等特点。
【Science】联用羟氯喹与阿奇霉素或可有效
唐纳德·特朗普总统在新闻发布会上对两种抗疟药物氯喹和羟氯喹甚是吹捧。一名医生断言,这种药物已被证明是完全安全的,因为它们已经被用于对抗疟疾数十年,并且还被用于驯服狼疮和类风湿关节炎中过度活跃的免疫细胞。但是没有确凿证据表明它们可以治疗COVID-19,人们反而对其副作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研究】单个细胞分裂错误可能触发一系列具癌症特
癌症基因组可以包含数百个染色体重排。传统观点认为,它们在许多代中都会发生小规模的变化,但是许多癌症中的大量重排表明,这些基因组实际上可能会通过产生基因组突变的不连续片段而快速进化。
【Nature子刊】新发现:多发性硬化症有了新
多发性硬化(MS)被称为“千面疾病”,是以中枢神经系统白质炎性脱髓鞘病变为主要特点的自身免疫病。本病最常累及的部位为脑室周围白质、视神经、脊髓、脑干和小脑,在临床上常表现为是神经系统多部位功能障碍,易复发。
【热点】Facebook新冠病毒“热图”揭晓,
美国的新冠病毒疫情越来越严重,截止4月21日14时,美国累计确诊792938例患者,累计死亡42518例患者,早期为了切断病毒的传播,美国各州彻底封锁,民众居家隔离。但是,过惯了自由生活的美国人并不买账。近期美国有7州现居家令抗议潮,民众不满封锁,要求自由,要求复工。
【重磅】男性专用新冠病毒“储库”——睾丸,或能
蒙特菲尔卫生系统和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可能已经解决了围绕新型冠状病毒大流行的一个谜:为什么感染这种病毒的男性通常表现出更严重的症状,比女性死于COVID-19的可能性更大。科学家与印度孟买的卡斯图尔巴传染病医院合作,首次证明,男人从体内清除病毒的速度比女性慢,并发现了可能的解释:一种可能的男性专用冠状病毒“储库”。
【热点】新冠痊愈者可能不会获得免疫,即使有也很
由于COVID-19的持续蔓延,全球的病毒学家都在专注于研究COVID-19,但是一个非常基本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答案:那些从新冠肺炎疾病中恢复的人有免疫力吗?专家表示,这个问题没有明确定论,即使许多人认为感染这种疾病后会获得免疫力,但也可能只是保持在一小段时间内。
【新发现】血浆蛋白生物标志物或有助于筛查老年痴
以往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发现,AD患者血浆、血清和脑脊液中的蛋白质发生了显著变化,但这些研究均未获得准确、特异和可重复的AD诊断标志物。这仍然是一个重大挑战,但最近的报告有迹象表明,血液生物标记物是可能的。
【Nature子刊】干扰RNA可助RNA药物逃
基于RNA的药物在实现其治疗前景方面进展缓慢,因为它们被困在核内体中,并被递送到可降解的溶酶体。但是,如果可以从内体中分解出基于RNA的药物,它们就可以完成其使命,即下调致病基因。小干扰RNA(siRNA)是一种新的治疗分子,可用于致病基因的序列特异性下调。研究人员利用RNA干扰和其他技术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
栏目推荐
【Nature子刊 |
【Science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