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54615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免费】深圳精准医学暨中国第五届结节性硬化症研究与应用大会报名通知
深圳精准医学暨中国第五届结节性硬化症研究与应用大会 2015年8月22~23日在深圳精准医学研究院~罗湖医院召开。22日为研究大会,23日为病友大会,其间有国内外专家义诊。 受邀讲者 杨焕明院士:华大基因理事长, 罗智泉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 David Franz 教授:美国辛辛那提儿童医院结节性硬化症中心主任, John Bissler 教授:美国...
汤森路透:全球生物制药行业的趋势和挑战
头条新闻是埃博拉病毒 2014年医疗方面最重大的新闻是西非爆发的埃博拉疫情。截至2015年2月20日,全球共有2.34万人感染埃博拉病毒,9450人因此死亡。这次埃博拉疫情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并且首次影响到西方国家。疫情爆发前,只有极少数针对埃博拉病毒的药物和疫苗,而且这些在研产品都还处在临床前试验阶段。但疫情爆发后几个月,随着受感染人数“火箭式”迅猛增加,在各个机...
2015国家科学技术奖初评入选名单(生物医药部分)
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初评工作已经结束。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现将初评通过的46项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50项国家技术发明奖通用项目和14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通用项目(含3个创新团队)在科技部网站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网站公布。 初评通过的17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专用项目和45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专用项目在委托管理单位、推荐单位及项目完成单位等进行内部...
Oncogene:黑色素瘤病人抵抗BRAF抑制剂新机制
在过去十年中,靶向药物的开发显著提高了黑色素瘤病人的生存率,但由于这些治疗方法并不能杀死所有肿瘤细胞,癌症复发的情况比较常见,而存活下来的癌细胞会适应治疗药物并产生抗性。最近,来自美国moffitt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研究发现了导致黑色素瘤细胞抵抗靶向BRAF的抑制剂药物的新分子机制,并将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oncogene上。 ...
临床医学专业:一直是学霸的天下
畜牧兽医分数比医学专业还高? 这条新闻已经辟谣了 正是高考填报志愿的节骨眼上,昨天,一条新闻刷爆了微信朋友圈,说的是河北高考分数线出来,医学专业分数只有区区429分,还不如畜牧兽医分数线(554分),低得出奇。 很多网友在吐槽,以后给...
医声|如何让港大深圳医院医暴妈妈住手
对医暴一惯强硬的港大深圳医院急诊科,端午节又遭一闹,公安媒体齐助阵,医暴妈妈极速得到了处置。大家在点赞之余,肯定希望避免发生类似的医暴事件。那就让我们深入分析一下。 首先聊聊港大深圳医院急诊科分诊原则。据说该院很多规章制度是引入香港成例的,根据管理香港公立医院的香港医院管理局规定,所有开设急症室的十七家公立医院都...
新型石墨烯传感器研发成功只需一滴血即可测癌症和霍乱
据最新一期《美国化学学会期刊》报道,包括加拿大研究人员在内的国际团队研发出一种新型石墨烯传感器。该生物传感器不仅对检测霍乱毒素具有非常高的灵敏度,还能为癌症和其他传染病提供早期诊断。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传感器是一种用于医学诊断的光学技术,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研究人员发现,添加石墨烯可导致SPR传感器信号倍增,从而使一个单分子超薄层即可锚定...
神奇or神器?残疾人用意念成功远程操控机器人
包括9名瘫痪人士在内的19个不同国度的人,能使用一种由远程呈现系统开发的程序,控制大学实验室中的机器人。这一旨在提高瘫痪人士独立性的技术已经被证明很有效果且操作方便。 对于某些受到瘫痪折磨的人来说,拜访其他人是异常困难的。不过,由乔斯・德尔・米兰领导的Defitech基金会脑机接口(CNBI)研究团队,一直致力于开启一场大脑――机器连接方法的革命,以期...
PNAS发表超级细菌基因组图谱
最近,由墨尔本大学带领的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解码了肺炎克雷伯菌(KP)基因组,这种细菌存在于发展中国家或发达国家的医院里。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六月二十三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涉及世界各地 37个研究机构和来自六个国家的300株细菌样本。 本研究对这种细菌性病原体进行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基因解码,使科学家们获得有价值的数据,走...
Cell:来自干细胞的类器官
组织干细胞需要独特的微环境。通过各种特殊的微环境因子组合,小鼠和人体中来自胃部,小肠,结肠,胰腺导管和肝脏胆管的上皮组织能有效形成各自类器官。这种上皮类器官平台也能用于体外,研究人员可以利用它们从人体多能干细胞产生消化组织。因此这种技术在基础研究和医学转化应用方面都颇具前景。 所谓类器官(Organoid)狭义来说就是原生动物细胞质分化形成某些类似高等动物器官的结...
大型研究发现多个胰腺癌风险基因
在一项被认为迄今为止最大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中,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发现,人类基因组中的四个区域如果发生变化,可能会增加胰腺癌的风险。 研究人员说,新发现的基因变异位于人类染色体上的不同位置,包括位置17q25.1,可能使癌症风险增加38%;位置7p13,可能使癌症风险增加12%;位置3q29可能使癌症风险增加16%。位置2p1...
诺奖得主解析microRNA与干细胞衰老
基因是蛋白质的蓝图,而microRNA帮助细胞决定是否根据这些蓝图制造蛋白。MicroRNA是长约22nt的非编码RNA,在胚胎发育、细胞分化和器官生成等重要过程中承担着关键性的调控功能。这些短RNA在天然细胞中大量存在,它们能与靶基因的mRNA配对并阻碍其翻译,在转录后水平上调控目标基因的表达。 加州理工的科学家们发现,Mirc19(m...
2015 Nature、Science你不容错过的那些论文
转眼又到了年中,各位或许都在忙于应付各种考试,准备研讨会,参加会议,撰写论文,完成试验等等各种事务。而遗憾的是,却从未留出足够的时间来享受(或甚至找到)一两篇真正好的研究文章。近日,BioTechnique网站为我们列出了今年值得关注的一些好文章,来看看其中有没有你错过的吧…… Cusanovich, D.A. et al., “Multi...
Nature提出细胞自毁新学说
我们染色体末端的特殊结构――端粒决定了细胞可以在多长的时间里继续复制自身。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研究它与衰老过程和癌症的关联。现在来自Salk研究所的一个研究发现表明,在细胞阻止肿瘤的自毁程序中端粒有可能比以往认为的要更加重要,有可能可以利用这一功能来改善癌症治疗。这项研究发布在《自然》(Nature)杂志上。 当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进行复制时...
中国学者获重要突破:缺乏精子也能繁衍后代
基因突变会导致精子缺乏,造成男性不育。由于睾丸中缺少功能性的生殖细胞,这些患者无法通过辅助生殖技术(比如IVF)拥有自己的后代,恢复他们的生育能力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南京医科大学、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的科学家们日前在这一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他们将细胞重编程和基因组编辑结合起来,成功让缺乏精子的突变小鼠生成了功能性精子,并且拥有了自己的后代。这一成果发表在六月十九...
流式细胞技术新工具:RT-DC甩开标记
流式细胞技术与相关的荧光激活细胞分选技术(fluorescence-activated cell sorter,FACS)对生物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它们还是存在一些局限性,近年来,科学家们研发出了一些新的策略,但他们并没有修改传统的流式细胞仪,而是在新型微流控装置上进行精简。这些微型芯片实验室能帮助研究人员在更为多样的物理和分子特征基础上进行筛选和分型,而且也不需要抗体。以下是几位学者提出...
顾臻PNAS:取代胰岛素注射的智能贴片
最近,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UC)和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UC State)的研究人员的一项新发明,可能使众多糖尿病患者摆脱痛苦的胰岛素注射,他们研制出第一个“智能胰岛素贴片”,可以检测血糖水平的增加,并在需要的时候分泌适当剂量的胰岛素进入血液。 这种贴片是一种方形的薄片,不到一个便士的大小,每一片都覆盖有一百多个微小的针,大约一根睫毛的大小。这...
基于基因组学的复杂疾病健康管理事业发展展望
一、复杂疾病的有效防治需求促进复杂疾病基因组导向下健康管理事业的发展 近年来,以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为代表的重大复杂疾病的发病在我国呈现井喷态势,其所导致的死亡已经占到我国总死亡的85% 左右,导致的疾病负担已占总疾病负担的70% 左右。重大复杂疾病已成为致死致残、因病返贫的重要原因,其早期防治已刻不容缓,如再不加以有效控制,必将会严重制约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1]。以预测和早...
艾迪康与博奥检验的战略合作拉开帷幕
本月以来,国内第三方医检/独立实验室行业巨擘——艾迪康医学检验中心有限公司及其分布于全国17家子公司,与博奥生物集团有限公司的博奥检验集团,以“外周血胎儿染色体非整数倍(T21、T18、T13)检测”为起始项目,全面开展在“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方面的战略合作。 近年来,由于我国大陆婚检率下滑和二胎政策部分放开后出现大量高龄产妇,出生缺陷率呈逐步上升趋势。目前,我国胎儿出生缺陷率高达...
帕金森疾病或始于机体胃肠道
近日一项来自丹麦奥胡斯大学等处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人类的帕金森疾病或开始于机体的胃肠道,通过迷走神经扩散到大脑,相关研究发表于国际杂志Annals of Neurology上。 研究者Elisabeth Svensson教授指出,文章中我们对1.5万名登记的病人进行研究,这些患者机体胃部的迷走神经均被切断,在1970年至1995年间切断患者胃部的迷走神经常常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