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54507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Cell子刊】情绪牵肠道!脸上带smile,肠道做SPA!
血清素的作用 想象每个神经细胞就是一台电脑,电脑与电脑之间的沟通可以通过电缆、还可以通过蓝牙什么的。那神经细胞与神经细胞之间是如何沟通的呢?而这个担任神经细胞与神经细胞之间的信使的化学物质,就是神经递质。现在已知的神经递质至少有30个 ,最有名的有七种:多巴胺(5-羟色胺)、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谷氨酸、GABA和内啡肽。 ...
【重磅】国家卫健委发文,首次将核酸检测纳入医院考核
6月2日下午,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召开第104场新闻发布会。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通过远程连线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武汉的核酸检测已经做到了全覆盖,在全世界都是罕见的大事,对中国乃至全球疫情防控有重要指导作用。 6月8号,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举行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新闻发布会,介绍牡丹江市民核酸检测结果等...
【新发现】伦敦大学最新研究:消极太恐怖!长期处于消极思维模式更易患老年痴呆
在6月7日发表在《阿尔茨海默症与痴呆症》(Alzheimer's & Dementia)杂志上的一项针对55岁以上人群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反复消极思维”(RNT)与随后的认知能力下降以及与阿尔茨海默症有关的有害脑蛋白的沉积有关。 研究人员表示,现在应该进一步研究RNT作为痴呆症的潜在风险因素,并且应该研究心理工具,例如正念或冥想,查看它们是否会降低痴呆...
谁是中国健康新势力 | 首届中国健康新势力企业征集进行时
医疗健康行业一直以来备受关注与重视。疫情之下,其展现出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人民对医疗健康的诉求日趋强烈,给医疗健康类企业提供了新的成长机会。新时代,新挑战,也蕴含着新机遇。危机,是对企业的“大阅兵”。经过真刀真枪的疫情淬炼,大部分医疗健康企业的表现可圈可点。无论是互联网医疗还是第三方检验中心,又或者是创新IVD和医疗机器人……医疗技术和相关产品企业在抗疫期间交出了亮丽的答卷。 ...
【新进展】转基因山羊功劳大大!可大规模产生改良版西妥昔单抗
单克隆抗体(mAbs)是一类治疗人类严重疾病的重要生物制药药物。大多数治疗性单克隆抗体是在培养的哺乳动物细胞中产生的,但生产过程成本高,有效性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山羊为大规模生产治疗性单克隆抗体(mAbs)提供了一个替代平台。目前临床上最为先进的抗EGFR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西妥昔单抗,是以爱必妥(Erbitux)品牌商业化生产的,并被批准用于抗癌治疗。 ...
【Cell子刊】振奋人心!美国科学家培育出人造微型肝脏,在动物体内已经移植成功了!
由于目前对肝衰竭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导致肝功能衰竭的患者的死亡率高达70%,肝移植是肝功能衰竭患者的唯一希望,但是很多患者都会在等待肝脏供体的过程中死亡。为攻克这一难题,国内外的科学家都在想方设法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案。 肝脏供体短缺、手术成本高以及终身免疫抑制都限制了肝移植的临床应用。从患者自身细胞中提取的自体生物工程肝可以改变这一状...
【Science子刊】嗅球中小胶质细胞的的“看门犬”,可保护大脑免受感染
鼻子中的神经元会对吸入的气味做出反应,并将此信息发送到大脑的一个称为嗅球的区域。尽管鼻神经元的位置及其暴露于外部环境使它们很容易成为空气传播病毒感染的目标,但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很少从嗅球传到大脑可能引起致命脑炎的其他部位。 空气可传播的病毒一直在挑战人们的免疫系统,但很少看到病毒感染导致神经系统疾病...
【新发现】中风患者的福音!联合治疗能够恢复中风患者的认知能力且延长治疗窗口期
再灌注治疗是中风治疗的金标准,有助于在血栓引起的中风后恢复血流量,防止脑组织损伤。然而,只有大约10%的中风患者符合条件,部分原因是再灌注治疗的治疗窗口狭窄。 南卡罗来纳州医科大学(Medical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如果使用一种阻断免疫反应的特殊化合物,这种疗法对运动和认知...
【重磅】首次数据支撑:碎片化睡眠危害大!会引发慢性炎症和动脉硬化
夜间睡眠中断和动脉堵塞往往会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悄悄出现。虽然这两种疾病看起来似乎毫不相关,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的一项新研究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它们实际上在病理上是相互交织的。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睡眠科学家们已经揭示了,夜间碎片化睡眠会导致脂肪动脉斑块的形成,也就是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引起致命的心脏病。 研究的资深作者、加州大学伯克利分...
【Nature】头秃星人留下感动的泪水!再生医学新突破!
当从成年小鼠皮肤分离出的干细胞首次产生毛囊时,美国脱口秀节目《今夜秀》的前主持杰伊·莱诺开玩笑说,科学家“至少在小鼠中治愈了秃头”。十六年后的今天,哈佛大学的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发表重要结果,表示头秃有救了!他们用人多能干细胞培育出了包含毛囊等附属结构的皮肤类器官,而且在小鼠身上成功实验,一半以上的类器官都长出了毛发!这一成就使产生无限量毛囊的设想变得更近了,还可以将其移植到稀疏或没有...
【Science】眼损伤“元凶”竟成“帮手”!通过近红外光刺激可恢复视力!
近日,巴塞尔分子和临床眼科研究所(IOB)的科学家与哥根廷的德国灵长类动物研究中心(DPZ)-莱布尼兹灵长类动物研究所的同事一起,在基于基因疗法的基础上,利用近红外光激活退化的光感光器,开发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致力于造福盲人恢复视力。这项研究发表在《科学》杂志上。 视网膜退行性疾病可致盲,在进展过程中,视网膜中的光敏感和光不敏感的光感受器区域共存。例如,...
【Nature】新进展:压力大到扛不住?是真的!压力过大会使人体内产生大量的炎症反应
在如COVID-19大流行等大压力时期,焦虑和抑郁明显加剧。不幸的是,社会心理压力是导致焦虑和抑郁的主要原因。有证据表明,压力与炎症增加有关,在焦虑和情绪障碍患者中检测到炎症细胞因子、循环单核细胞和小胶质细胞激活的增加。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慢性应激与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的发病机理有关。最近的研究发现,慢性应激会导致神经炎症:激活大脑中固有的免疫细胞——小胶质细胞,产...
【重磅】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初审结果公布
国科金计函〔2020〕56号 关于公布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初审结果的通告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在2020年度项目申请集中接收期间共接收各类型项目269671项。按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相关类型项目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自然科学基金委对项目...
长三角一体化基因检测联盟首届理事会成员公布!
2020年5月30日,长三角一体化基因检测联盟(筹)启动会暨联盟首届基因检测学术论坛在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召开(详见报道:长三角一体化基因检测联盟启动会暨首届学术论坛圆满结束!),会上选举产生了首届联盟理事会成员,名单如下: 单位 姓名 职务 ...
【精准医学新发展系列在线研讨会(三)】显微成像技术助力精准临床诊断与研究
显微成像技术是精准医学应用中不可或缺的手段,尤其是在超微病理学应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超微病理学是从细胞超微结构水平以至分子水平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变化和探索疾病防治的学科,是组织学和病理学向微观的深入发展。 电子显微镜技术作为探索微观世界的一种有力手段,在半个多世纪的实践中,显示出它旺盛的生命力和广...
【Nature子刊】为何会胖上加胖?那要问问你体内脂肪细胞的免疫反应
背景 肥胖症在全球范围内影响着超过6亿人。所有高收入国家中,美国的成人平均体重指数(简称BMI)是最高的。到2030年,大约一半的美国人会变得大肚便便。 肥胖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心血管...
【实锤】《科学》:纽约市新冠起源于欧洲和美国
截止北京时间2020年6月4日17时30分,美国累计确诊病例1902031人,死亡109142人,昨日新增21365人。纽约州是美国累计确诊人数最多的州,确诊病例已超过20万。 据西奈山伊坎医学院(Icahn school of Medicine at Mount SInai),包括纽约市立大学公共卫生学院(CUNY SPH)博士生布里安·奇费里(Brianne Cife...
【聚焦】花费9亿元,武汉核酸检测约990万人,确诊病例为0!
需要特别关注几个重要数据 李兰娟表示大家需要特别关注几个重要数据: 第一,5月14日至6月1日查出了300名无症状感染者,概率为10万分之3。武汉市无症状感染比例已经很低了,已发现的无症状感染者已经隔离。除了300个无症状感染者,其他所有人都是健康的。 &ems...
【Nature子刊】蜗牛的“致命毒液”成“救命良药”,迄今最小胰岛素有望彻底治疗糖尿病
发现胰岛素将近一个世纪之后,由美国犹他大学健康研究所(U of U Health)的科学家领导的国际研究小组开发出了结构最小但功能齐全的胰岛素。它基于捕鱼的锥形蜗牛产生的速效毒液胰岛素,同时也显示出人类胰岛素的全部功能,并与人胰岛素受体(hIR)结合。在啮齿动物中进行的测试表明,微型胰岛素(Mini-Ins)具有与人胰岛素相似的生物活性。研究人员声称,微型胰岛素是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