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10085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科学家在基因之外发现促进乳腺癌的DNA变异
最近一项研究发现在ER阳性乳腺肿瘤中基因外部的DNA序列不断积累突变可能是驱动这种疾病发展的重要推手。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Genetics上。 来自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研究人员领导了这项研究,高级科学家Mathieu Lupien表示:“通过研究在基因外部发现的DNA突变,我们发现基因外部的功能调控元...
Danaher将以40亿美元收购分子诊断公司Cepheid!
Thermo Fisher并购Illumina的传闻刚刚过去,生命科学另一巨头Danaher在9月6日对外宣布,将以40亿美元收购美国分子诊断产品供应商Cepheid,交易将在2016年第四季度完成。 值得关注的是后者市值仅为25亿美元左右,收购溢价率竟高达53%!这是Danaher继2015年138亿美元收购Pall之后的另一大额...
Nature子刊:癌症治疗是否有效,这14个基因来决定
一项新研究发现了14个基因可以预测患者对肿瘤治疗的反应,尤其是对化疗和放射治疗的反应,相关研究结果于近日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这些生物标志物的发现有助于临床医生为患者量身定制治疗方案,还能帮助患者避免接受可能导致不良影响的治疗方法。 染色体不稳定性,给科学家带来了新机会 &...
缩小恶性肿瘤,RNA要在靶向疗法领域插一脚
二十年前,科学家发现短链的RNA即微型RNA能够帮助细胞微调基因的表达。当细胞瓦解或失去一部分微型RNA,就有可能表达紊乱,通过提高微型RNA的水平就有可能治愈肿瘤。 要实现通过这种方法治疗癌症,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实现向肿瘤传递微型RNA。近日,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公布了一项新的研究,可以成功的将微型RNA传递到肿瘤细胞内。将RN...
EBioMedicine:肠道菌群或可影响HIV患者机体的免疫恢复功能
最近,一项刊登于国际杂志EBioMedicine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巴伦西亚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对正在接受抗逆转录病毒(ART)疗法的HIV患者进行研究,分析了患者机体肠道菌群对其免疫恢复的影响,研究者发现,患者机体的免疫恢复和对疗法产生反应的一类特殊的肠道菌群的行为之间存在紧密关联,更有意思的是,这些肠道菌群的行为似乎是患者机体免疫恢复的原因和结果。 ...
上海生科院发现调控胰岛素敏感性的长链非编码RNA
8月30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翟琦巍研究组在国际学术期刊The FASEB Journal 正式发表了题为Down-regulation of Risa improves insulin sensitivity by enhancing autophagy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在SIRT1基因的启动子区发现了一个长链非编码RNA (...
向重复检验说NO!京津冀试点临床检验结果互认
向医疗机构重复临床检验说NO!9月5日,北京、天津、河北卫计委联合启动三地医疗机构临床检验结果互认试点工作,在京就此召开新闻发布会。 首批试点“十一”实施 第一批临床检验结果互认试点工作将于2016年10月1日起实施。 试点工作实施后,京津冀地区符合结果互认条件...
70个基因和46%的患者:早期乳腺癌化疗的MammaPrint之路
与传统的TNM分期、临床病理指标相比,多基因预测系统能提供更准确的预后预测信息,并为选择治疗方案提供更加可靠的参考,是肿瘤精准治疗的重要突破方向。 对于早期乳腺癌患者,常根据临床病理特点如HER2表达、雌激素受体状态、肿瘤大小、分级和淋巴结转移等选择辅助治疗,包括化疗,内分泌治疗,抗HER2治疗等。 &ems...
ATCC“偷天换日”?DNA“法医”让变异的细胞系无所遁匿
细胞系是在医学研究中常用的培养细胞。来自乌普萨拉大学的新结果表明,这种细胞并不总人们所认为的样子。使用基因分析,研究人员表明,50年前建立在乌普萨拉瑞典的一个常用细胞系,并非来自它所声称的来源。这项研究结果发表在《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 培养的细胞系通常来源于肿瘤。与其他培养的细胞相比,这样的肿瘤细胞可以无限期地分裂,从而可以培养许...
清华大学颜宁教授《Nature》发表重要成果
清华大学的颜宁(Nieng Yan)教授是这篇论文的通讯作者。2007年作为普林斯顿大学博士的颜宁受聘于清华大学医学院,成为清华最年轻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在回国的几年间,颜宁教授研究组主要聚焦于膜蛋白、胆固醇代谢调控通路相关因子的结构生物学研究,在Science、Nature、Cell等杂志上发表多篇重要的论文,并荣获了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HHMI国际青年科学家奖...
基因是否表达,做个cfDNA全基因组测序就可揭晓
8月29日,《Nature Genetics》杂志上的研究表明,血循环游离DNA(cfDNA)可提供线索来预测基因的表达。 全基因组测序就能知道基因是否表达 基因表达(gene expression)是指细胞在生命过程中,把储存在DNA顺序中的遗传信息经过转录和翻译,最后转变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分子的过程。检测基因...
NEJM:来自精准医学时代的不确定性
精准医学现广泛推广并应用指导临床,然而,其仍存在不少不确定性,哈佛大学的David J. Hunter教授就这一问题做了一评论发表在最新一期新英格兰杂志上。 精准医学在国家研究委员会的定义为“个体化的靶向治疗”;而在该文中,作者将会着重于“精准一词,同时精准又意味着疗效的确定性”,那么在当前诊断及预后确定性的时代里,精准医学疗效是否真的如此确定?事实上...
Nature:迈向精准医疗的挑战
斯坦福大学的Euan A. Ashley近日在《Nature Reviews Genetics》发表了一篇综述,探讨了基因组测序的临床应用。这篇文章覆盖了多个话题,从人类参考基因组的种族背景到精准医疗的公众兴趣。他也从技术角度讨论了复杂区域的变异检出。 Ashley认为,基因组学中许多现有的标准,从测序仪到分析工具...
Lancet Oncol:BRAF-V600晚期黑色素瘤双靶向可改善患者生存
Vemurafenib是一种低分子质量,口服可利用的BRAF突变抑制剂。RAF激酶家族有3个主要成员:ARAF,BRAF,CRAF,其中BRAF是3个亚型中突变频率最高的基因,欧洲国家约40%~60%的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有BRAF基因突变,中国黑色素瘤患者中BRAF突变约占25.9%。BRAF是黑色素瘤靶向药物研发的重要靶点之一。 BRAF突变可通过磷酸化及活化MEK蛋白...
E-Town Bio携手安诺优达“精”益求“精”,我们“准”备好了
2016作为“十三五”开局之年,中国版精准医疗计划也随即出炉,“加速推动基因组学等生物技术大规模应用”被列为国家重点实施的重大工程项目,这是国家加快部署和攻坚精准医学战略的体现。在新兴生物医学技术的带动下,科研、临床及生物医学产业界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在此之际,由北京亦庄生物医药园联合安诺优达基因科技共同举办的“第33期E-TOWN BIO产业创新与发展论坛暨第一届肿瘤精准医疗论坛”于2...
【2016新学期促销】circRNA芯片4799加送分析!
伯豪生物circRNA芯片—带您畅游“隐秘而未知的RNA平行宇宙”—环状RNA的海洋 促销时间:2016年8月29日- 2016年9月29日 产品介绍: 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是一大类具有闭合环状结构的特殊非编码RNA。环状RNA大量存在于真核细胞中,通常具有组织或发育阶段的表达特异性,且多数序列高度保守,是扮演重要调控作用的新...
NCI重磅:氧分子“助纣为虐” 助力癌转移
近期,一项NCI癌症研究中心与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的联合研究对小鼠肺部抗癌免疫反应的抑制效应进行了解读,阐明了氧分子对抗癌活性T细胞的抑制作用并进一步证明通过基因或药物手段抑制免疫细胞的氧感受能力能对癌症的肺部转移起到一定预防作用。因为肺部通常情况下都会成为多种实体肿瘤发生转移的首个器官,所以该研究对于多种晚期癌症的治疗都具有一定积极意义。该研究...
5年研究6693位患者,NEJM最新研究帮助全球千万乳腺癌患者告别不必要化疗
最新研究表明,使用一项针对70个标记基因的基因检测可以鉴别不需要化疗的高临床风险早期乳腺癌患者。 通常情况下,早期乳腺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都会接受辅助性的化疗或者其他综合治疗。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主治医生通常会根据一套针对肿瘤类型以及病人特征的临床策略为他们制定相对最为合适的治疗方案。“即便如此,乳腺癌的主治医生在制定这些...
Nature Cell Biology:颠覆肿瘤转移机制,有望彻底治愈肿瘤转移!
Tel Aviv(特拉维夫,以色列)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最具侵袭性的皮肤癌--黑色素瘤的转移机制,这有望彻底治疗黑色素瘤。在一篇发表在Nature Cell Biology(自然细胞生物学)杂志的文章中,他们描述说,黑色素瘤在扩散到其他器官之前,首先会释放出含有microRNA的微小囊泡。这些囊泡会诱导真皮形态发生变化,从而为接收和转移癌细胞做好准备。研究人员还发...
IBM Watson首次来华落地21家医院,提供肿瘤解决方案
8月11日,IBM与杭州认知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州认知”)共同宣布,21家本土医院计划使用经由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Memorial Sloan Kettering Cancer Center)训练的IBM Watson肿瘤解决方案(IBM Watson for Oncology),以期基于此认知计算平台助力中国医生获得个性化的循证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