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第七届上海国际癌症大会
第六届单细胞技术应用研讨会暨空间组学前沿研讨会
首届精准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队列研究先锋计划颁奖仪式

专家访谈

《转》访菲鹏数辉马步勇教授|AI与分子模拟引领生物医药创新,“构象选择机制”开辟药物动态设计新纪元
《转》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赵刚
《转》访Olink亚太副总裁Andrea Ballagi博士:新一代蛋白组学如何加速精准医疗新进程
【我的2022】瑞普基因首席技术官王涛:发挥BT+AI双引擎特色优势,推进AI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临床落地
【我的2022】佰诺全景创始人焦磊:降低使用成本和难度,推动全景病理技术在中国的临床转化落地
【我的2022】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把一个好的单细胞中国解决方案带给客户
【我的2022】迈杰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飞:数智化赋能商业模式转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深圳绘云生物总经理林景超:专注慢病早筛类临床质谱检测产品,从临床痛点出发,为临床医学检验解决更多难题
【我的2022】艾吉泰康联合创始人屈武斌:对技术精雕细琢,以客户应用场景为核心,用特色服务提供基因捕获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李志:开放与合作,深耕外泌体技术开发与临床转化,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肩膀!
【我的2022】迈迪安生命科学部门市场总监Liyan Pang:持续拓展颠覆性分子诊断原料,为体外诊断行业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我的2022】司羿智能科技创始人尹刚刚:以人为本,用科技传递温度,让老百姓用得起实用有效的创新康复产品!

找到约12860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论文解析|BeaverBeads® 助力研究玉米(Zea mays)突变体,为谷物增产提供新思路

2022-12-16

研究背景 被子植物的种子包含两个子实体,即胚乳和胚胎,它们的发育在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中明显不同。这两类植物的种子发育均需通过传递层细胞的壁内突来吸收母本的营养物质,不同之处在于单子叶植物种子中为发达的棒状壁内突,而双子叶植物种子中为乳突状壁内突。壁内突的形成与纤维素合成酶(CESA)复合物(CSC)有关。然而,我们对造成这些不同结果的控制机制还知之甚少,目前还不清楚是否有...

北大曹云龙入选《Nature》年度十大人物:基因组学准确预测新冠突变

2022-12-15

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C)副研究员、北京昌平实验室领衔科学家曹云龙入选。Nature这样介绍:“曹云龙:新冠预测者(COVID-predictor),帮助追踪新冠病毒的演化,并预测了导致新变异株产生的重要突变。”‍曹云龙一直专注于单细胞测序的技术开发,他的研究成果帮助追踪新冠病毒演化,并预测了导致新变异株产生的部分突变。 改进的高通量方法 01...

9小时!真迈生物携手诺唯赞实现FASTASeq 300平台RNA病原极速检测

2022-12-15

◆ 快:9小时即可完成核酸样本的建库及SE75 Dual Index测序 ◆ 准:在超高人源核酸背景下,含量低至0.01%的细菌与病毒均可准确检出 ◆ 稳:10 ng~1000 ng的核酸均可实现成功建库、稳定测序 【 测试方案 】 样本组成:为更好地模拟感染样本真实组成,使用293细胞 Total RNA 模拟人源核酸...

真迈生物与诺禾致源联合开展FASTASeq 300 病原检测能力测试

2022-12-15

11月28日,真迈生物发布了第三款基因测序产品FASTASeq 300,FASTASeq 300极简灵活、极速交付的特点能够很好地满足病原微生物的检测需求。近期,真迈生物与诺禾致源联合开展了FASTASeq 300病原微生物检测性能的测评工作,测评结果显示,FASTASeq 300表现优异,其单Lane单样、Pooling上样两种模式和GenoLab M在致病菌检测结果上一致性达100%。 ...

【Cancer Res.】点赞!复旦李大强/邵志敏团队再进一步!研究发现三阴性乳腺癌进展和紫杉醇耐药的潜在新机制

2022-12-14

2022年12月9日,复旦大学李大强及邵志敏等团队合作在《Cancer Research 》上发表文章“Protein phosphatase 1 subunit PPP1R14B stabilizes STMN1 to promote progression and paclitaxel resistance in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该研究检测了...

【Nature】加州大学开发细胞“胶水”治愈伤口,还能再生组织和神经!

2022-12-13

细胞之间通过交换生化信号进行协调,但是它们彼此间也相互作用和相互推动,从而构建出我们生存下来所需的身体结构,比如眼睛,肺部和心脏。研究人员提供了研究关于人类健康的其他关键问题的基础,比如癌症如何形成和扩散,或如何构建器官。总体而言,这些工具为细胞和组织工程以及系统研究多细胞组织提供了强大的新功能。 再生医学进了一步  01  再生医学标...

【PNAS】甜不一定产生快乐!阿斯巴甜诱导小鼠焦虑样行为,还会跨代遗传

2022-12-12

口服后,阿斯巴甜被分解成天冬氨酸、苯丙氨酸和甲醇——这些物质都会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强烈的影响。由于苯丙氨酸是单胺神经递质的前体,因此,对阿斯巴甜神经行为效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胺神经递质信号传导上。然而,关于阿斯巴甜对大脑单胺含量或行为(如记忆或抑郁)的影响,先前的临床或临床前研究文献均未对此达成共识。类似地,尽管已有研究报道了阿斯巴甜在致癌和代谢方面的副作用,但这些研究也均未达成共识。美国F...

【Nature】强强联合!斯坦福大学、华盛顿大学和牛津大学合作开发新方法发现自身免疫起源,颠覆数年错误认知!

2022-12-10

这一点终于可以改变了。来自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和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组成的团队开发了一种方法,可以找到驱动自身免疫的关键蛋白质片段,以及对它们做出反应的免疫细胞。该研究于12月7日发表在《Nature》上,为诊断和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开辟了一条有前途的途径。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2-05...

Element持续推动行业创新,推出基于新型亲和力测序Cloudbreak™技术的2x300试剂盒

2022-12-08

加利福尼亚州圣迭戈(2022年12月7日)—— 元素生物科学有限公司(Element)作为创新DNA测序平台的开发者,其平台正在颠覆基因组学行业,今天宣布推出亲和力Cloudbreak技术:这项技术提升了当前Element AVITI™化学试剂盒的性能,进一步节省运行时间,并将开启更多应用可能。 亲和力Cloudbreak试剂将于2023年初推出,它包含以下创新特点:...

【Nature】抗癌黄金时间出炉!日内瓦大学研究发现对抗癌症的更有效的免疫机制

2022-12-08

现在,研究小组证明了免疫系统的节律性,特别是其关键的“哨兵”树突状细胞的节律性,对肿瘤的生长以及免疫治疗的有效性有着迄今为止意想不到的影响。该研究发表在《Nature》杂志上,结果表明,仅仅改变治疗的给药时间就可以极大地提高其疗效。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2-05605-0#author-informa...

【CANCER DISCOV】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肝癌全基因组cfDNA片段化特征检测,实现高灵敏度特异性筛查

2022-12-07

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癌症中位居前列,全世界每年新增病例超过90万,死亡病例超80万。在所有肝癌病例中,肝细胞癌 (HCC)占约90%,病人的生存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诊断时的疾病分期:当肿瘤处于定植期(localized),五年生存率为34%,占患者总数的44%;侵袭期(regional)五年生存率为12%,占患者总数的27%;转移期(distant)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为3%,占患者总数18%...

疗效持久!国外团队研究显示新的抗KRAS药物治疗胰腺癌前景

2022-12-07

近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在Cancer Discovery杂志上发表了题为“Efficacy of a small molecule inhibitor of KrasG12D in immunocompetent models of pancreatic cancer”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测试了小分子KRASG12D抑制剂MRTX1133,发现其在胰腺癌临床前模型中成功缩小了肿瘤或阻止肿...

国内首例:上海大学团队CAR-T细胞治疗淋巴瘤研究新突破

2022-12-07

上海大学附属孟超肿瘤医院张艳和钱其军团队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Frontiers in Immunology》发表了一项研究成果。报告了一例伴有高肿瘤负荷伴大量乳糜性腹水的复发滤泡性淋巴瘤患者,经多线化疗失败,在接受靶向cd19 pbcar-t治疗后,快速获得缓解的病例。 第一例报道  01  据了解,这名40多岁的女性患者最初于2015...

重大发现 | Nature报道中性粒细胞“叛变”可促进肝肿瘤恶化发展

2022-12-07

近年来,肝癌在我国发病率居高不下,全球近一半肝癌患者在中国。同时,肝癌是所有实体恶性肿瘤中,预后效果最差的癌种之一,我国肝癌 5 年整体生存率仅 14% 左右,每年约有 50 万人死于肝癌。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异质性是肝癌患者耐药、复发和预后差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我们对肝癌免疫微环境(TIME)的了解还十分有限,且界限不清晰,这阻碍了肝癌患者生物标志物的发现。单细胞研究技术的发展使得解析临床多种...

Oxford Nanopore 和Bio-Techne合作,将创新的生殖健康和携带者筛查解决方案推向市场

2022-12-07

Oxford Nanopore Technologies plc (简称Oxford Nanopore) (LSE:ONT)和Bio-Techne旗下品牌 Asuragen (NASDAQ:TECH)宣布展开合作,开发检测方法,为生殖健康和携带者筛查提供更准确可靠的选择。Asuragen将利用其黄金标准PCR技术,结合Oxford Nanopore能够对任意长度DNA进行测序的...

【Nature子刊】抗肿瘤疫苗跨越式进展!南京大学刘宝瑞教授团队开发出可促进全身抗肿瘤的原位疫苗

2022-12-05

12月3日,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南京鼓楼医院刘宝瑞教授团队开发了一种表达fms样酪氨酸激酶3配体和共刺激物OX40配体融合蛋白的基于乳酸乳球菌的益生菌食品级原位接种(FOLactis)。研究论文“Engineered Lactococcus lactis secreting Flt3L and OX40 ligand for in situ vaccination-based cancer...

【Nature子刊】这个“明星”药物为何只对雌性“感冒”?

2022-12-02

女性的预期寿命大大高于男子。然而,妇女也更经常遭受与年龄有关的疾病和药物不良反应。“我们的长期目标是让男性和女性一样长寿,让女性在晚年和男性一样健康。但为此,我们需要了解差异来自哪里”,该研究的主要作者之一,来自德国马克斯普朗克衰老生物所吕宇轩博士解释说。 雷帕霉素老药新用  01  雷帕霉素被发现几十年来,一直在临床医学中用来抗器官移...

【Science】让CAR-T抗肿瘤更强!斯坦福大学发现靶向中介体激酶模块可增强T细胞效应活性

2022-12-01

近日,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在Science上发表了一项题为“Enhanced T cell effector activity by targeting the Mediator kinase module”的研究成果。该研究确定了中介复合体亚基12 (MED12)和细胞周期蛋白C (CCNC) ,这两种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模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T细胞激活和效应功能的关键调节因子。 DOI...

碧迪医疗与NanoString达成战略合作,联合推动单细胞空间多组学在华应用

2022-12-01

2022年12月1日,上海——今日,全球领先的医疗技术公司碧迪医疗与全球空间生物学的先锋NanoString联合宣布,将在单细胞空间多组学领域开启战略合作,结合双方优势,为国内基础科研、临床研究和生物医药研发提供一站式的技术工具和服务。此次合作将把国际领先的单细胞多组学和空间组学技术相结合,着眼于面向未来的科研和临床应用场景,打造端到端的全链路解决方案。 单细胞...

【CELL DEATH DIS】最新!国内团队发现增强基于铁死亡的抗肿瘤治疗效果的潜在治疗靶点!

2022-11-30

2022年11月29日,天津医科大学团队在Cell Death&Disease上发表了题为“PNO1 inhibits autophagy-mediated ferroptosis by GSH metabolic reprogramming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PNO1通过自噬介导的GSH代谢重塑保护HCC细胞不受铁死亡的影响,并确定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