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12860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HLA-B*5801基因检测|关于“痛风性关节炎”——从检测到安全用药
每年的10月12日,是世界关节炎日,提醒人们,对关节炎要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防止致残。 关节炎是指关节内以炎症损害为主要特点的一类风湿性疾病。关节炎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老化、免疫、感染等,而痛风是其常见病因之一。痛风性关节炎(gouty arthritis,GA)是由痛风引发的多因素关节病,患者由于血尿酸(uric acid,UA)长期处于高水平,最终形成尿酸盐结晶,沉积于关节滑膜囊、...
【Nature子刊】为何节食减肥会反弹?中科院新研究发现了内在机制并提出预防方法
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全球肥胖患病率增加了两倍。肥胖是一项重大的健康挑战,它大大增加了患2型糖尿病、脂肪肝、心血管疾病、几种癌症甚至严重冠状病毒病2019 (COVID-19)等疾病的风险。 肥胖的根本原因是能量内稳态的不平衡,即吸收的卡路里太多,而消耗的卡路里太少。影响能量内稳态的环境和遗传因素都有助于肥胖的发展。就环境因素而言,导致肥胖的重要因素有:总热量摄入、身体活动、环境温度、...
今年3篇!湖北大学李珊珊/余希岚团队揭示了SESAME调节自噬和端粒沉默的分子机制
2022年12月6日,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省部共建生物催化与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李珊珊/余希岚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共同通讯发表了题为“SESAME-catalyzed H3T11 phosphorylation inhibits Dot1-catalyzed H3K79me3 to regulate autophagy and telomere silenci...
【JAMA】体重指数(BMI)影响着年轻乳腺癌患者的复发和治疗模式!
研究背景 01 体重指数(BMI= 体重数值(单位:千克) /身高数值(单位:米)的平方)是衡量肥胖最广泛的指标之一,且容易测量。先前的研究表明,高BMI值与雌激素受体(ER)阳性、ERBB2阴性(以前称为HER2或HER2/neu)乳腺癌患者的预后较差有关联。例如在E1199试验中,研究者在4770例ER阳性、ERBB2阴性的乳腺癌患者中观察到了持续增加的BMI...
【Nature】不爱运动不是你的错!宾夕法尼亚大学发现肠道菌群调控运动意愿和表现
研究人员发现,在一大群实验室小鼠中,跑步表现的差异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表现较好的动物体内存在某种肠道细菌。研究人员将这种影响追溯到细菌产生的代谢物小分子,这种代谢物刺激肠道中的感觉神经,在运动时增强控制动机的大脑区域的活动。 该研究的资深作者、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助理教授Christoph Thaiss博士说:“如果我们能证实人类也存在类似的途径,就可以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来提高人们的锻炼...
【PNAS】肥胖促进血管生成,唤醒休眠肿瘤!最新研究揭示为何肥胖增加癌症风险
近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发表的一项研究证明了,肥胖可能会导致先前休眠的肿瘤引发新血管的形成。一旦得到血液供应的滋养,肿瘤就会生长,变得更有威胁。然后,研究小组在小鼠身上证明,使用一种抑制血管形成的药物可以使乳腺肿瘤处于休眠状态。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2-12-obesity-people-cancer.html 肿瘤脱离休眠状态 ...
全新蛋白结构“一键生成”,AI蛋白设计再获突破!
这不是照片,而是AI软件根据人类语言的描述生成的图片 (图片来源:DALL-E, Public domain, via Wikimedia Commons) 12月1日,总部位于波士顿的初创公司Generate Biomedicines公司和华盛顿大学David Baker教授的课题组分别宣布了各自的新型蛋白质生成项目成果——这两家实验室的项目均使用了扩...
【Nature】武大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首次揭示冠状病毒受体领域最新成果!
本世纪以来,三种β属冠状病毒(SARS-CoV, MERS-CoV, SARS-CoV-2)已分别引发了三次重大疫情:非典(SARS)、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和新冠(COVID-19)。事实上,这三种病毒仅仅是冠状病毒大家族的冰山一角——在自然界中,还潜在着许多具有人畜共患风险的冠状病毒,而我们对它们的了解还非常有限。 冠状病毒通过识别细胞表面的受体分子进入...
【Nature Medicine】人类细胞图谱找回了基因、疾病和疗法之间缺失的联系
《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杂志的一篇观点性文章描述了细胞图谱对塑造医学未来的潜力——通过了解复杂疾病的机制,单细胞图谱能够开发更精确、更具特异性的诊断工具,并在基因和疾病之间建立了原本缺失的联系。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1-022-02104-7 组织内细胞和细胞生态系统的畸变是...
【PNAS】“阳康”为何又“复阳”?麻省理工研究表明或因病毒基因已整合到基因组中!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发表的研究表明新冠病毒的基因序列可以通过逆转录过程整合到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中,然后基因组的这些部分可以被"读取"成RNA,这些RNA可能会被核酸检测检出。 https://www.pnas.org/doi/10.1073/pnas.2105968118 ...
【Nature子刊】最新研究解释为何女性比男性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可能性高出50-75%
一项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新研究展示了生物医学中的这一基本假设。女性是男性的“较小版本”,不支持大多数临床前特征(例如葡萄糖水平)。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2-35266-6 研究背景 01 尽管这些差异现在已得到...
【Nature Medicine】华盛顿大学超500万人研究表明重复感染新冠,会显著增加死亡和后遗症风险
近日,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Nature Medicine》上发表了研究论文,该研究使用美国退伍军人事务部的电子医疗保健数据库,来解答新冠病毒重复感染是否会增加首次感染相关健康风险的问题。通过与未感染的对照组相比,评估了首次感染和重复感染的人感染相关累积风险。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1-022-0205...
【J ALLERGY CLIN IMMUN】为什么呼吸道感染在冬季更加常见?
近日,一项发表于《过敏与临床免疫学杂志》(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study)的研究揭示了细胞外囊泡(EVs)在先天鼻粘膜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探讨了EV对抗呼吸道病毒的抗病毒活性及其机制,并阐述了低温环境对EV的抗病毒免疫力的影响。 https://www.jacionline.org/articl...
【Nature子刊】最新!复旦孙爱军/葛均波/宋振举团队确定缺血性血管疾病的潜在治疗靶点
2022年12月6日,复旦大学孙爱军,葛均波及宋振举等合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发表了研究论文,该研究表明Tregs中GPR174的遗传缺失增强了后肢缺血后小鼠的血流恢复。GPR174缺乏症上调Tregs中的双调蛋白表达,从而增强内皮细胞功能并减少促炎巨噬细胞极化和内皮细胞凋亡。 https://www.nature.com/a...
【Nature】人也能“光合作用”!浙大最新研究让衰老细胞“返老还童”
2022年11月7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林贤丰、范顺武与浙江大学化学系唐睿康团队在《Nature》发布了研究论文。该研究实现了向哺乳动物细胞跨物种植入来自植物的天然光合系统,并让植入的光合系统独立提供关键能量代谢来可控增强细胞合成代谢,实现了光合作用系统的跨界医学应用,在衰老退行性疾病(骨关节炎)治疗中显示出了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https://www....
【Nature子刊】南开大学庞代文课题组:量子点单病毒示踪技术破解病毒动态感染机制
2022年11月30日,南开大学庞代文教授团队使用他们之前系统研究的病毒作为示例,为QSVT实施提供了详细的操作流程。描述了在活细胞中进行QSVT实验的具体程序,包括病毒制备,QD标记策略,成像方法,图像处理和数据分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6-022-00775-7 病毒追踪技术 &nb...
【Circulation】今年第五篇!复旦葛均波院士团队揭示引起糖尿病心脏损伤的驱动因素
2022年11月30日,复旦大学邹云增,李立亮及葛均波共同通讯在《Circulation》发表了研究论文,研究旨在确定导致糖尿病心脏功能障碍的特定细胞死亡类型,并通过干预细胞死亡途径提出一种有前途的治疗策略。 https://www.ahajournals.org/doi/10.1161/CIRCULATIONAHA.122.059304 2022四篇研究综述 ...
【Cell】诺奖得主Doudna团队研究发现大量病毒中存在CRISPR系统以及更小更高效的Cas酶
2022年11月23日,由Jennifer Doudna教授领衔的一项重磅研究发表于《Cell》。这项新研究在数千种病毒中发现了大量基于CRISPR的潜在基因编辑工具。 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22)01366-6?_returnURL 研究背景 01 ...
液体活检再进一步!新型AI血液检测肝癌病例数量增加一倍
人工智能鉴定血液中微生物群 01 2020年,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发表在《Nature》上的研究显示:通过训练人工智能鉴定血液中微生物群的特征,不仅可以识别出癌症,甚至还能对癌症做出不同类型的区分。这项基于微生物群的肿瘤学诊断工具,有望改变人们筛查和诊断癌症的方式。 研究人员通过简单的抽血或微生物DNA检测,判断是否患癌以及分辨...
【Nature】让瘫痪患者恢复行走能力,这类神经元做到了!
近日,瑞士联邦理工大学研究团队在《Nature》上发表了研究论文,该团队揭示这种治疗进展背后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人员描绘了脊髓损伤小鼠从瘫痪状态恢复过程中的详细分子图谱,然后利用该分子图谱确定对脊髓损伤运动恢复具有关键作用的一种细胞类型。最终确定了对脊髓损伤运动恢复具有关键作用的细胞。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