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第七届上海国际癌症大会
第六届单细胞技术应用研讨会暨空间组学前沿研讨会
首届精准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队列研究先锋计划颁奖仪式

专家访谈

《转》访菲鹏数辉马步勇教授|AI与分子模拟引领生物医药创新,“构象选择机制”开辟药物动态设计新纪元
《转》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赵刚
《转》访Olink亚太副总裁Andrea Ballagi博士:新一代蛋白组学如何加速精准医疗新进程
【我的2022】瑞普基因首席技术官王涛:发挥BT+AI双引擎特色优势,推进AI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临床落地
【我的2022】佰诺全景创始人焦磊:降低使用成本和难度,推动全景病理技术在中国的临床转化落地
【我的2022】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把一个好的单细胞中国解决方案带给客户
【我的2022】迈杰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飞:数智化赋能商业模式转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深圳绘云生物总经理林景超:专注慢病早筛类临床质谱检测产品,从临床痛点出发,为临床医学检验解决更多难题
【我的2022】艾吉泰康联合创始人屈武斌:对技术精雕细琢,以客户应用场景为核心,用特色服务提供基因捕获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李志:开放与合作,深耕外泌体技术开发与临床转化,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肩膀!
【我的2022】迈迪安生命科学部门市场总监Liyan Pang:持续拓展颠覆性分子诊断原料,为体外诊断行业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我的2022】司羿智能科技创始人尹刚刚:以人为本,用科技传递温度,让老百姓用得起实用有效的创新康复产品!

找到约3163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哈佛30年研究:每周运动多久合适?达到此量能长寿、降低死亡率!

2022-08-05

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运动不足是造成全球过早死亡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但运动过度也会损伤免疫系统的功能,因为身体需要与疲劳感和不充足的肌肉恢复相斗争。 先前有研究表明,超过90分钟的高强度耐力运动,会让运动员在锻炼结束后的72个小时内容易患上疾病,这是因为剧烈运动会产生过度的免疫抑制蛋白,造成免疫细胞凋亡,数量也会减少,容易受到细菌和病毒的入侵。 那么运动的时长和强度达到多少才能最佳程度...

明日直播| 华大智造C4-Cell for All研讨会第三期 动物单细胞研究最新成果

2022-08-04

最新一期C4: Cell for All线上研讨会将于8月5日14:30-16:00进行,本期主题为基于DNBelab C4单细胞建库平台和DNBSEQ测序平台在动物科学研究中的新发现。 蚂蚁脑部特征与其社会性的关系 在细胞水平如何解释? 2022年6月16日,权威学术期刊Nature Ecology&Evolution发表了深圳华大生命...

【伯采众长 序自安】创新生物标志物研究系列网络公开课

2022-08-03

生物标志物在精准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越重要的角色。无论是疾病分子机制的基础研究、靶向治疗药物的开发、临床治疗方案的优化、检测方法和技术平台的创新,对生物标志物的极大关注,帮忙我们打开全新的知识图景和可能性。 一方面,对于研究维度的扩展,涉及基因组、转录组、表观遗传学和蛋白代谢组学等;另一方面,是检测技术的迭代,高通量基因测序、单细胞测序及空间转录组等其他新型技术;随着这些新型技术...

【Nature子刊】跨祖先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揭示了肺癌的新遗传风险因素

2022-08-02

近日,《Nature Genetics》发表了一篇由贝勒医学院(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进行的研究“Cross-ancestry genome-wide meta-analysis of 61,047 cases and 947,237 controls identifies new susceptibility loci contributing to lun...

OXFORD NANOPORE 癌症研究线上分享会 - 亚太专场

2022-08-02

癌症背后的遗传因素既多样又复杂,因此需要检测和分析各种各样的基因组变异,以进一步了解该疾病。通过纳米孔测序,科学家们可以获得对癌症基因组最全面的洞察。 为进一步探讨此主题,8月8日,我们邀请到来自奥克兰大学分子医学与病理学系的Peter Tsai研究员、东京大学新领域创成科学研究科的Ayako Suzuki副教授和Oxford Nanopore Technolo...

【Nature子刊】浙江大学研究团队克服结直肠癌中单个突变驱动的耐药性

2022-08-01

近年来,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大部分出现远处转移的结肠癌患者失去手术机会,其5年生存率低于 10%。西妥昔单抗是EGF受体(EGFR)单克隆抗体,可结合EGFR的胞外域并增强受体的内在化和降解,是治疗KRAS野生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一线靶向治疗药物。 近日,浙江大学药学院药物代谢与药物分析研究所的研究团队提供了一种结构引导和噬菌体辅助进化(SGAPAE)方法,...

会议预告 | 华大智造C4-Cell for All研讨会第三期 动物单细胞研究最新成果

2022-08-01

最新一期C4: Cell for All线上研讨会将于8月5日14:30-16:00进行,本期主题为基于DNBelab C4单细胞建库平台和DNBSEQ测序平台在动物科学研究中的新发现。 蚂蚁脑部特征与其社会性的关系 在细胞水平如何解释? 2022年6月16日,权威学术期刊Nature Ecology&Evolution发表了深圳华大...

【Stem Cell Rep.】重大突破!类器官生产加速疾病和药物开发研究

2022-07-29

在2022年6月28日发表在《干细胞报告》上的一篇论文中,辛辛那提(Cincinnati)儿童医院的一组专家开发了一种克服这种生产瓶颈的方法。这种新方法已经被用于推进医疗中心内的类器官研究。由于所涉及的材料可以被冷冻和解冻,并且仍然可以产生高质量的类器官,这一发现使得将启动材料运送到世界各地的其他实验室成为可能——这可能会在整个医学研究中显著加速人类胃肠道类器官的使用。 ...

【Nature子刊】新发现!研究确定特异性靶向和阻断疾病相关白细胞的方法

2022-07-27

最近,发表在《Nature Nanotechnology》上,由Case Western Reserve 大学(CWRU)研究团队领导设计了一个纳米颗粒平台,该平台专门针对与疾病相关的活化嗜中性粒细胞,同时保持不活跃的循环嗜中性粒细胞不变。CWRU教授EviStavrou解释:“它确保了与疾病相关的中性粒细胞被抑制,且抗感染能力完好无损。这些发现提供了改变流行疾病治疗的潜力,包括糖尿病并发症...

OXFORD NANOPORE 癌症研究线上分享会 - 亚太专场

2022-07-25

癌症背后的遗传因素既多样又复杂,因此需要检测和分析各种各样的基因组变异,以进一步了解该疾病。通过纳米孔测序,科学家们可以获得对癌症基因组最全面的洞察。 为进一步探讨此主题,8月8日,我们邀请到来自奥克兰大学分子医学与病理学系的Peter Tsai研究员、东京大学新领域创成科学研究科的Ayako Suzuki副教授和Oxford Nanopore Technolo...

【Nature子刊】揭开斑马鱼心脏再生的奥秘!——提供人类心脏修复研究新可能

2022-07-22

当人心脏病发作而得不到及时的治疗时,心肌细胞会因缺氧而受损并开始死亡,且无法再生。但低等脊椎动物斑马鱼则大不相同,其心脏在受伤后具有很高的再生能力。最近,有研究团队模拟了斑马鱼心脏的心肌梗死损伤,并通过单细胞分析和细胞谱系树,追踪了心肌细胞的再生。 斑马鱼,俗称 “花条鱼”、“蓝条鱼”,原产于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和尼泊尔等南亚国家。这种热带鱼与人体基因存在高度相...

【7月25日直播】前沿研究:利用纳米孔测序进行快速病原体基因组监测系列2

2022-07-22

纳米孔测序技术可即时获取关键基因组流行病学数据,从病原体鉴定和抗菌素耐药性 (AMR) 分析,到高质量基因组组装和变体鉴定,对传染病样本进行全面、实时洞察,用于有效控制传染病暴发。 7月25日,我们邀请到Oxford Nanopore战略客户经理王海,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BSL-3实验室主任赵嘉咏,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博士后曹佳宝,带来前沿研究:...

【即将开播】打造基因测序整体方案,助力肿瘤分子分型研究,7月19日晚上七点,欢迎参加!

2022-07-18

会议背景 肿瘤由于发病机制复杂,在组织病理学及分子生物学上都具有高度异质性等原因,导致了不同患者之间在疾病进展、临床疗效、放化疗敏感性及预后等方面差异巨大。随着下一代测序(NGS)技术的不断发展,深入探讨癌症分子生物学特征及其与临床表现、放化疗敏感性的相关性,为从传统的形态学分型转向精准的分子分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为个体化的精准医疗奠定了基础。这将有利于实现从...

【柳叶刀子刊】上海交大研究团队发现运动衍生的肽可防止病理性心脏重塑!

2022-07-15

‎据报道,多种机制涉及身体活动与心血管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然而,运动提供的心脏保护作用的潜在机制,特别是在病理性心脏重塑中,研究人员揭示了一种运动机制,可以防止高血压心脏重塑。该研究发布于《eBioMedicine》。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ebiom/article/PIIS2352-3964(22)00345-0/...

【日程公布】第六届肿瘤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高峰论坛&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

2022-07-13

邀请函 尊敬的各位专家、同道: 随着近年来肿瘤诊治技术的不断拓展与应用,我们的关注点更多地聚焦在了相关领域转化研究的国内外进展;本次论坛,定于2022年07月16日线上进行,由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本部肿瘤科与转化医学研究中心联袂举办,以肿瘤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为大会主题,通过与会专家和参会者的交流与互动,增进我们对恶性肿瘤的进一...

网络研讨会 | 打造基因测序整体方案,助力肿瘤分子分型研究

2022-07-12

会议背景 肿瘤由于发病机制复杂,在组织病理学及分子生物学上都具有高度异质性等原因,导致了不同患者之间在疾病进展、临床疗效、放化疗敏感性及预后等方面差异巨大。随着下一代测序(NGS)技术的不断发展,深入探讨癌症分子生物学特征及其与临床表现、放化疗敏感性的相关性,为从传统的形态学分型转向精准的分子分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为个体化的精准医疗奠定了基础。这将有利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