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3210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BMJ】超加工食品两大研究:既与高风险的结肠癌相关,又与更高风险的心脏病死亡相关
虽然人们早就知道这些食物对身体没有好处,但总管不住那颗贪吃的心。本周发表在《BMJ》杂志上的两项研究提供了更多关于超加工食品对健康有害的细节。 https://www.bmj.com/content/378/bmj-2022-070688 https://www.bmj.com/content/378/bmj-2021-068921 ...
活动邀约 |【伯采众长 序自安】创新生物标志物研究系列网络公开课第三期
近年来,空间组学(spatial omics)以强大的原位、高通量和精准的空间遗传表达信息表征能力逐渐“引爆”生命科学界。 肿瘤的异质性、演化和微环境是肿瘤研究的核心问题,时空组学为我们了解肿瘤细胞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的分子演进事件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可以呈现特定组织区域的分子结构图,揭示空间环境中的精细细胞异质性以及组织结构的功能和结构基础,推动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
【9.14直播】“纳米见微,孔明知著”, Oxford Nanopore癌症研究用户分享会
测序技术在过去二十年中的快速发展为人类基因组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洞见。研究人员现在可以使用高通量测序对人类基因组样本进行常规分析以发现一系列与疾病相关的致病变异。 然而癌症是一种具有挑战性的多因素疾病,并且大部分癌症无法通过使用传统短读长测序技术检测到的简单点突变来解释。因此,现在的癌症研究越来越重视分析结构变异 (SV)、DNA 甲基化和转录本的作用--它们与多种...
【Nature】最新研究:由重编程酵母酿造的抗癌药物 ——长春花碱
由DTU研究人员领导的跨学科国际科学家团队对酵母进行了基因工程改造,以产生长春藤碱和凯瑟琳嘌呤。他们还设法纯化并结合两种前体以形成长春花碱。因此,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一种新的合成方法来制造这些药物,研究结果于8月31日发表在国际知名杂志《Nature》上。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2-05157-3 ...
健康中国:专项支持一类新药获批上市达80个,建成50家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新药研发由仿到创 “近年来,卫生健康科技创新体系和科技治理能力不断强化,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国家卫健委科教司监察专员刘登峰介绍,在卫生健康科技创新领域,自2008年以来,国家卫健委便牵头组织实施“重大新药创制”和“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两个科技重大专项,专项支持获批上市一类新药达80个,是专项实施前的16倍,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新药研发由仿到创、医药产业由大到强的跨...
【即将开播】面向临床研究及转化应用-代谢组学及脂质组学质谱技术研讨会
第三期 生命组学技术、大规模人群队列研究及大数据分析平台,是构建中国精准医学体系的要素。以高性能质谱为核心的新一代高通量高覆盖生命组学技术正蓬勃发展,为复杂疾病发生发展机制、临床多组学生物标志物谱研究及转化应用,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之力。 为了促进围绕精准医学的多学科多领域交流互通,由上海市临床生物信息学研究所主办的“SciTalk生命组学质谱云讲堂”...
【Science】中科院最新研究:创建世界首个染色体融合小鼠,开辟哺乳动物染色体编辑新领域
8月25日,国际学术期刊《Science》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院研究员李伟与周琪团队合作完成的研究论文“A sustainable mouse karyotype created by programmed chromosome fusion”。该研究在全球首次实现了哺乳动物完整染色体的可编程连接,并创建出具有全新核型(染色体组型)的小鼠。 这...
【Cell子刊】麻省理工最新研究:“贪吃鬼”神经元,看到食物就发亮
“食物是人类社会互动和文化习俗的核心。“南希·坎维舍(Nancy Kanwisher)说,“食物是我们文化认同,宗教实践和社会互动以及人类所做的许多其他事情的许多元素的核心。”这些发现基于一个大型公共数据库的分析,该数据库通过人类大脑对一组10,000张图像的反应,提出了许多关于这种神经群体如何以及为什么发展的额外问题。在未来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希望探索人们对某些食物的反应是如何根据他们的好恶...
跌下神坛?研究显示辉瑞新冠肺炎药丸对年轻人没有益处
美联社根据周三发表的一项大型研究,辉瑞公司的COVID-19药丸对年轻人几乎没有或根本没有益处,一项109000名以色列患者的研究结果可能会再次引发人们对美国政府使用Paxlovid的问题,Paxlovid由于其居家治疗特性而成为COVID-19的首选治疗方法。 新冠特效药? 01 Paxlovid也是一种抗病毒疗法,由两种...
【直播预告】面向临床研究及转化应用-代谢组学及脂质组学质谱技术研讨会
第三期 生命组学技术、大规模人群队列研究及大数据分析平台,是构建中国精准医学体系的要素。以高性能质谱为核心的新一代高通量高覆盖生命组学技术正蓬勃发展,为复杂疾病发生发展机制、临床多组学生物标志物谱研究及转化应用,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之力。 为了促进围绕精准医学的多学科多领域交流互通,由上海市临床生物信息学研究所主办的“SciTalk生命组学质谱云...
【Nature子刊】清华大学团队:单细胞RNA测序用于胃癌研究的突破进展
胃癌(GC)包括许多分子亚型,是全球第五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估计2018年有783,000人因为胃癌死亡。虽然GC在早期原发阶段是可治疗的,但大多数患者在晚期或转移阶段被发现,预后相对较差。免疫疗法,特别是靶向PD-1和CTLA4的抗体,已经引起了各种癌症类型(如黑色素瘤)治疗的范式转变,但GC的反应率相对较低。最近,清华大学研究团队发布于《Nature Communications》的文章...
大人群基因组助力群体遗传知识发现与应用转化——大人群基因组研究鼎峰论坛·精华回顾
近年来,在基因组学和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大人群队列在精准医疗领域的重要价值开始逐步凸显,日益成为国际生命科学与疾病领域的前沿与焦点。2022年8月20日-21日,由深圳华大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办,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深圳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群“测”聚力,乘“序”追因——大人群基因组研究鼎峰论坛顺利举行。论坛首日聚焦于群体遗传学与大人群基因组的学...
即将开播 |【伯采众长 序自安】创新生物标志物研究系列网络公开课第二期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技术的突破,下一代测序技术(NGS)从分子,基因水平为疾病诊断和预防提供依据。全外显子组测序(WES)技术作为主要检测手段,不仅已成为遗传病和罕见病诊断的必备工具,在疾病和肿瘤精准诊疗中也展现出越来越多的优势和价值。 安捷伦X伯豪生物联合推出的《创新生物标志物研究》系列公开课旨在提供一个技术交流的平台,分享如何应用不同的检测技术和产品...
【Nature子刊】研究发现预防冠心病的新变异基因
基于FinnGen数据集,该数据集包含超过260,000名芬兰生物样本库样本供体。该研究发布于《Communications Biology》。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2003-022-03552-0 预防冠心病的变异基因 01 在赫尔辛基大学协调的基因组研究中发现了芬兰人口中典型...
【Gut】未来15年青年肠癌发病率翻倍?复旦大学马延磊团队最新研究揭密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肠外2科马延磊教授团队的一项最新研究,“Integrated metagenomic and metabolomic analysis reveals distinct gut-microbiome-derived phenotypes in early-onset colorectal cancer”首次揭示了发病年龄小于50岁的青年肠癌(早发性肠癌)与发病年龄大于5...
打开器官移植新大门——最新研究可将肾脏血型改为通用O型
该研究的Mike Nicholson 教授表示,这是一项初步研究,尚未在患者体内验证,团队接下来将先开展临床前实验,以进一步验证这种方法的效果,并且可能会在明年开展人体临床试验。除此之外,这项研究的完整论文将于未来几个月内发表在《British Journal of Surgery》期刊上。 研究背景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世界每年大约有2...
【Science子刊】研究发现:生物钟紊乱可直接加速结直肠癌进展!
这项研究的标题是“Disruption of the circadian clock drives Apc loss of heterozygosity to accelerate colorectal cancer”,于8月10日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杂志上。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
【Science】第一次大规模研究:131个人类大脑中体细胞突变的分析
近日,一篇发表在Science上的研究论文“Analysis of somatic mutations in 131 human brains reveals aging-associated hypermutability”,向我们揭示了大脑中体细胞突变的复杂病因学及其与表型的潜在关系。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