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第七届上海国际癌症大会
第六届单细胞技术应用研讨会暨空间组学前沿研讨会
【直播】从头设计生物组件,开启DN/Ai的新时代

专家访谈

《转》访菲鹏数辉马步勇教授|AI与分子模拟引领生物医药创新,“构象选择机制”开辟药物动态设计新纪元
《转》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赵刚
《转》访Olink亚太副总裁Andrea Ballagi博士:新一代蛋白组学如何加速精准医疗新进程
【我的2022】瑞普基因首席技术官王涛:发挥BT+AI双引擎特色优势,推进AI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临床落地
【我的2022】佰诺全景创始人焦磊:降低使用成本和难度,推动全景病理技术在中国的临床转化落地
【我的2022】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把一个好的单细胞中国解决方案带给客户
【我的2022】迈杰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飞:数智化赋能商业模式转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深圳绘云生物总经理林景超:专注慢病早筛类临床质谱检测产品,从临床痛点出发,为临床医学检验解决更多难题
【我的2022】艾吉泰康联合创始人屈武斌:对技术精雕细琢,以客户应用场景为核心,用特色服务提供基因捕获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李志:开放与合作,深耕外泌体技术开发与临床转化,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肩膀!
【我的2022】迈迪安生命科学部门市场总监Liyan Pang:持续拓展颠覆性分子诊断原料,为体外诊断行业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我的2022】司羿智能科技创始人尹刚刚:以人为本,用科技传递温度,让老百姓用得起实用有效的创新康复产品!

找到约6323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Nature子刊】评估肿瘤特异性总mRNA水平可预测癌症结果!

2022-06-14

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方法,他们从患者的肿瘤样本中量化肿瘤特异性的总mRNA水平,这些样本包含癌细胞和非癌细胞。利用这项技术对15种癌症中的6500多名患者的肿瘤进行研究,研究人员证明,癌细胞中较高的mRNA水平与患者存活率降低有关。 这项研究发表在《Nature Biotechnology》上。这种计算方法可以对肿瘤样本中的肿瘤特异性总mRNA水...

【研究】抗癌小帮手——益生菌或可助力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治疗

2022-06-13

他莫昔芬(分子式C26H29NO)被用于临床治疗晚期乳腺癌和卵巢癌。该药物对雌激素受体阳性(ER+)乳腺癌患者治疗效果较好(有效率约为49%)。近日,第104届美国内分泌学会年会(ENDO)发布了一项研究,该研究表明益生菌可以加强他莫昔芬对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即ER+乳腺癌)的治疗效果。这或将激励人们进一步研究益生菌对乳腺癌治疗的积极影响,尤其是探索如何将其应用于包括他莫昔芬在内的内分泌治...

【Nature子刊】2002个原发性肿瘤的蛋白质组学研究,确定出14种癌症中的11种泛癌分子亚型!

2022-06-13

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癌症数据分析门户网站(UALCAN)于2017年开发并公开使用,作为泛癌组学数据分析的用户友好门户网站,包括转录组学、表观遗传学和蛋白质组学。 癌症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其起始、进展和转移、向远处器官的扩散,涉及每一类癌症的动态分子变化。除了一些常见的基因组事件外,个体癌症患者还表现出变异。 蛋白质组是在细胞或组织中表达的蛋白质的补充...

【新品】为结直肠癌粪便检测量身打造的可冻干qPCR/RT-qPCR预混液

2022-06-13

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3位,死亡率居第2位。在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亦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是目前我国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 约有25%的患者在初诊时便已发生局部或者远处转移,5年的生存率仅为12%。但大部分经过治疗的早期结直肠癌患者5年的生存率超过50%。 所以开展有效的早期诊断和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

【NEJM】局部进展期直肠癌多塔利单抗治疗获得100%临床完全缓解,有望为肿瘤免疫清除开启大门

2022-06-10

来自美国纽约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Memorial Sloan Kettering Cancer Center)的Andrea Cercek博士及其团队于今年6月5日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发表了该项研究,此研究成果也在6月3日举办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由Cercek博士进行了口头汇报。 h...

【BMJ子刊】狗的吸入免疫疗法可能加速人类对肺癌的研究进程

2022-06-10

来自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综合癌症中心的外科肿瘤学家Robert J. Canter和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兽医学院的犬类肿瘤学家Robert B. Rebhun最近在《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发表了题为“Inhaled recombinant human IL-15 in dogs with naturally occurring pulmonary...

【研究】发现引起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耐药性的新基因!

2022-06-09

《Oncotarget》杂志最近发表了一篇题为 "A novel group of genes that cause endocrine resistance in breast cancer identified by dynamic gene expression analysis"的研究论文。 https://www.oncotarget.com/ar...

【Nature】改造T细胞有望不破坏免疫系统而进行治疗,更高效杀死癌细胞!

2022-06-09

现在由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Anusha Kalbasi医学博士领导的一个研究团队与来自斯坦福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科学家合作表明,一种合成的IL-9受体可以让那些抗癌T细胞在不需要化疗或放疗的情况下完成工作。在斯坦福的Christopher Garcia博士的实验室中设计的用合成的IL-9受体改造的T细胞,对小鼠的肿瘤是强效的,相关文章“Potentiating adoptive cell th...

【Science子刊】科学家利用新的测绘技术,和癌症更好地周旋

2022-06-09

根据范安德尔研究所(Van Andel Institute)近期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 》上的一项研究“Concordance of hydrogen peroxide–induced 8-oxo-guanine patterns with two cancer mutation signatures of upper GI tract tumors“过氧化氢诱导的8-氧鸟...

【Nature子刊】成纤维细胞中的应激蛋白——有望成为癌症药物的良好靶点!

2022-06-07

宾夕法尼亚大学佩雷尔曼医学院(Perelman School of Medicine)的研究人员的一项研究表明,在多种肿瘤细胞中,过度活跃的应激蛋白在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中也起着关键作用,这可能是未来癌症治疗的一个很好的目标。 《Nature Cell Biology》发布了研究人员的研究结果。研究人员在胰腺癌和黑色素瘤小鼠模型的实验中发现,ATF4这...

【Science子刊】解开癌症抑制剂的基因组复杂性,为药物开发提供新的路径!

2022-06-07

根据西北医学(Northwestern Medicine)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的一项研究“A MYC inhibitor selectively alters the MYC and MAX cistromes and modulates the epigenomic landscape to regulate target gene expression”,发现一种...

【Cancer Discovery】降解关键的癌细胞表面蛋白,激发对肿瘤的免疫攻击!

2022-06-06

Lo和共同作者5月31日在《Cancer Discovery》杂志上发表了他们的研究结果“Enhancing PD-L1 Degradation by ITCH during MAPK Inhibitor Therapy Suppresses Acquired Resistance”。 https://aacrjournals.org/cancerdiscovery...

【Nature子刊】“蒙面”版本的癌症药物潜入体内,提供副作用更少的抗肿瘤治疗!

2022-06-02

现在,芝加哥大学普利兹克分子工程学院(PME)的研究人员设计出一种方法,让一种有希望的癌症药物避免造成如此大的破坏。研究小组设计出了一种新的“蒙面”版本的免疫疗法药物白细胞介素-12(IL-12),只有当它到达肿瘤时才会被激活。对该分子的研究“Masking the immunotoxicity of interleukin-12 by fusing it with a domain of ...

【Nature子刊】“特殊”的免疫细胞提供更好的肺癌生存率!

2022-05-31

发表在《Nature Cancer》上的研究“A local human Vδ1 T cell popul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survival in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中,来自King’s、Francis Crick研究所和UCL的科学家们研究了名为γδT细胞的特殊免疫细胞在肺癌中的作用。 https:...

【快讯】红杉中国投资3700万美元,以支持辐联医药A轮融资与放射性癌症疗法研究

2022-05-27

这已经不是一个新兴理念了:随着临床医生开始用放疗来消灭癌细胞,科学家和制药商也一直在探索不伤害健康细胞,仅限于消灭癌细胞的放疗方法。而最近在放射性同位素生产方面取得的进展,再加上大型制药公司(尤其是诺华和拜耳)的大笔投资,激发了新一波创业热潮。 红杉中国基金投资经理顾翠萍(Trency Gu)表示,辐联医药在中国成都和比利时的生产基地致力于打造一款“端到端解决方案”,以研发下一代...

【Nature子刊】基于血液的肿瘤生物标志物——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对免疫治疗的反应

2022-05-24

一项发表在《Nature Medicine》上的研究“Blood-based tumor mutational burden as a biomarker for atezolizumab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the phase 2 B-F1RST trial”显示,一种基于血液的肿瘤生物标志物可以预测免疫疗法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益处。 ...

专家科普 | 汪建平教授:早筛对结直肠癌防控起重要作用

2022-05-23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公布的数据显示,结直肠癌在我国发病率呈现迅猛增长态势,2020年,中国新发癌症病例约457万,结直肠癌发病率跃居第二位,每年新发人数达55万。一旦出现临床症状,被确诊时多数属中晚期,患者因此也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所以,如何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成为结直肠癌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期间,羊城晚报记者专访了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终身荣誉院长...

康立明生物&金域医学肠癌筛查新技术暨病例研讨会圆满结束

2022-05-23

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筛查是发现早期肠癌和癌前病变最有效的方式。 为进一步提升结直肠癌诊治水平,促进健康体检专家的学术交流,优化肠癌筛查路径,5月13日,由康立明生物和广州金域医学联合举办的非比寻肠·肠癌筛查新技术暨病例研讨会在广州生物岛金域医学总部举行。 大会由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欧阳平教授担任主席,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王宇...

爱的起源——全球首个肠癌粪便基因检查技术发明的由来

2022-05-23

2022年4月15-21日正值我国第28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的主题是“癌症防治早早行动”。我国对肿瘤防治关口不断前移,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肿瘤早筛”成为热词,早筛早诊、精准诊断、规范诊疗的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健康中国行动2030 (2019-2030年)》中提出到2030年我国总体癌症五年生存率不低于46.6%的目标。 “早筛”的强烈呼声与坚定信心也是基于新...

【Nature子刊】深度视觉蛋白质组学——展示其首次应用于癌细胞的潜力

2022-05-22

近期研究“Deep Visual Proteomics defines single-cell identity and heterogeneity”发表在《Nature Biotechnology》杂志上,证明了深度视觉蛋白质组学技术首次应用于癌细胞的潜力。该研究将肿瘤的视觉特征与深度分析技术相结合,以可视化与周围健康细胞相邻的畸变细胞中的蛋白质特征。这将使研究人员对疾病有前所未有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