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转》访欧易生物总经理张志明:持续逆势快速增长!破解科研服务"不可能三角"的硬核逻辑
《转》访菲鹏数辉马步勇教授|AI与分子模拟引领生物医药创新,“构象选择机制”开辟药物动态设计新纪元
《转》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赵刚
《转》访Olink亚太副总裁Andrea Ballagi博士:新一代蛋白组学如何加速精准医疗新进程
【我的2022】瑞普基因首席技术官王涛:发挥BT+AI双引擎特色优势,推进AI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临床落地
【我的2022】佰诺全景创始人焦磊:降低使用成本和难度,推动全景病理技术在中国的临床转化落地
【我的2022】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把一个好的单细胞中国解决方案带给客户
【我的2022】迈杰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飞:数智化赋能商业模式转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深圳绘云生物总经理林景超:专注慢病早筛类临床质谱检测产品,从临床痛点出发,为临床医学检验解决更多难题
【我的2022】艾吉泰康联合创始人屈武斌:对技术精雕细琢,以客户应用场景为核心,用特色服务提供基因捕获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李志:开放与合作,深耕外泌体技术开发与临床转化,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肩膀!
【我的2022】迈迪安生命科学部门市场总监Liyan Pang:持续拓展颠覆性分子诊断原料,为体外诊断行业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找到约6503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小心!备受欢迎的膳食补充剂也可能促发癌症风险和脑转移

2022-12-28

近日,《生物传感器与生物电子学》(IF:12.5,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发表了一项研究揭示了烟酰胺核糖(NR)与癌症转移之间的关联。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956566322008661?via%3Dihub 烟酰胺核糖(NR)...

牛奶摄入也与癌症风险相关!超50万人研究表明牛奶摄入与12种癌症的关联!

2022-12-27

乳制品作为现如今饮食的一部分,含有多种人体必需营养素,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作用。大量的研究检查了牛奶摄入与一系列健康结果之间的联系,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某些癌症,但仍没有确定的结果。 牛奶的消耗主要受乳糖酶基因(LCT)的影响,该基因编码乳糖酶,对乳糖消化至关重要。位于LCT基因上游的遗传变异与乳糖耐受能力和较高的牛奶摄入量有关。先前的孟德尔随机化研究发现,遗传预测的牛奶摄入量可能与肥胖和代...

【JAMA】体重指数(BMI)影响着年轻乳腺癌患者的复发和治疗模式!

2022-12-27

研究背景  01  体重指数(BMI= 体重数值(单位:千克) /身高数值(单位:米)的平方)是衡量肥胖最广泛的指标之一,且容易测量。先前的研究表明,高BMI值与雌激素受体(ER)阳性、ERBB2阴性(以前称为HER2或HER2/neu)乳腺癌患者的预后较差有关联。例如在E1199试验中,研究者在4770例ER阳性、ERBB2阴性的乳腺癌患者中观察到了持续增加的BMI...

【PNAS】肥胖促进血管生成,唤醒休眠肿瘤!最新研究揭示为何肥胖增加癌症风险

2022-12-27

近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发表的一项研究证明了,肥胖可能会导致先前休眠的肿瘤引发新血管的形成。一旦得到血液供应的滋养,肿瘤就会生长,变得更有威胁。然后,研究小组在小鼠身上证明,使用一种抑制血管形成的药物可以使乳腺肿瘤处于休眠状态。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2-12-obesity-people-cancer.html 肿瘤脱离休眠状态 ...

【JCO】再添新证!中山大学徐瑞华/王峰团队:这类食管癌患者也能从PD-1单抗联合化疗中显著获益

2022-12-27

在我国,食管癌为高发肿瘤,新发病例超过全球总数的50%,发病率位列恶性肿瘤第6位,综合治疗5年生存率约为20%。我国食管癌病例中,90%以上的组织病理类型为食管鳞癌,与欧美国家以腺癌为主的情况存在较大差异。目前,继续探索有效的食管鳞癌治疗策略,进而改善我国食管癌患者的生存状况。 长期以来,含铂双药化疗是晚期食管鳞癌的标准一线疗法,但其疗效并不理想,中位生存期不到...

权威专家共识│CTC助力结直肠癌早发现早诊断,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

2022-12-27

结直肠癌(CRC)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道肿瘤,2022年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显示CRC新发病例达40.8万,居恶性肿瘤第二位,死亡率居第四位,严重威胁我国居民的生命和健康。CRC的预后与肿瘤分期紧密相关,I期CRC的5年相对生存率为90%,而发生远端转移IV期CRC的5年相对生存率仅为14%。早期筛查,早期诊断以及规范化诊疗可以改善CRC预后和生存率。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在结直肠癌领域的研究不断...

文献速递 | FR+CTC可预测胰腺癌早期复发和转移来指导手术和新辅助治疗

2022-12-27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肿瘤,其五年生存率仅为5%-7%。目前,根治性切除仍然是治愈或延长生存期的唯一希望。但是胰腺癌因起病隐匿且早期发生转移,致使80%的患者确诊时已为晚期,只有10%-20%的患者可以得到根治性治疗。然而,即使患者得到根治性治疗,仍有20%会出现早期复发。早期复发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影像学检测会遗漏一些隐匿性的全身性疾病或其他影响因素。近期,新辅助治疗被推荐来解决隐匿性全身...

超17万人研究表明:坚持这种饮食方式,结直肠癌风险降低22%

2022-12-27

最近,发表在《BMC Medicine》上的一项研究发现,富含健康植物性食物(全谷物、新鲜水果和蔬菜)的饮食与男性患结直肠癌的风险降低有关。 https://bmcmedicine.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2916-022-02623-7 研究背景  01  越...

胃癌免疫治疗新靶点!南京大学魏嘉教授团队提出增强PD-1阻断治疗的新策略

2022-12-27

2022年12月2日,南京大学魏嘉教授课题组在《Cancer Immunology Research》在线发表了研究论文,揭示了胃癌免疫微环境全新调控靶点DKK1及其诱导巨噬细胞免疫抑制促进胃癌进展的新机制,并且提出联合阻断DKK1与PD1是极具前景的胃癌免疫治疗新策略。 https://aacrjournals.org/cancerimmunolres/artic...

新冠病毒对癌症患者的影响以及肿瘤患者如何预防新冠?国内外最新指南来了

2022-12-27

新冠病毒对癌症患者影响  01  2022年5月,《JAMA network open》期刊发表过一篇论文,研究表明,新冠感染者中患有癌症死亡风险更高。其中,年龄较小、肺癌和血液系统肿瘤也是与新冠不良结局相关的危险因素。也有研究指出,血液肿瘤患者感染新冠后死亡率是其他肿瘤患者的近2倍。 2022年11月1日,一篇发表在《JAMA net...

用新冠病毒治疗癌症?美国科学家发现新冠刺突蛋白能抑制肺癌发展

2022-12-27

近日,美国拉什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在《Cancers》 发表了研究论文,研究表明刺激ACE2可能是控制肺癌生长的重要机制。他们发现重组SARS-CoV-2刺突S1利用其与ACE2的相互作用诱导人肺癌细胞死亡,并且鼻内施用重组刺突S1导致NNK中毒小鼠体内肿瘤消退。因此,鼻内给药SARS-CoV-2棘峰S1可能对肺癌患者有益。 https://www.md...

【Gut】香港大学陈志伟教授团队确定治疗肝癌的新药物靶点!

2022-12-27

2022年11月30日,香港大学陈志伟、谭志武及万钧共同通讯在《Gut》在线发表了研究论文,该研究表明同构型PD-1介导的免疫抑制是肝细胞癌患者对PD-1阻断剂耐药的基础。该研究发现不同的T细胞亚群不表达PD- 1,但表达其亚型Δ42PD-1,占未治疗HCC患者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71%。Δ42PD-1+ T细胞具有肿瘤浸润性,与HCC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https...

从炎到癌,要几步?王红阳院士:肿瘤研究的思路要变

2022-12-27

肝癌高危人群早筛方案 01 为何中国癌症死亡率偏高?王红阳认为,这与我国对早筛的重视和推广不够,且缺乏有效技术手段控制靶向炎症向癌症转化的关键节点有关。以肝癌为例,终末期肝癌的5年生存期只有2%,而如果是极早期诊断的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64%以上。 “肿瘤救治很重要,但不能等到肿瘤已经进展到了终末期再开始救治,这样并不能解决患者复发转移和生存率低...

【BMJ】吃辣椒既能抗癌还能减肥!哈佛联合中科院揭示辣椒不为人知的益处

2022-12-27

中国医学科学院,哈佛大学联合牛津大学在《British Medical Journal》上在线发表了研究论文,研究表明,食用辛辣食物的频率与消化道癌症的风险呈负相关。每天吃辣的与几乎不吃辣人相比,食管癌、胃癌和肠癌风险下降。 https://academic.oup.com/ije/article/50/1/199/6114704 吃辣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

近5万人的队列研究发现生气的多重危害,导致癌症甚至猝死......

2022-12-27

近期,一项针对近5万人的瑞典队列研究发现,经常生气,严重的危害是导致心血管死亡,也有可能会导致心衰、房颤发生。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6117950/ 生气的多种危害  01  关于生气对于心血管方面的不良影响,早期就有一些研究。 哈佛大学医学院一项为期2...

患癌风险降低61%!哈佛大学研究表明改变这三种生活方式就可做到

2022-12-27

近日,瑞士苏黎世大学以及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在《Frontiers in Aging》上发表了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简单的三种生活方式改变,高剂量维生素D、omega-3和简单的家庭锻炼计划可以将70岁以上老年人患癌风险降低61%。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ragi.2022.852643/ful...

液体活检再进一步!新型AI血液检测肝癌病例数量增加一倍

2022-12-27

人工智能鉴定血液中微生物群  01  2020年,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发表在《Nature》上的研究显示:通过训练人工智能鉴定血液中微生物群的特征,不仅可以识别出癌症,甚至还能对癌症做出不同类型的区分。这项基于微生物群的肿瘤学诊断工具,有望改变人们筛查和诊断癌症的方式。 研究人员通过简单的抽血或微生物DNA检测,判断是否患癌以及分辨...

【Cell子刊】上海交通大学研究团队揭示癌痛调控肿瘤进展新机制

2022-12-27

2022年11月16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季彤/王旭/孙树洋等在《Cell Metabolism》上在线发表了研究论文。研究首次揭示了肿瘤细胞在面临肿瘤微环境中营养物质匮乏时可主动“劫持”一类感知、传导、调控癌痛的感觉神经即伤害性感觉神经,以维持自身旺盛的生长需求。该文不仅为理解癌痛调控肿瘤发展提供了生物学角度的新机制,也提出了使用一类临床偏头痛用药以增强肿瘤饥饿治疗的新策略...

开灯睡觉危害多!上海交大近10万人研究表明不仅会增加患癌风险,还会导致糖尿病......

2022-12-27

2022年11月14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徐瑜等人在《Diabetologia》上发表了研究论文。研究发现,夜间暴露于人造光,会改变人体生物钟,影响血糖控制,从而导致糖尿病的患病风险增加28%。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00125-022-05819-x 多种癌症患病风险增加 ...

【PNAS】“复旦四分型”再完善!邵志敏教授团队绘制最毒乳腺癌“肿瘤特异性转录本”图谱

2022-12-27

RNA是细胞传递基因信息的重要“信使”,一旦细胞发生癌变,便很有可能产生异于常态的RNA,即“肿瘤特异性转录本”。近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邵志敏教授、江一舟教授团队携手黄胜林教授团队,发现在三阴性乳腺癌的细胞中存在大量“肿瘤特异性转录本”,并据此成功绘制出目前世界首个三阴性乳腺癌“肿瘤特异性转录本”图谱。该项研究成果11月8日在线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Proceedings of the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