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转》访欧易生物总经理张志明:持续逆势快速增长!破解科研服务"不可能三角"的硬核逻辑
《转》访菲鹏数辉马步勇教授|AI与分子模拟引领生物医药创新,“构象选择机制”开辟药物动态设计新纪元
《转》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赵刚
《转》访Olink亚太副总裁Andrea Ballagi博士:新一代蛋白组学如何加速精准医疗新进程
【我的2022】瑞普基因首席技术官王涛:发挥BT+AI双引擎特色优势,推进AI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临床落地
【我的2022】佰诺全景创始人焦磊:降低使用成本和难度,推动全景病理技术在中国的临床转化落地
【我的2022】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把一个好的单细胞中国解决方案带给客户
【我的2022】迈杰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飞:数智化赋能商业模式转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深圳绘云生物总经理林景超:专注慢病早筛类临床质谱检测产品,从临床痛点出发,为临床医学检验解决更多难题
【我的2022】艾吉泰康联合创始人屈武斌:对技术精雕细琢,以客户应用场景为核心,用特色服务提供基因捕获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李志:开放与合作,深耕外泌体技术开发与临床转化,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肩膀!
【我的2022】迈迪安生命科学部门市场总监Liyan Pang:持续拓展颠覆性分子诊断原料,为体外诊断行业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找到约2853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NEJM: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可从基因检测中获益

2016-07-12

最新一项研究表明,超过10%的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的DNA修复基因(例如BRCA2)发生胚系突变。专家表示,不论年龄和家族史,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都应该接受对DNA修复基因的生殖细胞基因检测,这对患者及其亲属都有重要意义。 美国和英国的研究人员收集了约700个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利用下一代测序技术评估这些患者的DNA修复基因是否出现了胚系突变。其中82人发生了这类突变,频率超过了局限性前列腺癌患...

生物标记物成个性化治疗瓶颈 两大难点需突破

2016-07-11

     近两年,精准医疗即成为生物医疗行业里的热点话题,据悉,生物标记物指导下的精准用药(以下简称个性化治疗),是精准医疗中公认的核心领域。但是在创新药研发过程中找到真正的临床生物标记物并不容易,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年来上市新药只有很少数带有伴随诊断共同上市。   其新标志是新药在FDA获批时,以该药的生物标记物开发的体外诊断...

PLOS ONE:神秘病毒通过唾液传播,导致女性不孕

2016-07-11

近日,科学家在《PLOS ONE》杂志上表示,一种神秘的病毒可能是原发性不孕的罪魁祸首,该病毒可通过唾液传播。 为了阐明人类疱疹病毒HHV-6对原发性不孕的影响,意大利费拉拉大学的研究人员展开了一项前瞻性研究。该研究以原发性不孕女性和至少有一次成功妊娠的女性作为试验对象,通过子宫内膜活检分析了HHV-6病毒基因以及子宫内膜自然杀伤细胞(NK)的百分比和免疫表型,同时还分析...

非小细胞肺癌个性化治疗新探索

2016-07-11

     由南医大二附院肿瘤科主任王朝霞教授主持的科研项目《非小细胞肺癌个体化治疗及预后预测新靶标miRNAs筛选及临床应用》曾获江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肺癌发病率死亡率 均排恶性肿瘤首位   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病死率高,我国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排在恶性肿瘤的首位,且仍呈上升趋势。非小细胞肺癌(NSCLC)...

罕见病的决定性基因变异

2016-07-11

  去年秋天,千人基因组计划(1000 Genomes Project)揭示了人类基因组中8800万个突变,但科学家们并不清楚其中大部分突变对于人体健康的意义。而且遗传变异与疾病之间的已知关联,其实很多也并不明确。科学家们如何能准确确定哪些基因或遗传变异是真正有害的呢?   患有罕见疾病的患者常常会被这种不确定性困扰,他们在无数次被医生...

Illumina新算法或可降低NIPT的假阳性结果

2016-07-08

就在昨日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期刊(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的文章《Copy-Number Variation and False Positive Prenatal Screening Results》中,来自Illumina和Tufts医学中心的科学家得出了新的研究结论,在一个最新的测序方法的帮助下,无创产前检测(non-invasive prena...

比iPS安全性更高——细胞重编程

2016-07-07

图中绿色的心肌细胞是天然细胞。橙色的是成纤维细胞。成纤维细胞可以直接重编程,转化成心肌细胞。 直接将成熟细胞转化为另一种类型细胞的方法能大幅推动再生医学的发展。 当一个细胞分化成皮肤细胞后,它到死都只会是个皮肤细胞——至少科学家们以前是这么以为的。过去10年,科学家们已经发现,细胞身份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可以通过激活特定程序进行改写的。如今,再生医学领域面...

精准医学相关实验室检测与临床医生之间"对话"的重要性

2016-07-07

精准医学是指利用患者的遗传组成、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等信息,对患者进行"量身定制"的医学治疗,以期获得理想化的治疗效果,减少不必要的治疗和避免不良反应。"精准医学"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其源自"个体化医学",但是由于生物学数据库、检测方法(蛋白质组学、基因组学、代谢组学等)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的快速发展,使得"精准医学"的应用更为广泛。精准医学已涉及药物基因组学、肿瘤诊断与治疗、遗传...

J immunol:增强肿瘤疫苗活性的新方法

2016-07-07

滤泡淋巴瘤(FL)是一类由生发中心B细胞突变引起的癌症,该类癌细胞生长缓慢而且对化学药物较为敏感。FL是最为典型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占所有淋巴瘤发生的20%到30%。尽管目前由于antiCD20靶向治疗的出现,FL患者的存活率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但此类癌症的恶化仍然难以控制而且复发率居高不下。 最近研究表明免疫疗法是治疗FL的有效手段,而且FL细胞对于免...

干细胞疗法治疗“渐冻症”具备安全性

2016-07-07

日前,一项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病人进行的Ⅱ期临床试验表明,将人类干细胞移植到病人的脊髓中已经具备安全性,但是其疗效还不确切,需要进一步扩大临床试验样本量验证干细胞疗法治疗ALS的效果。该研究已经发表在6月29日的《神经学》杂志上。 ALS是脑和脊髓运动神经元退化导致的一种神经紊乱疾病,也被称为“渐冻症”。据官方统计,每年约有5000名美国人被诊断为ALS。没有人知...

印度科学家初步确认韩春雨实验的可重复性

2016-07-06

  河北科技大学的副教授韩春雨领衔研发的NgAgo-gDNA技术在《自然》子刊《生物技术》(Nature Biotechnology)发表后,引起了科研圈的广泛关注,赞扬声自然是不断,不少学者们称其为“诺奖级”的成果;但在另一方面,也存在质疑声,其中包含了方舟子在近日发文所质疑韩春雨“诺奖级”实验成果的可重复性问题。   一个科学成果的...

贵州省七种恶性肿瘤按病种付费

2016-07-05

  2013年,贵州省将宫颈癌、乳腺癌、肺癌、食道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这7种恶性肿瘤纳入新农合重大疾病保障范围。近日,省卫计委根据运行几年来的情况及新农合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决定调整这7种恶性肿瘤的新农合重大疾病按病种付费实施方案。   调整一:化疗、放疗按病种限额付费   据介绍,7种恶性肿瘤的规范化疗、放疗费...

缓解可持续性挑战 TELADOC展开纵向并购

2016-07-05

在2015年因为丢失一个小型保险公司客户而受到市场普遍质疑之后,Teladoc在2015年底和2016年一季度的财报依然保持了高增长,这推动了其股价探底回升,从最低不到10美元/股到当前的15-16美元/股。尽管现在市场的疑虑已经有所消除,但对于Teladoc来说,如何持续的保持增长依旧是一个核心的挑战。 作为价值医疗的有效控费工具,第三方远程问诊的核心用户依旧集中在50周岁以下的上班族,而...

牙周炎增加非吸烟男性癌症风险?

2016-07-05

牙周病是否会诱发癌症?2016年5月发表在《Ann Oncol》的一项在美国开展的研究考察了牙周病与癌症之间的相关性。 研究人员在研究开始阶段发现牙周病对免疫反应有直接影响,与一些慢性疾病有联系,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和卒中。鲜有研究考察牙周病与癌症之间的相关性。在持续的调研中,共19933名报告从未吸烟(香烟、烟斗或雪茄)的男性被纳入健康职业随访研究。基线和随访中自我报告牙周病状态和牙齿数量。随...

女性为什么要每天喝酸奶?新研究发现酸奶有助预防乳腺癌

2016-07-05

  乳房中生长着更多“坏细菌”的女性,更可能发生癌变,因此,科研人员相信,女性应该多饮用酸奶之类的益生菌饮品,保护胸部健康。   女性的胸部是美好的象征,然而,其中却生长着许多细菌,有“友善的”细菌类型,也不乏坏的细菌。这些细菌存在于乳腺管中,无论女性是否正在或者曾经哺乳。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科学家发现...

第三性别将出现 未来男性会消失?

2016-07-04

  众所周知,人类的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其中包括22对常染色体和1对决定性别的性染色体,男女的性染色体又有所不同,男性是XY,而女性是XX。但你是否知道,男性专属的Y染色体一直在消亡并缩小?   数百万年前Y染色体上有1500个基因,现在却只剩下40多个,这意味着,如果Y染色体继续枯竭,在不久的将来,男性可能会失去它。近年来男弱女强的观点盛行,加上人工精子、体外子宫等科学的...

新研究称慢性疲劳与肠道细菌有关

2016-07-04

  新研究显示,慢性疲劳不仅源于心理因素,还可能与你的肠道有关。   据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6月30日报道,慢性疲劳综合征危害很大,它使人在正常的工作后感到极度疲劳,怎么休息也无济于事。这种疾病不能通过验血或其他检查得出明确的生物指标,因此不管情况多么糟糕,许多医生不愿给出该疾病的诊断。   报道称,科学家们终于...

恶性肿瘤为北京主要死亡原因首位 死亡率再增4.3%

2016-06-30

  健康白皮书显示,恶性肿瘤仍位列本市户籍人口主要死亡原因首位。根据首次发布的慢病“早死概率”,北京市30岁户籍人口中有11.11%的可能会因患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在其70岁生日之前死去。   北京市卫计委昨日发布2015年本市健康白皮书。数据显示,2015年,本市户籍居民期望寿命为81.95岁,比2014年上升了0.14岁。与此同时,恶性肿瘤仍位...

自身免疫性肝病由罕见变常见

2016-06-29

“过去这个病比较罕见,现在却经常见到,几乎我们从事肝病的医生每次专家门诊都可碰到。”同济医院感染科副主任郭威医师一开口,就这样来定位自身免疫性肝病。 自身免疫系统误把肝脏当敌人攻击 人体自身免疫系统是随时准备抵御外来病原体入侵的卫戍部队,但它也有出错的时候。郭威医师介绍,自身免疫性肝病是因为人体自身免疫系统错误地将人体的肝脏当作入侵的敌人而去攻击,从而导致肝脏受损...

致力于血液恶性肿瘤新疗法 临床试验已成功治疗7例

2016-06-29

受访人:西安交大二附院院血液科副主任医师赵万红 恶性血液肿瘤是一类难治的多发疾病。西安交大二附院血液科不断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理论,革新医疗技术,致力于血液恶性肿瘤前沿诊疗技术的研究。 治疗后患者体内已找不到肿瘤细胞 西安交大二附院血液科副主任医师赵万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