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54738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人类将面临微营养素缺乏困境
现在地球上有70亿人,预计2050年可以达到100亿人,到那时人类如何获得足够营养成分将是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人类数量增加对全球食物系统的最起码要求,是能提供足够热量和蛋白质基本营养素,也必须提供重要微营养素。微营养素主要包括铁等锌微量元素、必需脂肪酸如DHA和各种维生素。2016年6月16日哈佛大学T.H. Chan公共健康学院教授Christopher Golden等在...
基因组学推进肿瘤研究未来发展
基因组学正在改变肿瘤研究,其最终目标是推进癌症的诊断、治疗、监控及最终的筛查方式。 癌症通常按照形态进行分类,这指的是病理学家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内容。“如今,癌症分类依据已经开始从形态特征转变为更有效的治疗方式,其中的主要转变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基因组研究。”美国生物技术公司亿明达(Illumina)肿瘤业务营销副总裁约翰·莱特(John Leite)近日在接受《中国科学报》...
奥巴马卸任后要做风投,主要关注“生物医学”
奥巴马:卸任后要做风投 虽然奥巴马在成为总统之前就出版过几本畅销书,还在任内获得过诺贝尔和平奖。但即将于2017年1月卸任美国总统的奥巴马在近日接受彭博社采访时透露:卸任后,他将继续待在华盛顿,并可能会尝试进军风投资本市场,做风投资本家。 他说:“我与硅谷和风投资本等人士进行过交流,与他们的交流让我对科学和机构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我也发现这的确是能够让人感到满意的方式...
飞朔生物与国药集团达成战略合作,致力于个体化精准医疗
2016年6月14日,厦门飞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简称“飞朔生物”)与国药集团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国药基因”)就肿瘤个体化药物相关基因突变检测产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快速整合双方的优势资源,飞朔生物具有自主专利技术研发的肿瘤个体化基因突变检测系列产品,国药基因具有完善的生产质量管理体系、精通的医疗器械产品注册流程以及发达的医药流通配送网络,本次合作将加速...
Nature Biotechnology最新文章:DNA甲基化测序技术比较研究,促进甲基化标记应用精准医疗
在不同疾病中,DNA甲基化具有不同的模式。DNA甲基化的具体模式通常与诸如疾病亚型、疾病预后以及药物反应等临床信息具有一一对应的联系。在多种癌症的治疗过程中,DNA甲基化生物标志物可以帮助临床医生选择恰当的治疗方式。 对于拥有成千上万个样本的大量病人来说,全基因组映射与DNA甲基化分析是非常合适的。同样,DNA甲基化分析对于表观基因组学关联性...
Science:最大规模的人脑单细胞测序计划首获成功,大力推动脑部疾病个体化诊疗
2016年6月24日,一项发表在在线出版的Science杂志上的研究开发了首个大规模高效方法用于人类大脑神经性元不同亚型的鉴定,奠定了“绘制”人脑神经元细胞基因活性方法的基础;同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人脑正常功能及疾病异常,包括阿尔茨海默氏症、帕金森症、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等。此篇论文的通讯作者是来自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的张鹍教授。 该研究通...
复旦、中科院、遗传学会“基因组和表观基因组大数据分析” 2016年上海市研究生暑期学校盛大开幕
2016年6月19 日上午,2016上海研究生暑假学校如期在复旦大学邯郸校区举行开幕式。复旦生科院教授、上海遗传学会秘书长王久存教授主持;复旦生科院教授、复旦研究生院院长钟扬教授致辞,并发表专题讲座;复旦生科院副院长、上海遗传学会理事长卢大儒教授致辞。会上百号学员济济一堂,正式开启“基因组和表观基因组大数据分析” 的学习和交流之旅。 随着基因分型、新...
为什么有人做了基因检测后很失望?
近年来基因检测越来越热,上网一搜基因检测公司一大把,接受基因检测的人也慢慢多了起来。然而,受检者中对基因检测失望的却不在少数,这是什么原因呢? 首先,科学研究已经让我们明白,一切疾病都与基因有关,疾病是基因“缺陷”与不相适应的外部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如果能及早做基因检测,及早发现自己体内与生俱来的疾病风险,及早调整生活方式或...
iPS 10年历史回顾
山中伸弥(Shinya Yamanaka)因成功将成体细胞转化成干细胞,获得了2012年的诺贝尔医学奖。 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PS)问世之初,人们认为它将引起一场医学革命。但10年后的今天,科学家们发现,iPS更多的是变革了生物研究领域。 “细胞成球了!”(...
GEN:疾病检测竞赛引爆miRNA检测市场
今天,大部分疾病或病原体检测都采用免疫学原理,他们使用特定的抗体发现抗原。但这种方法使得检测发展变得很漫长,并且很难获得准确的医疗信息。很明显,临床需要有效和更快的检测。采用微小RNA(miRNA)检测可以实现这一目的。 miRNA的有效性 miRNA是一类小型的、非编码RNA分子,它在转录后水平上参与基因表达的调节。它们影响广泛的生物学过程,包括细胞周期控制(进展,迁...
英国医疗团队勇于创新 让无免疫系统女孩重获新生
来自英国的4岁女孩Kristina Vukolova自出生6个月大时就被诊断出患有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症,医生曾断言称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医治,一般都活不过一年。 对于没有免疫系统的Kristina来说,哪怕轻微的感冒都能让她丧命,因此Kristina在治疗期间一直住在无菌病房里。纽卡斯尔的儿童医院在了解她的病情之后,为她做了一个传统的...
重磅!法国6.7亿欧元启动精准医疗计划!各国基因组计划大比较
随着二代测序技术的逐步完善,测序成本以超摩尔定理的速度急速下降。各国政府以医疗健康为切入点,纷纷启动自己国家的大规模人群基因组计划,意欲在后基因组时代搭上生命经济的高速列车。 英国的10万人基因组计划、美国精准医疗计划、中国精准医疗、韩国万人基因组计划、澳大利亚零儿童癌症计划……现在,法国也尝试搭上这趟高速行驶的列车。 法国基因组医疗2025 近日,法国政府宣布投...
长时间黑暗中看手机可“暂时性致盲”
英格兰一名22岁的女性认为,她的一只眼睛可能要失明了。她去看医生,但检查表明她的视力似乎是正常的,脑部扫描也是正常的。但是,这的确是一个令人烦恼的现象。与此同时,另外一名女性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有几天的早上,她的一只眼睛会突然失明20分钟。 据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网站6月22日报道,一只眼失明可能是轻度中风的征兆;也有可能是视神...
许多美国医疗机构已经尝到医疗大数据分析带来的“甜头”
医疗大数据的应用已经开始凸显价值,动脉网从多家海外媒体了解到,很多医疗机构已经开始运用分析软件来处理医疗数据并从中受益,主要应用包括:疾病复发率大幅减少、医疗管理水平提升、疾病高发人群识别、实时数据处理等。 St. Joseph是医疗数据分析先行者 “数据分析让我们识别疾病高发人群的过程流程化,而不是被牵着鼻子走,” Jessica Taylor,St. Joseph的医疗主管说道...
基因测序“摩尔定律”初现,“三代测序”要革“二代”的命?
在“二代测序”(NGS)尚未迎来投资热潮的情况下,技术突破捷报连连的“三代测序”(3GS)又进入到了投资人的视野中。1986年,第一台商用基因测序设备正式出现,到第二代测序设备出现,期间间隔了19年时间。而第二代设备问世,到第三代设备的诞生,仅仅用了5年,基因测序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正在不断加快。这就好比“2G”手机跳过“3G”,直接跨越到了“4G”时代。 报告通过四个方面对第三代基因测试技术...
“生殖健康及重大出生缺陷防控研究”国家重点专项拟立项项目名单
根据《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科技部、财政部关于改革过渡期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国科发资﹝2015﹞423号)等文件要求,现将“生殖健康及重大出生缺陷防控研究”重点专项拟进入审...
”精准医学研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年度项目公示
6月24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网站上发布了关于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2016年度项目安排进行公示的通知。详情如下: ...
患癌被判"死刑" 如今完全康复,8岁的她如何穿越“死亡陷阱”?
8岁患癌 医生诊断她活不过三年 王威出生在1987年,家在黑龙江省伊春市。8岁的时候,她的人生被一纸诊断书彻底改变了。 王威:“当时我爸从医生手中接过那个诊断书时,扑通就坐地上了。” 颈部一个蚕豆大小、不痛也不痒的肿块被诊断为甲状腺癌。8岁的王威在当地医院做了甲状腺切除手术,手术虽然成功,但医生告知家长,小王威活不过三年。 记者:“这个诊断对你家庭来...
每个人患癌概率都是22%,10种习惯让你更容易患癌症
很多人都“闻癌色变”,我一辈子到底会不会患癌?估计不少人都会有这样的疑惑。 每个人患癌概率都是22% 其实每个人一生中得不得癌是有概率的,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最新发布的《2014年研究解析中国肿瘤流行病谱》显示,如果按照平均寿命74岁计算,人一生中患癌概率都是22%。 能不能避免癌症,更多的是在于后天生活方式和习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就相当于给癌症这趟“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