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54738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Nature:十年间,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如何改变世界?
2006年,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首次登上历史舞台。这一有着类似于胚胎干细胞(ESCs)功能的特殊细胞为再生医学带来了新视角和福音。科学家对其最初的设想是重编程成体细胞,并诱导其分化成干细胞、神经元或者其他任何细胞,最终用于疾病的治疗、组织的修复。这种个性化的医疗能够降低免疫排斥的风险,同时还绕开了使用胚胎干...
BMJ研究新闻:晚期肺癌越来越常见于较年轻的人群
据6月14在Cancer Outcomes and Data Conference上展示的一项新的研究数据显示,在英国越来越多的较年轻的人群(50-64岁)诊断为晚期肺癌,其数量已超过年龄更大(65-69岁)的老年人。 该研究分析显示,50-64岁患者较65-69岁的患者诊断为晚期肺癌的比例更高,而70多岁的老人更可能在肺癌早期...
专家解读:肺癌到底会不会互相传染呢?
谈到肺癌,几乎所有人的第一反应都是“绝症”两个字。专家指出:“近些年来,肿瘤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所有的肿瘤中是最高的,这与环境的变化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不无关系。这使得肺癌的预防尤为重要。”据了解,广州市约10万人中有40人被确诊为肺癌,而毗邻广州的清远,“肺癌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专家透露,目前每天平均接诊到3—4名肺癌病人,而就在...
癌症患者最常问的8个问题,权威肿瘤专家全给出了答案
到底能活多久?做不做手术?手术后复发怎么办? 以肾癌为例。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李泉林主任门诊中,每天都有肾癌患者问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在他看来,以下这8个问题才是患者关注度最高的,看看李主任是如何给患者答疑、解除包袱的! 问题一:我还能活多久? 这个问题还是很复杂...
安永2016年生物技术报告: 关注肿瘤免疫治疗、数字健康
生物技术领域是否有泡沫?这一点业内人士可能不会有任何怀疑,但对于这些泡沫什么时候破裂以及持续多长时间,目前尚不清楚。近日,英国安永会计师事务所(Ernst&Young)发布了2016年生物技术年报(Biotechnology Report 2016),今年的主题是“跨越边界:回归现实”(Beyond borders: Returning to e...
“世界最具潜力女科学家”:从小到大都不是学霸
获得2015年“世界最具潜力女科学家”荣誉的85后博士后应佚伦。 东方IC 资料图 6月18日下午,获得2015年“世界最具潜力女科学家”荣誉的85后博士后应佚伦走上上海民进教育论坛,与诸多中小学校长、教育专家分享她的人生经历。她说,自己从小到大都不是学霸,成绩并不冒尖,是属于班级上占很大比例的那群“中等偏上”的学生之一。在她...
华大基因私募融资估值过高 投资机构平均浮亏近12%
2015年12月,一家年利润2456万的公司进入IPO创业板排队序列。而在IPO前的最后一轮融资中,它的估值高达200亿,市盈率高达814倍。而据Wind数据显示,2015年12月31日,创业板平均市盈率不到70倍。 最近两大出行平台围绕市场份额、融资规模的激烈对决,引起了市场的热议。据《上海证券报》消息,作为本土的出行平台滴滴...
CRISPR斩获“东方诺贝尔奖”,3位“大神”分享新台币5000万元!
6月19日,有“东方诺贝尔奖”之称的唐奖揭晓了2016年“生技医药奖”,CRISPR领域三大先驱Emmanuelle Charpentier、Jennifer A. Doudna及张锋荣获该奖,以表彰他们发展CRISPR/Cas9系统成为突破性的基因编辑平台,将大幅改革生医研究与疾病治疗的策略。 唐奖由台湾企业家尹衍梁个人效法诺贝尔奖精神捐助成立,...
世界顶尖实验室归来 探索肿瘤治疗新路径
促炎症消退脂类介质(英文中相应术语简写为“SPM”)可以对多种急慢性炎症反应有强效的调控作用,研究表明其在肿瘤炎性微环境中的作用是通过减少促炎、促肿瘤介质的产生,以及调动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应答,从而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 在人体发生炎症的情况下,SPM可以显著抑制血液中白细胞的浸润,促进细胞吞噬清除微环境中的病原体,在人体炎症快速...
饮食不合理加速肿瘤恶变 影响癌症恶化程度
恶性肿瘤的发生,跟年龄、家族史、环境、个人生活习惯、情绪以及饮食习惯和营养结构都可能有一定的关系。正是因为有些恶性肿瘤跟人的饮食结构和营养结构相关,使得很多癌症患者在营养的摄入方面存在诸多误区。医院胃肠肿瘤外科主任刘海鹰认为,所谓的“饥饿疗法”、“发物说”、“吃素疗法”、“抗癌食品”都缺乏明确的科学根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癌症的治疗,营养的摄入是其中不可...
Nature医学:预防乳腺癌的“圣杯”触手可及
乳腺癌是女性中最常见、也最严重的恶性肿瘤之一。携带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的女性,更容易患上侵袭性的乳腺癌。美国影星安吉丽娜?茱丽就因为检测出BRCA基因突变,进行了双侧乳腺切除手术。最近,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在Nature Medicine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研究成果。他们的研究表明,一种现有药物有望帮助携带BRCA1突变的女性预防乳腺癌。 &e...
Cell科学前沿:杀死癌细胞的另一条路
作为一种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抑制剂,Venetoclax 是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上市的首个直接靶向肿瘤细胞躲避凋亡的药物。最新一期(6月16日)Cell杂志特别发文,介绍了这种药物的特性,作用机理等多方面内容。 作用机理 BCL-2是最早发现的细胞死亡调...
Keytruda肺癌三期临床提前终止,部分病人有望摆脱化疗折磨
【新闻事件】:6月17日默沙东宣布其PD-1抗体Keytruda作为一线药物在一个非小细胞肺癌三期临床试验中和标准疗法、以铂类化疗药物为核心的组合比显著延长PD-L1高表达(>50%)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试验因此提前终止。这标志着PD-L1高表达肺癌患者将摆脱化疗的折磨,是肺癌治疗史上一个重要进展。 【药源解析】:虽然这个名叫Keynote024临床试验具...
张锋畅谈其CRISPR/Cas9前沿性研究工作
Broad研究所的张锋(Feng Zhang)博士是近几年大热的CRISPR/Cas9技术的先驱开创者之一。2013年,这位80后的年轻华人科学家开发出了可用来编辑DNA、敲除指定基因的CRISPR/Cas系统,自此之后一直致力于推动这一技术走向完美。而在改良及进一步操控CRISPR/Cas9这一工具使其更具特异性的同时,张锋课题组也在寻求发现新的基因编...
2016人体微生物组创新未来者大会通知
2016人体微生物组创新未来者大会 2016 Innovator's Forum on Human Microbiome --Tiny work, wide world 时间:2016年7月30日(周六) 地点:北京 主办:微生物组创新创业者协会、贝壳社 承办:锐翌基因 特邀媒体(拟):转化医学网、生物...
深度报道│《纽约时报》公布十大发病率最高的癌症
癌症=绝症,这可能已经算是人类的常识之一了。从统计数据看,癌症确实是目前人类的主要杀手之一:根据BBC的报道,我国去年约有430万人确诊为癌症,同时约有280万人因患癌症去世,换言之,就是每天会有1.2万人确证癌症,7500名癌症病人不幸死亡。 然而人类从来也没有放弃过与癌症的斗争,基因技术的突破也为治疗癌症带来了新的可能性,《纽约时报》发布的最新...
“不让学生署名,我就只能撤稿”—复旦副教授“任性”拒绝核心期刊获赞
复旦大学“70后”海归副教授郑磊这几天“火”了。他与研究生合写的一篇论文,被国内一家核心期刊约稿,不料在最后发表前,对方突然提出硕士生不能联合署名,只能保留导师自己的名字。沟通未果后,郑磊果断做出了“不让学生署名,我就只能撤稿”的决定。 郑磊近日把这段“不公”遭遇发上了朋友圈,本来只想吐吐槽,表明一下态度,没想到却收获了“个人有...
卫计委操刀,全国医院大控费!
昨日(6月20日),国家卫计委下发《关于尽快确定医疗费用增长幅度的通知》,要求各省(区、市)要确定本地区年度医疗费用增长幅度(以下简称控费目标)。 按照自上而下、层层分解的原则,将控费目标逐级分解到各地市(县市)和公立医院。国家卫生计生委属(管)医院和国家中医药局属(管)医院按照属地化原则,纳入当地医疗费用控制范围。控费目标实...
中国首个高通量测序863项目示范基地成功启动
2016年06月18日,首届国际痴呆与认知科学高端论坛在深圳隆重举行。本次会议上,由华因康基因牵头发起了 “863项目示范基地(老年痴呆症方向)”项目启动仪式,该仪式也在众多领导和专家的见证下成功举办。 图1 会议现场 深圳市公立医院管理中心张丹书记、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孙美华主任、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陈献梅处长...
《自然》选出十位中国科学之星
2016年6月21日北京时间凌晨1点,《自然》杂志发表了Science stars of China这篇新闻特写文章,Nature.com的官方微信号"Nature自然科研”同时放出此文的中文版《中国科学之星》。 从古老的DNA到中微子和神经科学,中国的顶尖研究者们正在发挥巨大的影响——并提升着他们的祖国在全球科学界的地位。 顶级空间科学官员胸怀远大研究计划 吴季:冲上云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