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54738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PGD、PGS、NIPT傻傻分不清楚?一文读懂!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晚婚晚育等现象的出现,有生育障碍或者高龄的产妇呈现上升趋势,辅助生殖和产前筛查越来越成熟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前景非常广阔。今天我们来聊聊PGD、PGS、NIPT的应用。 一、PGD/PGS 首先我们来说说PGD、PGS。试管婴儿技术始于1978年,至今已经有38年的历史,在整个发展经历中技术不断在革新与提升,现在已...
精彩回放:2016年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医师年会暨第一届中国结直肠病学大会隆重召开!
由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医师分会主办,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承办,2016年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医师年会暨第一届中国结直肠病学大会第六届长征结直肠病学国际论坛于8月19至21日在上海隆重召开。 本次会议以“引领未来 合作共赢”为主题,由黎介寿,仲剑平,汪建平,郁宝铭,杨新庆,王元和,吴肇汉,朱正纲,郑兴东,蔡...
罕见病不罕见,蓝天下,你我同行
罕见病,因其发病率低,因此长久以来并不常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2014年席卷全球的“冰桶挑战”活动第一次在全球范围内将“罕见病”带入公众视线。8月20日,罕见病研究与临床研讨会在上海好望角酒店顺利召开。虽然此时的上海天气还异常炎热,周六八点半,不小的会议室已经陆陆续续坐满了参会的人员。 会议围绕中国罕见病现状,罕见病诊断,罕见病治疗方法以及相关的政策展开。参会的不仅有从...
被忽视的“肠脑”,你了解多少?
--根据《Science》杂志发表的一项新研究表明,我们肠道内的细菌已经传递了几百万年--在我们人类之前。从而表明,进化在人们肠道微生物的组成中起着较以前更大的作用。研究人员指出细菌指导着我们肠道的早期发展,训练我们的免疫系统对抗病原体,甚至可能影响我们的情绪和行为。 近十年,肠道微生物的研究从默默无闻到引起科学界,乃至公司的高度关注,这无不体现着健康文明的进步。 ...
我为什么关注肠道菌?
在写下这个题目之前,小编一直问自己:我为什么这么关注肠道菌?什么研究啦、生命科学发展啦,统统敌不过“健康”二字。上周六转化医学网更新一篇推文:被忽视的“肠脑”,你了解多少?本周小编想站在自己的角度谈一谈“我为什么关注肠道菌”。 首先,肠道菌会在我们“不听话”的情况下,以生物学的方式毁灭我们的肉体和灵魂。(肉体没有了,灵魂自然就木有啦) 肺部竟有肠道菌,咋回事儿? ...
肿瘤新生血管?
早在1787年,Johon Hunter首次用血管生成一词描述血管新生的过程。在之后的200多年里,虽然也有关肿瘤新生血管的报道,但都没有引起学术界的重视。1971年,Jundah Folkman首次提出“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依赖于血管生成”的假说。当时,大多数学者对此持怀疑或否定态度。然而经过30多年锲而不舍的研究。2004年,第一个抑制肿瘤血管的药物Avastin(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抗体)在美...
中国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检测专家共识(2016版)
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检测的临床意义 EGFR是一种跨膜受体酪氨酸激酶,该区域的激活即磷酸化对癌细胞增殖、生长的相关信号传递具有重要意义。因此,EGFR作为癌症治疗的分子靶标受到普遍关注,并陆续开发出了吉非替尼(gefitinib)、厄洛替尼(erlotinib)和埃克替尼(icoti...
恢复癌细胞的正常氧供可能是治疗癌症的关键因素!
肿瘤细胞缺少氧气导致细胞的基因表达发生变化,从而促进了肿瘤的生长。这是一个由 Diether Lambrechts教授和伯纳德博士带领下的研究得出的主要研究,发表在著名科学期刊《自然》上。调查结果是深远的,因为研究结果也证明,保持肿瘤中的适当供氧可以抑制这些所谓的“后生畸变”。论文的见解,最终可能导向新的抗癌药物,靶向针对血管或后生变异(即表观遗传变化)。 肿瘤的发病通常...
肺癌侵袭性竟是其致命弱点?!
最近,弗吉尼亚大学(UVA)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了最具侵袭性的肺癌“装甲”上的一个缺陷,医生也许能够利用这个弱点,来缓慢甚至阻止疾病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弱点居然来源于使癌症如此致命的侵袭性。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Genes & Development》杂志。 ...
比王宝强离婚辣眼1000倍!Illumina2000亿卖身大案箭在弦上
您希望赛默飞成功收购Illumina吗? A.希望,测序业上游企业整合或许会给整个行业带来新的发展动力。 B.不希望,竞争的丧失必将带来最终的垄断。 C.无论结果如何,这都将是一场大戏并深远地影响到测序行业,我们拭目以待。 业内...
全球首个全基因组液体活检产品推出
元码基因基于10k液体活检子品牌首次提出了“四定”液体活检的理念,并先后推出了“肺癌靶向用药标准检测”,“肿瘤靶向化疗用药标准检测”,“肿瘤精准治疗综合检测”,“肿瘤靶向用药全面血检”等基因检测产品,受到用户的高度认可。 在此基础上,元码基因在全球率先推出基于全基因组测序的液体活检服务,真正做到了液体活检“全覆盖”。 ...
爆炸新闻!赛默飞要以300亿美金收购illumina?
8月19日清晨,以彭博社为代表的多个外媒网站爆料:全球科学服务领域的领导者赛默飞世尔科技(Thermo Fisher Scientific,纽约证交所代码:TMO)欲以300亿美元收购基因测序仪的龙头企业illumina(纳斯达克代码:ILMN)。 截止到昨晚收盘,illumin...
美国癌症新疗法:近红外线激活免疫细胞
据日媒报道,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主任研究员小林久隆等人在8月17日发行的美国医学杂志《科学转化医学》上发表研究成果称,开发出了通过近红外线照射激活攻击癌细胞的免疫细胞淋巴球来消灭癌细胞的疗法。 据称,通过小白鼠实验确认了该疗法对转移癌也有效。 报道称,淋巴球中有防止错误地攻击自身、发挥阻拦作用的细胞。癌症的免疫疗法会激...
【本月盘点】HIV相关研究进展
近些年来,科学家们在探索HIV致病机制、靶向性疗法上花费了巨大精力,如今研究者们也取得了一些可喜成果,本月有哪些值得一读的跟HIV相关的研究呢,让我们一探究竟。 一、Science子刊:鉴定出制造强大HIV抗体的人的免疫学特征 让HIV疫苗开发陷入混乱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为何一些人感染上这种病毒几年后制造出所需的抗体,但是HIV疫苗似乎不能够诱导相同的抗体反应。 来自美国杜克...
肿瘤疫苗只知道HPV疫苗?肿瘤疫苗大盘点,值得收藏!
近期,全球知名药企葛兰素史克宣布,人乳头瘤病毒疫苗HPV〔16型和18型〕(希瑞适)获得上市许可,成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首个批准的预防宫颈癌的HPV疫苗,有望在明年年初正式上市。至此,被称为“世上唯一能预防癌症的疫苗”——宫颈癌疫苗获得了进入中国大陆的“通行证”。 除了HPV外,还有不少疫苗进入临床,有的虽然鉴于各国巨额的临床试验费用没有获得类似FDA的批准,但依靠患者的...
专访胡志远教授:聚焦新一代液体活检技术—CTC纳米检测
导读:液体活检技术是近两年医学界的热点领域之一,很多技术团队都聚焦于此,在中科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里,有这样一种以特异性识别多肽为诱饵,以纳米磁珠为载体,用外加磁场来分离并富集循环肿瘤细胞的技术,它能够在1ml外周血的十几亿个细胞中,准确捕获到仅为个位数的循环肿瘤细胞,并且经临床验证的灵敏度可达90%以上,这就是被称为“肿瘤捕手”的CTC检测技术。今天我们就采访到了肿瘤捕手技...
“染色体保护者”端粒由谁保护?
总所周知,染色体末端的“帽子”——端粒,犹如一道防护屏障,保护着染色体。最近,西班牙国家癌症研究中心(CNIO)由Maria A. Blasco领导的端粒和端粒酶研究组发现,尽管端粒有着特别紧凑的结构,很难进入,但是它们能转录像其他DNA这样的信息。从这个过程所产生的RNA叫做TERRA,它们的功能对于保护端粒这些防护结构,是至关重要的。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Nature C...
Nature揭示:为什么我们不能忍受炎热
夏日的高温天气里,你是否会经常感觉心烦意乱,做事效率大为降低?有研究发现,对于常人来说,最惬意的温度是22℃左右,一旦温度过高,大脑的负担便会加重,我们的意识就容易出现“混乱”。 随着全球气温的飙升,能够检测到并避开太热的地方,我们的这种能力对于调控我们的体温至关重要。然而直到现在,对于我们的皮肤感觉神经元中负责检查温度的分子机制仍知之甚少。 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发...
Nature重大成果:揭示125000个病毒基因组
在地球的内部、地球之上以及地球的周围,微生物的数量达到了10^30,估计超过了银河系中的星星。微生物已知在调控碳固定,维持全球氮、硫、磷和其他营养素的循环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大多数的微生物仍然是无法培养和未知的。美国能源部正以这一“微生物暗物质”作为目标,更好地了解地球微生物的多样性,收集来自自然的教训用于应对能源和环境的挑战。 &e...
美国研发出癌症新疗法 用近红外线激活免疫细胞
据日媒报道,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主任研究员小林久隆等人在本月17日发行的美国医学杂志《科学转化医学》上发表研究成果称,开发出了通过近红外线照射激活攻击癌细胞的免疫细胞淋巴球来消灭癌细胞的疗法。 据称,通过小白鼠实验确认了该疗法对转移癌也有效。 报道称,淋巴球中有防止错误地攻击自身、发挥阻拦作用的细胞。癌症的免疫疗法会激活全身的淋巴球,因此存在着发生攻击健...